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侵扰朝鲜

辽东的气候远较中原寒冷,每岁到得三月雪融,农人方才下田初耕。

去年入冬后,朝廷往辽东运送了不少粮草,赈济那些遭遇雪灾的辽东百姓。待得开春,官府又是提供了不少粟种和农具,使得辽东不至如往年般出现些逃难的灾民。

辽东郡靠山濒海,过往的许多灾民活不下去,不是当山贼便是做水匪,使得下辖各县的治安向来不好。

如今天子体恤百姓,诏令官府张贴榜文,过往被逼无奈的盗匪除却罪大恶极者,皆可既往不咎,重新册籍为民,领取粟种和农具,与寻常百姓般以六十税一的低廉田税佃租官田。

若多有无粮果腹者,官府则开放官仓,在各处村落乡里,对编册在籍的当地百姓施饭赠粥,直至秋收。

官府榜文刚张贴时,百姓们还是将信将疑,待得不少乡里纷纷开了粥棚,百姓们方才欢呼雀跃,山呼陛下仁德。

诏令是太子刘彻借着汉帝刘启的名义下的,他当然知道会有不少百姓故意占官府便宜,甚至有不思劳作的懒汉就赖着等粥棚施粥。

大半年的时间,朝廷还是养得起辽东百姓的。近年关中和中原皆是大丰收,长安太仓乃至各地常平仓的仓廪不足,粟谷堆积如山,本就要转出部分陈粮。

若能用这些陈粮安抚辽东民心,为朝廷出兵朝鲜巩固好后方,是值得的。

其实这诏令的效果远比刘彻预期的还要好的多,不少之前为求生而不得不入山下海的盗匪,纷纷返回家乡,前往官府重新册籍为民。

起先多数盗匪还心怀疑忌,唯恐官府使诈,待见的打头下山的那些兄弟皆是拿到了粟种农具,喜气洋洋的随吏员到官田划定阡陌,亦是不再迟疑,纷纷归乡还籍。毕竟官田虽多,但也分善田恶田,地最肥的田亩产可达三石,若是耕作恶田,累死都产不出两石粟谷。

真要有田有粮,有吃有喝,又有多少人愿上山下海做盗匪?

辽东本就地广人稀,百姓又大多家贫如洗,当盗匪也没甚么好抢掠的,照样得上山打猎,下海捕鱼,无非比寻常百姓少交赋税罢了。

入得三月,辽东郡录籍在册的丁口足足多了两成,远在长安的太子刘彻接到羽林卫的鹞鹰传讯,不禁长叹,还有很多大汉百姓在受苦啊。

后世的东北那片肥沃的黑土地,竟还养活不了数十万百姓,不知之前的辽东官吏是如何治理的?

或许是因外族屡屡犯边,官府的大多精力和钱粮都投入到军务之中,百姓们也无法安生耕作,才会是现今这般情形,刘彻倒不至因此而刻意究责辽东官吏,日后多派些擅长治政的能吏去执掌辽东便是。

大汉的官僚体制还是不错的,辽东太守李广已亲率三万细柳东出边塞,直插朝鲜腹地,辽东郡的政务由郡丞及诸掾史代为打理,依旧能有条不紊的施行政令,可见辽东官吏也非尽是尸餐素位之辈。

李广此番征讨之处,大部分不属于后世的朝鲜,而是辽宁和吉林的东部,及朝鲜东北沿海地带。

辽东郡的郡治为襄平城,即后世的辽阳,而卫氏朝鲜的国都王俭城则为后世平壤,朝鲜的北边为夫余国,约莫在黑龙江省的东南部。

李广接到的军令是领着三万细柳向东烧杀掳掠,见到大海便绕道南下,作势佯攻王俭城,待得朝鲜调集大军抵御,即可向西回返。

总之刘彻令李广不得轻易与朝鲜大军决战,且六月前必得返回辽东郡休整,以待九月再次出兵。

三万细柳出塞时并未隐匿行踪,堂而皇之的打着大纛旗踏入朝鲜国属地,沿途逢人便砍,遇着村落便烧,见得城池便绕路。

李广与匈奴对战多年,学起匈奴人侵扰汉地的做派自是不难,反是觉得惬意非凡,原来领着精锐骑兵打草谷竟是这般爽快的事儿,过往怎的没想到?

打草谷固然很爽,被打草谷的可就恼火了。

朝鲜王卫右渠得了边军传回的消息,不由勃然大怒,只觉汉人着实欺人太甚,当下便想亲领大军剿灭孤军深入的汉军。

朝鲜群臣皆是出言制止,他们不是没和游牧民族交过手,北边的夫余国也时常派骑射南下侵扰,朝鲜皆是仗着城池坚守,几乎从未与大批骑兵在野外决战。

没办法的,朝鲜之地多为山地丘陵,向来以农耕为主,战马稀缺,组建不起大规模的骑兵。

若要领步卒去围剿那些汉骑,且不论打不打得过,怕是压根追不上啊。

卫右渠见群臣说得在理,也只得作罢,但着实咽不下胸中恶气。

卫右渠即位不久,又是年轻气盛,朝局未稳之际,必生谄媚阿谀的佞臣。见得大王满脸不甘之色,便有臣子提议,不妨学汉人的战法,来个围魏救赵甚么的。

若是这等馊主意在大汉朝堂提出,怕是会被汉臣们生生怼死。

朝鲜群臣虽多是流亡之民的后裔,鲜少正经读过华夏兵书,可还是有脑子清醒的,忙是出言驳斥,依汉人战法,十倍围之,方能全争;五倍攻之,方保必胜。

朝鲜举国之兵,不过区区二十万,大汉光辽东郡的边军就超过十万,围个鬼啊!

无奈此等忠言太过逆耳,卫右渠年少为王,正是意气风发之时,心道自个亲领二十万大军,还抵不过汉人的十万边军么,真是笑话!

卫右渠大手一挥,让群臣不必再议,他即日便领军征伐汉国辽东,让汉人知晓朝鲜并非可随意拿捏的软柿子。

朝鲜群臣见自家大王心意已决,也不敢再多加阻拦,只得无奈应诺。

于是乎,三月中旬,朝鲜兴兵征讨大汉辽东边塞。

数日后,刘彻接到鹞鹰传讯时,简直震惊到无法呼吸,更隐隐有些后悔。

尼玛!

早知道朝鲜棒子们那么蠢,就该让李广杀个回马枪,把他们全干死在辽东边塞外啊。

可惜鹞鹰传讯虽比飞骑快捷,但限制太大,若非定点互传,即便是训练得最好的鹞鹰,要寻找到移动中的大军,是要花费大量时间的。若现下传讯给李广,他至少要十天半月才能收到,定是来不及了。

要是有部卫星电话多好,哪怕能拍份电报,朝鲜就能轻松拿下了啊。

刘彻分外懊悔,若是郅都领军,应是能临机决断,把握这等天赐良机的。至于李广,怕是指望不上的。

留守辽东的羽林卫给刘彻传讯时,朝鲜大军已抵近边塞,此时想是早已攻城。朝鲜君臣即便再蠢,顶多攻个十天半月也会醒悟过来,撤兵据守城池。

此等战机稍纵即逝,李广那莽夫抓不住的。朝鲜山地丘陵太多,但凡朝鲜大军撤回丘陵地带,三万细柳只能干瞪眼,冒然追击更是找死。

这也是后世隋唐两朝皆难以将高句丽覆灭的主因,便连装备精良的美帝,不都被咱先辈领着棒子们干翻了么?

刘彻此番倒是没料错,朝鲜王卫右渠领着二十万大军猛攻足足十日,伤亡万余人,愣是连地势最开阔的险读塞都没攻下来,更遑论那些矗立崇山峻岭上的诸多险关。

险读塞不大,辽东都尉领着两万守军镇守就已塞得满满当当,周边依山而建的长城关墙上,不少驻守烽燧的大汉将士蹲在垛口吃着干粮,对着山下正在强攻塞城的朝鲜兵卒指指点点。

“疯了,疯了!”

年岁稍长的汉军守卒摇头道:“俺家三代戍边,可从未见过有哪座辽东边塞被蛮夷攻陷过。”

旁的守卒纷纷应和道:“可不是么,辽东边塞多是依山傍水,城坚池深,又无法从旁绕路,即便朝鲜蛮子有百万大军,每次也至多派个两三千人攻城,哪能攻得下?”

有少年守卒疑惑道:“若有朝鲜蛮子乘船从海上绕到我辽东郡内呢?”

“你当蛮子比你还傻啊?”

老守卒连翻白眼,鄙夷道:“就朝鲜蛮子那些走浿水的舟楫,走海路能运多少人?且不论海上浪大,若撞上我大汉水师的大翼楼船,怕是没靠岸就得翻海里喂鱼了。”

老守卒无非随口胡诌,却不料自个倒还真是说准小半。

大汉的琅邪水师虽驻扎于齐地,但常沿勃海(即渤海)及辽东郡沿岸巡视操演,并担负些为朝廷转运钱粮的,类似于内河漕运的职守。

自去年入冬,琅邪水师便不断从齐燕之地往辽东郡运送钱粮及火油。此番李广出征前,琅邪水师更是奉命严密巡视辽东沿海,甚至是朝鲜南部沿海地带。

依着太子刘彻的军令,若朝鲜胆敢从海路大举来犯,琅邪水师可不会如老守卒所想的那般冒然与他们进行海战,而会先放他们从辽东沿海登岸,再出动楼船截断其后路,由周边郡县驰援的骑兵将他们彻底剿灭在地广人稀的辽东郡。

汉六十二年四月初,朝鲜久攻险读塞不下,又惊闻汉将李广正率三万细柳骑兵袭往国都王俭城,忙是撤兵回援。

朝鲜大军撤回王俭城后,却久久不见汉军来袭,方才清楚认识到何为围魏救赵之计。

长安城中的太子刘彻闻讯后,仰天哀叹,李广果是有勇无谋,狗屁的围魏救赵,为何不来个围点打援?

蠢啊!

第三百四十五章 番禺城破第五十九章 艾格服饰第二百四十六章 内鬼现身第二百九十章 渡过天灾第二百零四章 池畔踏春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朔战况第一百一十八章 煽动仇恨第二百三十章 百年毒计第四百六十一章 直流电机第六百零四章 安息特使第一百二十九章 关城大捷第二百一十六章 贺兰在望第二百一十八章 滈水濯足第一百一十八章 煽动仇恨第七百六十六章 太子束发第七百一十六章 离京赴滇第五百零八章 沐王出巡第四百二十章 创投基金第一百三十一章 谋划丝路 第一百二十五章 捷报传来第三百八十六章 乌桓助阵第二百五十章 铁骑封城第七百五十四章 出城乘车第六章 未央风起第八百二十章 迎汝还汉第五百零五章 大农六部第四百一十七章 公卿更替第八百三十三章 竹马青梅第十七章 御赐盛宴 第四十八章 避暑山庄第四百四十一章 火车轮船第三十七章 遗孤内院第四百零九章 久旱甘霖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自抉择第六百五十六章 擅闯禁区第七百一十九章 嗣子逛街第一百九十二章 惊天大案第三百九十五章 处置薄氏第六十一章 西郊迎秋第七百一十三章 诸事妥当第六百六十五章 新老交替第四百四十八章 有限战争第三百九十九章 重整军制第一百一十六章 援军迟来第五章 金屋藏娇第二十六章 营建之事 第二百五十一章 监察体制第八百一十章 天罗地网第二百一十一章 痴女渣男第一百三十五章 陇西豪强第三百九十七章 天子临朝第六百五十章 交办太子第六百四十二章 过载保护第七百八十六章 生猛婆媳第一百七十三章 酒宴议政第二十六章 营建之事 第七百三十二章 张笃遇袭第八百二十章 迎汝还汉第六百三十三章 佯攻敌都第一百三十四章 塞外羌人第七百三十九章 夜郎乞降第十五章 孤臣不孤 第二百三十二章 河湟谷地第四百一十章 长秋医学第十二章 虎贲羽林第十九章 美容美甲 第七百四十九章 没心没肺第三百一十六章 长安周报第五百章 夷灭东鳀第二百六十二章 清河百货第二十六章 营建之事 第六章 未央风起第二百五十二章 各取所需第八百一十八章 寄子归乡第四百六十九章 金银票律第三百七十章 意欲内附第三百八十九章 意欲突围第五百七十八章 赌赛开局第六百八十四章 太子策问第一百三十六章 丧钟敲响第三百一十章 营养早膳第二百零六章 以食为天第七百五十七章 四大重工第三百二十六章 雇佣战舰第五百二十章 清理门户第十八章 管家野望 第八百二十八章 长安会谈第一百八十六章 告上公堂第六百章 非友即敌第五百三十二章 子承父业第一百四十一章 天家气象第五百九十四章 终有回报第四百零一章 今岁除夕第一百八十六章 告上公堂第四十九章 湖心垂钓 第五十九章 艾格服饰第六百六十四章 双拥基金第六百七十三章 妻儿打靶第三十五章 大难不死第一百五十章 丰年秋收
第三百四十五章 番禺城破第五十九章 艾格服饰第二百四十六章 内鬼现身第二百九十章 渡过天灾第二百零四章 池畔踏春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朔战况第一百一十八章 煽动仇恨第二百三十章 百年毒计第四百六十一章 直流电机第六百零四章 安息特使第一百二十九章 关城大捷第二百一十六章 贺兰在望第二百一十八章 滈水濯足第一百一十八章 煽动仇恨第七百六十六章 太子束发第七百一十六章 离京赴滇第五百零八章 沐王出巡第四百二十章 创投基金第一百三十一章 谋划丝路 第一百二十五章 捷报传来第三百八十六章 乌桓助阵第二百五十章 铁骑封城第七百五十四章 出城乘车第六章 未央风起第八百二十章 迎汝还汉第五百零五章 大农六部第四百一十七章 公卿更替第八百三十三章 竹马青梅第十七章 御赐盛宴 第四十八章 避暑山庄第四百四十一章 火车轮船第三十七章 遗孤内院第四百零九章 久旱甘霖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自抉择第六百五十六章 擅闯禁区第七百一十九章 嗣子逛街第一百九十二章 惊天大案第三百九十五章 处置薄氏第六十一章 西郊迎秋第七百一十三章 诸事妥当第六百六十五章 新老交替第四百四十八章 有限战争第三百九十九章 重整军制第一百一十六章 援军迟来第五章 金屋藏娇第二十六章 营建之事 第二百五十一章 监察体制第八百一十章 天罗地网第二百一十一章 痴女渣男第一百三十五章 陇西豪强第三百九十七章 天子临朝第六百五十章 交办太子第六百四十二章 过载保护第七百八十六章 生猛婆媳第一百七十三章 酒宴议政第二十六章 营建之事 第七百三十二章 张笃遇袭第八百二十章 迎汝还汉第六百三十三章 佯攻敌都第一百三十四章 塞外羌人第七百三十九章 夜郎乞降第十五章 孤臣不孤 第二百三十二章 河湟谷地第四百一十章 长秋医学第十二章 虎贲羽林第十九章 美容美甲 第七百四十九章 没心没肺第三百一十六章 长安周报第五百章 夷灭东鳀第二百六十二章 清河百货第二十六章 营建之事 第六章 未央风起第二百五十二章 各取所需第八百一十八章 寄子归乡第四百六十九章 金银票律第三百七十章 意欲内附第三百八十九章 意欲突围第五百七十八章 赌赛开局第六百八十四章 太子策问第一百三十六章 丧钟敲响第三百一十章 营养早膳第二百零六章 以食为天第七百五十七章 四大重工第三百二十六章 雇佣战舰第五百二十章 清理门户第十八章 管家野望 第八百二十八章 长安会谈第一百八十六章 告上公堂第六百章 非友即敌第五百三十二章 子承父业第一百四十一章 天家气象第五百九十四章 终有回报第四百零一章 今岁除夕第一百八十六章 告上公堂第四十九章 湖心垂钓 第五十九章 艾格服饰第六百六十四章 双拥基金第六百七十三章 妻儿打靶第三十五章 大难不死第一百五十章 丰年秋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