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四章 太子策问

策议,乃是以问策为主要导向的讨论,稍稍不同于针锋相对的辩论,亦不同于以讲者为主的经筵讲席,而是先由策问之人抛出议题,并主导议题走向,避免参与策议者陷入某些无意义无止境的争论,甚或偏离了主议题。

这赋予了发起策问的主议者超然的决断地位,却也变相要求主议者保持相对中立,能对参与策议的双方乃至多方观点衡平视之,若主议者心中已有定见,那策问就是走走过场,毫无意义可言了。

毫无疑问,主议者要拥有决高的威望和决断力,否则极易被策议者带偏主题,乃至惨遭忽悠。

能入列朝堂的大臣,皆是久居高位的老狐狸,饶是诸多武将,也绝非表面上那般鲁莽冲动的,更有不少武将是故意以莽夫面貌示人,倒不是想以此蒙蔽帝皇,更不至口蜜腹剑,而是某种形式的自我保护。

譬如在朝议中遇着言官提出甚么难以应对的诘问,或是要替皇帝背锅时,就故意莽上去,甚至吹胡子瞪眼的吼几句,皇帝就趁机以殿前无状治罪,甚至让郎卫拖下去,罚个闭门思过甚么的,也就没人有再追问的机会了。

又或是察觉自身权势过大,皇帝已有所猜忌时,不少武将也会故意犯些看着很鲁莽的小小罪过,让皇帝有由头治罪削权,非但能化解皇帝的猜疑,日后更能获得更大的信重。

君臣相处,朝堂应对,皆是需要智慧的。

武将能入列朝堂者,多半是曾领兵征战,夺取战功的将帅,谁不是熟读兵书,擅于韬略,这般人物会是傻的?

谁若真将他们视为无脑莽夫,谁才是天下最大的蠢货!

更遑论尚有不少擅长谋划的“智将”,譬如现任太尉郅都,真若想坑人,那就是彻底往死里坑,且都不带半点眨眼的。

总而言之,满殿群臣没几个是好对付的,若是皇帝脑子不太好使,想明辨是非曲直实在不容易,故也不免偏向自以为的“忠臣”,往往会更倾向采纳他们的谏言。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大道理谁都会说,不因人废言也不难,但若要求帝皇事事“明察秋毫”,那也太过严苛了,神仙都做不到的。

当然,皇帝愈是英明,群臣就愈是不敢忽悠,故说来说去,打铁还需自身硬,想揽瓷器活,就得有那金刚钻,光指望臣民忠君任事,那是不成的。

太子刘沐尚嫌稚嫩,且不说威望甚么的,单说策问技巧和机锋应对,给老狐狸们提鞋都不配,若非御座上端坐着他那英明神武的皇帝老爹,怕不得被群臣忽悠瘸了。

皇帝陛下旁观策议,不发话,不表态,面无表情的不表露出明显的倾向性,群臣反是压力更大。

刘沐无疑也晓得这点,故虽心下难免忐忑,但终究还是有些底气的。

“金融涉及财税,乃大农府职守,此事又乃大农府财部与商部呈禀殿上,大农令以为该如何应对?”

御座之侧,太子殿下沉心静气,缓缓出言询问道。

“回殿下,此事实乃各大钱庄太过冒进所至,中央钱庄为诸府共同监理,集司与计司每岁皆会推估各钱庄所须自备的金银储备比例,并时时发文警醒,奈何各大钱庄急于铺展驻点,且毫无节制的大肆放贷,才导致周转不善,金银储备不足。”

大农令东郭咸阳晓得,这话说出来必会得罪贤王刘非和国舅田胜,然眼瞧着就能承接相位,他肯定是不会为旁人背锅的:“依臣之见,当敦促各大钱庄量力而为,限缩放贷之赀,且不再大肆展铺,如此则无须国库出赀纾困,至多三年,待得回收足够利钱,便可轻易化解此等困局。”

刘沐微是颌首:“嗯……事缓则圆,倒是有些道理。”

对于各钱庄所获利差,他也是知晓的,正如东郭咸阳所言,即便维持现有的放贷之赀不缩减,有个三两年光景,回收近愈两成的利钱,也就足以应对了。

然身为主议者,自不能偏听一人之言。

他将视线转向左席上首,复又问询道:“少府钱庄的金银储备余量应是充足无虞的,旁的民间钱庄规模也不大,现下阖待纾困者,无非帝国钱庄和百业钱庄,不知贤王和国舅对大农令所言有甚异议?”

朝堂之上,尊卑无关长幼辈分,身为太子的刘沐,自不会随意称刘非为皇伯,更不可能唤田胜为舅祖父。

国舅田胜脊背冒汗,若非不敢先于刘非表态,他早就出列请罪了,只要不遭究责,甚么裁罚他都接受,钱财乃身外之物,日后再赚就是了。

贤王刘非却是扬眉,缓声道:“回殿下,现今我帝国钱庄的分铺早已遍布各郡县,本就无须再急于铺展,新设的诸多驻点皆在境外,乃是为辅助汉商尽速抢占番邦商市,放贷的对象亦为汉商,若是冒然停止,无异因噎废食。”

此言一出,非止太子刘沐颌首认同,便连不少文臣武将亦是出言附议,掌控番邦民生命脉乃是汉廷既定国策,且大农府本身也从中获取了高额商税,是个庞大的利益共生架构,涉及朝堂各大派系的利益,不是说停就停的。

正如汉廷近年要不断对外用兵,以此掠夺大量财富以维持庞大的军费支出,若光靠每岁不足百万金的军事预算,甚么购舰计划都是扯淡。

汉商从对外贸易中攫取暴利,上缴国库的税赋或许比不得汉军战时缴获,然胜在细水长流,况且这水也不“细”,每岁也是超过百万金巨赀,且对汉廷而言是无本买卖,顶多派些使臣和驻军,耗费几可忽略不计,只要考量所谓的政治成本即可。

光靠少府钱庄在境外铺展驻点,饶是不缺金银储备,然人手却必然不足的。

“贤王所言亦不无道理,然事有轻重缓急,面对此等困局,国库却不可能随意出赀替各大钱庄纾困,为之奈何?”

刘沐虽认同刘非所言,却也不会转而彻底偏向他,至少适才皇帝老爹曾表态,无异让国库出赀纾困,且他自身也不太乐意。

太子乃国之储君,国库虽不通少府私库,却也是某种形式的帝皇家业,日后他承袭帝位,国库不也归他么?

至于贤王和国舅的产业,虽说帝皇“家天下”,但若非找着由头动手抄家,否则臣民的家财与帝皇也没甚么关系。

随意拿自家钱财填补“外人”,那不是败家?

刘非心中早有定计,从容应对道:“臣已命僚属发卖皇室实业的部分产业,在筹措到足够金银前,可先调用昔年封存入金库的金银铸锭,可保帝国钱庄通兑业务无虞匮乏。”

“……”

国舅田胜闻言,心下自想骂娘。

皇室实业乃是刘氏王侯及部分顶级权贵合股的特殊商团,早在创立之初,其资产就数以千万金计,又在朝廷颁布一金抵十银的通兑比例前,提早购入大量低价白银熔铸封存,其底蕴远非田氏商团可比拟的。

除非,田胜舍得发卖田氏商团的部分分例,否则他难以在短期筹措到足够的金银,毕竟这还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市面上的实体金银已有所匮乏,难以迅速购入。

然贤王刘非已表态帝国钱庄无须朝廷纾困,且是当殿向太子承诺的,无异于立下军令状,群臣皆不会对此存疑,自是纷纷将视线投到田胜身上。

作为百业钱庄背后的大东家,这事不给个交代,饶是天家放过他,群臣也放不过他。

日后若真爆发甚么金融危机,动摇社稷根本,太后都保不住,也不敢保他,便如昔年的田蚡,说凌迟就凌迟,外戚在汉代虽是风光,然每每失势,那下场也多是惨不忍睹的。

田胜焉能不知这道理,咬了咬牙,便要出言应答,打算将田氏商团的部分份子转让给少府。

说实话,其实田氏商团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独资”,昔年创设之初,尚为太子的刘彻就在里头占有不少份例,在他登基即位后,少府亦每岁从中攫取大量分红。

反正无须忧心皇帝乃至少府插手田氏商团经营,与其将份子发卖给旁人,引入更多股东指手划脚,倒不如把更多份子转让给少府,终归仍能由田氏自行打理。

却在此时,大农府财部少卿桑弘羊却是抢先发话:“殿下,臣以为贤王所言不妥,现今各大钱庄实是不缺赀财,只因金银储备余量不足,才在市面大揽实体金银以维持自身通兑运作,反是造成市面流通的金银更为匮乏,若皇室实业大肆发卖名下产业,只怕非但于事无补,反会引发更大的流通短少。”

商部少卿卓王孙忙是附议道:“殿下,桑少卿所虑甚是,现下的解决之道,乃是加大实体金银的投放量,维持正常通兑及市面流通所需,绝非仅是要替各大钱庄纾困,而是要维持商贾百姓对纸质票据的信赖,避免因恐慌而出现挤兑。”

刘沐此时才是恍然,若非两位大农少卿有意无意的仔细点出个中关键,他还真没抓住重点。

知子莫若父,皇帝刘彻早就晓得自家傻儿子对这此间局势看得浅,否则也不会让他主持策议了。

斜眼瞄见自家傻儿子那恍然大悟的神情,他心下暗叹,我的儿啊,你若足够聪慧,适才打瞌睡就算了,偏生脑子如你那老娘般不好使,也就只能辛苦些,也别享受甚么美好童年了,早点笨鸟先飞吧。

大汉储君,可不是好做的,日后想承继帝业,做个万民称颂的贤君圣主,那就更难了。

第三百六十一章 脱岗培训第四百五十五章 尚书台阁第二百三十二章 河湟谷地第六百九十三章 阖家团圆第五百七十六章 特殊赌赛第二百四十三章 联合制衣第三百章 采菊东篱第二百三十五章 青霉药膏第五十九章 艾格服饰第八十五章 疯狂认购第五百六十九章 火力发电第四百三十五章 鲜卑南迁第五百八十七章 倭国伊予第九十三章 无奈秦立 第一百五十九章 梁王请罪第二十九章 田氏商团 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同景象第四百五十章 公孙裂变第六百零五章 权贵人脉第七十二章 艾格连锁 第七百九十四章 诸般迁调第六百零八章 商贸代表第七百二十九章 塞外秋游第一百二十九章 关城大捷第七百八十六章 生猛婆媳第六百九十七章 发展代价第一百六十章 慑服中原第二十九章 田氏商团 第六百七十五章 伴驾出行第二百零五章 调教萝莉第六百二十二章 使团西行第八百二十四章 勒石封山第四百八十五章 齐山婚事第十三章 骑兵利器 第二百四十七章 贵妇入伙第八百一十五章 匈奴陷阵第二百七十章 三伏景象第八百零二章 教宗为质第一百四十四章 拍卖战俘 第七百一十九章 嗣子逛街第七百八十七章 远徙万里第二百六十六章 乌桓备战第五百七十五章 微服出宫第一百四十四章 拍卖战俘 第四百七十七章 天家诸事第七百六十五章 为官为臣第三百九十五章 处置薄氏第十五章 孤臣不孤 第一百五十九章 梁王请罪第八十四章 发行股份第八百一十二章 大军备战第四百九十六章 先打后谈第七百九十二章 刘兴教妻第六百六十七章 汉学当立第八百一十一章 先锋抵达第五百四十章 凤翔珠宝第三百四十四章 河滩登岸第三十六章 背后真相 第四百二十七章 刘乘心醉第三百四十四章 河滩登岸第六百零二章 借刀杀人第二十九章 田氏商团 第六百三十二章 渴求奴隶第七百八十六章 生猛婆媳第六百八十二章 金融危机第二百三十一章 枭首腰斩第八百二十一章 兵临城下第七百一十六章 离京赴滇第四十五章 刘荣归国 第七百三十一章 汉帝之谋第六百零八章 商贸代表第五百六十三章 冲撞体制第四百二十四章 丝丝春愁第四百九十八章 张骞出使第五百八十八章 身毒圣战第三百八十二章 全军溃逃第二百三十三章 师徒相见第八百二十九章 何须多言第四百五十五章 尚书台阁第二十五章 恁多工钱 第七百八十七章 远徙万里第七百四十一章 欲入军学第五百九十五章 商业发展第六百二十四章 国之爪牙第三百零六章 商贾世家第三百八十章 城头失守第九十八章 酷吏张汤第六百一十九章 母女探病第二章 吴楚之乱第七百五十四章 出城乘车第六百六十章 贵女求人第三百七十一章 背后主谋第六百二十三章 腹背受敌第七百六十章 不负相思第六百七十三章 妻儿打靶第六百一十四章 安辨雌雄第八百一十二章 大军备战第五百九十章 觊觎太子第五百零四章 伴读入宫第四百五十四章 屁孩重逢
第三百六十一章 脱岗培训第四百五十五章 尚书台阁第二百三十二章 河湟谷地第六百九十三章 阖家团圆第五百七十六章 特殊赌赛第二百四十三章 联合制衣第三百章 采菊东篱第二百三十五章 青霉药膏第五十九章 艾格服饰第八十五章 疯狂认购第五百六十九章 火力发电第四百三十五章 鲜卑南迁第五百八十七章 倭国伊予第九十三章 无奈秦立 第一百五十九章 梁王请罪第二十九章 田氏商团 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同景象第四百五十章 公孙裂变第六百零五章 权贵人脉第七十二章 艾格连锁 第七百九十四章 诸般迁调第六百零八章 商贸代表第七百二十九章 塞外秋游第一百二十九章 关城大捷第七百八十六章 生猛婆媳第六百九十七章 发展代价第一百六十章 慑服中原第二十九章 田氏商团 第六百七十五章 伴驾出行第二百零五章 调教萝莉第六百二十二章 使团西行第八百二十四章 勒石封山第四百八十五章 齐山婚事第十三章 骑兵利器 第二百四十七章 贵妇入伙第八百一十五章 匈奴陷阵第二百七十章 三伏景象第八百零二章 教宗为质第一百四十四章 拍卖战俘 第七百一十九章 嗣子逛街第七百八十七章 远徙万里第二百六十六章 乌桓备战第五百七十五章 微服出宫第一百四十四章 拍卖战俘 第四百七十七章 天家诸事第七百六十五章 为官为臣第三百九十五章 处置薄氏第十五章 孤臣不孤 第一百五十九章 梁王请罪第八十四章 发行股份第八百一十二章 大军备战第四百九十六章 先打后谈第七百九十二章 刘兴教妻第六百六十七章 汉学当立第八百一十一章 先锋抵达第五百四十章 凤翔珠宝第三百四十四章 河滩登岸第三十六章 背后真相 第四百二十七章 刘乘心醉第三百四十四章 河滩登岸第六百零二章 借刀杀人第二十九章 田氏商团 第六百三十二章 渴求奴隶第七百八十六章 生猛婆媳第六百八十二章 金融危机第二百三十一章 枭首腰斩第八百二十一章 兵临城下第七百一十六章 离京赴滇第四十五章 刘荣归国 第七百三十一章 汉帝之谋第六百零八章 商贸代表第五百六十三章 冲撞体制第四百二十四章 丝丝春愁第四百九十八章 张骞出使第五百八十八章 身毒圣战第三百八十二章 全军溃逃第二百三十三章 师徒相见第八百二十九章 何须多言第四百五十五章 尚书台阁第二十五章 恁多工钱 第七百八十七章 远徙万里第七百四十一章 欲入军学第五百九十五章 商业发展第六百二十四章 国之爪牙第三百零六章 商贾世家第三百八十章 城头失守第九十八章 酷吏张汤第六百一十九章 母女探病第二章 吴楚之乱第七百五十四章 出城乘车第六百六十章 贵女求人第三百七十一章 背后主谋第六百二十三章 腹背受敌第七百六十章 不负相思第六百七十三章 妻儿打靶第六百一十四章 安辨雌雄第八百一十二章 大军备战第五百九十章 觊觎太子第五百零四章 伴读入宫第四百五十四章 屁孩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