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五章 权贵人脉

随着汉廷不断加快对外通商的步伐,使得汉人的眼界大为开阔,尤是悠关自身利益的王侯权贵,对诸多外邦的国内情势皆多有所着意打探,故对安息帝国的巴勒弗家族绝非毫无所知,甚至是知之甚详的。

外戚窦氏的家主窦浚更是与巴勒弗家主多有书信往来,原因无他,窦氏和陈氏两大外戚合办的清河百货在开遍大汉各郡县后,早已“进军”海外了。

大汉的诸多邦交国或藩属国中,安息帝国无疑是较为富庶的,人口和财富皆仅次于家底丰厚的巽加王朝,又因同时吸纳了大量的希腊和波斯文明,使得安息帝国民风较为开放,不似闭塞的巽加王朝般较为排外。

安息臣民多有靠经商谋生的,且因其地处亚欧大陆的中心地带,东西方的货物大多须经此转运乃至就地交易,故该国的商贸向来发达。

尤其在安息帝国夺取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后,已然称霸中西亚,使得千余年的百战之地迎来了难得的和平期,且安息深受希腊的影响,与希腊和华夏等传承久远的文明种族般,订立的法典极为严谨完善,其臣民向来懂得要谨守法度,至少在汉商眼里,安息帝国的经商环境是信奉婆罗门教的巽加王朝拍马都赶不上的。

宗教狂热者,古外今来皆是鲜少受人待见的,不单是婆罗门教,即便是看似教义温和的佛教,都不应太过笃信,否则真容易变成脑残的。

更为关键的是,安息与大汉缔结邦交后,准允了大汉的各家钱庄进驻其帝都泰西封,在钱庄业执牛耳的少府钱庄背后有大汉皇帝撑腰,自是毫不迟疑的将各项所谓的金融业务拓展到安息境内。

少府非但在安息帝都泰西封,便连各个小王国的都城乃至稍大的城邦,都纷纷设立了分钱庄,并迅速展开了金银票据与安息银币的换兑业务,早期的弗拉特斯银币和新铸的德克拉马银币皆可在少府钱庄换兑成纸质的金银票据。

这些票据皆有特殊的编号和印戳,且换兑后要造册备查,每月皆将册簿送回汉都长安。

汉商们换兑出的这些票据,在大汉境内虽不能直接通兑成本土金银票据,却可往长安的少府钱庄进行核验,查证无误后便可兑换成通用票据或真金白银。

杀人劫货容易,然若有胆大包天的贼人想要窃取这些票据,到少府钱庄进行换兑诈领,无疑是在自寻死路。

尤是大汉皇帝刘彻对金银票据的安全性和信誉度极为看重,让中央官署各相关府署制定了罚则极为酷烈的律法,伪造,诈领,皆视同谋反作乱,判个枭首抄家都是轻的,便连从文帝朝后就刻意在律法中逐步淡化的“连坐”,“夷族”都是赫然出现在金银票律中。

正因如此,汉商们见得少府钱庄率先大举在安息各地开设,也就更为放心大胆的在安息境内拓展自家产业,就算遇着局部战乱,将金银钱币送入少府钱庄,就能最大限度的避免财产损失。

至于汉商的人身安全,至少在明面上是没甚么问题的,盖因两国邦约上赫然明定,若汉商在安息境内遇害,则安息官府必得尽速缉凶,并将凶嫌移交给汉廷处置,如若不然,大汉有权遣少量官兵进入安息境内协助彻查。

安息君王米特里达梯虽觉着汉人的要求太过霸道,然既已定下邦约,那就得严格遵循,毕竟事涉两国邦交,更关乎他这“万王之王”的脸面,若在安息境内经商的汉人都庇护不了,他的颜面何存?

实则汉廷提出的这项条陈确非想刻意羞辱安息人,即便大汉自身,对境内的胡商亦会依律保障其人身财产安全。

大汉臣民鄙夷化外蛮夷是一回事,须得谨守律法又是另一回事,除非是自家府中的外族奴隶,否则任何人皆不得随意行凶伤人,这是原则问题。

若大汉百姓瞧着胡商不顺眼,当街就老拳相向,将人打死打残,那汉律岂非成了摆设,社会风气好得了么?

当然,大汉官府是绝不可能将汉籍人犯移交外邦的,总之但凡有汉人涉案,不管谁是加害人,谁是受害人,皆只能适用大汉律法,交由大汉官府决刑断狱。

正因邦约中有这项条陈,且两国帝王皆是在上头盖了大印的,那两国臣民就皆得严格遵循,毕竟这两位帝皇皆堪称当世最为强硬的君主,大汉皇帝刘彻且是不提,便连米特里达梯也是历代安息君王中极为彪悍的存在。

若非如此,米特里达梯昔年刚即位时,又如何能将诸多分治的小王国和城邦拧成一股绳,进而出兵将军力更为强盛的塞琉古帝国打得割地求和,沦落到现今只能龟缩苟全的凋敝惨况。

从某种意义而言,米特里达梯和华夏史上真正的汉武帝有些像,只可惜他的祖辈父辈不似大汉的文景二帝般,用数十载的苦心筹谋,为后继之君打下了削藩的坚实基础,且留下了丰厚无比的家当。

汉武帝的历史成就,无疑是站在前头那两位千古明君的肩膀上才取得的,实则真要说雄才大略,米特里达梯真不比他逊色,只可惜安息国内的派系斗争耗费了他大量的精力。

在历史上,他终归没能彻底灭掉塞琉古帝国,也没能再东征西扩,后世史家也不免遗憾,没见得罗马,安息,大汉这三大帝国真正的交锋。

然刘彻这朔历史长河而上的小蝴蝶,在今世扇动着他的小翅膀,导致此时此刻的欧洲诸部提早面临了“上帝之鞭”的大举挞伐,使得安息君王米特里达梯那颗不安分的野心再度狂跳不已,怕是不会再如历史上那般束手束脚了。

大争之世,是先攘外,还是先安内,这是古今中外诸多伟人皆难以辨清的难题。

对外战争,虽能转移内部矛盾,却也是柄锋利的双刃剑。

若战事顺遂,君王自能挟着大胜余威,轻易摆平国内的反对势力;然若战局胶着,陷入僵持乃至大败亏输的局面,那这位君王无疑将惨遭内外交逼,被迫与国内的反对势力妥协,甚或最终落个大权旁落的惨况。

成者为王,败者为寇,说得就是这道理,锦上添花的人不少,落井下石的人则更多。

昔年汉帝刘启未与群臣商议,便暗中布局,悍然出兵燕北及河朔,这无疑亦是场惊天赌局,若是输了,且朝廷直属的军伍伤亡惨重,则刚经过吴楚七国之乱的大汉,只怕又要出现举兵造反的中原诸侯王了。

米特里达梯本是不敢赌的,然轻易重创了色雷斯人的匈奴铁骑和过于轻敌的罗马人让他看到了开疆拓土的新希望,再抑制不住自身那勃勃野心。

巴勒弗家族作为安息帝国势力最为庞大的家族,对外拓张能获得的好处亦是不小,故其家主对现任君王米特里达梯向来极为支持,换了后世的说法,想发战争财的大家族,自然是会大力扶持鹰派领袖。

闻得米特里达梯王想让巴勒弗家族的继承人出任特使,率团出使大汉,商议缔结盟约之事,巴勒弗家主二话不说就是欣然应下。

舍不得儿子,套不着汉军,还谈甚么发战争财?

即便如此,巴勒弗家主也不忘为自家嫡长子塔泽斯提供必要的臂助,除却派了几名最得力的亲信幕僚随行,更是亲书数封信函,让他到得长安后,可执着信函去拜谒与巴勒弗家主多有书信往来的那些大汉权贵。

倒非大汉权贵胆敢里通外邦,实乃这些权贵出身的大世家族业众多,又因近水楼台的关系,在朝廷大力支持的对外贸易中,获取了惊人的利益,自是会投入更多的心力。

经商之事,人脉是关键,尤是到人生地不熟的外邦经商,没有当地豪强的支持,不敢说寸步难行,但绝对是事倍功半的。

巴勒弗家族,安息帝国最大的地头蛇,在某些地域,巴勒弗家主的名头甚至比安息君王还管用些。

摘果子要拜树头,强龙也难压地头蛇,汉商精明得紧,这道理还能不懂么?

大汉立朝至今,皆行重农抑商的国策,权贵多以商贾为贱业,商贾的政治地位不高,而世家大族出面打理族业和经商的,也多是些旁支子弟或信得过的家老,故以他们的身份,想要搭上巴勒弗家族,还得请背后的主家出面的。

安息帝国非但是清河百货极为重要的货源,亦是能贩售汉货牟取暴利之地,不少大汉行商无暇亦无力在外邦置办铺面,将汉货转售给胡商又会被赚取巨额差价,清河百货正是看准此间商机,跟在少府钱庄后头在安息各地置办了铺面,帮着大汉行商“代售”货物。

窦浚作为窦氏家主,自是不吝于写几封书信,且让人转译为安息文字额外誊写一份,一并遣人给派驻安息的总掌事送去,以便他能借以拜谒巴勒弗家族的掌权者。

巴勒弗家主是为安息君王加冕之人,又是最为支持对外征战的大贵族,故向来深得君王米特里达梯的信赖,对大汉的国内情形和各大世家自也多有了解。

窦氏外戚,家主窦浚乃是大汉太上皇的亲娘舅,大汉皇帝的舅叔祖。

有道是娘舅为大,古今中外,各国皇室或世家大族的子弟与母族甚至会比父族更为亲近,毕竟没有争夺继承权的问题,无须太过防备,甚至还要依靠母族势力来增加自己获取父族继承权的筹码。

况且窦浚曾任大行令十余载,位居大卿,告老致仕后既得封为列候,亦转任光禄大夫,能在宫内行走,陪着太上皇种花养鸟,这份殊荣可不是每位老臣皆能有的。

对于窦浚等大汉顶级权贵的主动示好,巴勒弗家主自是回报以最大的热情,书信往来从未间断,且还会给彼此送去些丰厚的礼品,真真算得上礼尚往来,对清河百货在安息各地的经营更是多所关照。

与人方便,便是与己方便,现下自家儿子出使大汉,可不就整好有人脉可用么?

第七百零二章 广设书院第四十九章 湖心垂钓 第二百六十一章 欲设军校第五百四十二章 以珠抵过第七百六十六章 太子束发第二百九十四章 帝后大婚第三百五十七章 刘舍辞官第五百九十二章 石油化工第六百八十二章 金融危机第三百八十四章 皆是阴狠第四百四十二章 文教师范第六百四十九章 父爱无言刚结束工作回饭店,凌晨才能更新,大家勿等第三百五十四章 亲王选妃第二百五十一章 监察体制第一百一十三章 帝国石油第一百九十八章 贵女登门第二百九十章 渡过天灾第三百零一章 如此撮合第一百五十八章 刘荣投缳第二百五十七章 外戚转型第三百四十八章 乌孙灭国第一百七十一章 打击盐商第三百零二章 文教府司第七百零三章 假冒太子第四十九章 湖心垂钓 第六百五十章 交办太子第一百一十七章 刘彻领军第七百四十章 购奴门路第一百九十九章 改装战船第四百零六章 各自盘算第七百六十八章 欧亚大战第六百九十九章 漠南筑塞第七百五十章 大浪淘沙第二百二十八章 枭雄殒没第五百二十二章 醉仙望月第四百二十三章 凄惶卫长第十一章 父子摊牌第三百七十二章 鲁图图鲁第四百二十三章 凄惶卫长第二章 吴楚之乱第十七章 御赐盛宴 第二百二十二章 血洗漠南第七百五十八章 何为皇商第六百一十六章 得妻如此第六百一十六章 得妻如此第七百七十章 家族利益第一百五十二章 心理医官第三十章 长安望雪 第一百九十六章 陈氏阿娇第一百二十章 两军对垒 第三十三章 春暖衫薄 第六百五十二章 战时征募第六百九十三章 阖家团圆第七十七章 暗流汹涌 第七百零六章 考较太子第七百八十六章 生猛婆媳第六百二十六章 无忧翁主第五百四十二章 以珠抵过第二百五十九章 图谋西南第二百零九章 江都密报第二百六十章 侵扰朝鲜第四百六十五章 圁阴船厂第六百四十四章 宫邸女学第四百九十四章 大军集结第七百七十四章 父母子女第七十二章 艾格连锁 第七百三十章 匈奴内乱第七百四十九章 没心没肺第八百三十四章 秀才待诏第一百三十九章 田间轶事第七百二十三章 帝皇训子第三百零八章 速难平原第四百零三章 春满人间第七百二十三章 帝皇训子第六百三十五章 印度希腊第一百零六章 播下种子第七百八十五章 上元佳节第七百七十八章 犹太祭祀第四百四十三章 东郡油田第七百九十九章 神迹降临第九十四章 齐聚一堂 第七百三十三章 少年心思第六百四十五章 筵席之间第四百一十九章 金融调控第五十五章 草原马贼 第四十五章 刘荣归国 第二百八十一章 实地考察第三十九章 皇子抉择第四十四章 山寨皇城 第八百二十六章 贵女愁绪第六百四十三章 帝皇心术第一百五十五章 刑讯逼供第一百七十九章 唯才是举第一百七十二章 免除盐税第七百六十一章 困兽犹斗第三百五十五章 为越正名第七百零二章 广设书院第五百一十三章 舍儿套狼第三百六十五章 离京出狩
第七百零二章 广设书院第四十九章 湖心垂钓 第二百六十一章 欲设军校第五百四十二章 以珠抵过第七百六十六章 太子束发第二百九十四章 帝后大婚第三百五十七章 刘舍辞官第五百九十二章 石油化工第六百八十二章 金融危机第三百八十四章 皆是阴狠第四百四十二章 文教师范第六百四十九章 父爱无言刚结束工作回饭店,凌晨才能更新,大家勿等第三百五十四章 亲王选妃第二百五十一章 监察体制第一百一十三章 帝国石油第一百九十八章 贵女登门第二百九十章 渡过天灾第三百零一章 如此撮合第一百五十八章 刘荣投缳第二百五十七章 外戚转型第三百四十八章 乌孙灭国第一百七十一章 打击盐商第三百零二章 文教府司第七百零三章 假冒太子第四十九章 湖心垂钓 第六百五十章 交办太子第一百一十七章 刘彻领军第七百四十章 购奴门路第一百九十九章 改装战船第四百零六章 各自盘算第七百六十八章 欧亚大战第六百九十九章 漠南筑塞第七百五十章 大浪淘沙第二百二十八章 枭雄殒没第五百二十二章 醉仙望月第四百二十三章 凄惶卫长第十一章 父子摊牌第三百七十二章 鲁图图鲁第四百二十三章 凄惶卫长第二章 吴楚之乱第十七章 御赐盛宴 第二百二十二章 血洗漠南第七百五十八章 何为皇商第六百一十六章 得妻如此第六百一十六章 得妻如此第七百七十章 家族利益第一百五十二章 心理医官第三十章 长安望雪 第一百九十六章 陈氏阿娇第一百二十章 两军对垒 第三十三章 春暖衫薄 第六百五十二章 战时征募第六百九十三章 阖家团圆第七十七章 暗流汹涌 第七百零六章 考较太子第七百八十六章 生猛婆媳第六百二十六章 无忧翁主第五百四十二章 以珠抵过第二百五十九章 图谋西南第二百零九章 江都密报第二百六十章 侵扰朝鲜第四百六十五章 圁阴船厂第六百四十四章 宫邸女学第四百九十四章 大军集结第七百七十四章 父母子女第七十二章 艾格连锁 第七百三十章 匈奴内乱第七百四十九章 没心没肺第八百三十四章 秀才待诏第一百三十九章 田间轶事第七百二十三章 帝皇训子第三百零八章 速难平原第四百零三章 春满人间第七百二十三章 帝皇训子第六百三十五章 印度希腊第一百零六章 播下种子第七百八十五章 上元佳节第七百七十八章 犹太祭祀第四百四十三章 东郡油田第七百九十九章 神迹降临第九十四章 齐聚一堂 第七百三十三章 少年心思第六百四十五章 筵席之间第四百一十九章 金融调控第五十五章 草原马贼 第四十五章 刘荣归国 第二百八十一章 实地考察第三十九章 皇子抉择第四十四章 山寨皇城 第八百二十六章 贵女愁绪第六百四十三章 帝皇心术第一百五十五章 刑讯逼供第一百七十九章 唯才是举第一百七十二章 免除盐税第七百六十一章 困兽犹斗第三百五十五章 为越正名第七百零二章 广设书院第五百一十三章 舍儿套狼第三百六十五章 离京出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