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湖心垂钓

避暑山庄整体布局巧用地形,按照地形地貌特征进行选址和总体设计,完全借助于自然地势,因山就水,顺其自然,甚得道家的精髓。

山庄内建筑规模不大,楼阁和围墙多采用青砖灰瓦、原木本色,淡雅庄重,简朴适度。苑景自然野趣,与天然景观和谐地融为一体,达到了回归自然的境界。

面对如此美景,王轩却觉得很苦恼,因为他身边坐着一个诸神辟易的煞神——中尉郅都。

作为掌管京师行政的内史和掌管京师治安的中尉,两人平时没少打交道。

对于郅都,王轩是很敬佩的。虽然他有些不近人情,但一向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从不因人废事,自从接管中尉府,长安城的甚至都快做到了传说中的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当然,敬佩是一回事,但亲近就是另一回事了。

郅都就像他的绰号“苍鹰”一样,仿佛时刻翱翔在万丈高空,高傲而孤独,用鹰隼一样锐利的眼睛打量着每个人,令人不寒而栗。而此时,这个狠人正坐在王轩身边钓鱼,不由让他心中哀叹连连。

自从数日前被陈氏解开了心结,王轩也心安理得的在避暑山庄住了下来。果然如陈氏所料,陛下和太后两派的朝中重臣都纷纷到山庄来避暑。

几天下来,王轩已经碰到了不少熟识的重臣,心中更是大定,开始学陈氏和嫣儿享受生活起来。他玩不惯那些麻将什么的闹腾玩意,倒是在山庄安排的伴游建议下,接触到并渐渐喜欢上了钓鱼。

山庄内挖掘了一个大大的湖泊,引来滈水注满,八座别致的吊桥连接到湖心岛上,将湖面分割成大小不同的区域,层次分明,洲岛错落,碧波荡漾。湖心小岛上有股清泉,碧草茵茵,林木茂盛,有别致的亭子供人歇脚,湖畔还专门预备了处处垂柳的小水湾供人垂钓。

久居长安城的朝臣们,很快就爱上了钓鱼这项运动,纷纷到湖心岛上,享受生机盎然的野外生活情趣,领略赏心悦目的湖光山色。微微清风吹走了朝堂上的喧嚣,钓竿的颤动带给老人以童子般的欢乐,只要一竿在手,性情暴躁的人也会“静如处子”。

王轩原本和相熟的大臣约好,今日午膳后共同到此处垂钓,故此早早在此等候。谁知郅都突然出现,拿着山庄内特制的钓具和桶子自顾自坐到王轩旁边的钓台上,连声招呼都没打。

王轩见状就暗道不好,怕是相约的同僚远远看到郅都在此,就不肯过来了。

事实证明,王轩的猜测没有丝毫错误,而且不但是大臣们不来,连鱼儿都不敢来了。

两人相对沉默的垂钓了半个多时辰,浮漂愣是就没有丝毫抖动过。王轩无奈的看了看郅都,只见他连垂钓时都把身躯坐得笔直,在烈日当空的午后,王轩却仿佛看到他身边笼罩着浓郁的寒气,恐怕水里的鱼儿也感受到了吧。

郅都早就发现了王轩在打量他,却根本懒得理会。

他现在也是满心郁闷,不知道太子殿下为何非要命他到这山庄休闲,还严令他必须日日垂钓,消除些身上的煞气。中尉做的本就是杀人的活,别人虽称他为酷吏,在他眼里却是一种赞赏。

身上没点煞气,咋能压住长安城里的牛鬼蛇神和各路神仙?

他不知道,刘彻对他的期许绝对不是管治安的中尉。

这种有才能又足够忠心的臣子,刘彻是不会允许浪费的,自然不能让他过于投入在杀戮中。

要知道,从去年接任中尉一职,郅都的血手里已经攒下了上万条人命。栗姬一族,上林苑罪官九族,刘荣哥三王府下人,每次干的都是夷其族的活,这身上煞气真是滔天了。用后世的话说,若非他神经足够坚韧,早就心理变态到极致了。

因此,刘彻下了严令,命令郅都到避暑山庄避暑,还专门派了宫中侍卫,强迫他一定要日日垂钓,好好调节一下心理。

从前刘彻身处的国际佣兵组织,不少过度杀戮导致心理问题的成员就是靠着钓鱼配合心理治疗,恢复了健康。

当然,刘彻不会向郅都解释啥是心理治疗,而是告诉他要消消煞气,汉朝的人都能听得懂。

“郅都大人怎的也到此处避暑?”

老实人王轩实在受不了这种尴尬的沉默,却又不好独自离去,只好硬着头皮问道。

郅都闻言,原本面无表情的脸色急速的几度变换。他实在没想到王轩会主动找他说话,这分明是在为难他嘛,太子的严令中有个诡异的要求:一旦别人和郅都说话,他的回答必须三倍于对话者。

不得不说,郅都是一个言出法随的人,对别人狠,对自己更狠。虽然他极度不喜言辞,但还是遵照太子的命令,在心中默数了王轩问话的字数,想了良久,道:“本官奉太子之命到此处避暑,王大人怎的也到此处避暑……”

字数不够啊,他急忙又想了一句,继续问:“可带了家眷?”

还是不够啊,又继续:“可用过午膳?”

还差三个字,咋办?郅都急出了满头大汗,却顾不得理会满脸讶异的王轩。急切间,他突然看到水面上王轩的浮漂动了,忙叫道:“快收杆!”

……

呼,见到王轩提起鱼竿,一只银灰色的鲢鱼跃出水面,郅都长舒了一口气,三十六字,齐活了!

眼看王轩就要转身说话,郅都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提起钓具和钓桶,一溜烟的跑得没影,只留下无语问苍天的王轩。

王轩把苍鹰郅都吓得落花而逃,绝对是件轰动全长安的伟业,足以载入史册。

不明就里的王轩悠闲的收起钓具和钓桶,晃悠悠的回到自己的独栋小楼,将鲢鱼交给山庄专门为小楼配置的厨师打理,便到书房寻些有趣的野史,躺在露台的摇椅上,津津有味的读了起来。

不得不说,这避暑山庄确实有些门道,各种物件齐备而新奇。

比如这小楼里的书房,满当当的几个书柜,摆满了长安城万金难求的线装书,天文地理,经书典籍无所不包。甚至有一些先秦典籍,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秦始皇焚书后,大汉朝堂的典籍有很多的残本,遗本,竟然在此处也能得见。

据说朝堂上的几个老学究呆在自己小楼的书房里,数日不眠不休,熬红了眼,就为多读些典籍。王轩不是书呆子,但也喜欢不时泡在书房,寻些新奇有趣的书籍读读。

良久后,他合上书籍,看了看远处的夕阳,估摸着陈氏和嫣儿也该回来了。

陈氏自打到了山庄,就和贵妇们凑在一起,终日呆在山庄内的会馆玩乐,那种叫麻将的玩意更是一打就是整日。而嫣儿也跟着官宦家的公子和千金们四处游玩,泛舟湖上,纵马田园,不亦乐乎。

王轩站起身,伸了伸懒腰,深吸一口气,贪婪的体味着山野中的闲逸,偶尔能逃开尔虞我诈,享受这平淡却奢侈的生活,实在是一件美事。

只是不知道此时的长安城,还有多少朝臣夜不能寐,窦婴,周亚夫,一代贤臣名相,难道真的执迷不悟,逼陛下和太后动手吗?中尉郅都此时正在山庄里,身处长安的他们会有其他动作吗?

王轩长叹一口气,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在远离长安城的山庄中,王轩已经能用一种跳脱的姿态审视着城中的窦婴等人,自然知道他们的坚持是多么的无力。

驱散脑海中的思绪,王轩站在露台上,对着远处缓缓归来的陈氏娘俩挥了挥手,脸上满是柔情笑意……

第一百四十四章 拍卖战俘 第五百一十六章 沐王暑训第五百三十章 勒石葱岭第四十六章 工业模式第六百九十五章 殖民律令第六百一十七章 不欲追究第七百七十三章 盼得君归第二百零七章 奉旨为匪第六百四十八章 入宫观礼第三十三章 春暖衫薄 第二十九章 田氏商团 第四百六十四章 匈奴分裂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色七夕第二百四十八章 初雪过后第一百三十三章 暗箱作业第七十九章 草原诅咒 第二百六十三章 锑矿之用第一百七十五章 东郭农丞第一百五十二章 心理医官第二百七十九章 意欲随行第四百三十一章 骑营演训第七百一十八章 祆教大兴第五百三十七章 岁末除夕第六百九十八章 搭乘火车第六百八十八章 牵马归府第五百二十七章 对外贸易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自抉择第七百八十二章 安息贵女第三百零四章 雍凉乳业第二十七章 新华书局 第七百四十六章 意气风发第四百九十八章 张骞出使第一百五十三章 梁国风起第三百九十四章 长辈震怒第二百一十三章 诸将领命第五百三十三章 登殿献剑第四百四十章 火炮设计第七十四章 工业血液 第三百八十章 城头失守第四百七十三章 身后之事第一百七十二章 免除盐税第一百九十一章 国事家事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夷将军第八百零九章 挥军北上第七百七十四章 父母子女第七百二十章 太子邀约第四百三十章 惊闻卫青第五百三十章 勒石葱岭第一百九十一章 国事家事第一百六十四章 筑路立法第七百四十三章 敲诈勒索第四百九十二章 卫生防疫第八十四章 发行股份第五百二十一章 七夕布局第五百七十三章 李陵随军第一百八十六章 告上公堂第一百六十三章 父女相见第八百零五章 欲征漠北第九章 创立太学第八百三十六章 离京赴任第二百二十七章 秩俸改制第三百七十八章 抵达云中第八百二十四章 勒石封山第五百九十七章 上帝之鞭第七百五十章 大浪淘沙第一百三十七章 血洗临洮 第五百三十五章 黥面为倭第七十四章 工业血液 第五百三十七章 岁末除夕第四百八十六章 扬帆远航第三百四十二章 南越将亡第七百三十八章 汉已八旬第一百零八章 廷尉汲黯第一百零五章 梁王刘武第四百三十一章 骑营演训第七百四十八章 见见族嫂第八百二十四章 勒石封山第四百六十九章 金银票律第五百七十七章 心思各异第四百零二章 正朔大朝第四十章 王府缉凶第六百九十七章 发展代价第六百四十三章 帝皇心术第六百一十一章 贵女出府第六百七十二章 骑军借道第五百二十五章 贼子就擒第七百七十三章 盼得君归第一百八十章 太学老者第一百九十六章 陈氏阿娇第三百三十一章 冬去春来第五十七章 医学见习第二百四十二章 谋取王位第七百六十六章 太子束发第三百四十七章 立冬时节第一百六十九章 儒道之辩第二百五十一章 监察体制第五百四十七章 倭王八岐第二百七十章 三伏景象第三百六十八章 蠢萌白罴第三百四十九章 刘舜务工
第一百四十四章 拍卖战俘 第五百一十六章 沐王暑训第五百三十章 勒石葱岭第四十六章 工业模式第六百九十五章 殖民律令第六百一十七章 不欲追究第七百七十三章 盼得君归第二百零七章 奉旨为匪第六百四十八章 入宫观礼第三十三章 春暖衫薄 第二十九章 田氏商团 第四百六十四章 匈奴分裂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色七夕第二百四十八章 初雪过后第一百三十三章 暗箱作业第七十九章 草原诅咒 第二百六十三章 锑矿之用第一百七十五章 东郭农丞第一百五十二章 心理医官第二百七十九章 意欲随行第四百三十一章 骑营演训第七百一十八章 祆教大兴第五百三十七章 岁末除夕第六百九十八章 搭乘火车第六百八十八章 牵马归府第五百二十七章 对外贸易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自抉择第七百八十二章 安息贵女第三百零四章 雍凉乳业第二十七章 新华书局 第七百四十六章 意气风发第四百九十八章 张骞出使第一百五十三章 梁国风起第三百九十四章 长辈震怒第二百一十三章 诸将领命第五百三十三章 登殿献剑第四百四十章 火炮设计第七十四章 工业血液 第三百八十章 城头失守第四百七十三章 身后之事第一百七十二章 免除盐税第一百九十一章 国事家事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夷将军第八百零九章 挥军北上第七百七十四章 父母子女第七百二十章 太子邀约第四百三十章 惊闻卫青第五百三十章 勒石葱岭第一百九十一章 国事家事第一百六十四章 筑路立法第七百四十三章 敲诈勒索第四百九十二章 卫生防疫第八十四章 发行股份第五百二十一章 七夕布局第五百七十三章 李陵随军第一百八十六章 告上公堂第一百六十三章 父女相见第八百零五章 欲征漠北第九章 创立太学第八百三十六章 离京赴任第二百二十七章 秩俸改制第三百七十八章 抵达云中第八百二十四章 勒石封山第五百九十七章 上帝之鞭第七百五十章 大浪淘沙第一百三十七章 血洗临洮 第五百三十五章 黥面为倭第七十四章 工业血液 第五百三十七章 岁末除夕第四百八十六章 扬帆远航第三百四十二章 南越将亡第七百三十八章 汉已八旬第一百零八章 廷尉汲黯第一百零五章 梁王刘武第四百三十一章 骑营演训第七百四十八章 见见族嫂第八百二十四章 勒石封山第四百六十九章 金银票律第五百七十七章 心思各异第四百零二章 正朔大朝第四十章 王府缉凶第六百九十七章 发展代价第六百四十三章 帝皇心术第六百一十一章 贵女出府第六百七十二章 骑军借道第五百二十五章 贼子就擒第七百七十三章 盼得君归第一百八十章 太学老者第一百九十六章 陈氏阿娇第三百三十一章 冬去春来第五十七章 医学见习第二百四十二章 谋取王位第七百六十六章 太子束发第三百四十七章 立冬时节第一百六十九章 儒道之辩第二百五十一章 监察体制第五百四十七章 倭王八岐第二百七十章 三伏景象第三百六十八章 蠢萌白罴第三百四十九章 刘舜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