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四章 诸般迁调

六月上旬,骠骑将军马屿领军入的函谷关,遂将迁往西域的五十万哀劳徙民交由建章和宣曲骑营接手,自身则率虎贲和中垒两大骑营班师还朝。

六月十八,皇帝刘彻颁旨,厚赏有功将士,骠骑将军马屿晋爵列候,封号“武襄”,中垒校尉郅涿晋爵关内候。

虎贲校尉卫青早年就因覆灭百乘有功,封了定南侯,故此番无法再行晋爵,然满朝文武皆是心知肚明,刚步入而立之年的他,必将在不久后接任位同三公的骠骑将军之位了。

虎贲和中垒两校将士离京经年,故今岁小暑至处暑期间,将士可轮番离营三十日,归家探亲。

囤驻京畿的五大骑营,将士军眷皆有优待,可迁入京畿郡县,由官府妥善安置,虽说唯有将官才能骑战马归家,然京畿郡县的交通无比便利,寻常将士也不愁在路上耗费多少时日,故三十日的探亲假,已是颇为充裕了。

数万将士怀揣重赏,归家探亲,京畿各大坊市自也迎来了一波意料之外的购物狂潮。

马屿、卫青和郅涿却只是归家两日,便即返归军中,马屿更是在军营和中央官署两头奔忙,着手各项交接事宜。

六月廿二,初伏。

帝后摆驾南山河谷,群臣亦纷纷离京避暑,唯太尉府属官不是留守府署,就是老老实实留在长安城,也不敢有半分轻忽懈怠,免得出了甚么岔子,给未来的上官留下不好的印象。

黄埔军学则将今岁行将结束学业的学子遣往各处军伍见习,至迟在末伏前,学子就能尽皆抵达。

霍去病连带最优秀的五十位同期,亦是启程往乌桓山口的北冀塞,以预备将官团的身份入毕骑校营,然相较旁的同窗,他们拥有更大的独立性,非是分入不同部曲,而是归属毕骑校尉直辖。

毕骑校尉萧偔已然得了太尉府密令,让他在不违军规的前提下,尽可能放宽对这支预备将官团的约束,甚或可为之提供必要的协助。

此道密令不甚明确,然萧偔出身黄埔一期,对军学过往教授的诸多战例方略仍熟记在心,自是对朝廷此举颇为敏锐,心里已然有数。

或许,对自身而言,这也是个天大的机遇。

萧偔虽不至喜形于色,然心中暗喜却是难免的。

太子刘沐亲自送走霍去病等人,遂入太尉府,轮番跟着郅都和马屿,借以在两人的交接过程中,了解到更多军务。

太子殿下很是老实,谨遵皇帝陛下的叮嘱,多看多想多问,却从不自作聪明的出言置喙,更不会添乱,就如端茶倒水的寻常小厮般,屁颠屁颠的跟在鞍前马后。

真的端茶倒水!

郅都和马屿的资历、辈分和功勋,决定了他们的地位,刘沐在两人面前,是不敢摆出甚么储君架势的,要保持足够尊重。

尤是在郅都这太子太傅面前,必得执弟子礼,端茶倒水实属寻常,自家父皇都要唤声“郅公”,刘沐安敢失礼?

七月廿二,末伏。

翌日,汉廷再度开朝,郅都当殿请准告老致仕。

皇帝刘彻准其卸去太尉之职,迁内朝任光禄大夫,且仍任太子太傅,督导储君。

马屿除骠骑将军,升任太尉;卫青除虎贲校尉,升任骠骑将军;郅涿除中垒校尉,迁任虎贲校尉。

这三道任命,皆在群臣预料之中,然接下来颁布的敕任召谕,却令群臣尽皆侧目。

公孙歂除仰光太守,迁调返京,任太尉丞;李当户除京尉,外放仰光太守;李敢除建章校尉,升任京尉;李陵除细柳左监,升任中垒校尉;彭策除昴骑校尉,升任建章校尉。

现今的汉军中,影响力最大的军系无疑是李氏,群臣只道皇帝陛下会逐步削权,岂料还多给了李氏个仰光太守,真真圣心难测啊。

皇帝刘彻多半能猜出群臣的心思,却是不以为意。

李氏之人多是莽夫,且惯会得罪人,若无天家信重,他们在朝堂是混不开的,唯是崇尚武勇的军伍,才有他们的立足之地。

仰光郡与长安相隔万里,朝廷不易辖制,换了个野心勃勃的封疆大吏,刘彻还真不太放心。

李当户就不同了,暴躁易怒,极端排外,又是忠诚无比,让他去和巽加打交道,真真适材适所。

巽加的财货和奴隶,就如海绵里的水,得不时挤一挤。

大汉军律森严,李当户就是再犯浑,也绝不敢擅自出兵攻入巽加,顶多就对巽加使者吹胡子瞪眼,抑或领部属到洞鸽关隘耀武扬威罢了。

饶是他闹得稍稍过火,刘彻下旨斥责,巽加也就有台阶下了,大行令张骞再从中稍加运作,汉廷想捞的利益估摸着也能捞到了。

总得有人唱黑脸的,不是么?

况且,夫甘都卢除国后,没能归化入汉的高达十余万属民,皆迁到仰光沿海地域,靠替仰光郡的汉军和汉商做事,才能继续维持生计。

不安分的刺头肯定有,好吃懒做的也不会少,让心慈手软之人去做仰光太守是不成的,就得靠李当户这样不怕杀人的。

李氏的过往功业,本就建立在累累尸骸之上,家风就是凶暴,这是举世皆知的,李氏诸人也从没想过“洗白”。

李当户出任仰光太守,若遇着治下有贼子作乱,不痛下狠手,血腥镇压,那才真教大汉亿万臣民错愕了。

还是那句话,若闹得过火,皇帝刘彻下旨斥责,还能博个仁德美名。

李氏做愈多“脏事”,背愈多“黑锅”,自然愈得天家信重。

李当户如此,他儿子李陵不也如此么?

同辈之中,论智计、论帅才,他比张笃和霍去病等人差得远,之所以不断升迁,不正是皇帝刘彻要为自家儿子备下柄好使的屠刀么?

至于让李敢接任京尉,无非是让李氏安心,也教满朝文武知晓,天家对李氏信重犹在,莫要多想。

公孙歂的迁调就真是没甚么旁的意思,已然年事渐高,返京过过清闲日子,到太尉府发挥点余热,打理打理军务,参谋参谋军略,等着告老致仕。

彭策嘛,那是走了狗屎运,“捡”回个犹大教的大祭司,加之乃黄埔一期,军中资历也够,从戍边骑营升调精锐骑营,乃是论功行赏,算不得破格拔擢。

诸位将帅的敕任令虽是刚颁布,实则他们自身早是知晓的,故该交接的早交接好了,该离京赴任的,也早已收拾好行囊。

霸城门外,李当户见得自家儿子前来送行,端是怒发冲冠。

“刚得任中垒校尉,此时不在营中整肃军务,来此作甚?”

当爹的抬脚就踹,李陵这做儿子的也敢躲,结结实实挨了一脚。

“孩儿是来送阿母的。”

李陵也是铁憨憨,实话实说道。

阿父刚入不惑,正值壮盛之年,故李陵还真没为他担心甚么,倒是自家阿母要跟着随任,远赴仰光那偏乡僻壤,怕是要吃苦了。

“有为父在,还苦得了你阿母么?”

李当户挑了挑眉,懒得再多说,呵斥道:“快滚!免得教你阿母瞧见,又要哭肿了眼,若真是孝顺,早些生个崽子才是正理!”

“……”

李陵面色讪讪,他已虚年二十五,非但早已娶妻,连妾室都纳了两房,奈何生了五个闺女,却仍没能得着个带把的。

要晓得,阿父刚及束发,就已有他这儿子了。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然天不遂人愿,为之奈何?

只能再多纳妾室,玩命的生了。

李陵终究没为阿母当面送行,盖因阿父说得在理,阿母性子软糯,动不动就抹泪,哭多了必是伤眼。

驻马高岗,眺望渐行渐远的车队,虎目微微有些湿润。

“公子,你还是早些归营吧,否则若教老将军晓得,只怕又要请家法了。”

在他身后,同来送行的李府的大家老发了话。

李陵登时寒毛倒竖,忙是调转马头,打马疾驰而去。

大家老瞧着他慌不择路的背影,不禁仰头大笑,险些翻下马背。

换了旁的家老,或许是不分尊卑,然李府这位大家老本是飞将军李广帐下亲卫,追随李广南征北战数十载,卸甲退伍后才入了李府做的家老,地位自然不同。

众多将帅迁调,引得群臣瞩目,反倒忽略了另外一则调令。

徐隅除胥浦太守,迁调返京,任大行少卿。

大行少卿秩二千石,与各郡太守同秩,徐隅算是平调,虽得以位列诸卿,然从封疆大吏调了大行少卿,却没明定其具体执掌,相较旁的大行少卿,貌似无甚实权,故在群臣眼中,勉强算利弊参半,自是不太在意的。

徐隅却是暗自欢喜,盖因皇帝陛下已然召见了他,暗中面授机宜,让他尽快熟悉诸般条陈,以统掌外邦宗教事宜。

“行事莫要张扬,更要严防这些邪教传入汉境,我汉人只奉祖,不信教,更不得供奉外邦神明!”

皇帝陛下如是谕示,徐隅深以为然。

第二百七十二章 秋季局势第四百二十八章 塬南设邑第一百四十二章 羌人乞降第四百一十七章 公卿更替第八十三章 庶民经济 第五百零八章 沐王出巡第一百八十六章 告上公堂第三百四十二章 南越将亡第三百三十章 商讨出兵第五百一十七章 汉为刀俎第二百零一章 简单粗暴第九十七章 羌人女奴 第七百三十八章 汉已八旬第五十章 平羌六策第五百六十五章 信号传输新书征询,免费章节,请大家务必看看,拜托!第七百五十四章 出城乘车第五百零七章 罂粟之岛第五百二十九章 王爵虚置第七百二十八章 归化名额第七百五十五章 感光胶片第四百五十九章 六大蒙师第三百三十七章 白日宣淫第六百章 非友即敌第一百九十七章 谋算诸越第四百零一章 今岁除夕第八百一十三章 武刚战车第二百二十三章 攻守应对第四百二十章 创投基金第七百六十九章 嗣子哀怨第四百四十二章 文教师范第七百六十五章 为官为臣第五百四十五章 伏特电堆第四百七十五章 漠南牧羊第九十八章 酷吏张汤第二百零一章 简单粗暴第六百零一章 欺人太甚第三百二十五章 葡萄引战第四十六章 工业模式第三百七十六章 皇后有孕第五百一十章 仰光条约第六百五十八章 饿狼出城第四百五十四章 屁孩重逢第二十九章 田氏商团 第一百三十九章 田间轶事第七百二十一章 事出意外第七百八十九章 羯人南下第八百一十七章 匈奴都尉第四百三十一章 骑营演训第六百六十六章 卓氏大喜第四百六十九章 金银票律第三十五章 大难不死第四百四十六章 夜郎犯边第三百六十五章 离京出狩第一百二十九章 关城大捷第一百七十五章 东郭农丞第一百九十四章 年夜擒贼第五百九十六章 硫化橡胶第四百六十一章 直流电机第二十七章 新华书局 第一百七十一章 打击盐商第二百九十七章 经略南越第三百七十八章 抵达云中第二百三十五章 青霉药膏第六百五十二章 战时征募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使乌桓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同景象第八百一十五章 匈奴陷阵第五百九十五章 商业发展第三十三章 春暖衫薄 第五百三十一章 袍泽重见第四百九十四章 大军集结第六百四十四章 宫邸女学第三百九十九章 重整军制第八百零八章 新妇难为第四百七十二章 窦后崩殂第六百八十二章 金融危机第七百二十四章 入宫赴宴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夷制夷第三十六章 背后真相 第三百一十九章 下旨推恩第四百零一章 今岁除夕第五百三十五章 黥面为倭第七百五十四章 出城乘车第二百零三章 悄然萌生第六百二十五章 电力照明第七百零二章 广设书院第三百七十六章 皇后有孕第三十五章 大难不死第三百八十九章 意欲突围第二百四十五章 大义灭亲第六百九十六章 欧亚烽烟第三百四十六章 琐碎诸事第七百一十五章 太子二傅第七百七十六章 太子来援第一百一十四章 生机勃勃第七十四章 工业血液 第六百零四章 安息特使第六百四十五章 筵席之间第五十三章 内院探奇
第二百七十二章 秋季局势第四百二十八章 塬南设邑第一百四十二章 羌人乞降第四百一十七章 公卿更替第八十三章 庶民经济 第五百零八章 沐王出巡第一百八十六章 告上公堂第三百四十二章 南越将亡第三百三十章 商讨出兵第五百一十七章 汉为刀俎第二百零一章 简单粗暴第九十七章 羌人女奴 第七百三十八章 汉已八旬第五十章 平羌六策第五百六十五章 信号传输新书征询,免费章节,请大家务必看看,拜托!第七百五十四章 出城乘车第五百零七章 罂粟之岛第五百二十九章 王爵虚置第七百二十八章 归化名额第七百五十五章 感光胶片第四百五十九章 六大蒙师第三百三十七章 白日宣淫第六百章 非友即敌第一百九十七章 谋算诸越第四百零一章 今岁除夕第八百一十三章 武刚战车第二百二十三章 攻守应对第四百二十章 创投基金第七百六十九章 嗣子哀怨第四百四十二章 文教师范第七百六十五章 为官为臣第五百四十五章 伏特电堆第四百七十五章 漠南牧羊第九十八章 酷吏张汤第二百零一章 简单粗暴第六百零一章 欺人太甚第三百二十五章 葡萄引战第四十六章 工业模式第三百七十六章 皇后有孕第五百一十章 仰光条约第六百五十八章 饿狼出城第四百五十四章 屁孩重逢第二十九章 田氏商团 第一百三十九章 田间轶事第七百二十一章 事出意外第七百八十九章 羯人南下第八百一十七章 匈奴都尉第四百三十一章 骑营演训第六百六十六章 卓氏大喜第四百六十九章 金银票律第三十五章 大难不死第四百四十六章 夜郎犯边第三百六十五章 离京出狩第一百二十九章 关城大捷第一百七十五章 东郭农丞第一百九十四章 年夜擒贼第五百九十六章 硫化橡胶第四百六十一章 直流电机第二十七章 新华书局 第一百七十一章 打击盐商第二百九十七章 经略南越第三百七十八章 抵达云中第二百三十五章 青霉药膏第六百五十二章 战时征募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使乌桓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同景象第八百一十五章 匈奴陷阵第五百九十五章 商业发展第三十三章 春暖衫薄 第五百三十一章 袍泽重见第四百九十四章 大军集结第六百四十四章 宫邸女学第三百九十九章 重整军制第八百零八章 新妇难为第四百七十二章 窦后崩殂第六百八十二章 金融危机第七百二十四章 入宫赴宴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夷制夷第三十六章 背后真相 第三百一十九章 下旨推恩第四百零一章 今岁除夕第五百三十五章 黥面为倭第七百五十四章 出城乘车第二百零三章 悄然萌生第六百二十五章 电力照明第七百零二章 广设书院第三百七十六章 皇后有孕第三十五章 大难不死第三百八十九章 意欲突围第二百四十五章 大义灭亲第六百九十六章 欧亚烽烟第三百四十六章 琐碎诸事第七百一十五章 太子二傅第七百七十六章 太子来援第一百一十四章 生机勃勃第七十四章 工业血液 第六百零四章 安息特使第六百四十五章 筵席之间第五十三章 内院探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