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 帝国科院

刘彻心地实是善良的,不忍见得朝臣们再为他的婚姻大事着急上火,索性松了口,待得来年正月,堂邑翁主过得十八岁生辰,便可择取吉日,举行大婚。

朝臣们陡然听闻,皆有些猝不及防。

来年正月?

如今已然十月过半,离来年正月也就将将三个月的功夫,要筹备天子大婚的诸般事宜,还得精心备下贺礼,可不得折腾死他们?

刘彻懒得理会他们的心思,他现下正为遗孤内院的诸多学子的出路操心。

遗孤内院广设诸多学院,由太子詹事府派去的先生,教授许多从刘彻处学到或撰写成册的后世知识,至今已将满六年。

虽然都是些基础学科,但首批学子经过六年的专业学习,程度已不算太低,虽有些偏科,但贵在专精,他们又肯玩命学,在某些专业的知识面是超过后世经过九年义务的初中毕业生的。

尤是术数学院,因教授了大量的财会和工商知识,近年培养出来的学子大多被皇室实业和田氏商团招募走,成为各个产业的账房乃是掌事。

农学院的学子更是被少府和大农府疯抢,甚至连各个世家大族都有不少找了门路,向少府和大农府的官员疏通,冀望能延揽到些农学院的学子,替他们打理族内的大量农田。

毕竟化肥的施用和不少育种育秧技术,远非寻常农人能摆弄得来的,而遗孤院在南山脚下那些官田的亩产连年屡创新高,已然高逾五石每亩,比大汉寻常农田平均三石的亩产实在高出太多。

对坐拥万顷良田的世家大族而言,如此高的亩产意味着大笔的财富,自是不会等闲视之。

刘彻倒是鼓励农学院的学子们自寻出路的,世家大族能多种出粮食,对大汉也是大好事,他先前身为储君,如今更贵为天子,还不至眼光狭隘到只顾自身或皇亲国戚的利益。

故而农学院是遗孤内院的诸多学院中最先实践产学合作制度的,刘彻让农学院的院长,益农候裘离向各郡县派出大量学子,教导当地世家施用化肥和各项农业技术,若是学子被世家看重,进而延揽,学院亦大方的放人。

至于军事学院的学子,出路就更无须多想,羽林卫先挑去有潜质成为特战兵的好苗子,虎贲卫再将剩余的尽数包圆。对因扩编而缺兵短将的两校而言,这些经过多年军事训练和战术指导的学子,除了经验不及老兵丰富,旁的皆堪称优秀。

刘彻现下操心的是各式理工学院的学子,譬如格物学院,生物学院,地理学院等,这些学院教授的知识与大汉现有的科技水平几乎是完全脱节的,想要将理论彻底运用到实际,还要不断的实践摸索,有很长的路要走。

学子们渐渐长大,是要成家立业,养家糊口的,自然不能长期呆在遗孤内院,放他们出去自食其力,非但浪费了他们学到的知识,更无法保证他们能丰衣足食。

刘彻苦思良久,决定还是要暂且用朝廷的名义养活他们,并提供资金让他们从事各项必要的研究工作,尽快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形成良好的发展循环,全方面提升大汉的科技水准。

后世的许多国家也是用政府力量维持并推进较为冷门的理论学科。

毕竟基础理论是科学发展的基石,没有质能方程式前,核弹和核电站皆是空中楼阁。

于是乎,刘彻趁着朝臣们因他的婚期迫在眉睫而慌乱失措时,在朝堂上提出设立帝国科学院的想法,让群臣朝议。

“敢问陛下,增设这帝国科学院有何用途,又将归属于哪个府署辖下?”

丞相袁盎总理百政,自然要询问清楚,也好为之明确职守,以及划定所属员额及秩俸水准。

“无非是教授些百工百业的杂学,就划归太学辖下,另辟一科杂学即可。”

刘彻早已思考妥当,太学的性质与后世的社科院颇为相似,又已有完备的编制和章程,倒不需另外再设立其他体系,将帝国科学院划入太学,日后时间成熟,再在太学内成立社科院,使两者并行即可。

袁盎微是愣怔,犹豫道:“太学内的学子皆读经史,可待诏入士,不知这帝国科学院的学子是否也要册入士籍?”

旁的朝臣亦是纷纷竖起了耳朵,对于朝廷取士为官之事,他们可是极为敏感的,尤是皇帝刚刚即位,任何能影响到他们官位的决策,都不会轻忽怠慢。

刘彻临朝治政不是一日两日,岂会不晓得他们的心思,不由轻笑道:“丞相想岔了,朕都说了这科学院教授的乃是杂学,就似遗孤内院的农学院教授的农事一般,与入仕为官之道是南辕北辙,让他们入士籍作甚?”

群臣闻言,皆是恍然,心道原来如此,想来又是皇帝传下的那些新奇学问。他们皆出身世家大族,族里近年也延揽了不少农学院的学子,对这些能给他们带来利益的匠师还是颇为认同的。

皇帝的少府拥有大量产业,又在皇室实业有份子,想培养些类似的匠师也是理所应当的。

何况若真能再琢磨出甚么好工艺,譬如造纸和印刷甚么的,皇室实业挣了大钱,他们不也跟着荷囊鼓鼓么?

何必出言反对,莫非嫌钱多?

念及至此,他们皆是不想再参合此事,虽仍正襟危坐,却已魂游天外,让袁盎自个与皇帝商讨去,顶多再加上个要替官员发放秩俸的大农令曹栾。

袁盎也瞧出了同侪们的心思,自身也不想逆了皇帝的意思,忠于职守的细细询问几句,便是再无异议。

大农令曹栾不禁满脸愁容,因着前些日子皇帝下旨再度轻徭薄赋,国库的岁入已少去小半,刚重新精算妥当,又得多出这么笔秩俸,真是愁死他了。

虽知孤木难支,他还是硬着头皮离席出列,躬身道:“陛下,这笔秩俸……”

刘彻瞧着他那屎尿裤裆的神情,心下好笑,出言打断道:“大农令不必为此操心,帝国科学院录用的诸多博士和学子皆出自遗孤内院。昔年设立遗孤院乃是太上皇的仁政,曾特意在少府划出大笔赀财,专供遗孤院的诸般开销,故而今后这帝国科学院的开销也全数由少府支应,无需动用国库赀财!”

“陛下英明!陛下爱民如子,太上皇仁德齐天!”

愈是忠于职守的大农令,就愈是守财奴模样,曹栾亦不例外,闻得不用从国库支取秩俸,忙是躬身,为皇帝和太上皇歌功颂德。

多日来,朝臣们已渐渐习惯皇帝这副财大气粗的模样,远比太上皇主政时大方多了,想到那位吝啬到宫宴都只赐下四菜一汤的太上皇,群臣们心下真是无比庆幸,好在今上出手豪气,不是财神下凡,就是散财童子临尘。

皇帝自个出钱养活那些人,无非只要朝廷划出些没甚么权势的博士和助学之位,给他们合宜的正经名头,这还有甚么好反对的?

于是乎,除了要费心劳神划出些官缺的丞相袁盎及其属官,旁的朝臣非但纷纷出言附议,更是齐声赞颂太上皇和皇帝的仁心德政。

大汉朝堂上,谄媚与马屁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十月末,大汉皇帝刘彻颁布诏令,大举扩建太学,并增设杂学一科,于太学内独立设置院邸馆舍,直属太学祭酒卫绾辖制,名为帝国科学院。院内诸官形制秩俸皆同太学诸官,唯学子不册士籍。

诏令颁布后,并未引起太大关注。

除了刘彻外,几乎没人能预料到,若干年后的帝国科学院会成为支撑起煌煌大汉的重要脊梁。

倒是皇帝刘彻对十三皇子刘乘的特殊安排,引发了权贵们的极大关注。

刘乘年仅十岁,六岁时获封清河王,自幼被刘彻带在身边教导,相较与其折腾得欢的两位胞兄刘越和刘寄,乃至深受太上皇刘启宠溺的胞弟刘舜,清河王刘乘的存在感无疑是极低的,鲜少在群臣前露面。

若刘乘穿着燕居常服行走在北阙甲第,几乎无人能认出他的身份。

偏生就是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幼年皇子,被皇帝刘彻敕任为帝国科学院的院监,辅助太学祭酒卫绾设置院内的各项杂学科目,并核验十余名博士仆射的资质。

需知帝国科学院的每名博士仆射皆是从遗孤内院的各大学院拔擢的,统率所辖科目的诸多博士和助学,其学识颇为专精,非但时常由刘彻亲自为其授业解惑,更是专研了近六年的学问。

刘乘年岁尚幼,即便天资再高,也不可能如此博闻广识吧?

刘彻却是对刘乘极有信心,刘乘智商本就非常高,又不像后世那些可怜的小学生和中学生要学甚么外语和乐器,自幼就接触理工科学,十岁已掌握了不少的高中理科知识。

在不考虑实践经验的情况下,应付遗孤内院那些理论知识只相当于初中毕业的半吊子,足够了!

如今的大汉,论起对科学体系的全局观,除了刘彻,没有人能超过刘乘。

这与年龄和学识没甚么关系,主要还是看问题的视角,所处高度的不同自然决定了眼界的不同。

刘乘站在刘彻这个科学巨人的肩膀上,从刚学会说话时就已看到了远处的风景,就像一条从历史的长河高高跃起的鱼儿,早已看清了大汉科学发展的前路。

待得他慢慢积累到足够的经验,终会引领着鱼群沿着既有的坦途快速顺流而下,避免被岔路迷了眼。

何况,他的背后还有大汉皇帝为其查漏补缺,有甚么可担心的呢?

第六百八十五章 社福基金第一百九十四章 年夜擒贼第七百九十四章 诸般迁调第五百八十一章 赢家为谁第四百九十七章 霍氏去病第七百四十四章 狠人妙人第一百零一章 楋跋花儿第一百七十四章 铸币乱源第七百四十九章 没心没肺第四百六十四章 匈奴分裂第一百九十五章 平准府司第三百七十八章 抵达云中第七百七十六章 太子来援第三十七章 遗孤内院第六百七十四章 贵女怨念第三百五十八章 刘舜请旨第三百三十章 商讨出兵第七百七十六章 太子来援第五百八十二章 身毒禁海第五百七十九章 去病观赛第五百九十章 觊觎太子第四百七十二章 窦后崩殂第九十章 火烧密林 第七百一十八章 祆教大兴第五百八十一章 赢家为谁第四百七十五章 漠南牧羊第七百八十六章 生猛婆媳第二百七十七章 建设兵团第五百四十三章 吕宋淘金第三百二十七章 蹴鞠联赛第七百八十七章 远徙万里第一百三十一章 谋划丝路 第六百七十七章 四郡两关第二百七十二章 秋季局势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夷将军第三百三十八章 换个营生第三百六十八章 蠢萌白罴第五十九章 艾格服饰第六百八十三章 朝议始开第三百五十四章 亲王选妃第五百二十四章 猝不及防第三百八十三章 帐內定计第八百零九章 挥军北上第二百九十二章 募集善款第四百七十二章 窦后崩殂第三百八十二章 全军溃逃第五百七十三章 李陵随军第七百二十一章 事出意外第七十二章 艾格连锁 第一百零五章 梁王刘武第七百三十七章 妙悟真理第一百四十九章 大军班师新书征询,免费章节,请大家务必看看,拜托!第一百二十章 两军对垒 第五百七十六章 特殊赌赛第七百九十六章 服饰改制第一百六十五章 载人运输第六百七十一章 水师整军第二百零八章 李代桃僵第四百五十七章 百川船运第六百九十四章 极大诱因第一百七十四章 铸币乱源第五十四章 春心萌动 第六百二十四章 国之爪牙第三百七十七章 安排妥当第一百三十二章 董事会议第五百一十二章 害人害己第五百三十九章 长安坊市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明踏青第七百六十一章 困兽犹斗第五百六十九章 火力发电第三百四十三章 舰队停靠第三百三十四章 铿锵玫瑰第七百四十九章 没心没肺第五百九十一章 刘乘之子第六百一十五章 入宫禀报第四百九十六章 先打后谈第一百七十九章 唯才是举第五百三十一章 袍泽重见第七百七十五章 寻获玉米第五百四十六章 化工安全第七百七十三章 盼得君归第七百八十六章 生猛婆媳第六百六十二章 不可尽除第一百二十一章 骑兵对决第一百四十六章 暗自盘算第三百零五章 铁业整合第一百一十八章 煽动仇恨第五百六十七章 北粟南稻第三百四十四章 河滩登岸第三百三十一章 冬去春来第三十四章 上林春狩第三百零七章 项王藏宝第六百一十五章 入宫禀报第六章 未央风起第八百一十四章 出隘布阵第六百四十一章 血祭之年(下)第三百八十一章 击溃前军第五百八十二章 身毒禁海第一百六十九章 儒道之辩
第六百八十五章 社福基金第一百九十四章 年夜擒贼第七百九十四章 诸般迁调第五百八十一章 赢家为谁第四百九十七章 霍氏去病第七百四十四章 狠人妙人第一百零一章 楋跋花儿第一百七十四章 铸币乱源第七百四十九章 没心没肺第四百六十四章 匈奴分裂第一百九十五章 平准府司第三百七十八章 抵达云中第七百七十六章 太子来援第三十七章 遗孤内院第六百七十四章 贵女怨念第三百五十八章 刘舜请旨第三百三十章 商讨出兵第七百七十六章 太子来援第五百八十二章 身毒禁海第五百七十九章 去病观赛第五百九十章 觊觎太子第四百七十二章 窦后崩殂第九十章 火烧密林 第七百一十八章 祆教大兴第五百八十一章 赢家为谁第四百七十五章 漠南牧羊第七百八十六章 生猛婆媳第二百七十七章 建设兵团第五百四十三章 吕宋淘金第三百二十七章 蹴鞠联赛第七百八十七章 远徙万里第一百三十一章 谋划丝路 第六百七十七章 四郡两关第二百七十二章 秋季局势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夷将军第三百三十八章 换个营生第三百六十八章 蠢萌白罴第五十九章 艾格服饰第六百八十三章 朝议始开第三百五十四章 亲王选妃第五百二十四章 猝不及防第三百八十三章 帐內定计第八百零九章 挥军北上第二百九十二章 募集善款第四百七十二章 窦后崩殂第三百八十二章 全军溃逃第五百七十三章 李陵随军第七百二十一章 事出意外第七十二章 艾格连锁 第一百零五章 梁王刘武第七百三十七章 妙悟真理第一百四十九章 大军班师新书征询,免费章节,请大家务必看看,拜托!第一百二十章 两军对垒 第五百七十六章 特殊赌赛第七百九十六章 服饰改制第一百六十五章 载人运输第六百七十一章 水师整军第二百零八章 李代桃僵第四百五十七章 百川船运第六百九十四章 极大诱因第一百七十四章 铸币乱源第五十四章 春心萌动 第六百二十四章 国之爪牙第三百七十七章 安排妥当第一百三十二章 董事会议第五百一十二章 害人害己第五百三十九章 长安坊市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明踏青第七百六十一章 困兽犹斗第五百六十九章 火力发电第三百四十三章 舰队停靠第三百三十四章 铿锵玫瑰第七百四十九章 没心没肺第五百九十一章 刘乘之子第六百一十五章 入宫禀报第四百九十六章 先打后谈第一百七十九章 唯才是举第五百三十一章 袍泽重见第七百七十五章 寻获玉米第五百四十六章 化工安全第七百七十三章 盼得君归第七百八十六章 生猛婆媳第六百六十二章 不可尽除第一百二十一章 骑兵对决第一百四十六章 暗自盘算第三百零五章 铁业整合第一百一十八章 煽动仇恨第五百六十七章 北粟南稻第三百四十四章 河滩登岸第三百三十一章 冬去春来第三十四章 上林春狩第三百零七章 项王藏宝第六百一十五章 入宫禀报第六章 未央风起第八百一十四章 出隘布阵第六百四十一章 血祭之年(下)第三百八十一章 击溃前军第五百八十二章 身毒禁海第一百六十九章 儒道之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