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章 购舰计划

大汉水师重新整编后,新设的北海水师囤驻辽东郡沓氏县(大连沿海),大举修筑水师大营及海陆码头。

沓氏县居勃海之滨,为天然的不冻深水港,冬季从未出现冰期,船舶可正常出入该地的海陆码头,过往琅琊水师巡弋辽东沿海时,也多在此地停驻补给。

常年巡弋辽东海疆的千艘风帆战列舰本是归属汉中水师,现因汉中水师已更名为大河水师,且大河流域近年鲜少再有水匪为患,故此战列舰群尽皆划拨给了北海水师。

戈船将军易言转任北海水师主掌仆射,如过往诸水师般,是不受驻地郡守辖制的,只接受太尉府及皇帝陛下的调令。

战舰群虽是划拨给了北海水师,然掌舰的楼船将士多是出身关中,不宜让其常年离乡背井,毕竟水师不同陆师,楼船将士们想归乡探家太难太难。

朝廷边是提高水师将士的粮饷待遇,边是着其主掌仆射征询麾下将士,若有欲回返关中,“回调”大河水师者,将之尽数记录在案。

与此同时,太尉府着手在沿海各郡县加紧征募良家子,填补三大濒海水师的将士缺额。

大江水师本就是豫章水师更名而成,连驻地都没变,故不会有甚么兵员出缺,然北海水师和南海水师必须增补大量将士。

现今的南海水师驻地在岭南郡的郡治番禺城,舰船和将士多源自原本的琅琊水师,即现下的东海水师,他们终究也是要返归琅琊郡囤驻的。

水师相较陆师更需手把手的传承,故北海水师及南海水师的楼船将士除却逐步更替,更需不断出海远训,以便新兵能从老兵身上学到更多经验。

风帆战列舰实是不适合巡弋江河的,故大河水师和大江水师仅留下少量大舰,余者皆调拨到了三大濒海水师,计约二千五百艘,北海及南海水师各千艘,琅琊水师则配备五百艘。

蒙铁蒙铜的“铁甲”轮船已进入试制下水阶段,先得造些中小型船舰积攒经验,恰好将之先补充到大河水师和大江水师。

太尉李广在皇帝陛下的指点下,硬是着太尉府集司和计司弄出份“大河水师购舰计划”,递入大农府请款。

汉军现今每岁军费皆是从去岁军事预算中提拔的,由大农府审定,御史府监管,再呈交皇帝批允。

去岁的军事预算高达二十万金,眼见今岁年节将近,军事预算仅是消化掉十二万金左右,这还是因着给禁军及五大骑营加增了岁末赏金的结果。

太尉府的“购舰计划”用意颇为明显,留下三万金足供年节前支用,余五万金尽数用来购置铁甲轮船,向少府的圁阴船厂以每艘千金的价格预购五十艘轻型铁甲舰。

贵么?

看着倒是挺贵的,随着大汉的造船工艺不断提升,风帆战列舰的成本已然降到八百金每艘,那所谓的轻型铁甲舰仅为中翼楼船般大小,比以大翼楼船为蓝本建造的风帆战列舰小得多,千金每艘的价格确实高昂。

然若算上蒸汽轮机和主甲板安装的两门舰炮,那就另当别论了。

群臣虽对蒸汽轮机不甚了解,但对那甚么加农炮还是打听到不少讯息,毕竟皇帝陛下也没太过遮掩,那两门舰炮虽比陆地加农炮小了不少,但造价只怕也高愈千金,群臣皆能估算个差不离。

如此算来,那轻型铁甲舰若真造出来,且以千金每艘的价格卖给大河水师,那少府真是血亏,五十艘可不得亏个十余万金么?

大农令东郭咸阳虽是肉痛不已,却也无法反对,皇帝陛下肯割肉,且军事预算本就是供军费支应,只要合理请款,他没理由卡着不放款的,况且负责监管御史府也已批允了。

少府卿陈煌才是真正肉痛之人,然想到轮船及舰炮试制下水所需的高额开销,有了太尉府出赀购舰,好歹能贴补些,他也就咬牙忍下了。

皇帝刘彻也晓得少府赔大了,然他身为穿越众,深知军工企业若无军队订单,是无法持续性发展的,前期亏本很正常,将来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想办法提高改进工艺,降低成本就好了。

工业生产有流水线作业,产品数量较大时,还可进行模式化生产,后世华夏“下饺子”般的造舰计划,可不正是配件定型模式化后,如拼积木般不断组装出来的么?

舰炮,蒸汽轮机,战舰甲板皆如此,待得形成足够大的生产规模,成本就会大幅下降,前期的高昂研发成本总能在将来获取足够收益的。

大汉首批“铁甲战舰”的舰身主体还是木制的,且排水量不大,蒸汽轮机和舰炮又已验证合格,首艘战舰可在年节前下水试航,若没甚么太大缺陷,应能在来年开春前完全定型。

依着圁阴船厂的船坞和船匠数量,来年建造五十艘轻型铁甲舰不是甚么难事,毕竟不是后世那种高科技战舰,一造就要数年光景。

然光是五十艘订单自是无法供少府持续投入新型战舰开发,尤是刘彻的最终目的是要打造远洋水师,或许在螺旋桨和涡轮机尚未问世前,大汉造不出真正的钢铁巨舰,但大吨位的木质重型战舰必不可少。

后世欧美列强凭着坚船利炮叩开华夏大门,刘彻这辈子若不去寻他们的先祖晦气,那也算白穿越一回。

今岁的国库岁入经大农府估算,应能过三百亿钱,故刘彻宣召了太尉李广,让太尉府仍依国库一成岁入编列来年军事预算,即为三十万金。

李广两眼瞪大,心道陛下不愧是真龙天子,手笔真特么大,竟将军事预算又往上提了足足五成。

他颇是踌躇,向刘彻讪笑道:“陛下,去岁那军事预算已让微臣及部属绞尽脑汁,生拼硬凑才编列满二十万金,然若非陛下支招,弄个购舰计划,压根就无法真正用完,如今又足足多了十万金,微臣着实不知该如何编列啊。”

刘彻觉着这老家伙还真是又莽又憨,有钱都不知道该怎么花,若教后世各国的国防部长瞧见,只怕是又羡又恼,气得吐血三升。

刘彻不得不教他些小手段,挑眉低声道:“不妨先编列为购置加农炮的开销,到时若觉着那五十艘轻型铁甲舰物超所值,再将这笔开销转为添购战舰便是了。”

“……”

李广闻言哑然,心道陛下这不是让他睁眼说瞎话么,若教御史大夫直不疑闻得陛下此番言语,怕是连陛下都要被纠举弹劾。

咳咳~~

刘彻瞧着他那神情,自能晓得他的心思,便即清咳两声,复又道:“朕也说了,若是那轻型铁甲舰物超所值再将这笔预算用于购舰,若是觉着那战舰不值,那便仍用来购置加农炮即可,总归也是为壮大我大汉军力不是?”

李广想想也是这道理,况且他这老兵痞也向来不喜跟文官扯皮,便是颌首应诺道:“陛下放心,臣醒得了。”

刘彻颇是满意的点点头,大汉军工业想要真正发展起来,光靠少府是不行的,得不断完善军需采购体制,将更多商贾纳入汉军的供应体系中。

低端军需品乃至兵械,完全可放给民间商家生产,只要物美价廉,不以次充好,还能借此活络经济,何乐不为?

譬如经过整并的铁业,南阳孔氏和巴蜀卓氏为首的大汉铁商都投入了大笔赀财从少府引进新工艺和合金配方,且增建了诸多冶炼作坊,蒸汽轮机和加农炮等高端技术不宜外流,但刀枪剑戟等寻常兵械却完全可交由他们生产的。

如此少府诸冶监的专属冶炼工坊就可全力投入高端铸造了,此等逐级递进的生产分工,才是社会完整工业链真正的发展模式。

源源不断的大笔订单,是商贾兴办实业的驱动力,也是工业发展的绝佳催化剂。

光靠穿越者的一己之力,想要推进全社会迈向工业化,这特么不是扯淡么?

未来数年,少府诸冶监的大多冶炼工坊都将全力支应圁阴船厂的需求,争取不断改进和提升钢铁冶炼工艺,协助船匠们完成轻型铁甲舰乃至重型铁甲舰的试制验证及规模化建造。

别说五万金,十万,便是五十万金,该砸钱还得砸钱!

十年间,大汉国库岁入从区区五十亿钱暴涨至三百亿钱,可预见的将来还会不断增长,相应提高军费支出是合情合理的,谁特么敢说皇帝陛下穷兵黩武?

况且朝廷近年连番裁军,六十万边军硬是裁减到三十万,省下的军费不花难道留在国库下崽么?

嗯……不过水师貌似要增编不少,昔年郅都领军奇袭番禺城时,虽从齐地带去了十万将士,然是为陆战攻城,实在算不上真正的楼船将士。

大汉水师整编后,南海水师和北海水师的兵员编制各为五万人,东海水师为三万人,大河水师及大江水师则为一万人。

五大水师共计十五万兵员,且濒海各郡县已接到太尉府军令,当地府兵需时常习练行船操舟,以为濒海水师的预备兵员。

大汉群臣觉着水师的兵员编制未免太多了些,本想反对来着,皇帝刘彻却是淡淡笑道:“三韩东去数百里有绝岛,岛民立国名为对马,对马国东去数百里,又四大岛,有百余小国,国人皆矮小猥琐,是为倭奴,我大汉宜征募壮士前往掳之,男子为奴,女子为婢,以为教化,众位爱卿以为如何?”

“大善!陛下圣明!”

朝臣们目光熠熠,皆是起身避席,赞颂不已。

第二百五十六章 对朝方略第一百一十章 汉军出塞第六百零八章 商贸代表第四百九十三章 月氏借道第一百零四章 验证炸药 第八十二章 先锋叛逃第七百九十六章 服饰改制第三百五十四章 亲王选妃第一百六十七章 乌桓来使第六十八章 诸事妥当第九十九章 私有企业第三百二十五章 葡萄引战第八百一十七章 匈奴都尉第六百三十九章 血祭之年(上)第一百六十四章 筑路立法第六十八章 诸事妥当第三百八十六章 乌桓助阵第一百七十八章 争先认购第二百一十六章 贺兰在望第四百零四章 皇后临盆第十一章 父子摊牌第六百九十五章 殖民律令第三百四十八章 乌孙灭国第七百四十四章 狠人妙人第一百七十三章 酒宴议政第五百四十七章 倭王八岐第四百六十七章 齐萱求见第二百九十六章 暂缓圆房第六百七十九章 皇后赠马第三百四十五章 番禺城破第三百六十三章 着眼釜山第三百六十二章 作壁上观第四百四十九章 王侯京居第五百一十八章 金融扩张第七百八十六章 生猛婆媳第一百一十五章 茁壮大汉第七百一十二章 少年志向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色七夕第七百一十五章 太子二傅刚结束工作回饭店,凌晨才能更新,大家勿等第八百零六章 储君大婚第三百三十六章 暗度陈仓第六百三十六章 使团入城第五百六十九章 火力发电第一百四十五章 争相竞价 第六百六十七章 汉学当立第七百七十二章 哀隆摄政第二百二十三章 攻守应对第四百七十九章 中南半岛第三百四十四章 河滩登岸第四百三十九章 铸钢为炮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色七夕第四百四十三章 东郡油田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同景象第四百九十九章 重阳南侵第三百六十一章 脱岗培训第三百五十六章 诸事底定第六百六十章 贵女求人第二百二十九章 泰安公主第一百三十七章 血洗临洮 第三百五十六章 诸事底定第六百二十七章 西域都护第一百七十二章 免除盐税第八十四章 发行股份第三十章 长安望雪 第一章 夜色未央第七百七十二章 哀隆摄政第二百一十三章 诸将领命第七百五十三章 弱是原罪第三百一十一章 长安械斗第一百零三章 鞭炮问世 第二百三十九章 平皋候府第十四章 运筹马上 第六百五十二章 战时征募第七百三十九章 夜郎乞降第六百七十章 来复火枪第六百五十六章 擅闯禁区第四百一十四章 组建暗卫第四百九十六章 先打后谈第六百五十八章 饿狼出城第七百二十章 太子邀约第四百五十章 公孙裂变第四十六章 工业模式第八百一十九章 进逼龙城第六十四章 诛心之言 第十一章 父子摊牌第五百七十四章 劳工权益第五百六十一章 驰道路轨第五十章 平羌六策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色七夕第七百七十七章 安息认怂第二百一十八章 滈水濯足第一百四十五章 争相竞价 第七百四十七章 太子登门第一百八十三章 耿老先生第十三章 骑兵利器 第二百四十二章 谋取王位第一百七十五章 东郭农丞第一百一十七章 刘彻领军第七百八十三章 与子逛街
第二百五十六章 对朝方略第一百一十章 汉军出塞第六百零八章 商贸代表第四百九十三章 月氏借道第一百零四章 验证炸药 第八十二章 先锋叛逃第七百九十六章 服饰改制第三百五十四章 亲王选妃第一百六十七章 乌桓来使第六十八章 诸事妥当第九十九章 私有企业第三百二十五章 葡萄引战第八百一十七章 匈奴都尉第六百三十九章 血祭之年(上)第一百六十四章 筑路立法第六十八章 诸事妥当第三百八十六章 乌桓助阵第一百七十八章 争先认购第二百一十六章 贺兰在望第四百零四章 皇后临盆第十一章 父子摊牌第六百九十五章 殖民律令第三百四十八章 乌孙灭国第七百四十四章 狠人妙人第一百七十三章 酒宴议政第五百四十七章 倭王八岐第四百六十七章 齐萱求见第二百九十六章 暂缓圆房第六百七十九章 皇后赠马第三百四十五章 番禺城破第三百六十三章 着眼釜山第三百六十二章 作壁上观第四百四十九章 王侯京居第五百一十八章 金融扩张第七百八十六章 生猛婆媳第一百一十五章 茁壮大汉第七百一十二章 少年志向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色七夕第七百一十五章 太子二傅刚结束工作回饭店,凌晨才能更新,大家勿等第八百零六章 储君大婚第三百三十六章 暗度陈仓第六百三十六章 使团入城第五百六十九章 火力发电第一百四十五章 争相竞价 第六百六十七章 汉学当立第七百七十二章 哀隆摄政第二百二十三章 攻守应对第四百七十九章 中南半岛第三百四十四章 河滩登岸第四百三十九章 铸钢为炮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色七夕第四百四十三章 东郡油田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同景象第四百九十九章 重阳南侵第三百六十一章 脱岗培训第三百五十六章 诸事底定第六百六十章 贵女求人第二百二十九章 泰安公主第一百三十七章 血洗临洮 第三百五十六章 诸事底定第六百二十七章 西域都护第一百七十二章 免除盐税第八十四章 发行股份第三十章 长安望雪 第一章 夜色未央第七百七十二章 哀隆摄政第二百一十三章 诸将领命第七百五十三章 弱是原罪第三百一十一章 长安械斗第一百零三章 鞭炮问世 第二百三十九章 平皋候府第十四章 运筹马上 第六百五十二章 战时征募第七百三十九章 夜郎乞降第六百七十章 来复火枪第六百五十六章 擅闯禁区第四百一十四章 组建暗卫第四百九十六章 先打后谈第六百五十八章 饿狼出城第七百二十章 太子邀约第四百五十章 公孙裂变第四十六章 工业模式第八百一十九章 进逼龙城第六十四章 诛心之言 第十一章 父子摊牌第五百七十四章 劳工权益第五百六十一章 驰道路轨第五十章 平羌六策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色七夕第七百七十七章 安息认怂第二百一十八章 滈水濯足第一百四十五章 争相竞价 第七百四十七章 太子登门第一百八十三章 耿老先生第十三章 骑兵利器 第二百四十二章 谋取王位第一百七十五章 东郭农丞第一百一十七章 刘彻领军第七百八十三章 与子逛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