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 滇国来朝

年节将近,大汉朝臣们忙着筹备正朔大朝,各郡县长官仆射又循例参加政令讲席,皆是忙碌不已,无暇顾及赴京来朝的外邦使臣。

滇国乃首次遣使来朝,颇是慎重的派出了太子庄淼出使,且是随返京述职的南越国相张骞同行,冬月末便已抵达长安,然眼瞧过了大半个月,莫说入宫觐见大汉皇帝,便连掌外邦往来的大行令都没能见着。

张骞又忙着参加政令讲席,他虽尚了大汉长公主,可也没能有甚么特殊对待,每月该呈策论还得呈策论,每岁该上计还得上计。

近年来公府的政绩评鉴制度愈发缜密完善,公平公正公开的赏罚分明,管你甚么封疆大吏,甚么皇亲国戚,该惩处时绝不会手下留情,非但要在中央官署张榜公示,甚至还通过邸报下发各郡县官府。

若有官员遭受重惩,邸报一经发布,其官声至少毁去大半,日后官途就颇为黯淡了,除非再立下天大政绩,足以将功折过,才能重获重用。

张骞本就要冲着丞相之位努力,自不愿在官途上留下甚么污点,政令讲席堂堂不落,策论篇篇用心,故确是没有甚么心思关照滇国使团。

况且滇王的态度让他颇是不满,从大汉边市获得不少好处,却仍迟疑不绝,不肯与夜郎国完全断绝往来。

此等喂不熟的白眼狼,风吹两面倒的墙头草,即便是张骞此等与人为善的温润脾性,也不禁有些恼火。

他好歹是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现今在南越几是一言九鼎,又越过大行府代表汉廷与滇国缔结了邦交,如今久久不见进展,大行府的属官们指不定都在等着看笑话。

此番返京述职,皇帝陛下虽没多说甚么,然现下大汉已出兵征伐夜郎,偏生不见滇国动静,张骞觉着这无疑是他的重大失职,毕竟他就任南越国相已近两年光景,还没能摆平滇国,着实是有负陛下重托。

说实话,他先前确有些轻忽,觉着滇国乃未开化的西南蛮夷,眼皮子应是浅的,可轻易利诱之,却不晓得滇国君臣竟是颇为熟稔邦交斡旋。

仔细探底后,他才晓得滇国的来历不简单,倒是和华夏有些渊源的。

战国末年,楚将庄蹻率万余楚兵征讨滇地,迫使当地滇人归附楚国,后因归路被秦国所断,便留在滇池地区,建立滇国。

故现今滇国君臣多为楚国遗民,贵族也多以楚人自居,可视为滇族诸部奉“楚族”为首领的部族联盟。

滇国王室为庄蹻后裔,自也姓庄,且不忘往脸上贴金,说是道家先贤庄周的后人。

嗯……庄周乃战国中期的宋人,后宋国被齐楚魏三国联手覆灭,瓜分齐国,庄蹻即是战国末年楚将,那滇国王族说自身是庄周后人也没甚么人能提出反证。

在张骞看来,无非乃是滇国君臣见得大汉强盛,又崇道家奉黄老,就把道家先贤庄周摆出来,想借此攀附大汉罢了。

盖因大汉皇帝屡次言明“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导致外夷都颇是胆战心惊,便连西域诸国的君长大多都已着汉袍,习汉隶,读汉书,学汉话,甚至娶汉女,就想着归化,早些脱去那“非汉族类”的危险名头。

滇国虽不如夜郎国富庶,然滇国君臣好歹是楚国遗民,纵横斡旋的谋略乃是有传承的。

北有夜郎,南有哀劳,被两大国夹在中间,滇国就凭最初的万余楚军,硬是将本是松散的滇族各部团结成部族联盟,传国百余年而不亡,足见庄氏王族是有些本事的。

史上汉武帝征服西南夷,夜郎和滇国皆灭,然其后夜郎各族数度反叛,滇地却鲜有作乱者,则不可忽视乃有庄氏王族对滇族各部的百余年教化之功。

然聪明人就是心思多,着实不好对付。

现任滇王既想与大汉交好,又不愿得罪夜郎国乃至哀劳国,使得张骞颇是无奈。

他本想请南越中尉公孙昆邪抽调闽骑和瓯骑,前往南越与滇国交界戍边,逼迫滇王早些决断,奈何滇王却又派了太子庄淼出使,且入京来朝。

伸手不打笑脸人,滇王此举倒是让张骞犯了难。

他将滇国使团带来长安,见得大行府属官将之安置在蛮夷邸后,便也没再多做关照,打定主意先晾些时日。

腊月初五的太上皇寿诞,滇国使臣也得以观礼,见识过汉军加农炮阵的神威,或许会有几分转机。

张骞如是想,却也没急着去探底,仍是每日皆到中央官署,除了上计述职就是参加政令讲席,权当滇国使团没入京。

大行令窦浚倒是想见见那滇国太子,现今滇国成为大汉获取哀劳乃至身毒特产的重要途径,且也从大汉边市购买大批汉货,实是清河百货的大货源和大客户。

窦浚的长子窦宪作为清河百货的主事者,先前又和国舅田胜到岭南拓展商路,在大汉边市见过不少滇商乃至滇国贵族,与滇国关系还是挺不错的,回京后也仍与滇国派驻长安蛮夷邸的使者打着不少交道。

滇国此番遣使来朝,使团内的不少使者正是田胜和窦宪的老熟人,自是要来登门拜访,除却赠送些礼品,也是想走走窦宪的门路,说是自家太子想亲来登门,拜谒大行令窦浚。

窦浚闻得此事,倒也觉着该见见,滇国不算小国,他接见滇国太子也算不得屈尊纡贵的。

然皇帝陛下没发话,他也不敢私自应下。

昔年他照着陛下的嘱咐,接见朝鲜太子卫长,暗中逼迫其弑父篡位,使得大汉几是兵不血刃的夺取大片朝鲜疆土。

事成之后,皇帝陛下虽不便明着重赏他,但私下让少府都窦氏的诸多族业大行方便,便连在岭南四城都对窦氏产业颇多关照,总之好处是没少捞。

现今这滇国太子进京,窦浚尚不晓得皇帝陛下可有旁的盘算,故也不敢轻易接见他,免得坏了陛下的大事,到时免不得惹上大麻烦。

然窦浚是贪财的厚道人,见得滇国使团送来厚礼,也想着既是拿钱就还是要办事的,故某日在早朝见得皇帝陛下貌似心情愉悦,待得下朝后,便是往宣室殿求见。

近年来,三大外戚纷纷转型经商,没再执着于朝堂上的争权夺利,刘彻对他们的知情识趣颇是满意,又因窦浚屡屡帮着安抚保守派势力,使得许多政令推行无碍,刘彻对他也改观不少。

况且窦浚乃太皇太后的幺弟,论辈分乃是刘彻的舅祖父,且血缘没出三服,说是血亲都不为过的。

虽说天家多薄凉,但若不涉及太大的利益冲突,在以孝治天下的大汉朝,还是讲个家和万事兴。

故刘彻闻得窦浚求见,也没摆甚么皇帝架子,让宦者令李福宣他觐见,顺带奉茶招待。

窦浚入得殿内,向刘彻躬身见礼,刘彻倒也还了半揖,此乃华夏自古礼数,即便贵为天子,也需对师长作揖。

窦浚见陛下还礼,又让宫人奉茶,就晓得陛下之意乃此时视他为长辈,而非单纯的臣子,不禁老怀大慰,心下也稍松了数分。

“陛下,老臣此番求见,乃因滇国使臣登门拜访,且送上厚礼,想让老臣见见那滇国太子,臣不敢擅自决断,故来请陛下谕示。”

窦浚倒是坦然,他晓得长安城里的发生甚么事,若陛下想知晓,多是能探究清楚的,倒不如实话实说。

陛下的行事风格已然被大汉权贵熟识,只要官员不贪污舞弊,不怠惰渎职,收受些外邦使臣的孝敬贺礼,多是不会被视为收受贿赂。

唯是严禁官商勾结,行贿受贿乃是朝廷最大忌讳,不过那多是无需皇帝过问,御史府会将犯官弹劾至死。

御史府近年的监察权限愈发大,虽不管任何实务,但是王侯权贵和封疆大吏们见着诸御史皆是头皮发麻,最怕御史大夫请他们过府“喝茶”。

“嗯,他既是想见,卿家不妨就接见接见。”

刘彻微作沉吟,轻笑道:“既是收了厚礼,也当有所回报,索性露个口风,就说朕打算让张骞运十六尊加农炮到岭南四城,每城的东西南北四方正门城楼都摆上一尊,每月逢初一和十五鸣炮,卿家以为如何?”

窦浚自是会意,不禁抚掌大笑:“陛下此计甚妙,滇人应是会更识趣些的。”

刘彻颌首道:“只是炮弹金贵,如此耗费赀财,总得有所收获才是。”

窦浚微是扬眉:“陛下莫非是想逼迫滇国出兵夜郎?”

“滇国居于我大汉与哀劳和身毒的通商之途,因地势缘故,其便利远较夜郎更好,过往只因南越未曾归汉,故无法通商罢了。现下南越已入我手,大汉又尚无余力辖治西南,还是以夷治夷为好,保证滇地商路畅通才是正事。”

刘彻摇摇头,出言解释道:“滇国的国力尚比夜郎弱不少,暂时不宜迫其大动兵戈,只需让滇国大张旗鼓的遣兵调往与夜郎交界处,略作牵制即可,无需越界犯边。”

窦浚眼神微亮,出言应诺道:“陛下放心,老臣醒得了,既非让滇国真与夜郎对阵厮杀,想来滇国应不至推拒此事。”

刘彻淡淡道:“若他们真是识趣就好,若是不然,只怕要劳烦卿家故技重施,让那滇国太子学学朝鲜卫长了。”

窦浚闻言,哈哈大笑道:“正该如此。”

第六百九十一章 徙民归化第十四章 运筹马上 第七百二十六章 抵达布山第四百四十七章 枸酱血案第四十章 王府缉凶出差结束,坐高铁回家,估计晚上才能更新第五百九十三章 分子之筛第一百四十一章 天家气象第八百二十九章 何须多言第五百三十一章 袍泽重见第四百五十章 公孙裂变第二百二十六章 群臣哗然第六百二十五章 电力照明第二百三十四章 泬西新区第六百三十五章 印度希腊第四百五十七章 百川船运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明踏青第六百三十五章 印度希腊第三百三十七章 白日宣淫第七百九十章 诸般应对第七百一十四章 为子作揖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利府司第六百一十三章 京卫赶至第六百三十七章 铁道竣工第三百九十八章 羌骑出路第二百二十四章 鱼饵香甜第六百九十七章 发展代价第四百一十五章 隋珠惊现第六百零五章 权贵人脉第六百三十九章 血祭之年(上)第三百五十一章 得胜还朝第七章 太子废立第八百三十一章 东阙广场第三百七十六章 皇后有孕第二百九十九章 何为拘束第一百七十九章 唯才是举第十三章 骑兵利器 第四百五十五章 尚书台阁第七百三十一章 汉帝之谋第七百一十八章 祆教大兴第三百九十九章 重整军制第五十二章 南山稻田 第二十七章 新华书局 第三十五章 大难不死第四百八十七章 属国三等第一百六十章 慑服中原第五十八章 皇家马场 第一百二十章 两军对垒 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朔战况第一百三十九章 田间轶事第八十八章 兵临城下第一百八十八章 罪证确凿第四百三十一章 骑营演训第八百零三章 东方先生第三十四章 上林春狩第七百四十七章 太子登门第六百五十七章 有所隐患第八十六章 西北状况第一章 夜色未央第六十四章 诛心之言 第二百八十一章 实地考察第三百六十章 雷管现世第一百一十四章 生机勃勃第一百四十四章 拍卖战俘 第一百三十三章 暗箱作业第三百九十章 大战终结第一百三十六章 丧钟敲响第六十九章 微服私访第一百一十八章 煽动仇恨第七百零八章 京南铁路第四百四十九章 王侯京居第七百零四章 太子召见第九十一章 匈奴撤军第二百二十一章 举杯陶然第四百三十六章 腊月返京第二百四十二章 谋取王位第四百六十六章 少妃有孕第二百三十九章 平皋候府第二百四十九章 为人媒妁第二百二十七章 秩俸改制第一百六十九章 儒道之辩新书征询,免费章节,请大家务必看看,拜托!第五百零九章 巽加求和第十章 天上人间第五百三十一章 袍泽重见第四百九十九章 重阳南侵第六百一十二章 闹出大事第一百八十八章 罪证确凿第六百三十三章 佯攻敌都第三十一章 特种作战 第四百二十七章 刘乘心醉第二百五十四章 经商之道第七百二十一章 事出意外第七十八章 匈奴大帐 第二百八十五章 议及大婚第八百二十四章 勒石封山第二百八十七章 引导舆论第一百三十五章 陇西豪强第五百三十八章 寒门虎子第三百三十章 商讨出兵
第六百九十一章 徙民归化第十四章 运筹马上 第七百二十六章 抵达布山第四百四十七章 枸酱血案第四十章 王府缉凶出差结束,坐高铁回家,估计晚上才能更新第五百九十三章 分子之筛第一百四十一章 天家气象第八百二十九章 何须多言第五百三十一章 袍泽重见第四百五十章 公孙裂变第二百二十六章 群臣哗然第六百二十五章 电力照明第二百三十四章 泬西新区第六百三十五章 印度希腊第四百五十七章 百川船运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明踏青第六百三十五章 印度希腊第三百三十七章 白日宣淫第七百九十章 诸般应对第七百一十四章 为子作揖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利府司第六百一十三章 京卫赶至第六百三十七章 铁道竣工第三百九十八章 羌骑出路第二百二十四章 鱼饵香甜第六百九十七章 发展代价第四百一十五章 隋珠惊现第六百零五章 权贵人脉第六百三十九章 血祭之年(上)第三百五十一章 得胜还朝第七章 太子废立第八百三十一章 东阙广场第三百七十六章 皇后有孕第二百九十九章 何为拘束第一百七十九章 唯才是举第十三章 骑兵利器 第四百五十五章 尚书台阁第七百三十一章 汉帝之谋第七百一十八章 祆教大兴第三百九十九章 重整军制第五十二章 南山稻田 第二十七章 新华书局 第三十五章 大难不死第四百八十七章 属国三等第一百六十章 慑服中原第五十八章 皇家马场 第一百二十章 两军对垒 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朔战况第一百三十九章 田间轶事第八十八章 兵临城下第一百八十八章 罪证确凿第四百三十一章 骑营演训第八百零三章 东方先生第三十四章 上林春狩第七百四十七章 太子登门第六百五十七章 有所隐患第八十六章 西北状况第一章 夜色未央第六十四章 诛心之言 第二百八十一章 实地考察第三百六十章 雷管现世第一百一十四章 生机勃勃第一百四十四章 拍卖战俘 第一百三十三章 暗箱作业第三百九十章 大战终结第一百三十六章 丧钟敲响第六十九章 微服私访第一百一十八章 煽动仇恨第七百零八章 京南铁路第四百四十九章 王侯京居第七百零四章 太子召见第九十一章 匈奴撤军第二百二十一章 举杯陶然第四百三十六章 腊月返京第二百四十二章 谋取王位第四百六十六章 少妃有孕第二百三十九章 平皋候府第二百四十九章 为人媒妁第二百二十七章 秩俸改制第一百六十九章 儒道之辩新书征询,免费章节,请大家务必看看,拜托!第五百零九章 巽加求和第十章 天上人间第五百三十一章 袍泽重见第四百九十九章 重阳南侵第六百一十二章 闹出大事第一百八十八章 罪证确凿第六百三十三章 佯攻敌都第三十一章 特种作战 第四百二十七章 刘乘心醉第二百五十四章 经商之道第七百二十一章 事出意外第七十八章 匈奴大帐 第二百八十五章 议及大婚第八百二十四章 勒石封山第二百八十七章 引导舆论第一百三十五章 陇西豪强第五百三十八章 寒门虎子第三百三十章 商讨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