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自抉择

翌日清晨,大汉君臣于未央正殿重新开朝。

圣明仁德的皇帝陛下高居御座之上,忠君爱国的文武百官按部就班的出列奏事,一如往昔,仿似太上皇临朝视政之事从未发生过。

皇帝在五月离京出狩后,长安城内谣言四起,最先坐不住的自然是内史府和中尉府。

内史王轩和中尉张汤皆派出府卒乃至兵将,四处擒拿造谣生事,妄议帝后之人,然而往往只能擒到些以讹传讹的无知愚妇。

直到初伏后,卫尉公孙贺才突是出示圣旨,率羽林卫主掌彻查此事,内史府和中尉府只能从旁协辅。

正值休朝期,不少朝堂重臣皆已出城避暑,御史府的属官也没多少留在中央官署值守,卫尉公孙贺有圣旨在手,在长安城内几已是无所顾忌。

皇亲国戚,世家权贵,管你甚么身份地位,哪怕是皇亲苑内的王侯府邸,羽林卫该硬闯就硬闯,该拿人就拿人。

胆敢抗拒者,视为包庇逆贼,以同谋论处,尽皆擒下。

到得今日开朝,大汉朝堂生生少了十余位大臣,文武百官却皆当做无事发生。

御史大夫曹栾不似他的前任刘舍那般古板迂腐,自不愿替那些涉案的大臣出头,更不愿拿自个的脖子为他们先行试刀。

诸御史见得自家仆射上官都没发话,便也没跳出来弹劾卫尉公孙贺执法滥权。

着实是那些谣言太过大逆不道,不但涉及皇后,便连皇帝都扯下水了,说甚么残暴不仁,不宜为君,这是要造反么?

这事谁沾谁死,谁现下跳出来蹦跶,就是谁心虚!

朝臣们皆在官场浮沉多年,晓得此番若沉下去,就真得活活溺毙,能重新浮上来的,只能是全家老小的尸身。

今日尚能出现在朝堂上,就该谢天谢地了,岂还有闲心顾及他人死活?

天子刘彻也权当无事发生,该裁断的裁断,该示下的示下,依旧是往昔那圣明勤勉的好皇帝。

朝臣们察言观色许久,确信皇帝陛下真没打算血洗朝堂,方才松了口气,放下心头大石。

十余位大臣虽不算少,但毕竟没甚么元老重臣涉事,执各大派系牛耳的顶级世家不倒,牵扯就不会太广。

还好是杀鸡儆猴,不是鸡猴皆杀。

群臣皆是暗自庆幸,决意不去救那些砧板上的鸡了,免得触怒陛下,惹火烧身。

大汉朝堂如往昔般和谐,长乐中宫却传出阵阵哀戚哭声。

长信宫内,馆陶公主正跪在寝殿外苦苦哀告,想求见太皇太后。

她适才先是前往未央宫椒房殿,但却被宿卫宫禁的郎卫拦下,言称若无陛下旨意,任何人不得再踏入椒房殿半步,包括太皇太后及太上皇!

今岁的三伏天,太皇太后和太上皇都未曾前往渭北甘泉宫避暑,而是留在长安城。

太上皇刘启自是要替皇帝儿子坐镇长安,顺带替女婿公孙贺撑腰,羽林卫闯入皇亲苑大长公主府擒拿堂邑候嗣子陈须的旨意,便是刘启亲自颁下的。

太皇太后则是想在这惊涛骇浪中保得自个的娘家窦氏周全,她甚至没心思避嫌,直接召了窦浚和窦宪父子入宫,询问窦氏可否涉事。

窦氏若是涉事,就得赶紧自行请罪,再由她出面,豁出这老脸向太上皇和皇帝求情,好歹不至落个抄家夷族。

窦浚和窦宪父子虽没做甚么亏心事,却也怕族内有甚么不肖子女被居心叵测者利用,边是安抚太皇太后,边是应下回府彻底清查。

太皇太后历尽血腥争斗,见得父子俩也不敢担保窦氏族人没有涉事,哪还有心思出城避暑,也懒得听他们虚应,将他们赶出宫,早点将族人彻查清楚,若有涉事者,早点大义灭亲,押送官府,以便撇清干系。

太后王娡则是暗道侥幸,好在当初自个狠下心肠,没为那同母异父的弟弟田蚡说情,没救下他的性命,否则依田蚡的脾性,怕是真会掺和此事。

王娡也是遣了内侍,让国舅田胜清查田氏族人有无涉事,若真有吃里扒外之人,直接将那人与其父母妻儿皆诛杀,免得拖累全族。

她相信即便有田氏族人涉事,皇帝儿子为了天家颜面,也不会对母族痛下狠手,故由田氏自行将涉事族人灭口,是最好的处置方式。

两大外戚都忙着自查,陈氏外戚却连半分自查的机会都没有,盖因没人为他们撑腰。

皇后阿娇压根不晓得陈氏涉事,馆陶公主则是被太上皇刘启的旨意彻底砸懵了。

那旨意写得浅显清楚,大长公主府内无论何人涉事,羽林卫皆可擒拿,还特意写明,若大长公主阻拦包庇,则视同包庇逆贼,可报宗正府将之圈禁,以待日后发落。

馆陶公主即便再是骄纵跋扈,见得老宗正刘通驻着拐杖,在幺孙的搀扶下站在大长公主府门前,就晓得太上皇老弟是玩真的了,压根没敢拦着羽林卫将自家长子陈须擒拿出府。

梁王刘武,众位亲王,乃至其余刘氏王侯皆是紧闭府门,看都不敢多看在皇亲苑内四处巡视的羽林卫。

门都不敢出,更遑论出城避暑,只要羽林卫不来拍门,那特么就是万幸之事!

他们心下皆是羡慕赵王刘彭祖和中山王刘胜,早早拖家带口出城避风头,远离这是非之地,现下不知在南山的避暑山庄过得多逍遥快活。

刘彭祖和刘胜正抄着《大汉通路律》,突是被这么多亲朋好友念叨,自是喷嚏连连,两人只觉奇怪,三伏天自个竟还会着凉,忙是多喝热水。

总之最惨的就是陈氏外戚,尤是大长公主府内众人,除了馆陶公主外,便连堂邑候陈午都不得出府半步。

府内所需柴米油盐皆是由羽林卫送来,馆陶公主若要出府,驭车的也是羽林卫,顶多准允其带两个贴身侍女随行。

大长公主府被变相圈禁了,皇亲苑的刘氏王侯皆是心里有数,晓得太上皇和皇帝此番是动了真怒,不会再有半分手下留情。

馆陶公主更是大急,她岂会不晓得胞弟刘启和侄儿刘彻的脾性,父子俩看着仁慈随和,实则阴戾狠辣,真若要下手,绝不会顾念甚么骨肉亲情,何况陈须与他们还算不得甚么血亲。

她最先想到要向女儿阿娇求援,见无法入得未央宫椒房殿,便只得前来长乐宫乞求母后。

太皇太后自能猜到她的来意,却压根不想见她。

为个吃里扒外的外孙子,搭上娘家窦氏,这等蠢事,太皇太后可做不来。

去找皇后说情?

昨日皇帝刚回宫,便已到长乐宫和太寿宫向长辈们问安,更是特意提到,皇后阿娇偶染风寒,近日要闭宫修养,不宜以病体拜见长辈。

这明摆着就是不让人见阿娇了,太皇太后又不蠢,难道真要倚老卖老,非得皇帝较劲?

她年事已高,再活不了多少年,百年之后难不成想让窦氏全族为她殉葬么?

“公主,太皇太后今日不会见你的,还是莫要跪着了,早些回府吧。”

长信詹事从寝殿内走出来,弯腰搀着馆陶公主的胳膊,微是用力,将她半拉半抬的硬是搀了起来。

长信詹事是随侍太皇太后数十载的心腹亲信,又是自幼看着馆陶公主长大,对她只有谦恭却无畏惧。若馆陶公主还赖着不走,长信詹事也不介意来硬的,将她生生搀回皇亲苑的大长公主府。

馆陶公主也知事不可为,甩开长信詹事的手,用袍袖胡乱擦去脸上的泪痕,转身便欲离去。

“公主,恕老奴直言,若公主欲是去纠缠皇帝陛下,只怕陈氏就真要抄家夷族,而非仅是换个嗣子那般简单了。”

长信詹事毕竟是宫中老人,对馆陶公主也有几分情谊在,实不忍见她犯傻,闯出更大的祸事,索性不顾忌讳挑明个中利害,压低着声线躬身道:“陛下圈禁大长公主府,想是为保此事内情不至过度传扬开去,应还留着几分情面。公主若是再闹,真惹陛下动怒,怕是连隆虑候乃至皇后都要遭了牵累,还望公主三思!”

馆陶公主闻言,浑身微颤。

隆虑候陈蟜是她的幺儿,皇后阿娇是她的女儿,为保长子陈须性命,真要将他们也牵扯进来么?

手心手背皆是肉,这等抉择,对每个母亲皆是极为残酷的,即便馆陶公主是为天家女,堂堂的大长公主,亦不例外。

虽说天家自古多薄凉,但眼睁睁瞧着亲生儿子丧命,也不是每个天家子都能轻易承受的。

似太上皇刘启那般,生生逼得长子刘荣投缳自尽,逼得三子刘阙于纵火焚身,就更非常人能及。

或许也正因如此,刘启才能成为皇帝,且是万民称颂的好皇帝。

馆陶公主深知,胞弟刘启如此,侄儿刘彻亦是如此。

事已至此,端是多做多错,多说多错,只会让更多人为陈须陪葬而已。

“本宫醒得了,这便回府。”

馆陶公主呜咽低泣,在贴身侍女的左右搀扶下缓缓离去。

长信詹事望着她的背影,微微叹了口气,便是回返殿内,向太皇太后复命去了。

第六十七章 国之羽翼 第四百五十八章 胶漆娇妻第二百二十七章 秩俸改制第七百九十二章 刘兴教妻第三百四十六章 琐碎诸事第五百二十九章 王爵虚置第三百二十六章 雇佣战舰第三十三章 春暖衫薄 第三十一章 特种作战 第五十二章 南山稻田 第二百九十章 渡过天灾第六十八章 诸事妥当第二百一十九章 踏破王庭第七百二十章 太子邀约第四百七十五章 漠南牧羊第五百三十五章 黥面为倭第五百九十七章 上帝之鞭第四百九十三章 月氏借道第一百五十九章 梁王请罪第七百五十二章 东风客运第四百零四章 皇后临盆第三百六十六章 南行途中第三百八十四章 皆是阴狠第十七章 御赐盛宴 第七百五十七章 四大重工第三百八十三章 帐內定计第六十四章 诛心之言 第七百四十二章 去病基友第二百一十八章 滈水濯足第二百九十一章 长秋基金第四百一十章 长秋医学第五百一十五章 安息作死第三百章 采菊东篱第五百一十九章 决意犯险第二百四十章 朝鲜作妖第二百九十一章 长秋基金第六百六十二章 不可尽除第一章 夜色未央第七百九十三章 雍凉畜牧第七百六十三章 捕奴行当第二百五十八章 公主出降第三百三十一章 冬去春来第三百六十五章 离京出狩第八百二十七章 如此母子第四百六十三章 雒越复国第二百一十二章 匈奴来袭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明踏青第二十九章 田氏商团 第六百一十章 赵府贵女第七百六十九章 嗣子哀怨第二十二章 军法组织第一百五十章 丰年秋收第四百三十七章 正月离京第六百九十一章 徙民归化第一百一十五章 茁壮大汉第三百零六章 商贾世家第七章 太子废立第二百四十七章 贵妇入伙第四百一十四章 组建暗卫第五百八十一章 赢家为谁第七百二十一章 事出意外第六百六十一章 坑爹坑儿第六百七十八章 胡商告发第六百二十二章 使团西行第六百一十六章 得妻如此第一百六十章 慑服中原第七百八十八章 阳春三月第一百六十一章 年节将近第五百二十章 清理门户第二百三十章 百年毒计第二十三章 保住弃子 第五百二十三章 举步登楼第七百九十六章 服饰改制第五十四章 春心萌动 第五百章 夷灭东鳀第五百四十八章 请款筑路第四百二十四章 丝丝春愁第四百九十八章 张骞出使第九十九章 私有企业第三百八十一章 击溃前军第八百二十九章 何须多言第七百四十八章 见见族嫂第六百六十五章 新老交替第一百零九章 将门犬子第四百六十章 帝御四海第一百三十章 举国欢腾第六百三十五章 印度希腊第六百七十章 来复火枪第七百三十五章 滇国内附第五百六十三章 冲撞体制第一百五十五章 刑讯逼供第四百零九章 久旱甘霖第二百五十三章 惊闻身毒第二十五章 恁多工钱 第七十七章 暗流汹涌 第五十六章 西出狄道 第一百三十五章 陇西豪强第九十二章 帝国物流第二百一十一章 痴女渣男第三百六十三章 着眼釜山
第六十七章 国之羽翼 第四百五十八章 胶漆娇妻第二百二十七章 秩俸改制第七百九十二章 刘兴教妻第三百四十六章 琐碎诸事第五百二十九章 王爵虚置第三百二十六章 雇佣战舰第三十三章 春暖衫薄 第三十一章 特种作战 第五十二章 南山稻田 第二百九十章 渡过天灾第六十八章 诸事妥当第二百一十九章 踏破王庭第七百二十章 太子邀约第四百七十五章 漠南牧羊第五百三十五章 黥面为倭第五百九十七章 上帝之鞭第四百九十三章 月氏借道第一百五十九章 梁王请罪第七百五十二章 东风客运第四百零四章 皇后临盆第三百六十六章 南行途中第三百八十四章 皆是阴狠第十七章 御赐盛宴 第七百五十七章 四大重工第三百八十三章 帐內定计第六十四章 诛心之言 第七百四十二章 去病基友第二百一十八章 滈水濯足第二百九十一章 长秋基金第四百一十章 长秋医学第五百一十五章 安息作死第三百章 采菊东篱第五百一十九章 决意犯险第二百四十章 朝鲜作妖第二百九十一章 长秋基金第六百六十二章 不可尽除第一章 夜色未央第七百九十三章 雍凉畜牧第七百六十三章 捕奴行当第二百五十八章 公主出降第三百三十一章 冬去春来第三百六十五章 离京出狩第八百二十七章 如此母子第四百六十三章 雒越复国第二百一十二章 匈奴来袭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明踏青第二十九章 田氏商团 第六百一十章 赵府贵女第七百六十九章 嗣子哀怨第二十二章 军法组织第一百五十章 丰年秋收第四百三十七章 正月离京第六百九十一章 徙民归化第一百一十五章 茁壮大汉第三百零六章 商贾世家第七章 太子废立第二百四十七章 贵妇入伙第四百一十四章 组建暗卫第五百八十一章 赢家为谁第七百二十一章 事出意外第六百六十一章 坑爹坑儿第六百七十八章 胡商告发第六百二十二章 使团西行第六百一十六章 得妻如此第一百六十章 慑服中原第七百八十八章 阳春三月第一百六十一章 年节将近第五百二十章 清理门户第二百三十章 百年毒计第二十三章 保住弃子 第五百二十三章 举步登楼第七百九十六章 服饰改制第五十四章 春心萌动 第五百章 夷灭东鳀第五百四十八章 请款筑路第四百二十四章 丝丝春愁第四百九十八章 张骞出使第九十九章 私有企业第三百八十一章 击溃前军第八百二十九章 何须多言第七百四十八章 见见族嫂第六百六十五章 新老交替第一百零九章 将门犬子第四百六十章 帝御四海第一百三十章 举国欢腾第六百三十五章 印度希腊第六百七十章 来复火枪第七百三十五章 滇国内附第五百六十三章 冲撞体制第一百五十五章 刑讯逼供第四百零九章 久旱甘霖第二百五十三章 惊闻身毒第二十五章 恁多工钱 第七十七章 暗流汹涌 第五十六章 西出狄道 第一百三十五章 陇西豪强第九十二章 帝国物流第二百一十一章 痴女渣男第三百六十三章 着眼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