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六章 少妃有孕

八月间,常山王少妃裴澹得孕,刘舜的母妃王皃姁闻讯,端是愁喜交加,万分期盼这位出身寒微的“儿媳妇”能诞下男婴。

若真能如此,将她晋为亲王正妃,做自个真正的儿媳妇也无不可,盖因刘舜的两位胞兄广川王刘越和胶东王刘寄的王妃近年虽也陆续得孕,却皆诞下女婴,封了翁主。

王皃姁倒不至厌恶自家孙女,然毕竟女子不宜传承家业,汉人有些重男轻女的思想是颇为正常的,尤是亲王们皆为天家子弟,那王爵总得往下传不是?

王皃姁与太后王娡是为同胞姊妹,阿姊膝下两女一子,近年皆得子嗣,现今可都入了官邸蒙学,偏生她膝下的四个儿子“不争气”,半个孙子都没教她得着。

刘越和刘寄的正妃皆为世家嫡女,在其未诞下长子前,若两位亲王另纳少妃,难免让袁氏和赵氏的族中长辈心怀不满,尤是广川王妃袁姝的祖父乃前任丞相袁盎。

袁盎虽已告老致仕,然仍在保皇派系中拥有极大的影响力,且不时入宫陪太上皇对弈谈笑,王皃姁即便再得太上皇宠幸,也不敢为此得罪袁盎,免得给自家儿子刘越招惹麻烦。

刘越昔年迎娶袁姝,除却此女着实才貌双全,温婉随和,也有向保皇派靠拢的意思,以便让皇帝兄长更为安心,故是绝不愿惹得袁盎不悦。

胶东王妃赵荑的家族势力虽不强,然其脾性刚烈爽朗,甚得刘寄宠爱,且刘寄身兼细柳校尉,常宿军营练兵,休沐才会返回王府探家,也没甚么心思再纳少妃,到时闹得鸡犬不宁的,无疑是自找麻烦。

清河王刘乘自幼由皇帝兄长教导,且早早出宫开府,成为帝国科学院的院监,跟诸位长辈皆不甚亲近。皇帝都对刘乘极为纵容,甚至亲自出面为他说服宗室长辈,允他纳匈奴女子公孙慧为少妃,故即便是王皃姁这生母,对他也着实没甚么办法。

既是如此,真正能让王皃姁拿捏的,也就幼子常山王刘舜了。

刘舜将裴澹纳为少妃已有两年,尚未得子,眼见他就要及冠,王皃姁便是着手替他挑选世家嫡女,也好纳了正妃。

恰在此时,裴澹传出孕信,王皃姁也不得不暂缓为刘舜选妃。

毕竟她瞧得上眼的世家,怕是不太甘愿在此时将府上嫡女嫁入常山王府了,若正妃刚入府,极为受宠的少妃便为常山王诞下长子,传出去能好听么?

身为人母的王皃姁是愁喜交加,刘舜却是乐得眉开眼笑,逢人就是嘿嘿傻乐。

诸位亲王妃却是颇为庆幸,好在自裴澹得为常山王少妃后,她们本着与人为善的处事原则,没因其身微位卑而轻慢于她,否则日后若她诞下男婴,且因此得扶正妃之位,那可凭白惹下嫌隙了。

大汉不但以孝治天下,更讲个家室和睦,天家子虽多有为帝位暗中斗个你死我活,然明面上还是要兄友弟恭,善待宗亲的。

昔年朝廷平定吴楚之乱后,叛乱的七大诸侯王虽多是兵败自尽,然汉帝刘启除国置郡后,对反王子嗣非但赦而不诛,反倒仍让他们得为列候,继续传承反王香火,使其不至绝嗣,身后无人供奉。

说难听点,即便帝位换人坐,只要还是老刘家的人,刘氏宗亲就仍能享尽富贵荣华,可若是被他人谋朝篡位,怕是要彻底血洗刘氏全族的。

正是出于此等考量,高祖刘邦昔年灭尽异姓诸王后,便与群臣约定,非刘氏为王者,天下共击之。

常山王少妃裴澹看着性子软,实则是颇为聪慧的女子,向来对诸位亲王妃皆是恭敬有加,也从未因刘舜的疼爱恃宠而骄,对王府下人颐指气使。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别小瞧了王府下人,刘舜为太上皇幼子,自幼甚是得宠,昔年将太寿宫闹得鸡飞狗跳,却鲜少被责罚,出宫开府后,其王府的人手皆是长辈们精心挑选的得力人手,许多是宫里的老人,宦官内宰皆是长辈用着顺手才会派给他。

若是教这些人心怀怨忿,真要在暗中使坏,别说是少妃,便是正妃只怕都遭不住。

裴澹出身寒微,对王府下人颇是和善,下人们感念之余,自也投桃报李,为她讲解规矩,纠正仪态,尽心尽力替她谋划。

正因如此,裴澹才能迅速融入刘氏王侯聚居的皇亲苑,乃至与不少世家贵妇交好,或许有些世家宗妇仍因她的“侧室”名分敬而远之,然好歹也没再背地多加非议她。

裴澹很清楚,对她自身而言,腹中这胎儿太过重要,先不说诞下男婴能否母凭子贵,便只是诞下女婴,也是日后倚靠。

好歹是亲王长女,身体里流淌着天家血脉,即便尚不算嫡女,然依着常山王刘舜对裴澹的宠爱,自会爱屋及乌,又因着天家长辈对刘舜的溺爱,指不定能央着他们破例封个翁主。

裴澹若有个翁主女儿,就算日后刘舜另纳正妃,那正妃入府后也不好苛待裴澹的,否则传到长辈耳中,指不定会以善妒专横的罪名废掉其妃位。

天家最为重视子嗣后裔,若儿媳妇和孙女对干,太上皇绝对偏帮孙女,哪怕她不是嫡出。

拣不好听的说,儿媳妇可以换,孙女身体里的天家血脉却是刮不掉的。

譬如太皇太后窦氏与太后王娡虽不甚亲近,却对南宫公主宠溺得紧,甚至早早放话,待她百年后,长信府的所有珍宝器物皆留给馆陶公主,皇后和南宫公主。

长信詹事府乃她的私府,遗产要如何分割,太上皇刘启和皇帝刘彻皆是不宜也不会多作过问的。

长信府内库的积蓄丰厚与否,应是无需怀疑的,虽比不的皇帝的少府,然比起太后的长春府和皇后的长秋府,那压根就不是一个级数的。

长信宫可是长乐中宫,自刘启即位为帝,窦氏得为太后就迁居长乐宫,坐镇其中宫,至今数十载,每岁光是入京朝贺的各地王侯送上的孝敬,攒下的宝物就难以计数。

汉人多是如此,虽是重男轻女,然待得儿孙满堂时,反倒更是疼爱女儿孙女。

嗯……皇帝刘彻是例外,他无需都到儿孙满堂,现今瞧见自家那头傻乎乎的小白眼狼,就想着再得个贴心小棉袄了。

常山王府的内宰大多是宫中老人,对天家之事了解甚深,便是暗中将这许多道理说与裴澹听,让她不要太过在意腹中胎儿是男是女,免得费心忧思动了胎气。

现今要务,安安稳稳保胎,求得母子平安才是正理。

裴澹想想是这道理,也就不再多想,每日好吃好睡,除却偶尔到后苑散步,其余时候多是静卧休养,再不出常山王府半步。

刘舜倒是贴心,也晓得这胎儿对裴澹甚是重要,故便特意去请裴澹长辈过府,也好陪她多说说话。

裴家是庶民出身,裴澹又是少妃的身份,她历来守规矩,从未请娘家长辈前来,非是忘本,而是不欲惹人非议。

况且依着规矩,侧室的娘家人要入府探望,需要先请允正室,现下常山王府虽未有正妃,但裴家人若要来探望,也得从侧门出入。

宁为穷人妾,不为富人妻,会有此等俗语,不是没有道理的。

裴澹瞧着温软,内里却是有骨气的女子,也是汉初风气开放,且关中民风彪悍,无论男女皆多少有几分英气的,她乃是土生土长的关中良家子,自不例外,故她多是亲自返家省亲,好生孝敬家中长辈,却从未将娘家长辈请来皇亲苑。

刘舜晓得她的心思,虽不甚之意那甚么规矩,却也没非要破例,免得反是教她为难。

然得知裴澹有孕,刘舜顾不上那些繁文缛节,亲自出面去长安北阙闾里的东四巷请裴澹的父母双亲。

裴家父母闻得这喜讯,自是欣喜异常,他们也晓得裴澹虽是颇受常山王宠爱,然若得了子嗣,才是最大的倚靠。他们没见过大世面,虽为自家女儿欢喜,但得知常山王登门是来请他们过府,皆是有些心怀惴惴。

侄儿王富贵那永和商团愈做愈大,见过不少皇亲国戚,闻得不少天家事,曾是特意对他们说道过裴澹的处境和难处。

他们虽想去见见女儿,却着实不想让她为难的,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刘舜见得他们面色踌躇,也不好生拉硬拽,便是折中提议,去请裴澹的姑母王婶陪着裴母同去,裴父这老实人就算了。

自裴澹得为常山王少妃,裴家父母就不宜在作坊务工了,因着刘舜的聘礼给的丰厚,除却田宅还有不少产业,且其娘舅田胜也送了裴家些田氏商团的份子,裴父将那些产业就给侄儿王富贵代为打理,每岁的获利也就足以享用不尽了。

王婶却仍是在联合制衣的成衣作坊做那总掌事,也不全为挣取赀财,她是在家里闲不住的人,且与联合制衣的同僚下属就是关系好,每日上工说说笑笑的挺好。

第二百九十七章 经略南越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色七夕第四百四十二章 文教师范第五百九十六章 硫化橡胶第三百七十二章 鲁图图鲁第六百三十九章 血祭之年(上)第六百五十二章 战时征募第五百七十四章 劳工权益第三百八十五章 匈奴裂变第四百零三章 春满人间第七百七十二章 哀隆摄政第四百七十九章 中南半岛第六百八十七章 同乘纵马第五百九十八章 远交近攻第一百零五章 梁王刘武第三百六十三章 着眼釜山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色七夕第六百九十六章 欧亚烽烟第六百二十章 冲撞太子第三百九十八章 羌骑出路第五百九十九章 经略外夷第八百一十四章 出隘布阵第三百六十章 雷管现世第五百九十二章 石油化工第一百零二章 东市巧遇 第二百零五章 调教萝莉第八百零三章 东方先生第二百一十七章 待汝寻仇第四百六十八章 登门探望第七百九十九章 神迹降临第七章 太子废立第二百四十六章 内鬼现身第七百三十七章 妙悟真理第二百七十一章 精神文明第一百三十五章 陇西豪强第七百四十八章 见见族嫂第六十九章 微服私访第四百一十八章 田税新法第五百四十九章 塬南壅塞第八百一十九章 进逼龙城第八百一十四章 出隘布阵第一百零五章 梁王刘武第七百三十九章 夜郎乞降第七百五十章 大浪淘沙第一百八十六章 告上公堂第二百零六章 以食为天第二百七十九章 意欲随行第六百六十六章 卓氏大喜第七百四十章 购奴门路第二百三十五章 青霉药膏第一百八十四章 淮水异动第八十章 密林设伏第八百零八章 新妇难为第六百七十章 来复火枪第七百五十三章 弱是原罪第二百七十九章 意欲随行第一百五十二章 心理医官第五十二章 南山稻田 第五百二十七章 对外贸易第七百一十五章 太子二傅第六十九章 微服私访第三百章 采菊东篱第四百九十七章 霍氏去病第一百四十五章 争相竞价 第四百零六章 各自盘算第四百三十二章 夙愿得偿第四百六十章 帝御四海第二百六十一章 欲设军校第八百二十六章 贵女愁绪第三百六十九章 泄密之人第五百九十五章 商业发展第一百三十章 举国欢腾第五百六十三章 冲撞体制第八百三十章 长安协定第六百八十一章 皇帝急召第二百七十四章 凛冬战事第二百八十六章 帝国科院第八十八章 兵临城下第三百二十章 兵发西域第四百八十四章 何人怂恿第五百一十四章 繁忙仲夏第三百一十二章 禁军改制第六百七十章 来复火枪第八百二十一章 兵临城下第三百二十四章 调控畜牧第五百二十五章 贼子就擒第五百七十六章 特殊赌赛第五百九十七章 上帝之鞭第八十八章 兵临城下第六十四章 诛心之言 第六百九十七章 发展代价第四百六十五章 圁阴船厂第一百六十九章 儒道之辩第四百七十二章 窦后崩殂第六百零三章 三国密约第三百三十二章 宫寒之症第三十三章 春暖衫薄 第三百四十五章 番禺城破第八百零六章 储君大婚第一百四十三章 长安献俘
第二百九十七章 经略南越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色七夕第四百四十二章 文教师范第五百九十六章 硫化橡胶第三百七十二章 鲁图图鲁第六百三十九章 血祭之年(上)第六百五十二章 战时征募第五百七十四章 劳工权益第三百八十五章 匈奴裂变第四百零三章 春满人间第七百七十二章 哀隆摄政第四百七十九章 中南半岛第六百八十七章 同乘纵马第五百九十八章 远交近攻第一百零五章 梁王刘武第三百六十三章 着眼釜山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色七夕第六百九十六章 欧亚烽烟第六百二十章 冲撞太子第三百九十八章 羌骑出路第五百九十九章 经略外夷第八百一十四章 出隘布阵第三百六十章 雷管现世第五百九十二章 石油化工第一百零二章 东市巧遇 第二百零五章 调教萝莉第八百零三章 东方先生第二百一十七章 待汝寻仇第四百六十八章 登门探望第七百九十九章 神迹降临第七章 太子废立第二百四十六章 内鬼现身第七百三十七章 妙悟真理第二百七十一章 精神文明第一百三十五章 陇西豪强第七百四十八章 见见族嫂第六十九章 微服私访第四百一十八章 田税新法第五百四十九章 塬南壅塞第八百一十九章 进逼龙城第八百一十四章 出隘布阵第一百零五章 梁王刘武第七百三十九章 夜郎乞降第七百五十章 大浪淘沙第一百八十六章 告上公堂第二百零六章 以食为天第二百七十九章 意欲随行第六百六十六章 卓氏大喜第七百四十章 购奴门路第二百三十五章 青霉药膏第一百八十四章 淮水异动第八十章 密林设伏第八百零八章 新妇难为第六百七十章 来复火枪第七百五十三章 弱是原罪第二百七十九章 意欲随行第一百五十二章 心理医官第五十二章 南山稻田 第五百二十七章 对外贸易第七百一十五章 太子二傅第六十九章 微服私访第三百章 采菊东篱第四百九十七章 霍氏去病第一百四十五章 争相竞价 第四百零六章 各自盘算第四百三十二章 夙愿得偿第四百六十章 帝御四海第二百六十一章 欲设军校第八百二十六章 贵女愁绪第三百六十九章 泄密之人第五百九十五章 商业发展第一百三十章 举国欢腾第五百六十三章 冲撞体制第八百三十章 长安协定第六百八十一章 皇帝急召第二百七十四章 凛冬战事第二百八十六章 帝国科院第八十八章 兵临城下第三百二十章 兵发西域第四百八十四章 何人怂恿第五百一十四章 繁忙仲夏第三百一十二章 禁军改制第六百七十章 来复火枪第八百二十一章 兵临城下第三百二十四章 调控畜牧第五百二十五章 贼子就擒第五百七十六章 特殊赌赛第五百九十七章 上帝之鞭第八十八章 兵临城下第六十四章 诛心之言 第六百九十七章 发展代价第四百六十五章 圁阴船厂第一百六十九章 儒道之辩第四百七十二章 窦后崩殂第六百零三章 三国密约第三百三十二章 宫寒之症第三十三章 春暖衫薄 第三百四十五章 番禺城破第八百零六章 储君大婚第一百四十三章 长安献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