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挥师出塞

汉六十一年,五月廿五,小暑。

近年来,关中各地的天候甚是熬人,冬天愈发寒冷,夏天愈发炎热。

早朝上,朝臣们依旧有些心不在焉,再过五日便是初伏,依着过往惯例,从初伏到末伏皆应休朝,将将一月时间。

熬过这五天便可逃离着蒸笼般的长安城,跑南山脚下的避暑山庄享受凉风习习啦。

无事启奏的朝臣们默默在心中念叨,尽量提起几分精神听旁人出列议政,听监国太子刘彻裁示。

待得要退朝,掌印太监孙全颁了道圣旨,让安北将军史惕率两万中垒精骑,出长安北军大营,前往正在兴建中的武威城驻扎。

河西走廊远在数千里之外,绝大多数朝臣自是无法获知匈奴右贤王意图进犯武威城的消息,只道皇帝是担忧西羌诸部出兵阻挠大汉筑城,预做防备罢了。

太子刘彻懒得跟他们解释,知晓此事的少数重臣也不敢多言,故而朝臣们便是懵懵懂懂的下了朝。待到初伏之日,皆是如获大赦般跑南山避暑去了。

他们更不晓得,在这短短五日中,各大边郡发生了多大的事儿。

陇西都尉冯远率万余轻骑绕过祁连山系东南端的乌鞘岭,插入诸羌腹地,拿出昔年那番马贼头子的做派,顺着祁连山南麓一路烧杀掳掠,直奔西海而去。

云中都尉苏建率两万汉骑北出长城关隘,悍然攻击匈奴单于庭所辖的诸多驻牧地,逐一清扫常年在漠南草原四处游牧的匈奴部落,唯求速战速决,端是不留半个俘虏。

燕北长城的各处塞城骤然关闭已开放了两年有余的诸多边市,不再向乌桓诸部出售粮草,兵械乃至美酒和糖制品。大汉的边军将士更是不时出塞,将关墙外的游牧部落尽数远远驱赶出百里开外。

塞城内,来自诸多内郡的大汉行商皆是愁容满面,官府非但关了边市,更严禁往塞外运送货物,这算甚么事?所幸官府及时出面,让行商们稍安勿躁,静候数日即可。

乌桓山脉,薄奚部的大帐内。

大汉使臣宋远宣读完汉帝刘启的密旨,缓缓扫视着眼前跪伏在地,却久久不出言领旨的乌桓诸部大人。(乌桓体制详见第一百六十八章,不再赘述。)

“薄奚候,还不率各位侯爷接旨么?”

宋远的目光愈发凛冽寒凉,对薄奚部的大人忽都冷声道。

忽都闻言,心中满是苦涩。

两年前,正是这宋远执节来使,亦是在这顶大帐内宣读了大汉皇帝的旨意,将乌桓各部贵族尽皆封爵,大人封为候,小帅封都尉。从那日起,乌桓诸部便是大汉臣属,每岁进贡,以换取大汉向乌桓诸部开放边市。

两年来,乌桓诸部从大汉边市换取了大量的兵械和精铁,打造出近二十万毫不逊色于匈奴骑兵的乌桓骑射,与匈奴左贤王分庭抗礼,使得匈奴人再不敢踏入乌桓山脉半步。

时至今日,乌桓已习惯仰赖大汉,习惯用奴隶,牲畜和皮毛从汉商手中换取日常所需。

乌桓人已不再耕作,只因汉人的粮食便宜好吃;乌桓人已不再酿酒,只因汉人的黄酒浓烈醇香;乌桓人已不再挖盐,只因汉人的海盐纯正精细;乌桓人已不再制糖,只因汉人的饴糖甘甜可口;乌桓人已不再冶铁,只因汉人的兵械结实耐用。

汉人的边市关了五日,乌桓诸部便乱了五日!

薄奚部做为乌桓最强大的部族,两年来从汉人手中获得了最大的好处,愈发的强盛起来,他忽都也成为乌桓诸部毋庸置疑的头领。

直到宋远再度带来了大汉皇帝的旨意,让他们乌桓出兵,征讨匈奴左谷蠡王伊稚斜,忽都才愕然想起,昔年的那道旨意中,早已言明乌桓各部不得违背大汉皇帝诏令,必要时需出兵替大汉征战。

事已至此,他虽不想接下这道旨意,却又不得不接,只得出言道:“臣忽都领旨……”

话未说完,跪在他身后的一位乌桓贵族便是起身,大喝道:“那左谷蠡王伊稚斜乃是军臣单于的胞弟,专为牵制左贤王方才将驻牧地设在漠南,我乌桓若出兵征讨,一旦军臣单于震怒,率单于庭的大军从漠北南下,我乌桓如何抵挡?”

宋远不怒反笑,淡淡道:“即日起,方碣部族之人不得踏入长城关塞半步,各处边市再开之日,不得向方碣部族出售任何货物,乌桓诸部若有将货物转卖给方碣部族,亦同等处置!”

他的声量不大,听在乌桓贵族们的耳里却如平地惊雷,轰隆作响。

尤是先前起身大喝的那位贵族,他正是方碣部族的大人,是受了大汉皇帝封爵的方碣候。

“你敢!”

他愤怒的咆哮着,抽出匕首便要作势上前。

宋远非但全无半分惧色,反是用蕴满鄙夷目光的冷眼看他。

噗嗤!

利刃入肉声响起,倒下的却非宋远,而是适才气势汹汹的方碣候。

乌桓贵族们忙是起身避让,满脸惊骇的望向将匕首捅入方碣候胸口的那位男子,纷纷出言呵斥道:“巴鲁,你疯了?”

“疯?我巴鲁乃是大汉皇帝亲封的赤勃候,谁敢说我疯?”

巴鲁将尚在滴血的匕首举到嘴边,伸出舌头舔了舔,笑得甚是阴森。

宋远亦是笑道:“赤勃候非但没疯,更是为我大汉剿杀叛贼,立下大功,应得马刀百具,硬弓千张,箭矢万支,明日可随本官前往边塞领取!”

巴鲁忙是道谢,便即拱手告辞道:“本侯这便回返部族,先领族中精锐吞了方碣部,待得明日随使臣取了赏赐,便即前去征讨伊稚斜。”

说完,他便迈步出帐,丝毫没有顾及其余的乌桓贵族。

哗~~

大帐内登时喧哗起来,乌桓贵族们又不蠢,岂会瞧不出赤勃部族早和大汉暗通款曲。

可那又如何?

怪他为讨好汉人而背叛乌桓各部么?

可归附强者本就是理所应当的事,如今大汉屡屡将匈奴打得丢盔弃甲,大败亏输,不正是最强者么?

他们先前之所以犹豫,并非是想违逆大汉皇帝,只是在盘算着利弊得失,既不想损耗自个部族的势力,又想从汉人手里捞到好处,便像过往的两年一样。

然而巴鲁和他的赤勃部族抢先冒出头来,用方碣部的血向大汉皇帝宣誓效忠。

乌桓各部的大人们哪里还敢迟疑,谁晓得身边还有没有似巴鲁这般已暗中勾结了汉国使臣的狠角色?

若接下诏令,出兵征讨匈奴左谷蠡王,应能拿到不少好处;若是不接诏令,惹恼了眼前的大汉使臣,怕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忽都最为乌桓最强的头领,忙是率众再度跪伏,颤着双手接下那份卷写着圣旨的卷册。

他心中不禁有些懊悔,早知如此,先前就不该犹豫的,硬是让巴鲁抢了先。

赤勃部本就不弱,待其吞并方碣部后更会实力大增,若是大汉朝廷今后亦对他另眼看待,暗中赐予赤勃部大批的兵械粮草,使得赤勃部的实力超过薄奚部,依巴鲁心狠手辣的脾性……

忽都简直不敢去想那等情形,忙是向宋远拍着胸脯保证,他薄奚部不但会精锐尽出,更会督促乌桓各部全数出兵,将左谷蠡王伊稚斜在漠南驻牧地内的匈奴部族尽皆剿灭。

宋远拍拍他的肩膀,轻笑道:“我大汉的太子殿下昔年曾再三叮嘱本官,莫要听你等说了甚么,而要看你等做了甚么!”

忽都端是哑然无语,只得无奈苦笑,随即重重点头。

六月初八,已是休朝的第十日。

太子府中酷热难耐的刘彻终是接到了宋远传来的好消息,忙是写好信笺,为保证万无一失,特意让饲养鹞鹰的近侍将三只鹞鹰逐一放飞。

事罢,他也匆匆跑甘泉宫避暑去了。

对于各处战事,他只能筹划到此,至于远在数千里之外的诸位将领能否顺利执行相关计策,那就非他所能掌控的了。

大汉没有手机,更没有微信,否则也不会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说法。

甚么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都是骗鬼的!

切勿在不知具体情况时,轻易对领兵在外的将领指手画脚。

刘彻能做的,只是尽量将大战略制定得更为周详细致,接下来,便只能靠身处前线的将领们自行发挥啦。

若真出了岔子,远在长安城的刘彻也没办法力挽狂澜的。

尽人事,听天命,不外如此。

数日后,守候在朔方郡治多日的羽林右监仓素终是接到了太子刘彻的传信,连续三封皆没有使用密语,只有简单两个歪歪扭扭的隶字,“出征”!

朔方太守李广早已接到了汉帝刘启的密旨,三万细柳精骑也早已整装待发,接过仓素呈上的信笺,李广仰天大笑三声,便即大手一挥,出征!

六月十六,朔方太守李广率三万细柳精骑西出阴山险关高阙塞,打马扬鞭,直奔数百里外的匈奴右贤王庭而去。

第二百八十章 出巡武威第五百一十七章 汉为刀俎第六十六章 生化作战刚结束工作回饭店,凌晨才能更新,大家勿等第六百九十八章 搭乘火车第六百九十一章 徙民归化第二百三十九章 平皋候府第七百六十章 不负相思第二百六十八章 黄埔军学第六百四十六章 亲王召见第三百七十四章 意欲亲征第一百四十章 家宴谋划第六百二十八章 战局有变第六百二十八章 战局有变第二百二十章 秭归项氏第四百九十一章 残暴奴律第八十六章 西北状况第六百八十四章 太子策问第六百八十三章 朝议始开第七百四十三章 敲诈勒索第九十一章 匈奴撤军第七百七十八章 犹太祭祀第四百章 隆冬腊月第七百三十七章 妙悟真理第二百零八章 李代桃僵第七百三十四章 固有疆土第三百六十三章 着眼釜山第五百零三章 焚城灭佛第六百八十五章 社福基金第八百三十二章 化解冲突第四百三十一章 骑营演训第一百三十章 举国欢腾第二百四十九章 为人媒妁第四百八十三章 暗潮渐涌第六百五十二章 战时征募第八十六章 西北状况第一百五十二章 心理医官第二百五十九章 图谋西南第六百八十九章 翁主下嫁第六百五十六章 擅闯禁区第七百七十二章 哀隆摄政第二百四十一章 破格拔擢第二十八章 烧制玻璃第七百九十四章 诸般迁调第六百七十五章 伴驾出行第一百九十一章 国事家事第七百五十九章 安排见习第四百七十八章 对马清倭第七十九章 草原诅咒 第一百九十八章 贵女登门第七百七十六章 太子来援第一百七十四章 铸币乱源第五百二十七章 对外贸易第七百一十二章 少年志向第六百章 非友即敌第三百四十七章 立冬时节第四百一十二章 今岁三伏第五百零八章 沐王出巡第七百七十四章 父母子女第七百九十章 诸般应对第七百七十二章 哀隆摄政第六百九十四章 极大诱因第五百六十八章 塞北乌桓第七百七十一章 共创四赢第二百八十一章 实地考察第一百四十五章 争相竞价 第三百零二章 文教府司第四十二章 路在脚下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朔战况第七百八十九章 羯人南下第二百五十八章 公主出降第二十一章 高额月例 第一百五十八章 刘荣投缳第六百七十六章 安息方略第六百五十七章 有所隐患第二百四十二章 谋取王位第三百二十六章 雇佣战舰第四百三十一章 骑营演训第七百七十五章 寻获玉米第三百七十五章 出巡准备第六百一十六章 得妻如此第三百一十一章 长安械斗第三十五章 大难不死第八百一十四章 出隘布阵第八十五章 疯狂认购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鲜割地第三百三十七章 白日宣淫第五百章 夷灭东鳀第七十章 老汉家中 第七百四十五章 泰安随任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同景象第六百九十二章 与汝还家第五百一十六章 沐王暑训第八百三十章 长安协定第六百二十八章 战局有变第一百二十四章 欲设慈济第二百五十五章 年节过后第一百七十一章 打击盐商第二百零九章 江都密报第四百四十一章 火车轮船
第二百八十章 出巡武威第五百一十七章 汉为刀俎第六十六章 生化作战刚结束工作回饭店,凌晨才能更新,大家勿等第六百九十八章 搭乘火车第六百九十一章 徙民归化第二百三十九章 平皋候府第七百六十章 不负相思第二百六十八章 黄埔军学第六百四十六章 亲王召见第三百七十四章 意欲亲征第一百四十章 家宴谋划第六百二十八章 战局有变第六百二十八章 战局有变第二百二十章 秭归项氏第四百九十一章 残暴奴律第八十六章 西北状况第六百八十四章 太子策问第六百八十三章 朝议始开第七百四十三章 敲诈勒索第九十一章 匈奴撤军第七百七十八章 犹太祭祀第四百章 隆冬腊月第七百三十七章 妙悟真理第二百零八章 李代桃僵第七百三十四章 固有疆土第三百六十三章 着眼釜山第五百零三章 焚城灭佛第六百八十五章 社福基金第八百三十二章 化解冲突第四百三十一章 骑营演训第一百三十章 举国欢腾第二百四十九章 为人媒妁第四百八十三章 暗潮渐涌第六百五十二章 战时征募第八十六章 西北状况第一百五十二章 心理医官第二百五十九章 图谋西南第六百八十九章 翁主下嫁第六百五十六章 擅闯禁区第七百七十二章 哀隆摄政第二百四十一章 破格拔擢第二十八章 烧制玻璃第七百九十四章 诸般迁调第六百七十五章 伴驾出行第一百九十一章 国事家事第七百五十九章 安排见习第四百七十八章 对马清倭第七十九章 草原诅咒 第一百九十八章 贵女登门第七百七十六章 太子来援第一百七十四章 铸币乱源第五百二十七章 对外贸易第七百一十二章 少年志向第六百章 非友即敌第三百四十七章 立冬时节第四百一十二章 今岁三伏第五百零八章 沐王出巡第七百七十四章 父母子女第七百九十章 诸般应对第七百七十二章 哀隆摄政第六百九十四章 极大诱因第五百六十八章 塞北乌桓第七百七十一章 共创四赢第二百八十一章 实地考察第一百四十五章 争相竞价 第三百零二章 文教府司第四十二章 路在脚下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朔战况第七百八十九章 羯人南下第二百五十八章 公主出降第二十一章 高额月例 第一百五十八章 刘荣投缳第六百七十六章 安息方略第六百五十七章 有所隐患第二百四十二章 谋取王位第三百二十六章 雇佣战舰第四百三十一章 骑营演训第七百七十五章 寻获玉米第三百七十五章 出巡准备第六百一十六章 得妻如此第三百一十一章 长安械斗第三十五章 大难不死第八百一十四章 出隘布阵第八十五章 疯狂认购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鲜割地第三百三十七章 白日宣淫第五百章 夷灭东鳀第七十章 老汉家中 第七百四十五章 泰安随任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同景象第六百九十二章 与汝还家第五百一十六章 沐王暑训第八百三十章 长安协定第六百二十八章 战局有变第一百二十四章 欲设慈济第二百五十五章 年节过后第一百七十一章 打击盐商第二百零九章 江都密报第四百四十一章 火车轮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