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商贾世家

在大汉朝堂的三公九卿中,宗正卿往往在任时间最长,干到死或实在无法动弹才会去任。太常卿和大农令则在任时间最短,皆择取年富力强的官员接任,盖因其事务繁重,又不容出错,精力不济者难以担当此任。

宗正卿和太常卿皆为刘氏宗亲出任,老宗正刘通年事已高,隐有告老之意,不出数年,太常卿刘歂应会转任宗正卿。

瞧着皇帝的意思,日后空出的太常之位,或许会从其同辈宗亲中择取出任,毕竟与太上皇刘启同辈的刘氏王侯因昔年的吴楚七国多受牵连,未被波及者也是死的死,老的老,或是没甚么威望。

照现下的情形看,最有希望的继任太常卿的刘氏宗亲,乃是乘氏侯刘买和赵王刘彭祖,本是最合宜的江都王刘非因执掌着皇家实业,活得潇洒快意,压根没心思入朝为官。

大农令曹栾也已年近五旬,再过些年亦要去任,他这些年来兢兢业业,政绩显著,依往例应可封候,且转任中大夫,作为皇帝幕僚出谋献策。

正因如此,此番升迁的虽是孔仅和卓王孙,风头最盛的却是大农丞东郭咸阳。他刚过而立之年,又深受陛下重用,待得曹栾去任后,他极有可能继任大农令,位列九卿。

皇室实业昔年之所以能如此彻底的整合齐地盐业,东郭世家功不可没,尤是东郭咸阳处置好南阳盐商后,刘彻对其才能更是认可。

此番破格拔擢孔仅和卓王孙,刘彻也没忘奖赏近年政绩显著的东郭咸阳,索性赐下座北阙甲第的大宅院,让他作为官邸居住,以示对他的看重。

宅院的形制本是列候府邸,因前任主人被贬谪,故才闲置下来,按说东郭咸阳这大农丞住着是有些逾制的。然而因是皇帝御赐,御史们倒也不便上奏弹劾,否则未免有妒贤嫉能之嫌,落个不好的名声。

自家长子得蒙天子看重,东郭老家主东郭逺自是快慰不已,庆幸自个早早将一众亲眷都迁来长安,明面上没再过问商贾之事,耽误长子前程。

齐地的产业已尽数交由他的次子领着旁系族人打理,至少明面上是分了家,本家的嫡裔亲眷不再从事商贾之事,只是每岁从庞大的族业中分润些红利。

北阙甲第权贵云集,东郭咸阳身为大农丞,旧官邸并不大,大多数亲眷迁入长安后,居住在北阙闾里。如今分了偌大的新官邸,老家主东郭逺自要领着家眷随长子喜迁新居。

同时乔迁的还有卓家和孔家,卓王孙和孔仅的官邸亦是换过,且恰好都在东郭咸阳的新官邸附近,只并非皇帝亲赐,公府是按着形制分发的,占地远不如东郭府。

东郭咸阳昔年奉命前往南阳打击盐商,因有南阳孔氏从旁暗助,方才得竟全功。孔仅入仕为官后,同为大农府属官的东郭咸阳对其也多加照拂,故而两家交情不浅。

孔氏的老家主孔余与东郭逺年岁相仿,又皆曾执掌赀财巨亿的商贾世家,自是性情相投,彼此时常走动。

如今孔仅升迁为大农部丞,孔余也学着东郭逺,把南阳的族业交由长子孔稗打理,明面上分了家,带着本家亲眷尽数迁入长安,尤是嫡裔亲眷尽数入住孔仅的新官邸。

孔余经商数十载,惯是会算计,心里盘算得清清楚楚,现下孔仅已占着位置,孔余深信凭自家儿子的本事,日后应能有更大作为。

毕竟曹栾比东郭咸阳大了十余岁,东郭咸阳又比孔仅大了十余岁……

孔余的目光放得很远,东郭逺当初能想到的,他现下自也能想到。

卓王孙倒是没太多念想,他年岁比大农令曹栾也小不了多少,没指望再往上爬,一心就想着坐稳这大农部丞之位,顶多再升任大农丞就到头了。

位列九卿?

他是没指望了,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或许卓氏后辈能更进一步。

念及至此,他也去信蜀都卓氏,让嫡系亲眷迁往长安,入住新官邸。靠着他和女儿卓文君现下的官位,三服内的嫡裔子弟可脱去商籍,还可经举荐由公府录入士籍,才学出众者说不准还能得入太学。

土豪乔迁新居,自是车马粼粼,场面不小。

刘彻闻得此事,颇是满意孔氏和卓氏的知情识趣,便是召了东郭咸阳入宫,将整合铁业之事交代下去,让他领两位新晋的大农部丞全力协助少府卿陈煌。

东郭咸阳自是会意,躬身应诺后便领命而去。

是夜,东郭咸阳备下宴席,邀了孔氏父子和卓王孙过府饮宴,其父东郭逺自然也在席。

席间五人皆是出身商贾世家,言谈举止间倒是少了几分平日的拘束,宾主皆是开怀畅饮。

东郭咸阳深悉商贾性情,也没说甚么虚头巴脑的场面话,直率坦诚的将陛下的想法说与众人听。

孔氏父子和卓王孙并不觉意外,他们晓得陛下不会无缘无故同时破格拔擢任用两位朝堂重臣,且还是新设的大农部丞。让孔仅掌中原郡县铁业均输,卓王孙掌巴蜀郡县铁业均输,摆明就是有心对南阳郡和蜀郡两地的冶铁业出手整治。

他们听罢陛下那甚么整合计划,反是有些讶异陛下的胃口这般小,毕竟他们甚至都做好要将大半族业捐输给朝廷的准备了。

东郭咸阳听完他们的想法,不由摇头笑道:“你等倒是想岔了,陛下向来不喜朝廷与民争利,更遑论对商贾强取豪夺,便如昔年对南阳盐商般,也没真动用官兵硬来。”

“正是如此,老夫亦听咸阳提及过南阳盐商之事,若非他们勾结官府,交通王侯,妄图蚍蜉撼树般对抗朝廷,也不至落得现今的下场。”

东郭逺举着酒樽随声附和,复又现身说法道:“譬如我齐地盐商,欣然应下了江都王的那甚么盐业整合计划,如今跟着皇室实业吃香喝辣,挣到的赀财比过往反是多出不少。想来陛下此番命少府整合铁业,亦如昔年盐业般,不会亏待尽心协助的铁商。”

孔仅在大农府做了三年多的平准令,对皇帝的行事风格亦颇为了解,不由颌首认同道:“伯父说得在理,或许此番我孔卓两家的族业非但不会减损,反会更加兴盛,毕竟少府的冶铁作坊能炼出更好的钢铁,远非民间冶铁作坊可以媲美。”

孔余对少府的冶铁作坊了解不多,有些将信将疑,只道自家儿子在说场面话,毕竟南阳孔氏的冶铁术在大汉是响当当的。

卓王孙却是隐晦道:“我任行人令时,曾见识过些少府打造的兵刃军械,锋锐坚固,远非我卓氏的冶铁作坊所能打造,甚至从未见过可与之媲美的铁器,想来应是少府特有的铁方和技艺。”

“哦,当真如此?”

孔余微是扬眉,东郭父子乃是盐商,对冶铁自是不甚熟悉,蜀郡卓氏却是能与南阳孔氏比肩的大铁商,卓王孙身为卓氏家主,其对铁器的评鉴可比东郭父子要可信得多。

“不错,我看那些兵械皆是同等形制,尺寸分毫不差,且看那刃身纹理应非捶打而成……”

卓王孙抬眸与他对视,缓声道。

东郭父子没听出甚么门道,孔氏父子的眼睛却是愈睁愈大。

孔余面色震惊,颤声道:“依你之意,那些异常坚韧的兵刃皆是同模直接浇筑,无需经过铁匠捶打?”

孔仅也是面色潮红,他自幼便随阿父学着打理族业,自然晓得若兵刃真能浇筑后不经捶打淬炼,那意味着铁质本就精纯,甚或少府的冶炼匠师有把握控制好铁汁的纯度,从而保证浇筑成品直接具备兵刃所需的刚度乃至韧度,既保证刃身坚固,又不至过刚易折。

他们自然不晓得,控制钢铁含碳量是后世冶金工业最基本的操作,更料想不到,少府的冶铁作坊中,打铁匠师们大多都转了行,学着雕琢或用砂轮研磨如滚轴之类形状独特的精细部件,成为陛下所谓的车工。

卓王孙重重颌首,复又加码道:“据我猜测,少府已能大量打造此类兵械,甚至能打造出更为精良的兵刃,毕竟持有这兵械的只是军士,而非将官。”

孔余喟然长叹道:“这就难怪陛下要整合铁业了,这等铁方和技艺是不能随意传到民间的,若教居心叵测的贼子……”

“阿父慎言!”

孔仅忙是打断他的话头,可不能再往下说,免得触犯忌讳。

席间皆是明白人,有些话点到即止,忙是转了话头,不再谈及少府的冶铁作坊,而是寻常的闲谈,便连铁业整合也暂时不再提及。

东郭咸阳晓得孔氏父子和卓王孙已有定见,日后自会全力协助少府行事,今日设宴的目的已是达成。整合铁业之事,待领着孔仅和卓王孙去见过少府卿陈煌,再细细商谈不迟。

出身商贾之人惯会交际,此时又是大事底定,席间自是觥筹交错,开怀畅饮,端是宾主尽欢。

第八十六章 西北状况第二百六十三章 锑矿之用第一百七十六章 南阳孔仅第六百八十章 母子论理第八百一十七章 匈奴都尉第九章 创立太学第一百四十五章 争相竞价 第五十五章 草原马贼 第七百三十八章 汉已八旬第八十一章 羽林出击第七百六十章 不负相思第九十九章 私有企业第七百二十三章 帝皇训子第六百五十七章 有所隐患第一百五十三章 梁国风起第五百一十四章 繁忙仲夏第七百五十二章 东风客运第二百零九章 江都密报第五百二十章 清理门户第六百四十九章 父爱无言第三百五十三章 议定发兵第七百二十三章 帝皇训子第一百五十章 丰年秋收第三百章 采菊东篱第六十八章 诸事妥当第一百八十九章 孔仅入士第八百二十二章 踏破龙城第八十六章 西北状况第六百三十七章 铁道竣工第八百二十二章 踏破龙城第七百七十三章 盼得君归第五百八十一章 赢家为谁第四百七十九章 中南半岛第六十八章 诸事妥当第一百三十八章 协从理政第四百五十三章 滇国来朝第六百六十三章 裴母犯愁第四百一十章 长秋医学第二百三十一章 枭首腰斩第四百六十八章 登门探望第五十三章 内院探奇第七百三十二章 张笃遇袭第二百九十一章 长秋基金第三百五十五章 为越正名第一百八十六章 告上公堂第四百七十七章 天家诸事第一百七十二章 免除盐税第六百一十二章 闹出大事第六百六十七章 汉学当立第一百零五章 梁王刘武第六百六十九章 涤纶衣料第六百一十一章 贵女出府第三百四十六章 琐碎诸事第七百零四章 太子召见第七百七十四章 父母子女第二百五十六章 对朝方略第一百二十二章 夜战破敌第二百四十九章 为人媒妁第一百一十四章 生机勃勃第三百五十五章 为越正名第九章 创立太学第七百九十章 诸般应对第五百九十一章 刘乘之子第六百六十四章 双拥基金第四十一章 九王齐聚第三百八十八章 两军接战第五百二十章 清理门户第一百五十三章 梁国风起第六十五章 雁门行商 第四百五十九章 六大蒙师第六十章 纺织工艺第六百八十七章 同乘纵马第四百九十章 全境禁毒第七百五十二章 东风客运第五百九十七章 上帝之鞭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自抉择第五百六十九章 火力发电第三百四十七章 立冬时节第四百八十五章 齐山婚事第六百七十二章 骑军借道第一百三十一章 谋划丝路 第四百二十章 创投基金第五章 金屋藏娇第二百八十章 出巡武威第四百七十二章 窦后崩殂第一百九十一章 国事家事第六章 未央风起第二百九十四章 帝后大婚第五百三十八章 寒门虎子第八百二十四章 勒石封山第五百四十二章 以珠抵过第二百四十章 朝鲜作妖第八百零四章 及笄待嫁第四百一十五章 隋珠惊现第六十四章 诛心之言 第二百零五章 调教萝莉第五百二十八章 册立储君第四十一章 九王齐聚第二百六十四章 开发湘南第五百三十四章 循循善诱
第八十六章 西北状况第二百六十三章 锑矿之用第一百七十六章 南阳孔仅第六百八十章 母子论理第八百一十七章 匈奴都尉第九章 创立太学第一百四十五章 争相竞价 第五十五章 草原马贼 第七百三十八章 汉已八旬第八十一章 羽林出击第七百六十章 不负相思第九十九章 私有企业第七百二十三章 帝皇训子第六百五十七章 有所隐患第一百五十三章 梁国风起第五百一十四章 繁忙仲夏第七百五十二章 东风客运第二百零九章 江都密报第五百二十章 清理门户第六百四十九章 父爱无言第三百五十三章 议定发兵第七百二十三章 帝皇训子第一百五十章 丰年秋收第三百章 采菊东篱第六十八章 诸事妥当第一百八十九章 孔仅入士第八百二十二章 踏破龙城第八十六章 西北状况第六百三十七章 铁道竣工第八百二十二章 踏破龙城第七百七十三章 盼得君归第五百八十一章 赢家为谁第四百七十九章 中南半岛第六十八章 诸事妥当第一百三十八章 协从理政第四百五十三章 滇国来朝第六百六十三章 裴母犯愁第四百一十章 长秋医学第二百三十一章 枭首腰斩第四百六十八章 登门探望第五十三章 内院探奇第七百三十二章 张笃遇袭第二百九十一章 长秋基金第三百五十五章 为越正名第一百八十六章 告上公堂第四百七十七章 天家诸事第一百七十二章 免除盐税第六百一十二章 闹出大事第六百六十七章 汉学当立第一百零五章 梁王刘武第六百六十九章 涤纶衣料第六百一十一章 贵女出府第三百四十六章 琐碎诸事第七百零四章 太子召见第七百七十四章 父母子女第二百五十六章 对朝方略第一百二十二章 夜战破敌第二百四十九章 为人媒妁第一百一十四章 生机勃勃第三百五十五章 为越正名第九章 创立太学第七百九十章 诸般应对第五百九十一章 刘乘之子第六百六十四章 双拥基金第四十一章 九王齐聚第三百八十八章 两军接战第五百二十章 清理门户第一百五十三章 梁国风起第六十五章 雁门行商 第四百五十九章 六大蒙师第六十章 纺织工艺第六百八十七章 同乘纵马第四百九十章 全境禁毒第七百五十二章 东风客运第五百九十七章 上帝之鞭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自抉择第五百六十九章 火力发电第三百四十七章 立冬时节第四百八十五章 齐山婚事第六百七十二章 骑军借道第一百三十一章 谋划丝路 第四百二十章 创投基金第五章 金屋藏娇第二百八十章 出巡武威第四百七十二章 窦后崩殂第一百九十一章 国事家事第六章 未央风起第二百九十四章 帝后大婚第五百三十八章 寒门虎子第八百二十四章 勒石封山第五百四十二章 以珠抵过第二百四十章 朝鲜作妖第八百零四章 及笄待嫁第四百一十五章 隋珠惊现第六十四章 诛心之言 第二百零五章 调教萝莉第五百二十八章 册立储君第四十一章 九王齐聚第二百六十四章 开发湘南第五百三十四章 循循善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