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奉旨为匪

洪泽湖畔,羽林左监齐山俯下身子,鞠了一捧湖水,将脸埋了下去。

春夜水寒,他只觉精神陡振,舒畅的怪叫一声,用衣袖随意抹了抹脸,揉揉微红的双眼,低声喃喃道:“淮水沿岸,水匪甚众,实乃朝廷大患啊。”

自打中尉张汤从雷被嘴里拷问出水匪的诸多底细后,齐山先是率麾下羽林卫偷偷剿了一个水匪寨子,便是换了水匪的装扮,乘着轻舸快船,沿淮水顺流而下。

离京时,他只带了校营中最为精锐的两屯将士,加上数名用鹞鹰传递消息和绘制地形图的军士,拢共也就百余人。

为免耗时过久,他命两屯的十个什伍尽数分散,由各自什长带队,轮番打探沿岸的水匪寨子,不断相互交替。

即便如此,他们也足足用了两月有余,方才抵达临淮郡,入得洪泽。

可见淮水沿岸的水匪寨子何其之多,只是平日大多隐匿其踪,没犯下甚么大案,未曾引起官府的重视。

洪泽乃泗水入淮之处,更有百余涓溪汇聚,方圆数十里的湖面浩如沧海,然因其离淮水入海口已是不远,入海水道宽广通畅,故而洪泽水浅,至深处不足两丈,均深不过八尺。

(PS:汉初的黄河尚未夺淮入海,故而淮水是有入海口的。)

齐山正望着湖面出神,便有将官前来禀报:“大当家,前往盱眙县郊打探的兄弟们回来了,经仔细查探,盱眙境内的水匪为数甚众,不下三千人。”

“哦?”

齐山闻言皱眉,朝廷日后若想出兵剿灭洪泽水匪,绝非易事。

盱眙城位于淮水南岸,洪泽侧畔,乃是淮阴之地的重镇。

淮水下游多为平原洼地,少山多泽,唯有盱眙北倚丹山,南临龟山,而塞城居中,扼守淮水入洪泽的水道,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秦末之时,项梁拥立楚怀王熊槐之孙熊心为王,以图号令天下,便是建都在这盱眙城。吴楚之乱时,吴王刘濞更是在盱眙囤积数百万石粮草,聚拢七国叛军。

光盱眙县郊便超过三千水匪,那眼前这广袤的洪泽之内,又藏着多少?

齐山沉吟片刻,出言问道:“可曾查出水匪的粮食是从何处运来?”

将官颌首道:“水匪粮道已查明,乃是经由邗沟水道从广陵运抵临淮周边郡县。”

齐山剑眉微扬:“邗沟?”

邗沟乃是春秋时期开凿的古运河,以此连通大江与淮水,因邗沟所处地势南高北低,故其水源引自南端的大江。

随着大江下游沿岸的土地大量开垦,引水灌溉,江水渐浅且浑,使得邗沟水源不足,塘陂丛生,常常淤塞。

待到大汉立朝,多年未曾疏通的邗沟顶多还能过些舢舟走舸,而大型船只很容易搁浅,运输粮食赋税的漕船更是早已改走其他水道。

历朝历代,治水向来耗资甚巨,故而大汉朝廷并未疏通和改造邗沟。

岂料吴王刘濞早存反心,在经营吴国的四十余载间,独以诸侯国之力,暗自疏通邗沟。吴楚之乱时,数百万石的粮草正是借由邗沟迅速水运北上,运抵盱眙城,供应数十万七国叛军。

“斩草不除根,果是后患无穷啊。”

齐山眉头紧锁,依照种种迹象推断,这水匪的来历应是叛军余孽无疑。

吴王刘濞虽已伏诛,吴太子刘驹却是投靠了闽越国,且被闽越王邹程奉为上宾,两人狼狈为奸,豢养众多水匪,伺机造反之意已是昭然若揭。

将官也知晓事关重大,沉声问道:“大当家,我等今后该如何行事?”

齐山毫不迟疑的下令道;“即刻放飞鹞鹰,用暗语给头儿送信,此番逐次连放三只,必得保险些。”

那将官不敢怠慢,当即应诺而去。

齐山矗立湖畔,沉思片刻,复又传令将士们觅地休整,待明日再行启程。

翌日,齐山率麾下将士改走陆路,前往广陵。

两地相距数百里,自然不能徒步而行,羽林将士们索性在途中顺手剿了几伙山贼土匪,夺了车马,换过装束,方才疾速而行。

未央宫的宣室内,汉帝刘启阅看过刘彻整理过的羽林密报,棱角分明的脸庞似若浓墨染过,分外暗沉。

“南阳,颍川,淮阳,九江,临淮,淮水沿岸五大郡,愣是一个没漏!”

刘启将密报重重拍在御案之上,怒极反笑道:“好,好得很!”

“父皇息怒,这五大郡虽藏匿有不少水匪,却并非皆因各郡太守渎职。”

刘彻忙是出言劝慰,唯恐皇帝老爹暴怒之下仓促动手,徒然殃及无辜:“尤是九江郡,乃是淮南王刘安被除国后,方才置的新郡,九江太守上任不过年余,还得清洗刘安旧部,无暇顾及水匪也是情有可原。”

刘启冷笑道:“无暇顾及?莫非要等那伙水匪举旗造反,杀进他的太守府衙,才有闲暇?”

“父皇,焉支山北的武威城和数百里长城正在兴建,此时中原万万不能乱啊。”

刘彻苦口婆心的劝道,中原诸侯已是被绷紧的弓弦,若再稍稍用力,怕是便要绷断的,会伤了手的。

短短年余,梁王和齐王入朝献国,淮南王和衡山王除国圈禁,临江王投缳,胶西王自焚,外加近百中原诸候被褫夺爵位,贬为庶民。

中原诸侯如今对朝廷甚是忌惮,生恐下一个遭殃的便是自个,兔子急了也会咬人,何况是在各郡县经营多年的世家权贵,其盘根错节的利益纠葛甚至会影响到大汉朝堂的诸多重臣。

皇帝老爹固然不惧中原诸侯造反,甚至不惜血洗朝堂,但如此一来,势必会延误武威城的兴建计划,待得匈奴右贤王彻底缓过劲来,抑或向军臣单于借了兵,那局势就彻底乱了。

汉帝刘启默然良久,终是平抑下心中震怒,沉声道:“皇儿言之有理,朕适才太过急怒,险些误了正事。依你之见,此事当如何处置?”

刘彻不由松了口气,缓声建议道:“父皇无需太过忧心,既能用卑禾候行那以羌制羌之侧,不妨再来个以匪制匪。”

刘启眸色微亮:“哦,你是说再暗中扶持个水匪头目?”

刘彻摇了摇头,阴笑道:“水匪大多是亡命之徒,不似瓦素各那般好掌控,不过二姊常向儿臣告状,说太子中庶子公孙贺一身匪气,看着便不像正经人……”

刘启不禁扬眉:“公孙贺?公孙昆邪之子,羽林校尉么?”

“正是此人。”

刘彻颌首,复又道:“羽林卫常是训练凫水泅渡,水性娴熟,且齐山此番沿淮水而下,也是让羽林卫尽皆乔装水匪,方才入得诸多水寨查探,从未露出马脚。”

刘启全然会意,不由失笑道:“你是说,让公孙贺领着羽林卫去做水匪?”

刘彻答道:“为掩人耳目,且尚要留些人手以备不时之需,羽林卫不可全数出营,让公孙贺带上两个部曲便可。”

“两个部曲?加上其近卫和属官,也不过千余人,够么?”

汉帝刘启对于羽林卫甚是熟悉,知晓其仿南军建制,员额两千,每个部曲为十个屯,合五百人。

“若要正面迎敌,自是少了些。但在山林河川间,羽林卫却能以一当十,对付水匪贼寇最是合宜,千余精锐足矣!”

刘彻自信满满的拍着胸脯保证道,羽林精锐经过数年的特种作战训练,又屡经实战,若还对付不了区区水匪,那索性解散算了,免得浪费那么庞大的资源。

“既是如此,朕待会便下道密旨,让他暗中行事。”

刘启此时已不复先前恼怒,满意的看着自家皇儿,老怀大慰。

有子如斯,宗室幸甚,社稷幸甚!

是夜,太子刘彻召了公孙贺入宫,将密旨和虎符交到他的手中,又是细细的嘱咐了一番。

公孙贺的眼睛愈发明亮起来,脸上露出讶异和惊喜急剧交织的怪异神色。

奉旨为匪?

只要不殃及无辜百姓,对水匪贼寇便能随意处置,还能劫掠某几家中原巨贾的货船,且所有斩获尽皆不用上缴。

还有这等美事?

公孙贺乐得鼻子直冒泡,这可不是要大发横财了么?

他认真的聆听完刘彻的训示,沉吟片刻,复又将一些不甚清楚的地方低声提出,仔细求教及确认,生恐有所疏漏。

翌日清晨,千余羽林卫换着粗布麻衣,背着猎户常用的弓箭,腰挎柴刀,逐批悄然出城,赶赴灞水码头,乘轻舟顺流而下,再是不知去向。

第七百零二章 广设书院第五百八十一章 赢家为谁第三百三十章 商讨出兵第五百三十六章 知人善任第五十二章 南山稻田 第三百六十九章 泄密之人第六百一十五章 入宫禀报第二百七十七章 建设兵团第三百五十章 诸越形势第三百七十二章 鲁图图鲁第六百八十八章 牵马归府第五百八十章 或为帅才第二百零六章 以食为天第一百三十六章 丧钟敲响第三百三十章 商讨出兵第一百四十六章 暗自盘算第八百二十八章 长安会谈第六十五章 雁门行商 第二百九十八章 无心插柳第七百四十七章 太子登门第四百三十九章 铸钢为炮第一百一十四章 生机勃勃第一百二十一章 骑兵对决第四百零七章 朝堂换血第七百九十七章 归家省亲第三百六十四章 敦煌军镇第五百一十三章 舍儿套狼第五百九十二章 石油化工第一百三十二章 董事会议第六百九十六章 欧亚烽烟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同景象第五百八十二章 身毒禁海第四百零三章 春满人间第三百五十四章 亲王选妃第八章 宫廷宴会第一百七十八章 争先认购第五百八十四章 泰安有孕第三百三十四章 铿锵玫瑰第三十七章 遗孤内院第二百一十八章 滈水濯足第四百七十九章 中南半岛第四百零四章 皇后临盆第四百零二章 正朔大朝第二百三十八章 淝陵水泊第五百四十章 凤翔珠宝第五百二十五章 贼子就擒第一百九十二章 惊天大案第五百七十六章 特殊赌赛第八百三十章 长安协定第四百二十二章 妻儿随任第四百零五章 母子平安第七百零五章 罗马权斗第四百三十章 惊闻卫青第四十八章 避暑山庄第三百三十七章 白日宣淫第三百一十章 营养早膳第一百七十六章 南阳孔仅第四百四十二章 文教师范第九十二章 帝国物流第一百三十六章 丧钟敲响第一百五十四章 四方云动第三百一十一章 长安械斗第五百四十六章 化工安全第四百一十一章 刘乘飞天第四百一十五章 隋珠惊现第七百七十五章 寻获玉米第三百三十九章 虽远必诛第四百一十六章 珠赠娇妻第八百三十章 长安协定第七百五十章 大浪淘沙第一百六十三章 父女相见第四百四十一章 火车轮船第七百六十六章 太子束发第三百三十七章 白日宣淫第三百二十三章 难得糊涂第四百七十二章 窦后崩殂第六百三十五章 印度希腊第三百九十八章 羌骑出路第二章 吴楚之乱第四百九十三章 月氏借道第二百三十四章 泬西新区第六百八十八章 牵马归府第二百六十七章 意在扩编第二百一十八章 滈水濯足第六十五章 雁门行商 第二十一章 高额月例 第六百五十六章 擅闯禁区第三百零八章 速难平原第一百五十六章 太后相召第二十六章 营建之事 第四百九十一章 残暴奴律第五百七十二章 岭南铝业第一百九十九章 改装战船第三百六十六章 南行途中刚结束工作回饭店,凌晨才能更新,大家勿等第三百一十六章 长安周报第一百五十七章 风雨飘摇第十一章 父子摊牌第二百五十六章 对朝方略第二百八十九章 偶染风寒
第七百零二章 广设书院第五百八十一章 赢家为谁第三百三十章 商讨出兵第五百三十六章 知人善任第五十二章 南山稻田 第三百六十九章 泄密之人第六百一十五章 入宫禀报第二百七十七章 建设兵团第三百五十章 诸越形势第三百七十二章 鲁图图鲁第六百八十八章 牵马归府第五百八十章 或为帅才第二百零六章 以食为天第一百三十六章 丧钟敲响第三百三十章 商讨出兵第一百四十六章 暗自盘算第八百二十八章 长安会谈第六十五章 雁门行商 第二百九十八章 无心插柳第七百四十七章 太子登门第四百三十九章 铸钢为炮第一百一十四章 生机勃勃第一百二十一章 骑兵对决第四百零七章 朝堂换血第七百九十七章 归家省亲第三百六十四章 敦煌军镇第五百一十三章 舍儿套狼第五百九十二章 石油化工第一百三十二章 董事会议第六百九十六章 欧亚烽烟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同景象第五百八十二章 身毒禁海第四百零三章 春满人间第三百五十四章 亲王选妃第八章 宫廷宴会第一百七十八章 争先认购第五百八十四章 泰安有孕第三百三十四章 铿锵玫瑰第三十七章 遗孤内院第二百一十八章 滈水濯足第四百七十九章 中南半岛第四百零四章 皇后临盆第四百零二章 正朔大朝第二百三十八章 淝陵水泊第五百四十章 凤翔珠宝第五百二十五章 贼子就擒第一百九十二章 惊天大案第五百七十六章 特殊赌赛第八百三十章 长安协定第四百二十二章 妻儿随任第四百零五章 母子平安第七百零五章 罗马权斗第四百三十章 惊闻卫青第四十八章 避暑山庄第三百三十七章 白日宣淫第三百一十章 营养早膳第一百七十六章 南阳孔仅第四百四十二章 文教师范第九十二章 帝国物流第一百三十六章 丧钟敲响第一百五十四章 四方云动第三百一十一章 长安械斗第五百四十六章 化工安全第四百一十一章 刘乘飞天第四百一十五章 隋珠惊现第七百七十五章 寻获玉米第三百三十九章 虽远必诛第四百一十六章 珠赠娇妻第八百三十章 长安协定第七百五十章 大浪淘沙第一百六十三章 父女相见第四百四十一章 火车轮船第七百六十六章 太子束发第三百三十七章 白日宣淫第三百二十三章 难得糊涂第四百七十二章 窦后崩殂第六百三十五章 印度希腊第三百九十八章 羌骑出路第二章 吴楚之乱第四百九十三章 月氏借道第二百三十四章 泬西新区第六百八十八章 牵马归府第二百六十七章 意在扩编第二百一十八章 滈水濯足第六十五章 雁门行商 第二十一章 高额月例 第六百五十六章 擅闯禁区第三百零八章 速难平原第一百五十六章 太后相召第二十六章 营建之事 第四百九十一章 残暴奴律第五百七十二章 岭南铝业第一百九十九章 改装战船第三百六十六章 南行途中刚结束工作回饭店,凌晨才能更新,大家勿等第三百一十六章 长安周报第一百五十七章 风雨飘摇第十一章 父子摊牌第二百五十六章 对朝方略第二百八十九章 偶染风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