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阳春徐来

二月间,刘彻接到出使乌桓的宋远传信,赤勃部大人巴鲁已由乌桓诸部贵族推举,取代薄奚部大人忽都,成为乌桓大首领。

这并未出乎刘彻的意料,二十万乌桓骑射侵扰匈奴左部,却因贪功恋战,遭到匈奴左贤王的反杀,导致功败垂成,伤亡七万余骑。

忽都作为大首领,自然需要负责,且那些违抗军令的乌桓将士多是出身薄奚部,赤勃部的将士则遵从巴鲁的严令,早已且杀且退的撤回漠南草原。

经此一役,赤勃部足以力压遭受重创的薄奚部,成为乌桓最强大的部族,巴鲁作为赤勃部大人,出任乌桓大首领乃是顺理成章的。

匈奴左贤王虽斩杀了七万余乌桓骑射,但却无法挽回匈奴左部遭受的巨大损失,其附属部落几乎被屠戮殆尽,纵有十余万匈奴铁骑,却也只如无根浮萍,无处可依。

人类繁衍可不是母猪下崽,十年生聚,十年养育,匈奴左部怕是十余年都难以恢复元气了。

“巴鲁既想做乌桓王,便如他所愿吧。”

刘彻勾唇轻笑,给宋远传讯,让他颁布朝廷册封巴鲁为乌桓王的圣旨,并赐下乌桓王金印。

乌桓贵族们虽推举巴鲁为大首领,却绝不愿见到他被封为乌桓王的,想来又会有好戏瞧了。

倒是安夷将军公孙歂脑子活,去年腊月趁机拦截下不少乌桓败兵,经过威逼利诱,还真是收编到近六千余乌桓骑射。

那些乌桓将士违抗部族首领的军令,招致如此惨败,即便回到部族中也会遭受极重的处罚,甚至可能被押为奴隶,还不如跟着汉国将军吃香喝辣的好。

刘彻相信公孙歂有办法让那些乌桓将士彻底归心,就如他麾下那些胡骑将士般,金银,珠玉,美人,若能以杀戮和掳掠去不断获取,稳固军心其实不难的。

何为军魂?

军魂的形势有很多种,华夏有华夏的军魂,美帝有美帝的军魂,甚至每支不同的部队都形成独特的军魂,孰优孰劣难以评断,亦谈不上何者更为高尚。

能提高军队的凝聚力,使其能打硬仗,且多打胜仗,就是好军魂!

故而刘彻已传讯公孙歂,命他率已满编十五部曲的胡骑将士前往西域各国,只要不打出汉军的旗号,便去肆意的杀戮和掠夺吧。

再过些年,待虎贲和羽林真正成长茁壮,再前往西域收拾残局,西域百姓怕是会感激得痛哭流涕,出城相迎啊。

煌煌大汉的文明之师,威武之师嘛!

虎贲和羽林的军魂,又当如何竖立呢?

刘彻举头西望,武威城中的那座通天碑即将完工。

为了修筑这通天碑,刘彻不惜耗费极大的人力物力,从贺兰山东麓开采出坚硬的大块花岗岩,不远千里运往武威城。

若用黏浆土来立碑,就太对不起为国捐躯的将士们了。

贺兰山位于后世内蒙古与宁夏的交界处,可开采出特有的黑色花岗岩,即为后世所谓的蒙古黑,唯有福建出产的福鼎黑才能与之媲美。

秦汉尚黑,将士们又是战死在河西走廊及匈奴右部属地,用贺兰山采出的花岗岩为其立碑最是合宜,让后世子孙牢牢记住,正因为有这些先辈,匈奴人再不敢东出贺兰,南下祁连!

刘彻曾向虎贲和羽林将士们许诺,通天碑落成之日,他必亲临武威,在碑前奉以三牲,祭奠英灵。

身为堂堂大汉太子,他自不会食言,早已与皇帝老爹商议过,得了准允,六月初九的生辰过后便即启程。

按说他身为监国太子,平日不宜离京,免得耽搁政务,最好应选在三伏休朝期时出行。

偏生今岁的三伏期颇短,从七月初二的初伏到七月廿二的末伏,只有二十日,不似寻常年头般将将一月光景。

故而也只能烦劳皇帝老爹重临朝堂,亲自打理政务了,就当禅位前再过把瘾吧。

虎贲校尉马屿与羽林校尉公孙贺去年已开始对两校进行扩编,羽林校要从两千余人扩到五千,虎贲则从八千扩到两万。

兵贵精,不贵多,尤其是精锐部队,两万主力骑军加五千特战队,加上出征时的各式辅兵近愈三万。

后世由多兵种混编的集团军也不过六万左右的员额,虎贲和羽林皆以骑兵为主,加总两万五将将合宜,毕竟真若爆发大战,还可与大汉其他部队配合作战。

总不能用纯骑兵去攻城,细柳精骑攻陷匈奴右部王庭是因出其不意,又有羽林卫做内应,方才得以成功,日后怕是难以复制的。

刘彻打算启程前往武威时,将虎贲和羽林的将士们尽皆带上,除了有任务在身的齐山和赵立等少数羽林卫。

马屿和公孙贺得知殿下的意图,心下兴奋之余,并未大肆宣扬,而是加紧操练新兵,待其完成基本训练后,便秉持以老带新的好传统,将之尽数散入老兵中。

两校的军候们虽也知晓此事,却也严守两校的保密章程,未曾对外透露半分。即便是出身军武秦氏的虎贲军候秦立,也不敢对族长长辈露半分口风。

在大汉权贵的毫无所觉中,虎贲和羽林两校将领默默为太子殿下领兵出行做着准备,若在两校的护卫下,殿下出了甚么差池,他们便是大汉的千古罪人,身死亦难谢其罪!

刘彻倒不担心自身的安全问题,上辈子的国际佣兵不是白当的,只要皇帝老爹派给他的那些死士不掉链子,即便虎贲和羽林诸将尽皆背叛,他也有把握独自逃回长安城。

毕竟都是他手把手教导出来的,想擒拿住他,哪有这么容易?

不吝于以最大恶意揣度治下臣民,时时保持警惕之心。

这正是皇帝老爹教给刘彻最重要的为君之道,尤其不要把身家性命尽数交付到臣民手中,无论那些臣民过往有多么忠诚。

人心,无疑是世间最难揣度的事物。

二月廿九,春分。

汉帝刘启令太子刘彻和朝臣东出长安城,行四十六里,于城郊设高坛,奉三牲,举行祭日大典。

长安城及周边百姓自是蜂拥而至,跟随皇帝前往城郊,祭拜日神。

近年大汉愈发强盛,京畿三辅的百姓生活尤为富足,甚是感念天子恩德,今日有机会得见天颜,皆是夹道叩拜,山呼万岁。

御辇上的汉帝刘启双眼微涩,为君者能得百姓这般拥戴,也算没白做回皇帝。百年之后,当能昂首挺胸的去见刘家的列祖列宗了。

纵马随行的太子刘彻亦是颇为感慨,其实百姓所求不多,无非求个安居乐业,丰衣足食。为政者但凡多存几分体恤之心,少些争权夺利的阴私算计,也不会使得民不聊生,导致民怨四起。

春祭过后,梁王嗣子刘买执辔引车,出皇亲苑,前往北阙甲第的卑禾候府,迎娶稗禾翁主楋跋子。

两人成婚场面虽不如阳信公主出降时盛大,却远较寻常王侯的婚礼更为隆重。

毕竟刘买出身高贵,若非梁王刘武将梁国交由朝廷代管,刘买此时可就不仅是个乘氏候,而是堂堂梁国太子。即便如此,待刘武百年之后,刘买仍可承袭梁王之位,地位自非寻常列候可比。

且楋跋子有翁主的身份,位同诸侯王嫡女,可乘油輧画车,礼服带缓,以采组为组带,黄金辟邪,首为带,饰以白珠,如此种种形制,亦非寻常贵女可比。

窦太后甚是偏宠幼子刘武,对孙儿刘买自也是爱屋及乌,非但为楋跋子谋得翁主身份,更赐下顶九翬四凤冠,让其出嫁时配戴。

阿娇亦有一顶这等形制的凤冠,乃是及笄是皇后王娡赐下的。

此凤冠以漆竹丝为圆匡,冒以翡翠,上饰翠翬九、金凤四,皆口衔珠滴,唯太子妃,亲王妃与诸位公主可配此冠。

楋跋子得戴此凤冠出嫁,自是风光得紧。

汉帝刘启却没再多赏赐甚么,划个小县给楋跋子做汤沐邑足以让他肉痛至今。皇后王娡也不好压过太后的风头,索性赐了对雕工精细的镂空龙凤金玉镯。

倒是太子刘彻大方,知悉梁王刘武有心让刘买在大婚后另行开府,便是赐了座皇亲苑内的宅邸,作为乘氏侯府。

身为后世之人,刘彻可深知想要让婆媳关系和谐,就得适当保持距离,可以住得近,但最好别住在同个屋檐下,否则总不免磕牙拌嘴,影响感情。

梁王和稗禾候日后都还有些用处,若因儿女之事闹出些不愉快,刘彻还得两边安抚,岂不麻烦?

梁王刘武自是猜不到刘彻的心思,只道这侄儿比皇兄刘启大方得多,是个仗义疏财,重视亲情的好男儿,真是愈看愈顺眼。

刘武又晓得阳信公主和张骞乃是暗中牵线之人,虽不好明着送上媒妁谢礼,但仍暗中遣人送了好几箱珠宝。梁国之地自古富庶,梁王府甚么都缺,就是不缺钱!

诸位王妃因着联合制衣的巨额红利,荷囊鼓鼓,出手亦是大方得紧,并未跟着皇子们随礼,而是另行随南宫公主和阿娇给楋跋子添妆。

楋跋子的娘家只有卑禾候一个亲人,两位大汉好闺蜜自是要为她拉些人撑撑场面,诸位王妃便是由婆家亲眷换做娘家人,给楋跋子的添妆生生装满了嫁车。

梁王妃见状,非但毫无不悦之色,更是放任南宫她们胡闹,自家媳妇能与王妃们建立良好的私交,对梁王府是天大的好事。

念及至此,她不禁生出个心思,得将手中联合制衣的份子分些给楋跋子,方能让其迅速融入大族宗妇的圈子里。

此情此景,正如诗云:暖风拂人醉,阳春徐徐来。

第七百零六章 考较太子第五百八十二章 身毒禁海第六十四章 诛心之言 第七百五十六章 不得封禅第七百三十七章 妙悟真理第四百六十三章 雒越复国出差结束,坐高铁回家,估计晚上才能更新第二百九十九章 何为拘束第六百四十章 血祭之年(中)第二百八十章 出巡武威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明踏青第四百零六章 各自盘算第二百七十七章 建设兵团第七百九十二章 刘兴教妻第三百一十五章 喜事连连第八十六章 西北状况第四十七章 厂房落成第二百九十章 渡过天灾第九十章 火烧密林 第十六章 仁孝家宴 第一百七十五章 东郭农丞第五百二十六章 李广致仕第二章 吴楚之乱第三百八十一章 击溃前军第五百三十九章 长安坊市第三百六十一章 脱岗培训第二百八十六章 帝国科院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夷制夷第七百四十二章 去病基友第三百九十二章 败家婆娘第五百零五章 大农六部第六百一十七章 不欲追究第八百二十章 迎汝还汉第四百一十二章 今岁三伏第三百零九章 麦棉复种第二十章 造纸办学 第四百零三章 春满人间第二百三十二章 河湟谷地第五十四章 春心萌动 第三百四十六章 琐碎诸事第四百七十章 购舰计划第五百九十二章 石油化工第四百三十一章 骑营演训第一百四十九章 大军班师第一百八十七章 太守府衙第一百二十六章 关城血战第三百零八章 速难平原第二十一章 高额月例 第六百四十一章 血祭之年(下)第三百五十一章 得胜还朝第三百零二章 文教府司第七百七十八章 犹太祭祀第二百八十五章 议及大婚第七百二十九章 塞外秋游第七百七十八章 犹太祭祀第八百三十四章 秀才待诏第四百九十二章 卫生防疫第二百三十一章 枭首腰斩第一百三十三章 暗箱作业第五百九十八章 远交近攻第六百零二章 借刀杀人第三百一十二章 禁军改制第一百零一章 楋跋花儿第六十九章 微服私访第一百一十七章 刘彻领军第六百六十三章 裴母犯愁第三百六十九章 泄密之人第二百一十一章 痴女渣男第八百零三章 东方先生第一百八十二章 儒派裂变第五十九章 艾格服饰第六百零八章 商贸代表第六百八十八章 牵马归府第六百一十一章 贵女出府第四百九十五章 掌控西域第三百五十六章 诸事底定第五百六十三章 冲撞体制第三百零八章 速难平原第四百八十五章 齐山婚事第九十二章 帝国物流第二百四十二章 谋取王位第四百零七章 朝堂换血第四百四十一章 火车轮船第二十七章 新华书局 第四百三十一章 骑营演训第二百八十三章 太庙及冠第五百零九章 巽加求和第五百六十九章 火力发电第五百一十二章 害人害己第七百四十五章 易言请罪第二百二十七章 秩俸改制第三百二十七章 蹴鞠联赛第八十七章 肥羊火锅第八百一十二章 大军备战第七百二十六章 抵达布山第五百三十四章 循循善诱第三百二十二章 铸钢为犁第七百零二章 广设书院
第七百零六章 考较太子第五百八十二章 身毒禁海第六十四章 诛心之言 第七百五十六章 不得封禅第七百三十七章 妙悟真理第四百六十三章 雒越复国出差结束,坐高铁回家,估计晚上才能更新第二百九十九章 何为拘束第六百四十章 血祭之年(中)第二百八十章 出巡武威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明踏青第四百零六章 各自盘算第二百七十七章 建设兵团第七百九十二章 刘兴教妻第三百一十五章 喜事连连第八十六章 西北状况第四十七章 厂房落成第二百九十章 渡过天灾第九十章 火烧密林 第十六章 仁孝家宴 第一百七十五章 东郭农丞第五百二十六章 李广致仕第二章 吴楚之乱第三百八十一章 击溃前军第五百三十九章 长安坊市第三百六十一章 脱岗培训第二百八十六章 帝国科院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夷制夷第七百四十二章 去病基友第三百九十二章 败家婆娘第五百零五章 大农六部第六百一十七章 不欲追究第八百二十章 迎汝还汉第四百一十二章 今岁三伏第三百零九章 麦棉复种第二十章 造纸办学 第四百零三章 春满人间第二百三十二章 河湟谷地第五十四章 春心萌动 第三百四十六章 琐碎诸事第四百七十章 购舰计划第五百九十二章 石油化工第四百三十一章 骑营演训第一百四十九章 大军班师第一百八十七章 太守府衙第一百二十六章 关城血战第三百零八章 速难平原第二十一章 高额月例 第六百四十一章 血祭之年(下)第三百五十一章 得胜还朝第三百零二章 文教府司第七百七十八章 犹太祭祀第二百八十五章 议及大婚第七百二十九章 塞外秋游第七百七十八章 犹太祭祀第八百三十四章 秀才待诏第四百九十二章 卫生防疫第二百三十一章 枭首腰斩第一百三十三章 暗箱作业第五百九十八章 远交近攻第六百零二章 借刀杀人第三百一十二章 禁军改制第一百零一章 楋跋花儿第六十九章 微服私访第一百一十七章 刘彻领军第六百六十三章 裴母犯愁第三百六十九章 泄密之人第二百一十一章 痴女渣男第八百零三章 东方先生第一百八十二章 儒派裂变第五十九章 艾格服饰第六百零八章 商贸代表第六百八十八章 牵马归府第六百一十一章 贵女出府第四百九十五章 掌控西域第三百五十六章 诸事底定第五百六十三章 冲撞体制第三百零八章 速难平原第四百八十五章 齐山婚事第九十二章 帝国物流第二百四十二章 谋取王位第四百零七章 朝堂换血第四百四十一章 火车轮船第二十七章 新华书局 第四百三十一章 骑营演训第二百八十三章 太庙及冠第五百零九章 巽加求和第五百六十九章 火力发电第五百一十二章 害人害己第七百四十五章 易言请罪第二百二十七章 秩俸改制第三百二十七章 蹴鞠联赛第八十七章 肥羊火锅第八百一十二章 大军备战第七百二十六章 抵达布山第五百三十四章 循循善诱第三百二十二章 铸钢为犁第七百零二章 广设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