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七章 电力发展

宫邸学舍,预学馆。

格物实验室内,忙里偷闲的清河王刘乘正亲自指导学子们进行实验,能让帝国科学院的院监抽空授课,只因听课的学子中有太子刘沐。

待得明岁,刘沐虽才虚年十四,却也将提早结束宫邸学舍的课业,与刘典和霍去病等比他年长一岁的学子一道,升入各大学府就学。

这意味着,清河王刘乘不会再兼任宫邸学舍的夫子了,或许遇着兴致不错时,会偶尔前来讲席,向师生们宣讲些前沿的格物和化学进展,却不可能再如现今般亲自授课。

本就是帝国储君的特殊待遇,与太子同届的学子只是恰逢其时的沾了光,没甚么公不公平的说法。

“三相交流发电的原理,你等皆已知晓了,今日为师便通过实验,让你等更直观的认识到交流电引发的极性转化。”

交流发电机的基础结构并不复杂,实际在后世的电学发展中,交流电的出现比直流电不过晚了数年,刘彻撰写出的相关科学典籍,使得大汉的格物博士们早就对交流电进行钻研,要造出三相交流发电机并不难。

只见木架上悬挂着一根细长的磁铁,数尺外放置着一个空心铜球,铜球以导线连接到三相交流发电机。

有趣的是,三相交流发电机的转子是直接由直流电机驱动的。

学子们对直流电机亦不陌生,也习惯性的称之为电动小马达,盖因随着蓄电池小型化,直流电机也逐步实现小型化,这些王侯子弟的车模船模也纷纷从发条传动,改造成电机传动。

改造所需的相关配件,皆是宫邸学舍无偿提供的,想要改造却得学子们亲自动手,当然也少不了夫子们从旁指导。

这就是教育资源的重要性了,相较与各郡县的官学,莫说宫邸学舍,就是长安城内的寻常官学,所能获取的教育资源都是高出好几个档次。

长安学子们,起点就比外地学子要高的多,亦因如此,多少勋贵和富贾宁可花费重金在北阙闾里置办宅舍,宁可与庶民比邻而居,也要入籍长安。

可怜天下父母心!

在尤为重视子女教育的华夏,学区房的概念,早早就在大汉出现了。

还是那句老话,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没甚么公不公平的说法,若对现实不满,就好好努力奋斗,自身做不得官二代富二代,那就争取做官二代富二代的爸爸,只会怨天尤人是于事无补的。

言归正传,但见刘乘合上电动马达的开关,三相交流发电机的转子随即飞速旋转起来,将产生的交变电流输送到空心铜球上。

叮当~~叮当~~叮当……

悬挂在木架上的磁铁,其两端来回敲击到铜球上,发出有节奏的脆响。

吸附和排斥不断重复,可见铜球因交变电流产生了磁力的极性变化。

现今的大汉,可没甚么示波器之类的高端实验设备,能让学子们最直观的体验到交变电流的电压变化,也就只能靠类似实验了。

“夫子,依着书里的说法,直流供电远比交流供电的损耗高,现今既已能造出交流发电机,又为何不尽速普及呢?”

霍去病颇是聪慧,懂得举一反三,突是出言问道。

刘乘断掉电路开关,笑言道:“你虽敏而好问,看书时却没看仔细,谁说直流供电必定比交流供电的损耗高,恰恰相反,在同等条件下,直流供电的损耗反而要低得多。”

学子们皆是愣怔,觉得刘乘所言与旁的格物先生授课时讲的有矛盾。

刘乘瞧见他们满脸疑惑,却唯有太子刘沐若有所思,便对刘沐道:“太子殿下以为如何?”

刘沐挠了挠头,相较于众位同窗,他最大的优势无疑是有个“全知全能”的皇帝老爹,每每闲暇时,都会为他开小灶,更没少带他捣鼓些新奇玩意。

对交流电,他并不陌生,试制三相交流发电机时,他都有帮着父皇和皇叔打下手的。

刘沐迟疑道:“夫子的意思,莫不是指交流电在输送过程中,不但会如直流电般,因导线电阻产生损耗,更会产生所谓的电感,造成更大的损耗?”

刘乘不禁颌首,颇为赞许道:“不错,正是电感,宫邸学舍的格物课业仅涉皮毛,又缺乏实务践行,所谓的电感,要到帝国科学院才会深入教授,若你等有志在此,为师自是乐意见得你等入科学院就读。”

刘乘此时也有“私心”,就是想从宫邸学舍招生。

如今的各大学府都会从完成预学课业的学子中招生,最受世家贵胄们青睐的,无疑是政经官学和黄埔军学,挤破头都想进啊。

太学作为大汉最高学府,已并举两院,是为科学院和汉学院,两院亦会招收学子,除却吸纳各大学府的毕业生进行所谓的“深造”,饶是刚完成预学课业的少年,若其学业优异且天资过人,也可破格招收。

在科学理论和思维上,宫邸学舍的学子们无疑能将绝大多数同龄人甩出数条街去,九年课业,九年积累,就是九年差距,耗费无数师资导致的巨大差距。

作为帝国科学院院监,刘乘自是求才若渴的,譬如刘沐,若非他是要承继帝业的储君,刘乘必会想方设法将他“忽悠”到科学院就读,莫说是作为学子,就是给个助教,待其累积了足够的实务经验,拔个博士亦无不可。

这年月,帝国科学院不缺钱,亦不缺理工著作,缺的是懂得如何理解及钻研科学理论的人才!

奈何,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宫邸学舍的绝大多数学子,对进入科学院就读兴致缺缺,入仕为官,入伍为将,仍是这些王侯子弟的首选。

没办法,华夏自古皆如此,最聪明的大脑,往往都在行政和军队体系中,甚么匠师和富商,在权势面前,都要低头。

这是利弊参半的,皇帝刘彻也无意扭转社会风气,若如后世美帝般以商领政,也未必是甚么好事,全民反智就更糟糕了。

刘乘见的众学子没甚么反应,倒也没太失望,继续道:“因交流的电压不断变化,故输电过程中非但会对感应变压器相间感应,也能对地感应,产生电感。

书中所谓的交流供电损耗比直流供电损耗小,是在高压输电的前提下,大幅降低因导线电阻产生的损耗,然在同等电压下,直流供电的损耗反是较小。

在大汉现有工艺下,虽可勉强制造高压供电所需的电缆,然为减少高压交流电的对地感应,或因电弧发电造成人命伤亡,势必要将现有的电线竿大幅加高,且要制造诸多的变压输电箱,耗赀极大。”

众学子皆是恍若大悟,现今大汉不是无法实现交流供电,实乃成本远高于收益。

太子刘沐感叹道:“然直流供电距离有限,却不知何时才能如书中所述,电输千里,入得千家万户。”

“饶是任重道远,然终归仍是要朝向交流高压供电发展的。”

刘乘目光坚定,复又道:“正如陛下常言,想要普及新科技,最好的途径乃是增加需求,如今要务,实是要发掘出电能的用途,譬如这电动机,若是能造得更大,成本更低,使之能与现有的水力和蒸汽驱动相媲美,则百工百业对电力势必有更大需求,在缺水少煤之地,更是独具优势。”

刘沐颌首认同道:“不错,若是如此,商家们必是舍得花钱购电,朝廷不虞入不敷出,也就能投入重金,铺设更多的电网,制造出更多的供电设备。”

众学子虽是插不上话,却皆是倾耳聆听,目光熠熠生辉。

经过多年科学教育,他们的眼界远比自家的祖辈父辈要开阔,尤是在工业格局的展望上,更为长远。

从清河王与太子的对谈中,显见发展电力乃大势所趋,对有权有钱有关系的王侯权贵更是大好机遇。

过往无数经验证明,抱紧天家的大粗腿,必是不会错的。

近水楼台先得月,这些听到“内部消息”的小家伙们,回府后自是会告知自家长辈,让他们多多关注朝廷的相应举措,莫要错失良机。

旁的且不论,光说铺设电网,朝廷未来必将投入重金,瞧瞧筑路、治河和修筑铁道,国库每每调拨的公帑皆是动辄数百万金,但凡能沾上边,甚至承接部分相关业务的商家,皆是赚得钵满盆满。

饶是王侯权贵家,也不会嫌钱多的,若没经营些族业,光靠朝廷秩俸,焉能养活一大家子人?

老老实实挣钱,不官商勾结,不以权谋私,不仗势欺人,不以次充好,皇帝陛下和御史府也是默许的,水至清则无鱼嘛。

若是要钱不要命,非弄些违法乱纪的勾当,皇帝自也不会心慈手软,在历朝历代,抄家宰肥羊皆是国库的一大进项。

现今大汉吏治森严,朝廷又因大搞基建耗赀甚巨,还是莫要心怀侥幸为好。

第九十一章 匈奴撤军第一百四十九章 大军班师第七百七十九章 家有犟儿第七百九十一章 放眼漠北第四百七十九章 中南半岛第七百四十五章 泰安随任第五百六十二章 筑路实践第二十章 造纸办学 第三百六十二章 作壁上观第二百一十七章 待汝寻仇第四百一十六章 珠赠娇妻第四百三十五章 鲜卑南迁第四百五十八章 胶漆娇妻第一百四十四章 拍卖战俘 第六百六十章 贵女求人第七百七十六章 太子来援第二百四十一章 破格拔擢第四百一十四章 组建暗卫第五十三章 内院探奇第五百一十一章 改道沐邑第八十六章 西北状况第五百零一章 民患不均第五百八十章 或为帅才第二百一十三章 诸将领命第三十六章 背后真相 第三百二十二章 铸钢为犁第三百六十五章 离京出狩第八百零三章 东方先生第六百三十五章 印度希腊第一百一十三章 帝国石油第七百四十九章 没心没肺第八百三十五章 不务正业第七百三十四章 固有疆土第四百四十三章 东郡油田第一百六十六章 帝国邮政第五百三十七章 岁末除夕第五百一十五章 安息作死第二百一十七章 待汝寻仇第九十七章 羌人女奴 第三百八十九章 意欲突围第四百九十四章 大军集结第四百一十六章 珠赠娇妻第一百四十四章 拍卖战俘 第七百六十四章 开凿运河第六百零八章 商贸代表第四百三十二章 夙愿得偿第七百四十一章 欲入军学第三百八十三章 帐內定计第五百九十七章 上帝之鞭第一章 夜色未央第七百零九章 士子难为第二百二十三章 攻守应对第六百八十章 母子论理第五百七十五章 微服出宫第四百七十三章 身后之事第五十二章 南山稻田 第三百一十二章 禁军改制第八十二章 先锋叛逃第五百三十一章 袍泽重见第一百零一章 楋跋花儿第一百一十章 汉军出塞第六百一十二章 闹出大事第十三章 骑兵利器 第三百七十八章 抵达云中第二百三十五章 青霉药膏第三百七十四章 意欲亲征第二百九十八章 无心插柳第一百五十章 丰年秋收第五章 金屋藏娇第一百三十六章 丧钟敲响第三百九十七章 天子临朝第八百三十二章 化解冲突第三百六十四章 敦煌军镇第三百零七章 项王藏宝第二百九十章 渡过天灾第八百二十二章 踏破龙城第六百九十三章 阖家团圆第六百三十四章 天文学说第三百六十九章 泄密之人第二百四十八章 初雪过后第一百一十四章 生机勃勃第七百五十二章 东风客运第二百九十三章 福祸相倚第五百六十三章 冲撞体制第四百二十二章 妻儿随任第四十二章 路在脚下第三百三十五章 誓灭乌孙第一百二十三章 形势大好第八百零七章 釜底抽薪第二章 吴楚之乱第三百四十章 经济作物第五百六十章 暑休展延第二百七十五章 发行邸报第七百三十一章 汉帝之谋第七十七章 暗流汹涌 第六十三章 汉奸鼻祖 第三百八十二章 全军溃逃第七百一十二章 少年志向第八百二十三章 去病擒酋第三十六章 背后真相
第九十一章 匈奴撤军第一百四十九章 大军班师第七百七十九章 家有犟儿第七百九十一章 放眼漠北第四百七十九章 中南半岛第七百四十五章 泰安随任第五百六十二章 筑路实践第二十章 造纸办学 第三百六十二章 作壁上观第二百一十七章 待汝寻仇第四百一十六章 珠赠娇妻第四百三十五章 鲜卑南迁第四百五十八章 胶漆娇妻第一百四十四章 拍卖战俘 第六百六十章 贵女求人第七百七十六章 太子来援第二百四十一章 破格拔擢第四百一十四章 组建暗卫第五十三章 内院探奇第五百一十一章 改道沐邑第八十六章 西北状况第五百零一章 民患不均第五百八十章 或为帅才第二百一十三章 诸将领命第三十六章 背后真相 第三百二十二章 铸钢为犁第三百六十五章 离京出狩第八百零三章 东方先生第六百三十五章 印度希腊第一百一十三章 帝国石油第七百四十九章 没心没肺第八百三十五章 不务正业第七百三十四章 固有疆土第四百四十三章 东郡油田第一百六十六章 帝国邮政第五百三十七章 岁末除夕第五百一十五章 安息作死第二百一十七章 待汝寻仇第九十七章 羌人女奴 第三百八十九章 意欲突围第四百九十四章 大军集结第四百一十六章 珠赠娇妻第一百四十四章 拍卖战俘 第七百六十四章 开凿运河第六百零八章 商贸代表第四百三十二章 夙愿得偿第七百四十一章 欲入军学第三百八十三章 帐內定计第五百九十七章 上帝之鞭第一章 夜色未央第七百零九章 士子难为第二百二十三章 攻守应对第六百八十章 母子论理第五百七十五章 微服出宫第四百七十三章 身后之事第五十二章 南山稻田 第三百一十二章 禁军改制第八十二章 先锋叛逃第五百三十一章 袍泽重见第一百零一章 楋跋花儿第一百一十章 汉军出塞第六百一十二章 闹出大事第十三章 骑兵利器 第三百七十八章 抵达云中第二百三十五章 青霉药膏第三百七十四章 意欲亲征第二百九十八章 无心插柳第一百五十章 丰年秋收第五章 金屋藏娇第一百三十六章 丧钟敲响第三百九十七章 天子临朝第八百三十二章 化解冲突第三百六十四章 敦煌军镇第三百零七章 项王藏宝第二百九十章 渡过天灾第八百二十二章 踏破龙城第六百九十三章 阖家团圆第六百三十四章 天文学说第三百六十九章 泄密之人第二百四十八章 初雪过后第一百一十四章 生机勃勃第七百五十二章 东风客运第二百九十三章 福祸相倚第五百六十三章 冲撞体制第四百二十二章 妻儿随任第四十二章 路在脚下第三百三十五章 誓灭乌孙第一百二十三章 形势大好第八百零七章 釜底抽薪第二章 吴楚之乱第三百四十章 经济作物第五百六十章 暑休展延第二百七十五章 发行邸报第七百三十一章 汉帝之谋第七十七章 暗流汹涌 第六十三章 汉奸鼻祖 第三百八十二章 全军溃逃第七百一十二章 少年志向第八百二十三章 去病擒酋第三十六章 背后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