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章 太子邀约

时近黄昏,暮鼓已然响过,东西两市尽皆闭合坊门,章台大街却依旧热闹喧哗。

刘典眼见到了饭点,陪表姊表妹们逛了许久,只觉腹中饥渴,便欲寻处食肆用膳。

换了寻常日子,他必是会回府陪长辈用晚膳,然今日乃是重阳,刘氏王侯往宫内宗祠祭祖后,帝后会设宫宴飨饮,各家宗妇亦是随之入宫。

刘典的阿父刘买既为乘氏侯,更乃太常卿,宗室祭礼是少不得他的,故也携夫人楋跋子早早入宫了。

外祖父又是抱着襁褓中的小刘顺回了卑禾候府,偌大的乘氏侯府没了长辈,皇亲苑又离章台大街有些远,刘典觉着索性寻处食肆用过晚膳,带表亲们再稍微逛逛,让她们体会夜市的热闹,对外祖父的嘱托也算有所交代了。

章台大街的夜市,虽比不得东阙广场热闹喧哗,然因此地乃长安权贵们的休闲玩乐之所,各商家不惜花重金弄了不少霓虹灯,用来装饰招牌和门面。

每到夜幕降临,街边路灯通了电,各处铺面的霓虹灯亦会亮起,五颜六色的灯光颇为绚丽,美不胜收。

初次见识此等美景的外乡人,皆是惊叹不已。

在宫邸学舍就读的贵胄子弟却是知晓,现今这些所谓的霓虹灯,仅是徒有其表,为他们讲授格物课业的博士们,时常感叹,帝国科学院尚无力制取格物典籍中记载的诸多惰性气体,无法制作出真正的七彩霓虹灯。

往灯管里填充二氧化碳,仅能发出白光;填充汞蒸气,倒是能发出蓝光,然玻璃质脆易碎,水银有毒,容易出岔子。

于是乎,商铺所使用的霓虹灯只能因陋就简,在灯泡和灯管外头染色,形成各种不同色泽的灯饰。

饶是如此,无疑也比各家商铺过往挂着的灯笼要绚丽的多。

刘典虽是清冷孤高,然身为长安土生土长的宗亲贵胄,自也存在着某种骄傲和自豪,想顺带让表姊表妹们瞧瞧咱大帝都的如斯盛景。

他拿定主意,盘算着何处食肆最为合宜,却不料此时有人正自看他笑话。

离此不远,便是醉仙居,乃田氏商团名下的食肆,或可称之为酒楼。

天上人间和七窍玲珑阁皆是面向特定的客群,醉仙居却是有所不同,来客虽也是非富即贵,却没太多旁的身份限制,迎八方之来客,故早已连锁的方式,开遍了各郡县的繁华大城。

章台大街的醉仙居亦是生意兴隆,丝毫不比享誉大汉的肥羊火锅差,且因菜色更加丰富,能满足口味不同的来客,更受外乡人的欢迎。

因地处帝都,为免僭越之嫌,醉仙居以八座危楼构筑的特色环形建物,醉仙八楼,皆仅楼高三丈,下有大堂,中有雅间,上有轩阁,布置尤为精致的是最内里的望月楼和摘星楼,望月楼富丽堂皇,摘星楼古朴典雅。

身份尊贵的客人,多是会选在望月和摘星两楼用膳,然也有例外,喜欢临轩观景,阅章台盛景者,往往会选临街的乘风楼。

乘风楼上御风阁,欲驾徐风步青云。

御风阁外,太子刘沐正自临轩观景,远远瞧着街边的族兄刘典,丝毫不掩饰脸上的幸灾乐祸。

“哈哈,今日孤王本想观星望月,岂料未等月朗星现,七位仙女却已下凡,莫非仙子不知人间时日,错将重阳当七夕?”

刘沐数过刘典领着的贵女们,将将七位,不由恶趣味的出言调侃,对身侧的赵府小贵女道:“你瞧瞧我那族兄,可像话本中的牛郎?”

赵婉翻了翻白眼:“牛郎对织女痴心不渝,七夕鹊桥之上,更无旁的仙子,岂会似这般众女环伺?”

皇帝刘彻这穿越而来的文抄公,为大汉的通俗文学确是做出了不小贡献,似赵婉这类贵女,自幼就是听着盗版童话和传说长大的。

刘沐耸耸肩:“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刘典族兄行将束发,却仍未定下婚约,多见些贵女,好生挑个自家合意的,也不为过。”

赵婉不禁撇嘴:“果如皇后所言,天下男子皆是大……”

她言之未尽,只冷哼两声,以示鄙夷。

“皆是大猪蹄子么?”

刘沐闻言失笑,毫无顾忌的接话道:“此乃父皇自嘲之语,母后能在私下学嘴,你却是不能说的,莫说会辱及旁人,便是少傅闻得,怕都放你不过。”

刘沐口中的少傅,自是太子少傅赵立,赵婉的亲爹。

“……”

赵婉缩了缩脖子,心虚道:“殿下想岔了,小女子想说的是,天下男子皆是大英雄。”

“哈哈!”

刘沐捧腹大笑,忍不住打趣道:“你如此赞许孤王,未免过誉了。”

“……”

赵婉深知这厮霸道又无耻,与他占不着口头便宜,索性噤声不语了。

刘沐倒也晓得分寸,没继续出言打趣。

末伏过后,太子太傅和太子少傅不再悬缺,太子府的属官权责和诸多事务皆须适度调整,使得他这太子近来鲜少闲暇,休沐日也难得出宫。

今日,他随父王往宗祠行祭,随后得了父皇准允,宫宴就无须列席了,毕竟席上皆是刘氏王侯和宗妇,年仅十三的他,与一众叔伯婶娘饮宴,实在太过拘束了。

汉人讲究尊老敬老,饶是贵为太子,在长辈面前也要讲究礼数,彼此都觉着麻烦。

难得闲暇,又奉佳节,城内暂免宵禁,明日又逢十休沐,今日不出宫玩个痛快,更待何时?

独乐乐与众乐乐,自是众乐乐。

奈何想要呼朋引伴的太子殿下,在出宫后却才发觉,小伙伴实在太少!

张笃和孙武已然奉旨赴滇;霍去病得霍氏家主过继为膝下嫡子,又有郎中令齐山养子的身份,今日非但要随长辈祭祖,更要与族老飨宴;公孙愚与刘孝和刘悌兄妹昨日下学就已随南宫公主前往渭北甘泉宫,泰安公主亦是随行,还带上了小翁主桑无忧。

太子殿下成了“孤家寡人”,突觉秋风萧索,莫名凄凉,故而想到了赵府的小贵女,觉着逗弄逗弄这傻乎乎的小妮子也挺有趣,故而让近侍往赵府递了名帖,邀她出府。

赵氏夫妇接到太子名帖时,颇是措手不及,盖因他们正要带女儿出府,前往渭北种植园探望苏媛的义父耿忠。

耿忠就是耿老汉,他本是出身卑微,有姓无名,后因在农学院任教时专研农艺有功,得公府破格拔擢为帝科院农业研究所的博士,且得皇帝赐名耿忠,并封了五大夫的爵位。

赵氏夫妇素来公务繁忙,耿老汉又常住渭北,与一众农业研究所的博士和学子钻研种植栽培的技艺,平日鲜少相聚,重阳加沐日,可得两日休歇,故而早早定下要带女儿赴渭北探望。

孰料太子邀女儿出府游玩,赵氏夫妇也不好推拒,便是仔细叮嘱赵婉一番,颓自骑马出府,往渭北去了。

虽有些忧心女儿,然早遣人给义父传讯,言明今日前去探望,夫妇俩皆是感恩孝顺之人,绝不可能让老人家白等。

况且,女儿与太子殿下多有往来,也非初次受邀出游,更有诸多内卫和暗卫在侧随扈,在京卫时刻巡察的北阙甲第和章台大街,绝无甚么危险。

有违男女之防的举动,太子殿下和自家女儿也都做不出来,内卫可不只肩负随扈之责,直辖于郎中令的他们,实是只对皇帝陛下尽忠的死士。

若太子殿下做甚么有违天家颜面之事,内卫将领是真敢将他绑了,扛回宫去交由陛下责罚。

郎署内卫和太子亲卫是有所不同的,尤是现下太子二傅已然就任,内卫归郎中令齐山统御,太子亲卫则归少傅赵立辖制。

亦因如此,太子身边亦有赵立辖下属官,饶是赵婉在殿下面前有所失仪,他们也能代为缓颊求情,故赵立也没担忧过甚。

苏媛虽有旁的忧虑,却也没与赵立多说,女儿家的事儿,且只是捕风捉影的揣测,自觉没必要与夫君多说。

智商高,情商低,说的就是赵立这类人,苏媛与他相伴多年,如何不知?

八字没一撇的事,与他说了,非但于事无补,反是为他徒增烦恼,实在没甚么必要。

“赭端,去将族兄请来,陪孤王饮酒,那些贵女更要好生请来。”

刘沐突发奇想,对侍立在侧的小内侍吩咐道。

内侍领命而去,赵婉撇了撇嘴,倒也没多说甚么。

她晓得刘沐看着莽直,实则满腹坏水,惯爱捉弄人,尤是对秉性孤高的刘典,他平日没少变着法子逗他。

刘沐倒不是真的不待见自家这位族兄,恰恰相反,对才学兼备的刘典且自幼伴他读书的刘典,他心里还是很佩服的,亦多有倚重。

刘典因其父刘买为梁王嗣子,日后极有可能承袭王爵,不宜出任太子属官,然在虚年十岁时,就在尚书台混了个小小守尚书郎,得赐在承乾宫行走的令符。

皇帝刘彻倒不是真让他任官,只是让他挂个虚职,以便他替刘沐从尚书台阁调阅部分国政策问和过往公文的副本。

刘沐深知,自身日后得继帝位,刘典必如张笃等人般,乃是辅佐他的左膀右臂,自不会真的欺辱刘典,偶尔的小小恶作剧也绝不会过火。

换了不起眼的小角色,太子殿下连戏弄的心思都没有。

然刘典年岁不大,却格外的老成持重,遇事淡定沉稳,太子殿下鲜少能逗弄成功,只能徒乎奈何。

偏生太子殿下是不服输的脾性,愈难得手愈是挖空心思折腾。

刘典则是见招拆招,硬是与年岁相仿,脾性却天差地别的太子族弟周旋多年,常在河边走,却鲜少湿鞋,使得张笃等小伙伴实在佩服得紧。

能让太子殿下屡屡吃瘪,却从未真正动怒的同辈,也就刘典这厮了。

此时此刻,太子殿下见得有机可乘,自是又动起了歪脑筋。

赵婉瞧着他脸上隐隐露出的坏笑,亦是抱着瞧好戏的心思。

刘典看似如其父刘买般谦和恭顺,实则内里遗传着其祖父梁王刘武的恃才傲物,每每在宫邸学舍遇见她这类“才疏学浅且仪态不端”的贵女,更会不经意的颦眉斜觑,真真气人得紧。

若能让他吃瘪犯窘,她自是喜闻乐见的。

太傲气,没朋友!

第一百五十章 丰年秋收第二百八十四章 登基为帝第一百八十一章 公羊春秋第七百三十八章 汉已八旬第六百零四章 安息特使第一百二十四章 欲设慈济第二百五十三章 惊闻身毒第四十章 王府缉凶第二百二十八章 枭雄殒没第八百一十章 天罗地网第一百九十三章 天家骄女第八百二十七章 如此母子第六百七十章 来复火枪第四十二章 路在脚下第三十八章 长沙王妃 第七百二十五章 皇后赐笄第七百七十七章 安息认怂第七百八十五章 上元佳节第七百零一章 滇王更迭第二百二十二章 血洗漠南第三百七十四章 意欲亲征第六十五章 雁门行商 第一百四十三章 长安献俘第十二章 虎贲羽林第四百九十八章 张骞出使第三百三十章 商讨出兵第一百九十四章 年夜擒贼第一百五十三章 梁国风起第五百四十九章 塬南壅塞第二章 吴楚之乱第三十七章 遗孤内院第一百二十七章 焚烧尸山第六十六章 生化作战第一百三十五章 陇西豪强第一百八十章 太学老者第五百九十章 觊觎太子第一百九十一章 国事家事第六百六十八章 平衡逆差第七百四十章 购奴门路第九十五章 意外重逢 第五百六十七章 北粟南稻第七百零二章 广设书院第六百九十二章 与汝还家第四百八十七章 属国三等第三百八十五章 匈奴裂变第二百二十七章 秩俸改制第七百五十四章 出城乘车第七百九十三章 雍凉畜牧第四百八十二章 粮食倾销第七百六十七章 罗马兵变第二百七十一章 精神文明第七百三十四章 固有疆土第七百八十六章 生猛婆媳第六百四十一章 血祭之年(下)第四百七十三章 身后之事第六百四十六章 亲王召见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色七夕第三百二十六章 雇佣战舰第三百一十八章 诸般绸缪第五百四十九章 塬南壅塞第八百二十四章 勒石封山第五百三十五章 黥面为倭第二百八十七章 引导舆论第四十四章 山寨皇城 第六章 未央风起第三百五十七章 刘舍辞官第三百零五章 铁业整合第五百六十一章 驰道路轨第十五章 孤臣不孤 第八百零九章 挥军北上第六百四十六章 亲王召见第六百三十五章 印度希腊第六百六十五章 新老交替第三百六十二章 作壁上观第三百六十六章 南行途中第三百二十七章 蹴鞠联赛第三百九十三章 陪伴娇妻第七百五十一章 直男刘沐第一百四十五章 争相竞价 第四百二十三章 凄惶卫长第三十二章 王婶还乡 第一百九十七章 谋算诸越第二百五十七章 外戚转型第三百九十八章 羌骑出路第四百四十六章 夜郎犯边第三百七十一章 背后主谋第一百六十五章 载人运输第一百九十七章 谋算诸越第七百七十章 家族利益第九十七章 羌人女奴 第四百九十三章 月氏借道第六百二十七章 西域都护第四百四十一章 火车轮船第三百一十七章 增加受众第三百六十章 雷管现世第二百五十七章 外戚转型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使乌桓第三百五十八章 刘舜请旨第六百七十二章 骑军借道漏写十章,今天请假改大纲,明天双更。
第一百五十章 丰年秋收第二百八十四章 登基为帝第一百八十一章 公羊春秋第七百三十八章 汉已八旬第六百零四章 安息特使第一百二十四章 欲设慈济第二百五十三章 惊闻身毒第四十章 王府缉凶第二百二十八章 枭雄殒没第八百一十章 天罗地网第一百九十三章 天家骄女第八百二十七章 如此母子第六百七十章 来复火枪第四十二章 路在脚下第三十八章 长沙王妃 第七百二十五章 皇后赐笄第七百七十七章 安息认怂第七百八十五章 上元佳节第七百零一章 滇王更迭第二百二十二章 血洗漠南第三百七十四章 意欲亲征第六十五章 雁门行商 第一百四十三章 长安献俘第十二章 虎贲羽林第四百九十八章 张骞出使第三百三十章 商讨出兵第一百九十四章 年夜擒贼第一百五十三章 梁国风起第五百四十九章 塬南壅塞第二章 吴楚之乱第三十七章 遗孤内院第一百二十七章 焚烧尸山第六十六章 生化作战第一百三十五章 陇西豪强第一百八十章 太学老者第五百九十章 觊觎太子第一百九十一章 国事家事第六百六十八章 平衡逆差第七百四十章 购奴门路第九十五章 意外重逢 第五百六十七章 北粟南稻第七百零二章 广设书院第六百九十二章 与汝还家第四百八十七章 属国三等第三百八十五章 匈奴裂变第二百二十七章 秩俸改制第七百五十四章 出城乘车第七百九十三章 雍凉畜牧第四百八十二章 粮食倾销第七百六十七章 罗马兵变第二百七十一章 精神文明第七百三十四章 固有疆土第七百八十六章 生猛婆媳第六百四十一章 血祭之年(下)第四百七十三章 身后之事第六百四十六章 亲王召见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色七夕第三百二十六章 雇佣战舰第三百一十八章 诸般绸缪第五百四十九章 塬南壅塞第八百二十四章 勒石封山第五百三十五章 黥面为倭第二百八十七章 引导舆论第四十四章 山寨皇城 第六章 未央风起第三百五十七章 刘舍辞官第三百零五章 铁业整合第五百六十一章 驰道路轨第十五章 孤臣不孤 第八百零九章 挥军北上第六百四十六章 亲王召见第六百三十五章 印度希腊第六百六十五章 新老交替第三百六十二章 作壁上观第三百六十六章 南行途中第三百二十七章 蹴鞠联赛第三百九十三章 陪伴娇妻第七百五十一章 直男刘沐第一百四十五章 争相竞价 第四百二十三章 凄惶卫长第三十二章 王婶还乡 第一百九十七章 谋算诸越第二百五十七章 外戚转型第三百九十八章 羌骑出路第四百四十六章 夜郎犯边第三百七十一章 背后主谋第一百六十五章 载人运输第一百九十七章 谋算诸越第七百七十章 家族利益第九十七章 羌人女奴 第四百九十三章 月氏借道第六百二十七章 西域都护第四百四十一章 火车轮船第三百一十七章 增加受众第三百六十章 雷管现世第二百五十七章 外戚转型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使乌桓第三百五十八章 刘舜请旨第六百七十二章 骑军借道漏写十章,今天请假改大纲,明天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