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二章 哀隆摄政

汉八十一年,六月下旬。

大汉太子率六万汉骑出岭南,欲南下胥浦巡边,行至西随水,猝然遇袭,遭哀劳军伍半渡而击,所幸汉军将士用命,护得太子周全,尽歼来敌。

不日,汉帝刘彻闻讯,大为震怒,诏令哀劳王入朝谢罪,若七月间未见抵京,必发兵讨之,诛绝哀劳!

诏令颁下,于各郡县张榜公告,端是举国激愤,亿万臣民皆曰哀劳当诛,天子竟仍有意宽赦,只欲惩治首恶,不愿“连坐”其族,实在太过仁慈。

哀劳虽已关边市,断商道,然汉帝此道诏令却因有心人的大肆宣扬,迅速传遍哀劳境内,传播速度甚至比大汉境内还要快。

恐怖的情绪,就如瘟疫般不断蔓延。

哀劳并非消息闭塞的蛮夷之国,立国四百余年,与华夏和身毒多有通商往来,其国属民还是颇有“世界观”的,更不似昔年的夜郎王般“不知汉之广大”。

非止汉疆广大,汉军更是凶残。

汉人素来讲究诚信,汉帝更是一言九鼎,当今天子自登基以来,颁布过两道最为惊世骇俗的诛绝令,一灭乌孙,再灭百乘,皆是言出必践。

汉帝子嗣单薄,太子刘沐为其膝下独子,其安危关乎社稷,推己及人,谁都会因此暴怒欲狂。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

况乎哀劳举国不过六十余万臣民,若大汉太子真有半点差池,饶是哀劳举国填命,怕都不足以平息汉帝之怒。

恐惧,是种颇为可怕的情绪,会让人彻底失去理智,迫切的寻求宣泄管道。

哀劳臣民深陷于亡国灭种的极端恐惧中,要向谁宣泄?

向汉人?向汉军?向汉廷?

可能么?

若真有这胆子,他们自然会同仇敌忾,奈何人心怯懦,面对几乎无法对抗的强悍存在,会下意识逃避现实,且将绝望转化成激愤,找所谓“罪魁祸首”宣泄。

民变!

来得太过迅猛,卧病在榻的哀劳王尚未查清大汉太子遇袭之事,究竟是有人伪造王令,还是汉军自导自演,哀劳各地已不断出现大规模的暴乱。

派兵镇压已然来不及了,盖因绝望而愤怒的情绪早已蔓延到军中。

哀劳本就被三大汉郡合围,此番随大汉太子巡边者,又有近六万汉骑,且汉帝震怒若斯,一旦真的颁布诛绝令,饶是哀劳地广数千里,六十余万哀劳人又能逃往何处?

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啊!

民变,实乃兵变的前奏。

哀隆,出身哀劳王族,现居夜郎国相,在潜伏许久后,终是正式现身,悍不畏死的孤身前往囤驻在王城周边的五处军营。

两年前,哀隆撺掇莫密陀篡了夜郎王位,屠尽了夜郎王族的嫡系子弟,彻底惹怒了哀劳王,已被除族,然汉帝一道召谕,赐他汉爵关内候,且遣汉军“接回”他的亲眷,哀劳王虽是愤恨不已,却也只得老老实实的遣人将其亲眷尽数护送出境。

昔日被诸多哀劳贵族鄙夷的“卖国贼”和“丧家犬”,今日再度现身,却成为他们唯一的救命稻草。

“王不仁,祸及我哀劳全族,当诛之,以息汉帝之怒!”

“吾虽不才,却愿冒死,执王之首级,往汉都谢罪,为我哀劳万民求得生路!”

哀隆每每入得军营,皆无视刀兵,慨然如斯。

短短两日,哀劳王城周边囤驻的五营将士皆已奉其号令,三万余精兵出营,兵围王城。

又半日,城门大开,哀劳群臣跪迎哀隆入城。

踏入王城,哀隆端是感慨万千。

哀隆从不讳言,自己确是贪生怕死,也不觉族人唾骂他为“卖国贼”有甚不对,他实乃自私之人,想保自身和家人周全,宁可为此背负千古恶名,将早已站在悬崖边上的故国推下万丈深渊。

自他昔年被掳到长安,久居汉地近二十载,亲眼见证了大汉令人咋舌的发展速度,二十年前,哀劳就远非大汉之敌,二十年后,就更是如此。

他更深知汉人对外族的态度,既是笃信“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自不容他人酣睡于卧榻之侧。

哀劳王是他的叔父,嫡亲叔父,昔年也颇为疼爱他,然不得不说,叔父早已老糊涂了,太过不识时务。

若如滇王庄淼般,早早认清形势,腆着脸不断向汉帝请求内附,虽说无法保全六十余万臣民,然王族却必定仍可得存,甚至得到优待,好好安享富贵。

非但如此,或许还能保下更多的臣民,饶是只有数万得以归化入汉,哀劳苗裔也就不算彻底断绝了。

现今闹到这个地步,一旦汉帝再无耐心,真的颁布诛绝令,除却少数愿逃往深山老林成为“野人”的百姓,六十余万哀劳人有几人能活?

哀隆不欲为自身的卖国行为找甚么光正缘由,也不在意族人如何看待他,只是发自内心的觉得,自家叔父是误判局势,大错特错了。

两年前,他撺掇莫密陀篡了夜郎王位,非但不悔,更是庆幸自身当初的决然。

至少,他保下了父母妻儿,保下了诸多母族血亲。

旁人死活,他真的不在意。

卑鄙、冷血、怯懦、无情……

各种唾骂皆是生受,无可辩驳,也无意辩驳,皆是属实,他就是如此烂人。

然对父族,对哀劳王族的众多叔伯兄弟们,他终归是不忍痛下杀手的。

虽已兵围王宫,胜券在握,他却再度毅然行险,孤身出阵,抛却利剑,慨然入宫。

寝殿内,哀劳王斜倚病榻,眼中满是绝望。

哀隆缓缓步入殿内,对众位王子王孙的怒目视若无睹,缓缓行至王榻前,跪地顿首道:“侄儿拜见叔父!”

“既已背国弃族,换得汉家富贵,又何必再来见我这无用的叔父?”

哀劳王重重喘了几口粗气,好不容易缓了缓,如是道。

言语间,却是失望更胜于愤慨,许是自知将死,反倒豁达不少。

“叔父,侄儿虽背国入汉,却绝非弃族,族可除我,我却不忍见族灭。”

哀隆缓缓抬头,凝视着自家叔父浑浊的双眼,坚定道:“国可亡,族不能灭!”

“放肆!”

哀劳储君已入不惑之年,却仍是脾气暴躁,沉不住气,猛是抽剑出鞘,作势欲将哀隆斩杀。

“来人!”

哀劳王向殿内亲卫下令,却是指向自己的嫡长子,“将他拖出去!”

“君父!”

哀劳储君满脸诧异,却不等他再多说甚么,守殿侍卫已是夺下他手中利剑,将他往外脱。

听着渐渐远去的怒吼声,哀劳王满脸的失望和无奈,对着岿然不动的哀隆摇头叹息道:“若你是我的儿子,该多好。”

“多年来,叔父对侄儿视若己出,侄儿时刻感念在心,片刻不曾但忘。”

哀隆再度伏身顿首,言语间已带了些许哽咽。

“如此便好,叔父命不久矣,这群没出息的东西,就托付给你了,不求得享富贵,但求留得性命,且莫教他们流落街头,为奴为娼。”

哀劳王指着自己那数位满脸哀戚和惊惶的儿女,如是道。

哀隆沉声道:“叔父放心,但凡侄儿不死,必竭力保全王族之人。”

“叔父信你!”

哀劳王重重颌首,复又抬眸望向殿外,望向遥远的天际,缓声道:“说吧,是要王位,还是要项上人头?”

哀隆浑身微颤,缓声道:“侄儿虽是不仁不孝,却不忍弑叔,亦不欲篡位,还请叔父传位于幼子,由侄儿暂代摄政,若是如此,叔父一脉或仍可得保富贵。”

哀劳王目光微凝,沉声道:“你舍得?”

哀隆挺直腰杆,目光毫不闪躲的与他对视:“舍得!”

“善!”

哀劳王气势陡然一泄,凄惶苦笑道:“悔不当初,未纳你之言,早知如此,叔父昔年该立你为储君!”

“叔父……”

哀隆正欲回话,却被哀劳王摆手打断。

“事已至此,多说无益,为叔自知不可贪生苟活,如若不然,非但会牵累妻儿,亦会牵累你,引得汉帝猜忌,必定举族难保。”

哀隆闻言,顿首不语,无疑是默认了。

七月十五,中元之日。

哀劳王引颈自戮,以死谢罪,死前留下一道遗命,着年近九岁的幼子哀罟即位,由侄儿哀隆摄政。

更留下亲手所书的“供状”,详述自己乃受雒越蛮夷撺掇,方才利令智昏,欲挟持大汉太子,用以胁迫汉廷。

七月下旬,哀劳摄政王携新君往汉郡胥浦,向大汉太子乞降,并呈上此份供状。

太子震怒,汉军震怒,汉人皆震怒!

八月,哀劳征举国男丁,得兵近愈十五万,摄政王哀隆亲率大军南下,疯狂清剿雒越及诸多土著部族。

“一颗土著首级,赦一条哀劳人命!”

第一百六十四章 筑路立法第六章 未央风起第四百六十五章 圁阴船厂第三百九十六章 夫妻相处第二百章 水战操演第一百零七章 平虏沙盘第四章 甘泉夜宴第七章 太子废立第三百二十八章 欲购新宅第二百四十四章 绿林好汉第一百二十一章 骑兵对决第一百一十二章 全线出击 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鲜割地第五百八十八章 身毒圣战第五百八十四章 泰安有孕第四百七十九章 中南半岛第八百三十一章 东阙广场第八百零四章 及笄待嫁第二百四十九章 为人媒妁第四百零一章 今岁除夕第二百三十五章 青霉药膏第六百一十九章 母女探病第七百零三章 假冒太子新书征询,免费章节,请大家务必看看,拜托!第四百五十二章 刘沐封王第五百三十一章 袍泽重见第一百九十章 太子监国第六百零五章 权贵人脉第六百四十七章 翁主婚事第二百五十一章 监察体制第五百三十四章 循循善诱第六百七十二章 骑军借道第四百三十七章 正月离京第三百一十八章 诸般绸缪第一百六十七章 乌桓来使第一百九十六章 陈氏阿娇第七百六十章 不负相思第四百一十三章 挖掘藏宝第七百七十四章 父母子女第二十章 造纸办学 第一百九十八章 贵女登门第七百六十七章 罗马兵变第五百二十七章 对外贸易第十二章 虎贲羽林第五百八十三章 但求苟全第二百章 水战操演第五百六十一章 驰道路轨第五百三十章 勒石葱岭第三百八十一章 击溃前军第一百五十二章 心理医官第五百章 夷灭东鳀第十一章 父子摊牌第五百四十七章 倭王八岐第十九章 美容美甲 第三百一十八章 诸般绸缪第一百一十九章 道家之源第一百七十章 齐王献国第六百六十四章 双拥基金第五百六十四章 无线通讯第七百七十二章 哀隆摄政第三百九十三章 陪伴娇妻第五百零一章 民患不均第二百一十六章 贺兰在望第四百四十二章 文教师范第五百二十五章 贼子就擒第二百零五章 调教萝莉第八十六章 西北状况第六百五十五章 所为何来第二百零八章 李代桃僵第六百八十八章 牵马归府第二百一十五章 文君出蜀第二百九十九章 何为拘束第三章 册立太子第六百二十三章 腹背受敌第一百七十七章 发行国债第三百一十五章 喜事连连第七百四十三章 敲诈勒索第一百七十三章 酒宴议政第五百二十三章 举步登楼第六百四十四章 宫邸女学第十四章 运筹马上 第三百九十三章 陪伴娇妻第二百一十八章 滈水濯足第三百三十八章 换个营生第四百六十四章 匈奴分裂第六百八十五章 社福基金第五十四章 春心萌动 第七百九十七章 归家省亲第一百九十二章 惊天大案第二百七十九章 意欲随行第四百零二章 正朔大朝第三百一十二章 禁军改制第一百八十二章 儒派裂变第一百八十二章 儒派裂变第五百一十四章 繁忙仲夏第七百三十章 匈奴内乱第七百七十二章 哀隆摄政第四百五十三章 滇国来朝第七百六十九章 嗣子哀怨第五百二十六章 李广致仕
第一百六十四章 筑路立法第六章 未央风起第四百六十五章 圁阴船厂第三百九十六章 夫妻相处第二百章 水战操演第一百零七章 平虏沙盘第四章 甘泉夜宴第七章 太子废立第三百二十八章 欲购新宅第二百四十四章 绿林好汉第一百二十一章 骑兵对决第一百一十二章 全线出击 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鲜割地第五百八十八章 身毒圣战第五百八十四章 泰安有孕第四百七十九章 中南半岛第八百三十一章 东阙广场第八百零四章 及笄待嫁第二百四十九章 为人媒妁第四百零一章 今岁除夕第二百三十五章 青霉药膏第六百一十九章 母女探病第七百零三章 假冒太子新书征询,免费章节,请大家务必看看,拜托!第四百五十二章 刘沐封王第五百三十一章 袍泽重见第一百九十章 太子监国第六百零五章 权贵人脉第六百四十七章 翁主婚事第二百五十一章 监察体制第五百三十四章 循循善诱第六百七十二章 骑军借道第四百三十七章 正月离京第三百一十八章 诸般绸缪第一百六十七章 乌桓来使第一百九十六章 陈氏阿娇第七百六十章 不负相思第四百一十三章 挖掘藏宝第七百七十四章 父母子女第二十章 造纸办学 第一百九十八章 贵女登门第七百六十七章 罗马兵变第五百二十七章 对外贸易第十二章 虎贲羽林第五百八十三章 但求苟全第二百章 水战操演第五百六十一章 驰道路轨第五百三十章 勒石葱岭第三百八十一章 击溃前军第一百五十二章 心理医官第五百章 夷灭东鳀第十一章 父子摊牌第五百四十七章 倭王八岐第十九章 美容美甲 第三百一十八章 诸般绸缪第一百一十九章 道家之源第一百七十章 齐王献国第六百六十四章 双拥基金第五百六十四章 无线通讯第七百七十二章 哀隆摄政第三百九十三章 陪伴娇妻第五百零一章 民患不均第二百一十六章 贺兰在望第四百四十二章 文教师范第五百二十五章 贼子就擒第二百零五章 调教萝莉第八十六章 西北状况第六百五十五章 所为何来第二百零八章 李代桃僵第六百八十八章 牵马归府第二百一十五章 文君出蜀第二百九十九章 何为拘束第三章 册立太子第六百二十三章 腹背受敌第一百七十七章 发行国债第三百一十五章 喜事连连第七百四十三章 敲诈勒索第一百七十三章 酒宴议政第五百二十三章 举步登楼第六百四十四章 宫邸女学第十四章 运筹马上 第三百九十三章 陪伴娇妻第二百一十八章 滈水濯足第三百三十八章 换个营生第四百六十四章 匈奴分裂第六百八十五章 社福基金第五十四章 春心萌动 第七百九十七章 归家省亲第一百九十二章 惊天大案第二百七十九章 意欲随行第四百零二章 正朔大朝第三百一十二章 禁军改制第一百八十二章 儒派裂变第一百八十二章 儒派裂变第五百一十四章 繁忙仲夏第七百三十章 匈奴内乱第七百七十二章 哀隆摄政第四百五十三章 滇国来朝第七百六十九章 嗣子哀怨第五百二十六章 李广致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