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八章 归化名额

(最近频繁出差,更新不定时,随写随更,大家可不急着追文,完本再看亦可,但凡有更新,绝对保证质量,抱歉!)

阴山横贯东西,峰峦叠起的山脉绵延两千余里,山北是水草茂盛的大草原。

大草原再往北,便是一望无垠的砾石荒漠,匈奴称之为大戈壁,汉人却习惯称为大漠,并将大漠的南北分别称为漠南与漠北。

北方大漠不同与寻常沙漠,地表大多非黄沙覆盖,而是裸岩砾石。

烈日当空,大漠荒凉孤寂,唯见得一缕若隐若现的孤烟,无风而起,徐徐袅袅,直入云霄。

就在此时,天地间响起阵阵马蹄踏地声,肉眼可见的滚滚热浪中,两道轻骑飞驰而来,在高耸的残丘下,寻了出阴凉,下马小觑。

“阿爸,我何时才能得册汉籍啊。”

骑手身着汉民服饰,嘴里说的却是带着乌桓独特腔调的东胡语,问话的年岁较小,原名辗迟乌仫,新近却改了汉姓汉名,是为展逐。

非止是他,乌桓辗迟部的族人都已以“展”为姓,期盼着能早早归化入汉。

至汉廷不但将乌桓最精锐的四万骑射“归化入汉”,且将其亲眷逐批迁入汉境,册入汉籍,导致乌桓人口骤降十余万,现如今,乌桓全族已不足四十万,其中更不乏老弱妇孺。

昔年的乌桓,困守乌桓山脉近百年,仍能迅速整备出二十万骑射,今时今日,为汉人在漠南牧羊采矿,生活虽日渐富足,却不得在漠南牧马,又被不断掏空精锐,战争潜力却日渐枯竭了。

乌桓人再愚昧,也不会瞧不出汉廷的盘算,况且这是明晃晃的阳谋。

乌桓各部大人早年封了汉室侯爵,本以为天高皇帝远,不过是个名头罢了,孰料随着大汉愈发强盛,汉军大展凶威,动不动就诛绝不臣夷狄,使得现今塞北外夷就唯独剩下乌桓。

现如今的乌桓诸侯,享有的权利地位不如汉候,所率部众又不断被汉廷削弱,不禁悔不当初,早特么不想继续待在乌桓山脉了,过往什么故土难离,不过都是想割据塞北,与汉廷讨价还价的借口,现今没有半点筹码,还不如早点举家迁往大汉帝都来得实在。

没瞧见赤勃部的巴鲁和薄奚部的忽都么?

前些年,两人还想为所谓的“乌桓王”争得你死我活,现今早已抛下诸多部众,拖家带口的跑汉都长安享福去了。

旁的乌桓诸侯,多是封的关内候,而非巴鲁和忽都的列候,就因赤勃部和薄奚部是乌桓最强大的两个部族,归化入汉的精锐部众最多,两人自然受到最好的优待。

两人举家迁京,赤勃部和薄奚部未有资格归化入汉的部众等同被遗弃,两大部族彻底崩了。

没有部族,就没有归属,是所谓的流浪牧民,自然也没有任何地位可言,虽比奴隶多了自由,但和后世吃饱没事者追求所谓的自由不同,人是群体性动物,一旦彻底脱离群体,虽少了束缚,但失落和彷徨却是不可避免的。

好在汉廷在漠南探勘出大银矿,并在乌桓山脉的东南山口修筑了塞城,就近驻军,且供大量汉人监工居住生活,调来大量外族奴隶,又从朝鲜征募大批精壮前来采矿。

赤勃候和薄奚候也不算绝情绝义,还是特意向皇帝陛下请旨,让他们被遗弃的部众能聚居到塞城周围,得到些许托庇。

余下的事,就要看个人的努力和造化了,若能立下功劳,得以归化入汉,就能如过往的乌桓精锐般,拖家带口的册入汉籍,迁入汉境定居。

正因如此,乌桓山脉东南山口的那座塞城,被乌桓族人视为冀望入汉之地,常年负责乌桓事务的大行丞宋远,特意请准皇帝陛下,将此塞命名为“北冀”。

大汉连年裁撤边军,将愈来愈多的军费投入到水师和精锐骑营,故而不打算在北冀塞囤驻太多边军,只是逐年轮驻近万军士,且多是服兵役的新员,已服过一年府役,再调来服这一年边役,两年兵役期满,若是仍没能晋升低阶将官,就退伍还乡了。

兵员素质不错,军械精良,屯粮充裕,操练亦不曾懈怠,但要论起实战经验和真正的战斗力……

吓吓朝鲜劳工和乌桓牧民还行,仗着城高池深也能至少能顶着十万大军强攻,坚守到大汉骑军挥师来援,但真要出城野战,连太尉府的将帅们都不报任何期望。

故而,驻守北冀塞的汉军步卒,寻常时候是不准大举离开塞城的,只会派少数斥候轻骑巡视周边军情,免遭大股敌军突袭。

匈奴虽已多年不敢南下牧马,但防备却不能懈怠,更远的大漠地带,当地驻军就会招募乌桓部分精壮,让他们帮着巡视。

倒不是将自身安危交托于这些乌桓雇佣兵,仅是聊胜于无,反正花不了多少赀财,有的是想为汉廷立功的乌桓人,抢着去做。

没发现匈奴敌情最好,若是真能有所发现,让北冀塞的驻军多出些时日早做防备,有充裕时间驱散或安置好附近的朝鲜劳工和乌桓居民,无疑能减少许多损失,无疑是很划算的。

汉廷在北方塞外的漠南草原,划定了广袤的放牧区,凡在牧区内纵马执兵的外族,皆杀无赦!

乌桓雇佣兵亦不例外,是绝对不能踏入牧区的,只能从北冀塞的西北面,进入大漠巡视。

辗迟部,赤勃部和薄奚部彻底崩解后,乌桓现今最大的部族,亦是最识时务的部族,部族大人辗迟候从没奢望做什么乌桓王,又不似巴鲁和忽都般心狠,不忍抛下部众,故而主动揽下了为汉军巡视大漠的差事。

辗迟部的族人,都已改姓“展”,凡能归化入汉者,辗迟候都不阻拦,任他们举家迁入汉境,包括他自己的儿女们。

他老了,不奢望在百年之前,见得所有部众都得以归化入汉,只是尽其所能的关照好阿爸交托到他手中的族人,唯求心安。

亦因如此,辗迟候是现今乌桓族人们最为敬重的老首领,大汉皇帝陛下闻之此等情形,则是保持着不褒奖也不贬斥的态度,于个人而言,刘彻还是挺敬佩这种无私精神的,但于国而言,汉廷自不乐见乌桓出现什么精神领袖。

若非现今乌桓已废,再闹不出什么乱子,刘彻是绝不吝于命人灭了辗迟候的。

前头提到的展逐,也就是辗迟乌仫,其父辗迟楼丘正是辗迟候的庶出孙子,已改名展丘。

展丘的生父,为辗迟候的庶子,得封汉爵十三等,是为公乘,距离高爵十万八千里,所能荫蔽者,仅限嫡子嫡孙和庶子,意即得赐汉籍者,不包括其庶出孙子。

展丘虽得册汉籍,却未随父母和兄弟姊妹们迁入汉境,只因舍不得抛下自家骨肉,尤是他最疼爱的儿子展逐。

早知如此,昔日汉廷要征调乌桓骑射征伐身毒百乘时,他就该向阿爸请求随军出征的。

现如今,他也只能主动留在北冀塞,用自身“勋贵子弟”的特殊汉人身份,为自家骨肉向塞城官吏谋求些特殊优待,争取多积攒些功劳,看能否让他们早些争取到归化入汉的名额。

是的,归化名额!

为鼓励朝鲜劳工和乌桓部众替朝廷效力,大行府特意向三大公府申请,准北冀塞可依功绩分发相应的归化名额,每岁数量不定,但要求不低,数量不多,名额很难得很珍贵。

皇帝刘彻闻之此事,不禁晒然失笑,若非想保证汉室血统的纯正性,不想搞出民族大融合的移民国家,他怕不是要弄个移民局,再捣鼓出绿卡申报制度什么的。

有感于大汉群臣的治政思维愈发广阔,刘彻倒是大感欣慰,光靠他一个穿越众,又如何能治理好泱泱大汉,让全社会真正步入变革?

展逐不过是个十四五岁的毛头小子,又是乌桓人,自是不知南边的大汉正发生着亘古未有的大发展大变革,心心念念的只想早些获得归化名额,前往那梦想中的富饶之地。

之所以如此渴望,盖因他前些日子,在北冀塞遇着了儿时的玩伴郝任,赠了他不少好物件,还给他讲了不少新奇事。

第五百六十六章 通信编码第七百一十六章 离京赴滇第二百五十九章 图谋西南第五百六十九章 火力发电第六百四十九章 父爱无言第五百一十二章 害人害己第一百三十章 举国欢腾第七百九十章 诸般应对第七百一十七章 开拓北美第七百零五章 罗马权斗第四百零四章 皇后临盆第一百二十八章 夏日惊雷第三百七十六章 皇后有孕第七百四十六章 意气风发第八百三十章 长安协定第七百九十七章 归家省亲第六百七十一章 水师整军第四十章 王府缉凶第四百五十八章 胶漆娇妻第二百七十八章 长安四月第七百二十一章 事出意外第一百三十六章 丧钟敲响第六百一十六章 得妻如此第四百九十一章 残暴奴律第四百五十九章 六大蒙师第三百九十六章 夫妻相处第四十六章 工业模式第一百九十九章 改装战船第五百九十三章 分子之筛第六百七十八章 胡商告发第一百四十章 家宴谋划第七百七十八章 犹太祭祀第七百一十三章 诸事妥当第七百六十章 不负相思第五百零九章 巽加求和第六百五十八章 饿狼出城第一百八十六章 告上公堂第二百一十六章 贺兰在望第六百九十五章 殖民律令第四百五十三章 滇国来朝第一百五十一章 挣钱差事第四章 甘泉夜宴第一百五十二章 心理医官第三十三章 春暖衫薄 第二百七十二章 秋季局势第一百一十五章 茁壮大汉第七百二十六章 抵达布山第五百二十六章 李广致仕第六百八十四章 太子策问第三百三十四章 铿锵玫瑰第八十六章 西北状况第五百八十二章 身毒禁海第七百五十六章 不得封禅第二百一十三章 诸将领命第八百三十四章 秀才待诏第七百一十三章 诸事妥当第三百二十三章 难得糊涂第八百一十八章 寄子归乡第四百四十章 火炮设计第六百一十六章 得妻如此第六百五十四章 适材适所第六百二十八章 战局有变第二百九十九章 何为拘束第一百五十八章 刘荣投缳第三百九十五章 处置薄氏第五百八十三章 但求苟全第五十五章 草原马贼 第六百四十六章 亲王召见第三百五十九章 椒房用膳第六百四十七章 翁主婚事第七百五十章 大浪淘沙第七百九十五章 郝任入学第八百二十三章 去病擒酋第一百八十五章 悍然出手第三十一章 特种作战 第七百四十三章 敲诈勒索第五百七十六章 特殊赌赛第六百三十五章 印度希腊第二百三十章 百年毒计第七百九十三章 雍凉畜牧第一百五十八章 刘荣投缳第四百二十三章 凄惶卫长第一百零一章 楋跋花儿第三百零五章 铁业整合第四百四十一章 火车轮船第二百一十五章 文君出蜀第八百零一章 搅屎棍子第二百四十二章 谋取王位第一百四十六章 暗自盘算第二百七十一章 精神文明第三百四十一章 大战骤起第一百九十四章 年夜擒贼第六百一十四章 安辨雌雄第一百二十七章 焚烧尸山第五百六十七章 北粟南稻第七百九十章 诸般应对第四百九十六章 荒唐海战第四百零一章 今岁除夕第七百二十三章 帝皇训子第一百四十四章 拍卖战俘
第五百六十六章 通信编码第七百一十六章 离京赴滇第二百五十九章 图谋西南第五百六十九章 火力发电第六百四十九章 父爱无言第五百一十二章 害人害己第一百三十章 举国欢腾第七百九十章 诸般应对第七百一十七章 开拓北美第七百零五章 罗马权斗第四百零四章 皇后临盆第一百二十八章 夏日惊雷第三百七十六章 皇后有孕第七百四十六章 意气风发第八百三十章 长安协定第七百九十七章 归家省亲第六百七十一章 水师整军第四十章 王府缉凶第四百五十八章 胶漆娇妻第二百七十八章 长安四月第七百二十一章 事出意外第一百三十六章 丧钟敲响第六百一十六章 得妻如此第四百九十一章 残暴奴律第四百五十九章 六大蒙师第三百九十六章 夫妻相处第四十六章 工业模式第一百九十九章 改装战船第五百九十三章 分子之筛第六百七十八章 胡商告发第一百四十章 家宴谋划第七百七十八章 犹太祭祀第七百一十三章 诸事妥当第七百六十章 不负相思第五百零九章 巽加求和第六百五十八章 饿狼出城第一百八十六章 告上公堂第二百一十六章 贺兰在望第六百九十五章 殖民律令第四百五十三章 滇国来朝第一百五十一章 挣钱差事第四章 甘泉夜宴第一百五十二章 心理医官第三十三章 春暖衫薄 第二百七十二章 秋季局势第一百一十五章 茁壮大汉第七百二十六章 抵达布山第五百二十六章 李广致仕第六百八十四章 太子策问第三百三十四章 铿锵玫瑰第八十六章 西北状况第五百八十二章 身毒禁海第七百五十六章 不得封禅第二百一十三章 诸将领命第八百三十四章 秀才待诏第七百一十三章 诸事妥当第三百二十三章 难得糊涂第八百一十八章 寄子归乡第四百四十章 火炮设计第六百一十六章 得妻如此第六百五十四章 适材适所第六百二十八章 战局有变第二百九十九章 何为拘束第一百五十八章 刘荣投缳第三百九十五章 处置薄氏第五百八十三章 但求苟全第五十五章 草原马贼 第六百四十六章 亲王召见第三百五十九章 椒房用膳第六百四十七章 翁主婚事第七百五十章 大浪淘沙第七百九十五章 郝任入学第八百二十三章 去病擒酋第一百八十五章 悍然出手第三十一章 特种作战 第七百四十三章 敲诈勒索第五百七十六章 特殊赌赛第六百三十五章 印度希腊第二百三十章 百年毒计第七百九十三章 雍凉畜牧第一百五十八章 刘荣投缳第四百二十三章 凄惶卫长第一百零一章 楋跋花儿第三百零五章 铁业整合第四百四十一章 火车轮船第二百一十五章 文君出蜀第八百零一章 搅屎棍子第二百四十二章 谋取王位第一百四十六章 暗自盘算第二百七十一章 精神文明第三百四十一章 大战骤起第一百九十四章 年夜擒贼第六百一十四章 安辨雌雄第一百二十七章 焚烧尸山第五百六十七章 北粟南稻第七百九十章 诸般应对第四百九十六章 荒唐海战第四百零一章 今岁除夕第七百二十三章 帝皇训子第一百四十四章 拍卖战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