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八章 塬南设邑

汉六十九年的三伏颇短,仅有将将二十日,到得六月廿七便是末伏。

刘彻如去岁般独自先行回返长安城,阿娇则带着小刘沐转往渭北的甘泉宫,继续躲避炎热的酷暑,待天气转凉再随长辈们摆驾回京。

长安城内仍闷热得紧,朝臣们皆有些发蔫,上朝时多是无精打采的。

刘彻见状,觉着总得为他们找点事做,也好提提精神,便就在长安周边增设新邑之事开了朝议。

早在八年前,常住长安城的军民就超过三十万,故在长安城西面设了泬西邑,迁移了大量居民和作坊。

如今八年过去,泬西邑的北阙居民区已入住近二十万百姓,但长安城的常住居民仍是不降反升,两地军民加起来已然逼近六十万,这还没算上络绎不绝的往来商贾和旅人。

泬西邑北濒渭水,东临泬水,西面则是包含太液池及太庙在内的广袤皇苑,南阙又是不断往南面拓展的作坊区,再无多余的地块增建新的民居。

因渭北有甘泉宫及诸多皇陵,不宜大兴土木,长安城东为灞西高原,且不提囤驻霸上大营的两万虎贲卫,光是让百姓住得比皇帝高就不合规矩。

先秦及汉代的都城布局皆为皇宫坐西朝东,而非后世朝代的坐北朝南,故地势隆起的灞西高原不宜筑城设郭,免得遮了帝都,影响“紫气东来”。

如此一来,要在附近增设新的城邑,就仅剩下长安城的东南面,即为龙首塬以南大片地势较为平坦之地。

此事实是早是朝议多次,朝臣们却仍争执不休,没有定论。

龙首塬以南虽地势平坦,但有六道隆起的高坡,面积虽无龙首塬大,但高度是差不多的。

大汉立朝时,为彰显帝皇威严,特意选在龙首塬先建了长乐宫和未央宫,这才往不甚宽阔的北面增加各式都城建筑,就是为避开南面的那六道高坡。

诸多大臣觉着兴建新邑可以,但那六道高坡得尽数圈禁起来才是。

不少大臣却是出言反驳,那六道高坡非全为规整的东西走向,多有纵横交错,若全数圈禁,居民往来着实太过麻烦,甚至不少地方压根无法进出。

若是如此,兴建新邑还有甚么意义?

刘彻身为穿越众,自是晓得那新邑的选址地即为后世隋都大兴城所在,即唐代长安城。

那六道高坡被隋朝君臣视为乾之六爻,并以此为核心,作为大兴城总体规划的地理基础,搭建为大兴城的骨架,皇宫、治政府署乃至社稷宗庙都高高在上,与寻常居民区形成鲜明对照。

冈原之间的低地,除居民区外,则开渠引水,挖掘湖泊,增大了城市的水域。

刘彻看着争执不下的群臣,感觉有趣得紧。

他实是早已定计,那六道高坡倒是不必圈禁,却也不宜修筑民居,倒不如留存着作为类似城市公园般存在的景区,日后顶多修些精美的亭台楼阁,供大汉臣民休闲游玩,岂不美哉?

后世华夏的城市化速度极快,但城市绿化差得紧,处处是相同样貌的钢铁丛林,各地观光景点又都胡乱跟风,搞得全无半点独有特色。

愈是刻意规划的景区,就愈会破坏原本的韵味。

刘彻不想急着在那六道高坡大兴土木,还是留待后人随意挥洒,当地居民多了,渐渐形成厚实的文化底蕴,再留下带有独特历史印记的各式建筑,这才是留给后人最宝贵的遗产。

“不妨将那六道高坡划为皇苑,却不圈禁,日后若需动土筑路,以便属民往来,则由新邑的仆射长官向少府呈报,以待批示,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刘彻待得群臣吵累了,方才缓声提议道。

朝臣们纷纷垂首沉吟,觉着陛下这折中的法子倒是可行。

皇苑若未特意圈禁,就如同上林苑的大部分地域,百姓是可自由穿行的,只是不能破坏植被,更不得随意破土,垦荒种地和兴建田宅皆是不行的。

其实和后世的自然保护区也没太大差别,只是规定更严,罚则更重罢了。

唯有真正圈禁的皇苑,类似甘泉宫所处的甘泉山周边,就真有兵将不断巡视,是严禁臣民无故踏足的。

皇帝陛下欲将那六道高坡划为皇苑,又不圈禁,确实是两全其美,毕竟朝臣们虽不想让百姓在高坡上兴建宅邸,却也没霸道到不准百姓通行的地步。

见得群臣皆已认同,刘彻便是下旨,将在龙首塬以南兴建新邑,名为塬南邑,着大农府与少府共同规划筹建。

塬南邑的选址和隋代大兴城差不多,但因非都城,故把大兴城北阙的皇宫区域划掉,盖因大兴城北阙是要建在龙首塬南坡上的,划掉刚刚好,龙首塬着实不宜再多兴建甚么建筑群的。

国库近年没太大盈余,大农府去岁又从项王藏宝所获中挪用二十万金,今岁已然过半却尚未填补好亏空,自然是钱紧的。

刘彻让少府协助规划兴建塬南邑,也是有意让少府出赀缓解国库压力。

只是这笔赀财非是白出的,少府已是划出不少看好的地段,提前获取地契,以便日后兴建铺面及作坊。

现今京畿各处城邑皆是寸土寸金,兴建新邑时,居民区或许还会低价向徙民发卖适当的土地兴建屋舍,但坊市区及类似泬西邑南阙的作坊区的地价可就不那么便宜了。

少府既是参与规划和筹建,自是便于提前购置最精华的地段,否则少府卿陈煌如何愿意从各郡县的诸多产业筹措回数十万金的活钱,直接送入国库?

大农丞东郭咸阳也晓得少府是赚大了,但国库确实钱紧,少府此番送来的数十万金可解燃眉之急,既能填补去岁挪用的二十万金,还有大量余赀去做好塬南邑的先期营建。

塬南邑依着初步规划,面积近愈长安城的两倍,固如泬西邑般不宜修建城垣,毕竟在帝都之侧,可不能弄出座更雄伟的大城来。

因塬南邑不似长安般被宫城,军营和权贵宅邸占去大半的区域,若照着泬西邑北阙民居,南阙工坊区的形制,估摸着能容下近百万居民。

到时这塬南邑的仆射长官的官秩只怕不低,中原腹地的郡国颇是密集,辖地皆不算大,不少郡守的治下都未必能有百万属民啊。

朝臣们皆是盯上了这位置,想着如何能举荐自家子侄出任才好。

刘彻瞧着朝堂愈发热闹,不再死气沉沉,倒是乐得作壁上观,且听着群臣争执不休,觉着朝会正该如此。

他兴致大起,颇是恶趣味的给诸位大臣加了把火,提议将掌京畿政务的内史改为京兆尹,官秩仍为二千石,位列诸卿;另设左右内史,秩俸皆为比二千石,左内史取代泬西邑令,掌治泬西邑,右内史则掌治尚在规划兴建的塬南邑。

群臣闻言,两眼登时直冒绿光。

除却三公九卿,朝堂诸卿及各郡太守的官秩皆二千石,多佩银印青绶。

这新设的左右内史秩比二千石,即仅次诸卿,且因辖地就在天子眼皮子底下,且先不论京畿富庶油水多,光是得蒙皇帝青睐,进而加官进爵的机会,可就比各郡太守要多得多。

现任的泬西邑令政绩斐然,屡屡得了皇帝陛下夸赞,若直接越着品阶拔擢成左内史,群臣也没甚么话说。

如同后世华夏的各县市削尖脑袋想提升位阶,从县级市到地级市,乃至省级市,不但主政者能顺势升官,就算各级下属都能跟着鸡犬升天,向上拔个一级半级的。

只是这泬西邑本就是内史府直辖的,若内史府改了京兆府,泬西邑的官吏仍是归京兆府管,没皇帝发话,位列诸卿的京兆尹王轩可不会乐见诸位公卿插手他的一亩三分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大汉朝臣们还是懂的,也没打算硬往官制晋升的泬西邑里塞人,惹得王轩恼怒。

毕竟还有掌塬南邑政务的右内史没定下,还有其下的大批属官,照着这等官制,塬南邑的官缺可不是县府形制的,而是近乎郡府,诸曹掾史的官秩皆四百石往上,且多为六百石,已同于万人大县的县令了。

既有如此多的官缺,朝臣们自不会反对皇帝陛下的更改内史府官制的提议,先是齐声赞颂陛下圣明,然后拉开更为漫长而激烈的交锋,心心念念想着推自家子侄和门生上位。

举贤不避亲嘛,尤是大汉立朝以来采世官制和孝廉并举的选官制度,群臣不觉得举荐自家子侄和门生有甚么可避讳的。

刘彻身为皇帝,也不觉他们是因私废公,现行体制就是如此,在缓步改进之余,总不得因噎废食,让政务彻底停摆吧。

所谓的窒息疗法,那真是会死人的,后世的苏联解体就是最好的例子。

打理政务不是上阵杀敌,起码要能识文断字,在这教育尚未普及的年月,世家子弟就是大汉官僚体系的重要基石。

任何枉顾当下社会现实,却仍能治理好国家的穿越众主角,都是网文小说的作者在耍流氓。

第七百四十七章 太子登门第九十章 火烧密林 第八十六章 西北状况第九十章 火烧密林 第七百九十二章 刘兴教妻第七百四十二章 去病基友第八百零四章 及笄待嫁第七百七十七章 安息认怂第三百九十三章 陪伴娇妻第五百四十三章 吕宋淘金第五十一章 诸般算计第二百九十八章 无心插柳第四百六十八章 登门探望第五百二十七章 对外贸易第一百五十二章 心理医官第三百三十二章 宫寒之症第六十九章 微服私访第六百七十三章 妻儿打靶第一百三十章 举国欢腾第二百九十章 渡过天灾第一百六十六章 帝国邮政第七百零九章 士子难为第三百四十七章 立冬时节第八十七章 肥羊火锅第四百五十三章 滇国来朝第六百七十一章 水师整军第六百六十一章 坑爹坑儿第四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资第五百七十四章 劳工权益第三十五章 大难不死第二百一十五章 文君出蜀第四百一十章 长秋医学第五百零八章 沐王出巡第六百一十五章 入宫禀报第七十七章 暗流汹涌 第四百二十一章 诸将迁调第二百一十四章 挥师出塞第一百零七章 平虏沙盘第三百八十三章 帐內定计第三百五十章 诸越形势第四百零一章 今岁除夕第七百七十五章 寻获玉米第十章 天上人间第八百一十二章 大军备战第五十七章 医学见习第六百八十三章 朝议始开第五百八十二章 身毒禁海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利府司第五十二章 南山稻田 第五百八十六章 驰道驿站第四百一十七章 公卿更替第一百五十六章 太后相召第五十一章 诸般算计第三十五章 大难不死第二百四十章 朝鲜作妖第三百八十三章 帐內定计第六百九十二章 与汝还家第六百六十一章 坑爹坑儿第四百三十九章 铸钢为炮第七百一十七章 开拓北美第八百零二章 教宗为质第三十四章 上林春狩第四百零八章 半岛烽烟第四百七十三章 身后之事第四百九十九章 重阳南侵第七百一十六章 离京赴滇第一百九十六章 陈氏阿娇第六百九十九章 漠南筑塞第三百七十九章 两军伐谋第一百三十四章 塞外羌人第一百一十六章 援军迟来第五十六章 西出狄道 第七百三十四章 固有疆土第三十二章 王婶还乡 第七百四十八章 见见族嫂第六百零八章 商贸代表第五百三十八章 寒门虎子第二百一十九章 踏破王庭第八十一章 羽林出击第三百六十章 雷管现世第三十八章 长沙王妃 第四百零五章 母子平安第一百九十三章 天家骄女第三百六十四章 敦煌军镇第七百二十五章 皇后赐笄第三百八十章 城头失守第八百一十七章 匈奴都尉第四十一章 九王齐聚第二百三十四章 泬西新区第七百五十八章 何为皇商第五十二章 南山稻田 第一百七十三章 酒宴议政第三百三十章 商讨出兵第六章 未央风起第七百五十九章 安排见习第五章 金屋藏娇第二百七十五章 发行邸报第八百一十章 天罗地网第四百七十四章 诸般迁调
第七百四十七章 太子登门第九十章 火烧密林 第八十六章 西北状况第九十章 火烧密林 第七百九十二章 刘兴教妻第七百四十二章 去病基友第八百零四章 及笄待嫁第七百七十七章 安息认怂第三百九十三章 陪伴娇妻第五百四十三章 吕宋淘金第五十一章 诸般算计第二百九十八章 无心插柳第四百六十八章 登门探望第五百二十七章 对外贸易第一百五十二章 心理医官第三百三十二章 宫寒之症第六十九章 微服私访第六百七十三章 妻儿打靶第一百三十章 举国欢腾第二百九十章 渡过天灾第一百六十六章 帝国邮政第七百零九章 士子难为第三百四十七章 立冬时节第八十七章 肥羊火锅第四百五十三章 滇国来朝第六百七十一章 水师整军第六百六十一章 坑爹坑儿第四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资第五百七十四章 劳工权益第三十五章 大难不死第二百一十五章 文君出蜀第四百一十章 长秋医学第五百零八章 沐王出巡第六百一十五章 入宫禀报第七十七章 暗流汹涌 第四百二十一章 诸将迁调第二百一十四章 挥师出塞第一百零七章 平虏沙盘第三百八十三章 帐內定计第三百五十章 诸越形势第四百零一章 今岁除夕第七百七十五章 寻获玉米第十章 天上人间第八百一十二章 大军备战第五十七章 医学见习第六百八十三章 朝议始开第五百八十二章 身毒禁海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利府司第五十二章 南山稻田 第五百八十六章 驰道驿站第四百一十七章 公卿更替第一百五十六章 太后相召第五十一章 诸般算计第三十五章 大难不死第二百四十章 朝鲜作妖第三百八十三章 帐內定计第六百九十二章 与汝还家第六百六十一章 坑爹坑儿第四百三十九章 铸钢为炮第七百一十七章 开拓北美第八百零二章 教宗为质第三十四章 上林春狩第四百零八章 半岛烽烟第四百七十三章 身后之事第四百九十九章 重阳南侵第七百一十六章 离京赴滇第一百九十六章 陈氏阿娇第六百九十九章 漠南筑塞第三百七十九章 两军伐谋第一百三十四章 塞外羌人第一百一十六章 援军迟来第五十六章 西出狄道 第七百三十四章 固有疆土第三十二章 王婶还乡 第七百四十八章 见见族嫂第六百零八章 商贸代表第五百三十八章 寒门虎子第二百一十九章 踏破王庭第八十一章 羽林出击第三百六十章 雷管现世第三十八章 长沙王妃 第四百零五章 母子平安第一百九十三章 天家骄女第三百六十四章 敦煌军镇第七百二十五章 皇后赐笄第三百八十章 城头失守第八百一十七章 匈奴都尉第四十一章 九王齐聚第二百三十四章 泬西新区第七百五十八章 何为皇商第五十二章 南山稻田 第一百七十三章 酒宴议政第三百三十章 商讨出兵第六章 未央风起第七百五十九章 安排见习第五章 金屋藏娇第二百七十五章 发行邸报第八百一十章 天罗地网第四百七十四章 诸般迁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