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破格拔擢

九月中旬,霜降悄然而至,气肃而凝,露结为霜。

太子刘彻破格拔擢了太史属官司马谈,将这刚及冠数月的年轻治历从太常府转调御史府,任用为兰台令史。

兰台为宫内收藏典籍之地,由御史中丞兼领,麾下的数位兰台令史主要负责典校秘书或从事撰述。史官们虽辖属太常府,但因其修史需遍阅典籍,故而也常驻兰台。

是以刘彻为司马谈升官,倒不是想让他做监察吏治的御史,而是让他能有更多的权限调阅典籍罢了。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多给他加个图书管理员的身份,看书不用借阅啦。

刘彻特意召见司马谈,命他修撰阴阳、儒、墨、名、法各家的典籍,并为先秦诸子作传。

司马谈险些没吓懵了,连那些皓首穷经的博学之士都不敢动手给诸子作传,何况他这学识浅薄的弱冠书生。

刘彻倒是对他信心满满,学识可以满满积累,但兼容并蓄的态度和客观中立的思想,却是极为难得。

其实愈是饱学之士,对事物的看法多是会形成某种难以扭转的偏颇,往往将自身专研的学术领域视为正统甚或真理,几乎成为执念。

这种执念有助于精研,或许能在该领域获得巨大的成功,但对于需要客观视角的史官和评鉴者而言,这种执念是必须摒弃的。

司马谈固然年轻,阅历和学识颇是不足,但这也正是他的优势,由于先前是个管理历法的小官,他对诸子百家没有甚么先入为主的观念,算是张好白纸。

尤是刘彻根据史籍记载,可看出司马谈的潜力和为人。

若没有司马谈留下的诸多策论和记录,他的儿子司马迁是写不出史记的,其实是司马谈数十载的呕心沥血方才成就了司马迁。

尤是司马谈对对先秦的思想发展史作过广泛的涉猎和研究,认为各家思想互有短长,唯道家思想最能综合各派之长,“立俗施事,无所不宜”。

在刘彻看来,若司马谈这辈子还能产生出这种想法,乃至总结归纳出一套完善的理论体系,那真是太宝贵了。

无论耗费十数年,还是数十年,都是值得的!

这套理论体系甚至会成为整个华夏民族的思想主干,用兼容并蓄的道学将诸子百家的精髓融汇贯通,堪称功在千秋的伟业。

这件事,卫绾做不来,太学里的博士们也做不来,只有司马谈这等未偏颇,不刻板,思维活跃的年轻人才有可能做到。

司马谈自是不晓得太子殿下对他有如此高的期许,心下犹自惴惴不安。

刘彻却未再多说甚么,唯是得知司马谈的妻子正怀有身孕,笑道:“若是喜得贵子,便唤作司马迁吧。”

司马谈端是受宠若惊,拜谢连连,得蒙太子赐名,真真光耀门楣。

他却不知,堂堂大汉太子殿下,早已赐名成瘾,戒都戒不掉。

“嗯,日后让你的儿子多多翻阅典籍,编部华夏通史吧,嘱咐他多写些孤王的好话,尽量写得光正伟岸些。”

刘彻半开玩笑道,历史虽是有胜利者书写的,可歌功颂德的好笔杆子也是不可或缺的。

司马谈面色讪讪的陪笑道:“殿下仁德贤良,必能为汉室开创千古基业,何须史官多添笔墨渲染。”

刘彻抚掌而笑,眸色间端是意味深长。

司马谈刚告退而出,江都王刘非却是领着人入宫求见。

他们进得太子府的书室,见了礼,刘彻方才晓得跟在刘非后头的那高壮老者正是卓王孙。

“你便是卓文君之父,富甲巴蜀的卓王孙?”

刘彻饶有趣味的打量着他,果是祖籍齐地之人,这身板丝毫不逊于关中大汉。

自先秦以降,华夏以秦地和齐地两处的百姓身形最为高大壮硕,也因此形成了齐国和秦国成为战国末年最强大的两个诸侯国,且皆称帝自立。

刘彻已召见过卓文君,容貌绝美且不提,光是那高挑的身材,生生比寻常宫娥高出大半个脑袋。换后世的算法,怎么也得有个一米七几,标准的大长腿生生超过刘彻的腰,让他倍感压力山大。

如今见得高大俊朗的卓王孙,终是不得不感叹其遗传基因的强大。

“草民正是卓王孙,文君之父,至于那富甲巴蜀的,实乃坊间百姓打趣草民的笑谈,让殿下见笑了。”

卓王孙身为商贾,即便家赀巨亿,可连蜀郡太守的宅邸都没进过,更遑论入得大汉皇宫,得见太子尊荣。

若非他多年来走南闯北,阅历丰富,此时怕已彻底懵圈了。

“嗯,女学开筵授业已有月余,卓文君这博士仆射学识广博,眼界开阔,数次经筵讲读颇受诸位贵女赞赏。”

刘彻微微颌首,并不掩饰他对卓文君的欣赏,复又打趣道:“都说有其父必有其子,卓文君有这等才学,想来不乏家学渊源的缘故。”

卓王孙心下大喜,面上却是愈发谦恭,躬身道:“小女得蒙圣恩,自当忠于职守,尽其所能为朝廷效力。不敢提甚么家学渊源,祖上本是诗书传家,传至草民却只能操持商贾贱业糊口,非但有辱门风,更恐会拖累了小女。”

刘彻笑道:“在孤王面前,没甚么贱业不贱业的,五皇兄之前还跟孤王提起过你,说是想跟你做几笔大买卖。依着你的意思,莫不成五皇兄也在操持贱业不成?”

“草民言语孟浪,殿下恕罪,江都王恕罪。”

卓王孙登时脊背冒汗,刚忙躬身告罪,还不忘偷偷抬眸瞄了瞄江都王刘非,见得他恍若未闻,毫无愠怒之色,方才松了口气。

“呵呵,无妨。日后你便会知晓,孤王对谨守法度,足额缴税的商贾最是欣赏,毫无半分偏见。”

刘彻摆摆手,复又道:“且先说说正事吧,五皇兄带你入宫前,应已细说分明了吧?”

“是,江都王已向草民交代得清清楚楚,草民定当竭尽全力,效犬马之劳。”

卓王孙忙是应道,先前江都王寻到他,提及那几桩大买卖时,他算是喜忧参半。

喜的是身为商贾却得蒙江都王看重,忧的是那几桩买卖若无朝廷乃至天子准允,是要抄家灭族的。江都王身为皇子,自是不担心丢了性命,可他卓王孙扛不住啊。

江都王刘非显是瞧出了他的顾忌,故而将他带来见太子刘彻,好让他放心做事。

“无需你效甚么犬马之劳,行商贾之事,讲求的就是公平诚信,便是孤王出面,亦没甚么强买强卖的道理。”

刘彻摇摇头,认真道:“五皇兄领你入宫拜见,非是让孤王以势压人,而想让你能心无挂碍的权衡利弊得失,那几桩买卖能接下便接下,若觉会赔本,价钱也并非不可商量。”

“谢殿下体恤,江都王提的那些买卖皆可获取暴利,若是朝廷准允,草民真是求之不得,无需再议价。”

卓王孙并非矫作虚应,而是由衷之言。

刘彻颌首道:“嗯,这你尽可放心,朝廷会封你个行人令,让你可名正言顺的向夜郎国的君臣交涉相关事宜。”

卓王孙只觉耳边惊雷炸响,给他这商贾封官?

行人令为大行府属官,人数不等,掌若干行人和主客,负责接洽相之对应的外邦,约莫类似后世外交部下面的区域管理司局兼外宾接待处。

行人令的秩俸虽为六百石,只与万人大县的县令相当,但当其出使外邦时,作为天朝上国的使臣,那风光威仪岂容小觑?

正如数次出使乌桓各部的宋远,亦只挂着行人令的名头,但执大汉符节在手,乌桓贵族们谁敢不跪?

“草民拜谢殿下!”

卓王孙忙是跪伏拜谢,饶是老于世故,声线都不免带着几分哽咽。

兴许卓氏真能入住长安城的北阙甲第了,即便是个小宅邸,也远比北阙民居的广厦万间要强啊。

“嗯,无须多礼。”

刘彻让他免礼起身,轻笑道:“这官职无非是让你能与夜郎人交涉,替皇室实业购买夜郎奴隶。你这行人令若麾下无人可用,怕也不好施展,索性再给你几个行人的职缺,由你自行选任,呈交公府注籍即可。”

武威城正在兴建,西宁城亦在筹备中,计划明年开春雪融后便开工,奴隶严重不足,至少还有五万的缺口。

能抓的匈奴人都抓完了,连李广斩杀右贤王,俘虏的那万余匈奴骑射都尽数算成被斩杀的军功,偷偷瞒着朝臣们押到武威城作为奴隶。

诸羌和月氏也被卑禾候瓦素各吓得远遁数百里,即便还能多抓些,但也不能竭泽而渔啊。

故而刘彻就打起了朝鲜和夜郎的主意,对付朝鲜能用武力,但夜郎在后世的云贵高原,从关中派兵真算得上山高水远,还要担心将士们水土不服,划不来的。

巴蜀的商贾与夜郎国多有往来,边市兴盛繁茂,尤是卓王孙这等巨商,即便在夜郎国都置办了不少产业,自然要好好利用。

“谢殿下!”

卓王孙忙是躬身道谢,若他真能握有几个行人的职缺,那巴蜀的其余巨贾还不得玩命的效力么?

尤是蜀郡财力仅次于他的郑程,昔日得知文君得了朝廷敕书,眼中满是艳羡,不住的谄媚讨好,可见其对官身的渴望。

此等脱去低贱商籍,录入士籍的大机缘,大汉商贾谁不想要?

即便家赀巨亿,出门不得骑马乘车,身上不得着绫罗绸缎,子孙不得为官,除了吃喝,还有甚么用?

见官矮三分的日子,早特么过够了!

刘彻自是晓得他的心思,复又抛出更为香甜的诱饵:“至于修建蜀道之事,尚需细细谋划,暂且不急。孤王倒不妨先许个诺,你若能在有生之年将之完工,孤王便封你为列候,你之子嗣可世袭食邑,如何?”

卓王孙顿觉天旋地转,猝然昏厥。

第二百二十七章 秩俸改制第七百六十章 不负相思第三百二十章 兵发西域第二百四十六章 内鬼现身第八百二十九章 何须多言第五百八十五章 细君翁主第四百一十一章 刘乘飞天第三百六十九章 泄密之人第八百二十八章 长安会谈第一百零三章 鞭炮问世 第十三章 骑兵利器 第六百四十七章 翁主婚事第三百四十八章 乌孙灭国第七百一十二章 少年志向第七百七十一章 共创四赢第五百六十章 暑休展延第七十四章 工业血液 第一百九十章 太子监国第一百二十九章 关城大捷第四百零六章 各自盘算第四百九十一章 残暴奴律第一百四十一章 天家气象第四百八十四章 何人怂恿第二百九十九章 何为拘束第三百一十一章 长安械斗第七百零三章 假冒太子第六百四十章 血祭之年(中)第五百七十九章 去病观赛第一百四十八章 募民屯田第九十章 火烧密林 第一百一十章 汉军出塞第四百三十四章 发条玩具第三百三十七章 白日宣淫第五百七十六章 特殊赌赛第四百八十三章 暗潮渐涌第八百二十七章 如此母子第七百六十五章 为官为臣第二百零一章 简单粗暴第五百二十二章 醉仙望月第八百零九章 挥军北上第三百八十一章 击溃前军第四百五十二章 刘沐封王第一百九十六章 陈氏阿娇第三百七十八章 抵达云中第二百四十六章 内鬼现身第二百八十二章 碑前行祭第七百九十章 诸般应对第七百三十一章 汉帝之谋第二百七十七章 建设兵团第八百一十六章 如虎贲兽第五百八十三章 但求苟全第八百二十章 迎汝还汉第一百七十二章 免除盐税第二百八十二章 碑前行祭第二十五章 恁多工钱 第二百四十四章 绿林好汉第二百三十二章 河湟谷地第七百一十八章 祆教大兴第五百零八章 沐王出巡第六百七十九章 皇后赠马第六百七十四章 贵女怨念第五百七十八章 赌赛开局第二百八十八章 齐力防灾第五百零二章 增设预学第三十四章 上林春狩第七百二十六章 抵达布山第六百二十三章 腹背受敌第四百九十章 全境禁毒第三百三十九章 虽远必诛第四百一十四章 组建暗卫第七百二十八章 归化名额第二百八十章 出巡武威第三百八十五章 匈奴裂变第二百八十五章 议及大婚第六百一十三章 京卫赶至第六十章 纺织工艺第六百一十六章 得妻如此第二百一十四章 挥师出塞第四百九十八章 张骞出使第一百三十七章 血洗临洮 第四百七十八章 对马清倭第七百三十章 匈奴内乱第八百零六章 储君大婚第七百二十章 太子邀约第五百四十章 凤翔珠宝第六十三章 汉奸鼻祖 第五百零二章 增设预学第四百九十二章 卫生防疫第四百七十八章 对马清倭第六百零四章 安息特使第六百五十六章 擅闯禁区第九十三章 无奈秦立 第三百三十章 商讨出兵第六百二十六章 无忧翁主第三百五十八章 刘舜请旨第二百七十八章 长安四月第六百三十九章 血祭之年(上)第六百七十二章 骑军借道第七百三十一章 汉帝之谋
第二百二十七章 秩俸改制第七百六十章 不负相思第三百二十章 兵发西域第二百四十六章 内鬼现身第八百二十九章 何须多言第五百八十五章 细君翁主第四百一十一章 刘乘飞天第三百六十九章 泄密之人第八百二十八章 长安会谈第一百零三章 鞭炮问世 第十三章 骑兵利器 第六百四十七章 翁主婚事第三百四十八章 乌孙灭国第七百一十二章 少年志向第七百七十一章 共创四赢第五百六十章 暑休展延第七十四章 工业血液 第一百九十章 太子监国第一百二十九章 关城大捷第四百零六章 各自盘算第四百九十一章 残暴奴律第一百四十一章 天家气象第四百八十四章 何人怂恿第二百九十九章 何为拘束第三百一十一章 长安械斗第七百零三章 假冒太子第六百四十章 血祭之年(中)第五百七十九章 去病观赛第一百四十八章 募民屯田第九十章 火烧密林 第一百一十章 汉军出塞第四百三十四章 发条玩具第三百三十七章 白日宣淫第五百七十六章 特殊赌赛第四百八十三章 暗潮渐涌第八百二十七章 如此母子第七百六十五章 为官为臣第二百零一章 简单粗暴第五百二十二章 醉仙望月第八百零九章 挥军北上第三百八十一章 击溃前军第四百五十二章 刘沐封王第一百九十六章 陈氏阿娇第三百七十八章 抵达云中第二百四十六章 内鬼现身第二百八十二章 碑前行祭第七百九十章 诸般应对第七百三十一章 汉帝之谋第二百七十七章 建设兵团第八百一十六章 如虎贲兽第五百八十三章 但求苟全第八百二十章 迎汝还汉第一百七十二章 免除盐税第二百八十二章 碑前行祭第二十五章 恁多工钱 第二百四十四章 绿林好汉第二百三十二章 河湟谷地第七百一十八章 祆教大兴第五百零八章 沐王出巡第六百七十九章 皇后赠马第六百七十四章 贵女怨念第五百七十八章 赌赛开局第二百八十八章 齐力防灾第五百零二章 增设预学第三十四章 上林春狩第七百二十六章 抵达布山第六百二十三章 腹背受敌第四百九十章 全境禁毒第三百三十九章 虽远必诛第四百一十四章 组建暗卫第七百二十八章 归化名额第二百八十章 出巡武威第三百八十五章 匈奴裂变第二百八十五章 议及大婚第六百一十三章 京卫赶至第六十章 纺织工艺第六百一十六章 得妻如此第二百一十四章 挥师出塞第四百九十八章 张骞出使第一百三十七章 血洗临洮 第四百七十八章 对马清倭第七百三十章 匈奴内乱第八百零六章 储君大婚第七百二十章 太子邀约第五百四十章 凤翔珠宝第六十三章 汉奸鼻祖 第五百零二章 增设预学第四百九十二章 卫生防疫第四百七十八章 对马清倭第六百零四章 安息特使第六百五十六章 擅闯禁区第九十三章 无奈秦立 第三百三十章 商讨出兵第六百二十六章 无忧翁主第三百五十八章 刘舜请旨第二百七十八章 长安四月第六百三十九章 血祭之年(上)第六百七十二章 骑军借道第七百三十一章 汉帝之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