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一章 滇王更迭

汉七十九年,初夏。

滇王病逝,太子庄淼即位为王。

多年来,滇国数次向汉廷请允内附,然大汉天子皆以时机未到为由,不予准允。

换做史上任何一位帝皇,或许早就顺势接受滇人归附,将偌大的滇地笑纳入囊中,以此彰显自身的绝世武勋。

刘彻却无须再以开疆拓土来向世人证明甚么,登基十余年来,汉军兵锋所指之处,诛不臣,戮四夷,现今的大汉不缺疆土,不缺财富,不缺资源,独缺劳动力。

依后世工业理论,一套完整的初级工业体系,至少需要五千万人口来维持,以提供足够的劳动力和需求市场,且工业水准欲发达,需求的人口愈多,计算机和互联网出现,完整工业链的需求人口会暴涨到一亿。

大汉现今的工业发展,乃是先跳跃发展,再补科技断层与技术短板,在完整的初级工业体系尚未彻底完善时,更高端的石化和电力等行业却已提早成型。

这等若大汉在同时发展初级工业化和二次工业化,若不提早进行大批量的人才培养和储备,将来怕是要陷入长期的发展瓶颈。

劳动力,工业体系下的合格劳动力,绝不是外族奴隶那等廉价劳动力。

有道是,百年树木,十年树人。

在工业社会,要真正“树人”,短短十年是绝对不够的,二十年都不嫌多,工程技术和科技人才更是活到老学到老。

搞教育,要花钱的,后世诸多公知精英狂喷华夏教育体制,却不懂感恩国家在他们从小到大的教育中,给予了多少补贴。

若开放大批私立高校,并为遵循所谓公平竞争,国家减少对公立高校的教育补贴,你们特么念得起,搞得过有钱人么?

滇国的辖地,在后世云南的东部和中部,以滇池区域为中心,东西宽愈三百里,南北长愈八百里。

黔地夜郎在滇国西北,号称地广数千里,属民五十万,拥精兵十万,是为西南夷君长。

Www ✿тTk án ✿¢ O

滇国属民人口不如夜郎,加上附属部族也不到三十万,然滇国的国力却不比夜郎弱多少,盖因滇人的耕作和冶炼技艺比夜郎人要强,文明程度也高出不少。

战国末年,楚将庄蹻率万余楚兵征讨滇地,迫使当地滇人归附楚国,后因归路被秦国所断,便留在滇池地区,建立滇国。

故现今滇国君臣多为楚国遗民,贵族也多以楚人自居,可视为滇族诸部奉“楚族”为首领的部族联盟。

滇国数次向汉廷请允内附,实乃楚族见得大汉强盛,意图重归“华夏”,若有可能,滇国君臣和贵族们在举国内附后,皆不想再留在“莽荒湿热”之地,而是会请准迁居内郡。

皇帝刘彻执意不受滇国内附,关键就在于此。

楚族若是迁徙,滇族诸部又当如何?

若将滇人皆留在滇地,所谓山中无老虎,猴子当霸王,无有楚族统治,日后难保不出几个“南蛮孟获”。

若将滇人也内迁,安置成本和社会成本无疑十分庞大,并不划算。

旁的不说,楚族人想学汉话,书汉隶,无疑颇为简单,毕竟是楚国遗民,然为数更多的滇人却是实打实的“化外蛮夷”,想要归化入汉,可比昔年的东瓯人和闽越人要难得多。

滇人做奴隶可以,想归化入汉,理智到冷血的刘彻显然不打算做赔本买卖。

近两年,二十万乌桓人得以归化入汉,乃是他们的父兄、夫婿、儿孙在战场上用鲜血和生命为大汉拼杀,才为他们争取到的军眷优待。

滇人,与大汉无有功绩,又非炎黄血脉,谈甚么归化?

庄淼,刚即位的滇国新王,在八年前曾以滇国太子的身份前往长安朝拜,虽未曾得大汉天子召见,却也见过时任大行令的窦浚,对汉廷乃至大汉皇帝的态度是有清楚认知的。

出使返滇后,他极力劝说自家父王服膺大汉,莫要再打着两面讨好的如意算盘,滇国既想与大汉交好,又不愿得罪夜郎国乃至哀劳国,这是不成的。

只可惜,老滇王颇为优柔寡断,在汉廷始终不肯接受滇国内附的情形下,不敢过于得罪夜郎和哀劳,更遑论出兵为大汉攻打夜郎。

如此一来,滇国举国内附之事更是半点可能没有,一拖就拖了八年有余。

汉廷不急,西南蛮荒地处偏远,朝廷暂且无力开发,夜郎国和滇国对大汉也没甚么威胁,倒不如以夷治夷,保证滇地商路畅通才是正事。

庄淼却是心急如焚,昔年出使见识过大汉之强盛,返滇后又常往岭南各城游历,眼界之开阔绝非老滇王可比。

他晓得,昔年大汉之所以肯对滇国开放边市,并与滇国缔结邦交,无非是要开拓和维持滇地商道,使得汉货能从岭南运往哀劳乃至身毒。

然随着大汉接连在胥浦和仰光筑城,并开拓出贯穿中南半岛的陆地商道及海上商道,使得货物运送可绕过山高林深的滇地和哀劳,如此滇地商道乃至滇国的重要性便不可避免的降低了。

庄淼晓得,滇国和楚族皆错失了向大汉呈上投名状的最佳时机,八年来,他每每念及此事,皆是愁得寝食难安。

尤是在去年岁末,汉廷重新整编了七支骑营,且在涪陵和胥浦都各囤驻一支,涪陵边塞直面夜郎,胥浦边塞直面哀劳,重置骑营之举,着实耐人寻味。

庄淼对此更是忧心忡忡,唯恐汉廷已有所不耐,要出兵清剿西南诸夷。

滇国,或许非是首当其冲,然若夜郎和哀劳尽皆覆灭,滇国又岂能得以苟全?

唇亡齿寒?

何其荒谬!

庄淼从未想过与夜郎和哀劳联手,抗衡大汉,盖因用“以卵击石”都不足以形容这种做法的愚蠢。

他心心念念的,就是如何为汉廷效力,将来能为自身和楚族换得活下去的权利。

是的,只求能好好活下去!

很卑微,却很实际。

汉人对外族的态度,早已举世皆知,秉持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理念,汉军所到之处,除却被掳掠的奴隶,便只余盈野尸身。

滇地紧挨着岭南,征伐百乘的汉军去岁班师后,不少往来身毒与岭南的汉商都听闻了百乘王朝的惨状,甚至不少拥有船队的汉商还曾被战时征募,往百乘载运汉军的缴获,还曾亲眼见识过那血腥炼狱。

数百万百乘人,屠戮殆尽啊!

尸横遍野,埋都埋不住,烧都烧不完,恶臭经久不绝,若非汉军撤得早,指不定要染上疫病。

庄淼与汉商多有往来交际,听闻百乘惨况,自是吓得脊背冒汗,头皮发麻。

说句有违孝道且毫无人性的话,对自家父王的病逝,庄淼是喜闻乐见的。

倒不是欣喜自身能得继滇王之位,在蛮荒湿热的滇地为王,倒不如大汉的太守甚或区区县令活得滋润。

宁为鸡头,不为凤尾,话虽是这么说,可也要考虑到具体情形。

首先,所谓的“楚族”,本就不是滇地土著,也向来不以滇人自居,甚至对滇人是颇为歧视的,尤是庄氏王族,常以庄周后裔为自己脸上贴金。

其次,大汉和滇国的文明程度已是天差地别,滇国的王族和贵族不缺钱,能从大汉边市买到很多上好的汉货,是寻常大汉百姓都吃不起用不起,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生活水准就处处都比大汉庶民更优越。

旁的不多说,光是医疗条件就完全没法比,大汉现今的官办医馆和长秋府支持的妇幼医馆已开遍个郡县,使得举国的医疗水准大幅提高。

然汉廷严禁各类技艺乃至相关书籍对外输出,包括医药和医书,甚至连医官出境都要请官府核准备查。

庄淼的爱妃前年得孕,还特意向时任岭南太守的孔仅求了方便,送到岭南郡治番禺的妇幼医馆待产。

有些事物,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譬如说亲人的生命、后代的教养、自我的身份认同……

滇王,滇国之王,在汉人眼中,也不过是个没见识的土包子,化外蛮夷的酋长。

文明程度的差距若是过大,大到无法比较,形成以百年为单位的巨大代差,甚至会在同个物种间出现高等文明和低等文明的区隔。

长相或许差别不大,但高等文明看待低等文明,就如同人看待猴子。

或许现今的滇国和大汉尚未形成如此夸张的差距,然若依现今大汉的发展速度,再过个三五十年,汉人再看滇人,怕也真就跟深山老林里的野人差不多。

庄淼虽想不到那么长远,却也知晓若长此以往,滇地楚族就真的彻底自外于华夏了。

夷狄入华夏者,华夏之;华夏入夷狄者,夷狄之。

乌桓夷狄得以归化入汉,本为炎黄后裔的滇地楚族却不得还归华夏,何以至此?

无非就是“于国无功,于民无益”!

庄淼刚是即位,便遣太子庄临前往汉都长安朝拜,自身则留守滇地,从滇族各部征调大批滇人入伍,冶铸兵械,操练新军。

第四百二十二章 妻儿随任第七百七十五章 寻获玉米第二百四十五章 大义灭亲第三百五十五章 为越正名第九章 创立太学第二百七十七章 建设兵团第二百一十七章 待汝寻仇第三百零一章 如此撮合第六百二十一章 鲜衣怒马第三章 册立太子第三百九十一章 驱使乌桓第七百一十五章 太子二傅第六百零八章 商贸代表第六百四十八章 入宫观礼第四百五十九章 六大蒙师第二百三十八章 淝陵水泊第二百九十四章 帝后大婚第一百二十六章 关城血战第一百四十章 家宴谋划第二百五十七章 外戚转型第五百一十八章 金融扩张第六十七章 国之羽翼 第五百三十七章 岁末除夕第五百二十五章 贼子就擒第六百五十三章 两国王储第六百一十四章 安辨雌雄第五百零四章 伴读入宫第一百零四章 验证炸药 第二十九章 田氏商团 第五百一十二章 害人害己第七百八十八章 阳春三月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利府司第二百零九章 江都密报第七百零二章 广设书院第二百六十九章 拜谒公婆第七百四十五章 泰安随任第六百七十章 来复火枪第六百零九章 官办医馆第八百一十二章 大军备战第四十一章 九王齐聚第七百七十二章 哀隆摄政第二百零六章 以食为天第六百二十九章 以羌清藏第五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资第六百三十六章 使团入城第二百四十一章 破格拔擢第四百九十章 全境禁毒第五百七十七章 心思各异第四百二十二章 妻儿随任第六百七十八章 胡商告发第七百六十七章 罗马兵变第八百章 欲善其事第五百二十八章 册立储君第三十八章 长沙王妃 第七百四十六章 意气风发第一百七十八章 争先认购第三百一十八章 诸般绸缪第三百四十九章 刘舜务工第一百五十章 丰年秋收第四百五十三章 滇国来朝第五十八章 皇家马场 第五百九十三章 分子之筛第四百零七章 朝堂换血第一百七十一章 打击盐商漏写十章,今天请假改大纲,明天双更。第三百三十二章 宫寒之症第七百六十九章 嗣子哀怨第一百三十二章 董事会议第二百八十四章 登基为帝第三十六章 背后真相 第三百六十九章 泄密之人第三百九十八章 羌骑出路第六百二十一章 鲜衣怒马第三十一章 特种作战 第四百六十七章 齐萱求见第二百八十一章 实地考察第一百章 企业划分第六百六十一章 坑爹坑儿第二百九十三章 福祸相倚第一百九十二章 惊天大案第三百零九章 麦棉复种第五百九十八章 远交近攻第五十八章 皇家马场 第二百一十九章 踏破王庭第二百七十一章 精神文明第八百章 欲善其事第五百三十七章 岁末除夕第五百八十四章 泰安有孕第三百二十一章 政经官学第二十四章 宜室宜家第一百零九章 将门犬子第五十一章 诸般算计第二百八十四章 登基为帝第五百零九章 巽加求和第七百一十七章 开拓北美第三十一章 特种作战 第六百七十六章 安息方略第三百八十七章 列阵决战第七百一十八章 祆教大兴第二百六十二章 清河百货
第四百二十二章 妻儿随任第七百七十五章 寻获玉米第二百四十五章 大义灭亲第三百五十五章 为越正名第九章 创立太学第二百七十七章 建设兵团第二百一十七章 待汝寻仇第三百零一章 如此撮合第六百二十一章 鲜衣怒马第三章 册立太子第三百九十一章 驱使乌桓第七百一十五章 太子二傅第六百零八章 商贸代表第六百四十八章 入宫观礼第四百五十九章 六大蒙师第二百三十八章 淝陵水泊第二百九十四章 帝后大婚第一百二十六章 关城血战第一百四十章 家宴谋划第二百五十七章 外戚转型第五百一十八章 金融扩张第六十七章 国之羽翼 第五百三十七章 岁末除夕第五百二十五章 贼子就擒第六百五十三章 两国王储第六百一十四章 安辨雌雄第五百零四章 伴读入宫第一百零四章 验证炸药 第二十九章 田氏商团 第五百一十二章 害人害己第七百八十八章 阳春三月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利府司第二百零九章 江都密报第七百零二章 广设书院第二百六十九章 拜谒公婆第七百四十五章 泰安随任第六百七十章 来复火枪第六百零九章 官办医馆第八百一十二章 大军备战第四十一章 九王齐聚第七百七十二章 哀隆摄政第二百零六章 以食为天第六百二十九章 以羌清藏第五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资第六百三十六章 使团入城第二百四十一章 破格拔擢第四百九十章 全境禁毒第五百七十七章 心思各异第四百二十二章 妻儿随任第六百七十八章 胡商告发第七百六十七章 罗马兵变第八百章 欲善其事第五百二十八章 册立储君第三十八章 长沙王妃 第七百四十六章 意气风发第一百七十八章 争先认购第三百一十八章 诸般绸缪第三百四十九章 刘舜务工第一百五十章 丰年秋收第四百五十三章 滇国来朝第五十八章 皇家马场 第五百九十三章 分子之筛第四百零七章 朝堂换血第一百七十一章 打击盐商漏写十章,今天请假改大纲,明天双更。第三百三十二章 宫寒之症第七百六十九章 嗣子哀怨第一百三十二章 董事会议第二百八十四章 登基为帝第三十六章 背后真相 第三百六十九章 泄密之人第三百九十八章 羌骑出路第六百二十一章 鲜衣怒马第三十一章 特种作战 第四百六十七章 齐萱求见第二百八十一章 实地考察第一百章 企业划分第六百六十一章 坑爹坑儿第二百九十三章 福祸相倚第一百九十二章 惊天大案第三百零九章 麦棉复种第五百九十八章 远交近攻第五十八章 皇家马场 第二百一十九章 踏破王庭第二百七十一章 精神文明第八百章 欲善其事第五百三十七章 岁末除夕第五百八十四章 泰安有孕第三百二十一章 政经官学第二十四章 宜室宜家第一百零九章 将门犬子第五十一章 诸般算计第二百八十四章 登基为帝第五百零九章 巽加求和第七百一十七章 开拓北美第三十一章 特种作战 第六百七十六章 安息方略第三百八十七章 列阵决战第七百一十八章 祆教大兴第二百六十二章 清河百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