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四章 狠人妙人

汉八十年,二月廿八。

夜郎再度遣使乞降,降表所书,割地、赔款、纳贡,且求请大汉天子降旨,为莫密陀敕封夜郎王位。

宣室殿内,皇帝刘彻阅罢夜郎降表,再去翻看郎中令齐山呈上的密函,乃是暗卫详细禀报了月余来的夜郎王城之变。

“朕倒是没发觉,这哀隆也是个狠人啊。”

刘彻摇头失笑,身为穿越众,虽能知晓未来大势,然在历史进程大幅改变后,却不可能准确预测到未来,尤是前世史书没有提及的人和事。

谁能料想,十余年前临时起意,命羽林卫潜入夜郎王城绑回来的哀劳使臣,随后留在长安担任哀劳特使的小人物,竟能干出连刘彻都颇为惊诧的大事。

军事政变啊!

刚到夜郎王城没几天,就说服自家母族和莫密陀,联合数家夜郎大贵族,在夜郎王为他这哀劳特使举行的洗尘宴上,来了个摔杯为号,将金竹王族的嫡系子弟几乎一网打尽。

除了莫密陀一脉,凡与金竹王族沾亲带故者,在短短数日内尽数屠绝。

“哀劳那边可有动静?”

刘彻抬眸看向齐山,出言问道。

“回禀陛下,哀劳国君得知乃哀隆策划此事,大为震怒,欲召哀隆返国。”

齐山躬身回答,顿了顿,特意加了句,“哀隆突然时疫,尚需留在夜郎王城养病,难以速归。”

“哦?”

刘彻愈发觉得哀隆是个妙人,吩咐侍立在侧的符节令李福道:“去向尚书令传道口谕,让他拟诏,哀隆以哀劳特使身份派驻我汉都多年,于巩固两国邦谊有大功,故破例敕封其汉爵……就封个左庶长,顺带下旨敕封那甚么莫密陀为夜郎王,让哀隆留在夜郎王城,担任国相。”

左庶长,秦汉二十等军功爵中位列十等,在九等爵五大夫之上,恰恰得为高爵,可世袭,可荫妻,可蔽子,简而言之,谁敢动他的亲眷,就是往大汉皇帝脸上甩耳刮子。

“张骞,将朕的诏书给哀劳国君也传去,顺带向他要哀隆的家眷,再给你家的小子去信,让刘塍撤兵时,绕到哀劳北境,将人接出来,遣军士护送到夜郎王城。”

刘彻屈指轻敲御案,复又吩咐大行令张骞。

张骞扬了扬眉:“陛下,莫非是想……”

刘彻轻笑道:“不急,先敲打敲打,那老货若是再不老实,哀隆能扶起个夜郎王,若得有臂助,未必不能让自己爬上哀劳的王座。”

“陛下英明,臣这就去拟国书,快马传予派驻哀劳国都的行人令。”

张骞自是会意,告退而出。

翌日早朝,符节令李福当殿宣读了夜郎降书。

群臣对此没有丝毫意外,唯是讶异自家皇帝竟受降了,这不像陛下过往的行事风格啊。

怎的突然心慈手软了?

难不成转了性子,想做个仁君么?

当然,这话也就心里想想,谁若傻到问出口,那真是死了也没人帮你抱屈。

不过群臣也没心思在意这些,每每大战得胜后,最关键的议题还是谁吃肉谁喝汤。

朝臣们未必如商贾般在意甚么金银珠玉,但此番滇国内附,夜郎割地,大汉疆域又多出偌大一块,设郡置县是必然的,释出官缺也是必然的。

华夏百姓自古很讲究香火传承,世家大族更是如此了,想世代传承下去,谁有机会不想办法替自家子侄寻出路。

人性如此,有甚么可避讳的?

假正经,伪君子,故作清高都不符合汉人的豪爽风格,就说以清廉公正闻名的老丞相袁盎,他也不是没有“举贤不避亲”的时候。

汉廷取官,不是说举荐了就能成,要经过公府核鉴才能放官,若做到各郡县的仆射长官或中央官署的府司仆射,每岁还要向公府述职,考评其政绩。

大臣们举荐时也很慎重,毕竟等若是帮被举荐者作保,那是要押上自己的半世官声,若被举荐的子侄在任时违法乱纪,连带导致自身晚节不保,他们怕是要呕血三升,活活气死。

大汉民律虽已愈来愈少以“连坐”判罪,但在大汉官场,“政治连坐”颇为寻常,甚么御下不严,教子无方,查人不明,稍微重大的政治事件,往往都会牵连一大群官员遭到贬谪问罪。

若再严重些,即便不抄家夷族,只需帝皇御示“某氏子弟永不复用”,一个传承久远的世家就注定走向没落了。

很残酷,却使得汉初数朝政治清明,官员对官声的重视甚至超过生命。

后世史书中,苏武执节出使匈奴,遭到扣押,宁可在北海牧羊十九年,都不肯背汉,最终得以返国,官拜典属国,位同九卿,死后以大汉功臣入祭麒麟阁;李陵兵败被俘,汉武帝误以为他已投降匈奴,遂夷灭三族。

在汉初就是如此,名声好的虽未必飞黄腾达,名声臭的却极可能牵连全族。

皇帝刘彻焉能不知他们的心思,也没打算吊他们的胃口,对丞相东郭咸阳道:“朕欲新设两郡,牂柯郡辖夜郎割地,于牂柯水东畔的且兰旧址筑城,为其郡治,仍名且兰;滇郡辖原滇国之地,于滇池之畔的滇国王城为其郡治,名为昆宁。”

东郭咸阳起身避席,应诺道:“臣会尽速召集各府署研拟两郡应辖地域,编列郡府员额,核鉴取官,却不知除却两郡郡治,其辖下可还需设县置衙?”

刘彻沉吟片刻,缓缓道:“夜郎怕是还要乱上些时日,牂柯郡且先不多设县,在牂柯水东畔修筑且兰城,供边军囤驻,把好边禁,勿使夜郎流民入境,亦莫让我大汉百姓渡过牂柯水,虽说牂柯水西畔沿岸百里亦归我汉境,然夜郎动乱之际,我汉人暂且莫要去掺和,隔岸观火便是了。

至于滇郡嘛,岭南郁水出滇地,便在郁水上游选址,修筑两座小城塞,供往返滇郡和岭南的舟楫船舶中转停靠,设县置衙,就名为启山与辟林县。”

刘彻顿了顿,又是笑着看向太尉郅都:“貌似西随水也源出滇地,不妨在其上游修筑边塞,名曰镇南,遣两万边军囤驻,顺带操练些舟兵,太尉以为如何?”

“陛下圣明,臣会即刻调集熟识水性的边军前往。”

太尉郅都本是老神在在,突是闻得这话,近年愈发浑浊的双眼突是冒出鹰隼般的锐利眸光。

群臣亦是目光熠熠,齐刷刷的抬眸望向御座上笑意盈盈的皇帝陛下。

西随水,上游为后世云南的元江,下游为越南红河。

若是不晓得西随水地理位置的,那就真不配位列大汉朝堂了,毕竟现今的西随水入海口正是大汉最南方的边郡,胥浦郡。

胥浦郡作为大汉面向身毒通商的重要中转地,集海运与陆运,不敢说是大汉现今最富庶的边郡,但其边贸之繁荣,每岁缴纳商税数额之巨,已隐有超越西北敦煌郡的势头,尤是奴隶贸易更是独占鳌头。

现今滇地尽皆归汉,西随水上游握在大汉手中,下游的胥浦郡亦囤驻着重兵,若是大汉舟兵顺流而下至西随水中游,等同直接绕过哀劳东北面的群山峻岭,最近处离哀劳国都可不足六百里……

刘彻却是摆摆手:“不急,不急,要在滇地筑城设塞也非朝夕之功,待朝廷安排好诸般事宜再调集边军也不迟。先让参骑和觜骑撤兵,返归原驻地,今岁这两支骑营暂不移防他处,太尉且安排余下的五支戍边骑营换防便是了。”

郅都颌首应诺,滇地乃蛮荒之地,两万边军不是小数目,平日如何运补军需粮草也得好生谋划。

“滇国王城是现成的,故昆宁城无须特意修筑,如此算来,要修且兰一座大城,启山与辟林两座小城寨和镇南边塞却需修筑水陆码头。”

刘彻看向大农令孔仅,问道:“孔爱卿曾外放岭南太守,对滇地应也有所了解,若要如此大兴土木,国库能否支应无虞?”

他倒不是多此一问,毕竟今年要在京畿郡县试点田税新制,国库必然要花费不少公帑,且需继续封存大批实体金银入中央钱庄的金库,以便增发更多的金银票据,还有京南铁路在建……

孔仅答道:“回禀陛下,若滇地设郡治政后,沿袭岭南郡商制,应是无须国库出赀的。”

刘彻不觉意外,反是笑着打趣道:“哦?难不成又有无数忠君爱国之士,自愿为此捐输么?”

甚么岭南商制,不就是包山包海的搞承包,在新城预购精华地段炒地皮么?

“陛下英明!”

孔仅也不知该如何答话,实则就是默认了。

早在去岁腊月,皇帝陛下刚允了滇国内附,许多商团就在向大农府商部属官探听口风,表示有意捐输。

皇帝陛下若无心经营滇地,孔仅肯定不会主动提的,也不会让商部接受捐输,却也已默默与部属们备好相关预案,制定好各项具体条陈,有备无患嘛。

“嗯,既是如此,那便依循岭南郡前例,限制移民、垦田和营工,营商可适度放宽,佃租山林地泽者,不得肆意破坏水土植被,矿藏皆归国有,未申报公府核准便擅自采掘者,依律加重罪责!”

刘彻也晓得,昔年东瓯、闽越和南越内附时,皇室实业和田氏商团都抢占了先机,吃得满嘴流油,旁的商团都只能跟在后头喝汤,滇地若再不公平对待,也未免显得他这皇帝太过偏私了。

果不其然,听了皇帝这话,不少朝臣皆是垂了眼睑,掩住眼中闪过的欣喜之意。

刘彻高居御座,群臣的表现尽收眼底,也只得在心中自我安慰,水至清则无鱼啊。

他这做皇帝的都难免有私心,又焉能要求文武百官都是无欲无求的圣人,不违法乱纪,不贪污渎职,勤勉尽忠,也就算好官了吧?

第五百六十九章 火力发电第六百三十七章 铁道竣工第二十九章 田氏商团 第七百六十章 不负相思第三百三十四章 铿锵玫瑰第五百二十七章 对外贸易第二百二十三章 攻守应对第四百九十章 全境禁毒第五百二十五章 贼子就擒第二百六十九章 拜谒公婆第二百七十六章 阳春徐来第四百四十二章 文教师范第八十三章 庶民经济 第四百八十三章 暗潮渐涌第三百七十五章 出巡准备第七百二十五章 皇后赐笄第四百三十章 惊闻卫青第四章 甘泉夜宴第三百零七章 项王藏宝第七十九章 草原诅咒 第七百六十二章 祖父催婚第六百八十七章 同乘纵马第六百八十四章 太子策问第二百四十七章 贵妇入伙第二百三十八章 淝陵水泊第三百四十六章 琐碎诸事第七百零二章 广设书院第十七章 御赐盛宴 第一百八十七章 太守府衙第四十四章 山寨皇城 第一百五十八章 刘荣投缳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使乌桓第一百章 企业划分第四百零四章 皇后临盆第四百三十七章 正月离京第三百零六章 商贾世家第一百一十五章 茁壮大汉第四百三十九章 铸钢为炮第五百一十七章 汉为刀俎第四十二章 路在脚下第七百二十一章 事出意外第五百章 夷灭东鳀第一百八十六章 告上公堂第二百五十八章 公主出降第三百九十九章 重整军制第六百四十九章 父爱无言第三百八十八章 两军接战第五百一十五章 安息作死第六十三章 汉奸鼻祖 第三章 册立太子第五十六章 西出狄道 第一百四十六章 暗自盘算第二百三十五章 青霉药膏第二百零八章 李代桃僵第八百三十五章 不务正业第二百五十七章 外戚转型第二百七十章 三伏景象第七百三十八章 汉已八旬第五百一十三章 舍儿套狼第五百二十二章 醉仙望月第三十四章 上林春狩第六百八十五章 社福基金第八百零四章 及笄待嫁第一百八十六章 告上公堂第四百七十七章 天家诸事第四十四章 山寨皇城 第二百五十五章 年节过后第三百九十八章 羌骑出路第四十章 王府缉凶第二百九十五章 芙蓉帐暖第十九章 美容美甲 第四十四章 山寨皇城 第四百四十章 火炮设计第五百九十六章 硫化橡胶第二百九十五章 芙蓉帐暖第三十八章 长沙王妃 第六百四十一章 血祭之年(下)第三百三十四章 铿锵玫瑰第五百一十二章 害人害己第五百八十八章 身毒圣战第五百九十二章 石油化工第三百三十九章 虽远必诛第六百四十七章 翁主婚事第四百二十三章 凄惶卫长第二百五十七章 外戚转型第三百一十九章 下旨推恩第七百九十章 诸般应对第三百六十七章 治理南越第五百三十四章 循循善诱第六百四十二章 过载保护第五百六十七章 北粟南稻第八百零一章 搅屎棍子第三百九十一章 驱使乌桓第一百七十九章 唯才是举第六百三十九章 血祭之年(上)第一百七十三章 酒宴议政第四百九十四章 大军集结第一百三十五章 陇西豪强第一百七十四章 铸币乱源第六百五十章 交办太子
第五百六十九章 火力发电第六百三十七章 铁道竣工第二十九章 田氏商团 第七百六十章 不负相思第三百三十四章 铿锵玫瑰第五百二十七章 对外贸易第二百二十三章 攻守应对第四百九十章 全境禁毒第五百二十五章 贼子就擒第二百六十九章 拜谒公婆第二百七十六章 阳春徐来第四百四十二章 文教师范第八十三章 庶民经济 第四百八十三章 暗潮渐涌第三百七十五章 出巡准备第七百二十五章 皇后赐笄第四百三十章 惊闻卫青第四章 甘泉夜宴第三百零七章 项王藏宝第七十九章 草原诅咒 第七百六十二章 祖父催婚第六百八十七章 同乘纵马第六百八十四章 太子策问第二百四十七章 贵妇入伙第二百三十八章 淝陵水泊第三百四十六章 琐碎诸事第七百零二章 广设书院第十七章 御赐盛宴 第一百八十七章 太守府衙第四十四章 山寨皇城 第一百五十八章 刘荣投缳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使乌桓第一百章 企业划分第四百零四章 皇后临盆第四百三十七章 正月离京第三百零六章 商贾世家第一百一十五章 茁壮大汉第四百三十九章 铸钢为炮第五百一十七章 汉为刀俎第四十二章 路在脚下第七百二十一章 事出意外第五百章 夷灭东鳀第一百八十六章 告上公堂第二百五十八章 公主出降第三百九十九章 重整军制第六百四十九章 父爱无言第三百八十八章 两军接战第五百一十五章 安息作死第六十三章 汉奸鼻祖 第三章 册立太子第五十六章 西出狄道 第一百四十六章 暗自盘算第二百三十五章 青霉药膏第二百零八章 李代桃僵第八百三十五章 不务正业第二百五十七章 外戚转型第二百七十章 三伏景象第七百三十八章 汉已八旬第五百一十三章 舍儿套狼第五百二十二章 醉仙望月第三十四章 上林春狩第六百八十五章 社福基金第八百零四章 及笄待嫁第一百八十六章 告上公堂第四百七十七章 天家诸事第四十四章 山寨皇城 第二百五十五章 年节过后第三百九十八章 羌骑出路第四十章 王府缉凶第二百九十五章 芙蓉帐暖第十九章 美容美甲 第四十四章 山寨皇城 第四百四十章 火炮设计第五百九十六章 硫化橡胶第二百九十五章 芙蓉帐暖第三十八章 长沙王妃 第六百四十一章 血祭之年(下)第三百三十四章 铿锵玫瑰第五百一十二章 害人害己第五百八十八章 身毒圣战第五百九十二章 石油化工第三百三十九章 虽远必诛第六百四十七章 翁主婚事第四百二十三章 凄惶卫长第二百五十七章 外戚转型第三百一十九章 下旨推恩第七百九十章 诸般应对第三百六十七章 治理南越第五百三十四章 循循善诱第六百四十二章 过载保护第五百六十七章 北粟南稻第八百零一章 搅屎棍子第三百九十一章 驱使乌桓第一百七十九章 唯才是举第六百三十九章 血祭之年(上)第一百七十三章 酒宴议政第四百九十四章 大军集结第一百三十五章 陇西豪强第一百七十四章 铸币乱源第六百五十章 交办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