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议及大婚

俚语有言,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刘彻登基后,更是应了这话,太子詹事府的属官纷纷跟着从长乐宫调往未央宫,入了少府。

前任的太子詹事陈煌早就升任少府丞,辅助少府卿陈俞打理事务,如今刘彻做了皇帝,陈俞辞去少府卿之位,前往太寿宫詹事府为太上皇刘启做詹事去了,于是陈煌便顺理成章的接任少府卿之职,位列九卿。

空出来的少府丞之位,自然由现任太子詹事陈诚接任,陈氏乃老刘家的累世家臣,若不出意外,会将少府卿之位继续传承下去。

内侍李福亦是得了正式的官衔,成了少府大宦官,秩俸千石的宦者令,主管少府所辖的宦官内侍,又随侍皇帝刘彻,地位直逼掌印太监孙全。

李福却压根来不及欢庆,就带着一众宦者忙得昏天黑地,以便接手未央宫的内廷事务。

太上皇刘启迁往太寿宫,晋为太后的王娡自也同去,长秋宫的属官和诸多内宰也尽数带了去。

太寿宫的中宫名为长春宫,王娡的首席属官大长秋鲁瑞也改任长春詹事,位同太皇太后窦氏的首席属官长信詹事。

偌大的未央宫少却千余名宦官和宫人,瞬间便空出大半宫室,原本隶属太子府的内侍和宫娥压根不虞使用,光是打理长秋宫都捉襟见肘,更遑论其余嫔妃搬迁后空置出的众多宫室。

“陛下,可否着永巷令往民间采女,往宫内添些内宰宫婢?”

李福硬着头皮向刘彻进谏道,未央宫的人手确实不足,且有些事不宜由宦者内侍操持,还得有足够的内宰和宫娥才行。

刘彻疑惑道:“永巷令是何官职?”

李福忙是躬身解释道:“回禀陛下,这永巷为宫中妃嫔住地,亦指幽禁妃嫔、宫人之所。秦时设有永巷令及丞,我大汉袭之,掌后妃宫女及宫中狱事,秩俸六百石,亦为少府属官。”

刘彻恍然,原来永巷令就是掖庭令的前身,只是此时尚未改名罢了。

他微是皱眉道:“从太子府带来的宫婢不虞使用?”

李福颇是为难道:“宫婢仅够打理长秋宫,内宰更是短缺,太子府原先没甚么女官……”

刘彻沉吟片刻,也知李福所言非虚,他尚未大婚,太子府本就没有女主人,自然也不会有太多内宰女官,如今入主未央宫,带来的人手连长秋属官的缺额都填不满。

“朕又没纳甚么妃嫔,便先将原先嫔妃所居的宫殿尽皆闭宫,将里头的人手尽皆调往长秋宫及必备的宫室即可。”

刘彻并不想弄出甚么内宫三千佳丽,就凭他这十五虚岁的小身板,即便对着阿娇小萝莉,也只能望梅止渴,还不如眼不见心不烦。

男子未彻底长成前,太早破色戒,日后小兄弟撑不久的,为了今后大半辈子的幸福,还是多念几年清心咒,忍一忍才好。

李福随侍刘彻多年,知晓他的顾虑,先是躬身应诺,复又委婉的提醒道:“陛下,所谓的采女非是纳嫔妃,而是遣永巷令於乡中阅视童女年十三以上、二十以下,长壮皎洁有法相者,因载入宫。所选女子皆是良家子,即非医、非巫、非商贾和百工,多为民女……鲜少有世家贵女。”

刘彻自能理会他的言外之意,此番采女可特意不取世家贵女,只需招些民间女子填补宫人缺额即可。

刘彻见得李福有些执着,不由疑惑道:“现有的宫人连长秋宫都打理不了?”

“回禀陛下,宫婢倒是足够,只是要拔擢内宰,需得经内廷宫规调教,再经数度筛选,合宜者甚少,且旷日持久。”

李福刻意稍作停顿,复又意有所指道:“若待陛下大婚后,再由皇后自行拔擢内宰,怕是有些……”

刘彻剑眉微扬,终是知晓了李福真正的顾虑,若日后的内宰尽皆是皇后培养提拔的,那他这皇帝的衣食住行可就全被皇后彻底掌控住了。

虽说夫妻齐心,但还是要有些个人空间的,且依照阿娇那莽直的脾性,若是透过眼线得知了些不该她知晓的事,再泄露出去,难保不闯出祸事来。

何况刘彻是穿越众,对个人隐私还是极为看重的,后世即便是夫妻,也不应该随意翻看对方手机的,不是么?

刘彻思索片刻,缓声道:“嗯,言之有理。就着永巷令往民间采女,只需择取有资质的良家女,且不得强迫,需得向其言明,入宫为宫婢,而非妃嫔,日后合宜者可拔擢为内宰女官,不合宜者年满二十则赐予相应赀财,送其出宫。”

李福讶异道:“年满二十即送其出宫?”

刘彻微是颌首:“既无晋身立命之途,又何必让其在宫内困守一世,索性拿着赀财出宫,嫁人生子,免生哀怨。”

李福躬身道:“陛下仁德。”

刘彻不以为意的摆摆手,谑笑道:“朕是否仁德,你应最为知晓才是。”

李福不由哑然,随侍刘彻多年,自是见惯了他对敌时的辣手无情,次次都欲斩草除根,不留后患,倒真和仁字不沾边。

十月中旬,即位不到半月的皇帝刘彻颁下旨意,着永巷令往民间采女,取五百民女为扫洒宫婢,不取世家贵女。

世家权贵们皆是失望不已,他们早已怀着心思,就等着新帝广开宫门,收纳嫔妃,好将族内的适龄女子送到新帝的御榻上,为家族吹吹枕边风。

不过想想也是,新帝尚未大婚,在未娶正室之前,也不便收纳嫔妃。如同世家子弟,在正妻过门前,只能抬侍妾,不可迎娶侧室,否则就被视为对未来正室主母的轻视。

于是乎,皇帝大婚之事被朝臣们搬上了大汉朝堂,纷纷进谏,冀望皇帝早日大婚,迎娶堂邑翁主陈氏阿娇。

馆陶公主刘嫖闻得此事,不喜反忧,她从未忘却,自个昔年是如何伙同王娡将栗夫人捧杀的。

她虽娇纵跋扈,但好歹是大汉长公主,深悉宫廷争斗的险恶,更深知为君者最忌讳朝臣妄议宫闱之事,先前的刘启如此,如今的刘彻亦不例外。

馆陶公主急得六神无主,忙是入长乐宫求见太皇太后窦氏,想寻自家母后商量对策。

太皇太后老于世故,早猜到她的来意,愣是让近侍宦官将馆陶公主拦在殿外,只传了句话:“蠢女子!此时此刻,最不应来见哀家,而是去寻皇帝!”

馆陶公主闻得宦官传话,愣怔片刻方才恍然大悟,懊悔得直想扇自个耳光,好在母后早早将阿娇召入长乐宫常住,避开了这风口浪尖,果然姜是老的辣。

她忙是转身离去,赶往未央宫求见皇帝刘彻。

刘彻身为大汉天子,宫城内发生的事,但凡他想知道的,自然没有半分遗漏。

馆陶公主刚入长乐宫,他便得了消息,此时更是知道自家姑母得了皇祖母的提醒,不由摇头苦笑,随着身份愈高,亲人对他的态度也愈发谨慎小心,无怪世人皆道天家薄凉啊。

刘彻让李福将馆陶公主引至御苑花榭,又吩咐备了些菊花茶和茶点,打算帮自家姑母兼未来岳母好生降降燥郁之气。

“陛下!”

馆陶公主入得花榭,见刘彻起身相迎,忙是躬身道。

刘彻摆手轻笑,招呼她落座:“姑母无需多礼,先坐下歇口气吧。”

馆陶公主道了谢,依言入席落座,举起茶盏饮了口,折腾了小半日,还真有些口干舌燥。

刘彻突是明知故问道:“姑母先前去见过皇祖母了?”

馆陶公主浑身一颤,手中的茶盏险些滑落,虽是反应不慢,再度握紧,却仍显出几分慌乱无措。

她忙是急声道:“陛下,本宫并非……”

刘彻抬手打断她的话头,笑道:“姑母无需多做解释,朕晓得姑母的顾虑,亦深知姑母的脾性,不会生出旁的猜忌。”

他倒非妄言宽慰,无论是从史籍,还是通过多年的亲身体会,馆陶公主的城府确实不深,昔年能捧杀栗夫人,将太子刘荣拉下马,其实还是刘彻的生母王娡主导布局的。

与王娡相比,馆陶公主简直单纯得跟白纸似的。

刘彻看着她,缓声问道:“姑母是否忧心朕会反悔,不依婚约迎娶阿娇?”

馆陶公主见他问得坦率,也只得点头应是。

刘彻饶有趣味的复又问道:“姑母为何有此疑虑?”

馆陶公主张了张嘴,却是欲言又止。

刘彻笑道:“姑母但说无妨,今日你我只叙家事,不需顾虑旁的甚么。”

馆陶公主微是抬眸,看他神情不似作伪,方才缓了缓气,叹道:“阿娇自幼娇惯,脾性鲁莽冲动,亦不通世事,确实有些不配皇后之位。”

刘彻微有些讶异,依史籍所述,阿娇婚后多年未有子嗣,馆陶公主为保住阿娇的后位,可是出了不少馊主意,今日这话怎的听来,倒似有些旁的意思。

刘彻也懒得多想,坦言道:“姑母此言虽是实情,但阿娇配不配得上皇后之位,还是朕说的算。朕说她行,她便行,不行也行!”

馆陶公主猛是抬头,脸上满是意外之色,忙是问道:“陛下的意思是……”

“朕不喜枕边人太过精于算计,皇后最好是个笨些的,或许是装得笨些,只要知晓何事当做,何事不当做即可。”

刘彻顿了顿,复又意有所指道:“阿娇近来就做得不错……姑母日后若能少过问些,任她随心随性的替自个做主,朕以为她是行的。”

馆陶公主脾性虽莽,脑子却不蠢,忙是应诺道:“陛下放心,我今后必不过问半分宫闱之事!”

“若能如此,自是大善!”

刘彻抚掌大笑,颇是欣慰她的知情识趣。

第七百五十七章 四大重工第七十二章 艾格连锁 第四百一十六章 珠赠娇妻第八百三十一章 东阙广场第三百三十八章 换个营生第五百七十八章 赌赛开局第七百二十九章 塞外秋游第七百三十九章 夜郎乞降第四百零九章 久旱甘霖第六百零五章 权贵人脉第三百五十三章 议定发兵第三百零八章 速难平原第五十章 平羌六策第四百八十一章 赵王西巡第八十一章 羽林出击第四百三十六章 腊月返京第四百七十章 购舰计划第七百七十七章 安息认怂第五百二十六章 李广致仕第三百三十六章 暗度陈仓第二百五十七章 外戚转型第二百三十四章 泬西新区第七百零六章 考较太子第二百三十三章 师徒相见第二百零五章 调教萝莉第二百六十一章 欲设军校第六百一十六章 得妻如此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夷将军第二十三章 保住弃子 第七百八十二章 安息贵女第四百四十五章 长安学区第二百三十四章 泬西新区第三百五十三章 议定发兵第三百二十章 兵发西域第一百七十六章 南阳孔仅第五百四十三章 吕宋淘金第七百三十二章 张笃遇袭第六百五十一章 意欲撤兵第二百四十八章 初雪过后第一百四十五章 争相竞价 第七百八十五章 上元佳节第五百三十一章 袍泽重见第四百零五章 母子平安第五百七十四章 劳工权益第三百三十一章 冬去春来第三百三十一章 冬去春来第五百六十一章 驰道路轨第二百一十三章 诸将领命第四百零四章 皇后临盆第一百九十二章 惊天大案第五章 金屋藏娇第六百一十五章 入宫禀报第一百七十二章 免除盐税第六百九十五章 殖民律令第四百三十四章 发条玩具第五百零五章 大农六部第五十四章 春心萌动 第六百零五章 权贵人脉第六百二十二章 使团西行第六百三十九章 血祭之年(上)第六百五十一章 意欲撤兵第六百三十章 入宫观戏第三百八十七章 列阵决战第一百三十八章 协从理政第二百三十二章 河湟谷地第六百七十四章 贵女怨念第六百一十五章 入宫禀报第五百八十二章 身毒禁海第二百零一章 简单粗暴第三百六十章 雷管现世第四百零四章 皇后临盆第四百七十五章 漠南牧羊第四百五十六章 高压轮机第六百二十二章 使团西行第四百九十九章 重阳南侵第九章 创立太学第八百零九章 挥军北上第一百六十章 慑服中原第三百四十五章 番禺城破第三百八十七章 列阵决战第三百六十章 雷管现世第四百一十章 长秋医学第四十八章 避暑山庄第六百二十四章 国之爪牙第五百一十七章 汉为刀俎第四百九十七章 霍氏去病第六百二十八章 战局有变第七百七十八章 犹太祭祀第九十二章 帝国物流第六百九十二章 与汝还家第二百七十八章 长安四月第七百九十九章 神迹降临第五百六十七章 北粟南稻第六百七十二章 骑军借道第八百二十七章 如此母子第七十二章 艾格连锁 第五百七十六章 特殊赌赛第五百一十七章 汉为刀俎第四百三十三章 中央钱庄第三百六十章 雷管现世
第七百五十七章 四大重工第七十二章 艾格连锁 第四百一十六章 珠赠娇妻第八百三十一章 东阙广场第三百三十八章 换个营生第五百七十八章 赌赛开局第七百二十九章 塞外秋游第七百三十九章 夜郎乞降第四百零九章 久旱甘霖第六百零五章 权贵人脉第三百五十三章 议定发兵第三百零八章 速难平原第五十章 平羌六策第四百八十一章 赵王西巡第八十一章 羽林出击第四百三十六章 腊月返京第四百七十章 购舰计划第七百七十七章 安息认怂第五百二十六章 李广致仕第三百三十六章 暗度陈仓第二百五十七章 外戚转型第二百三十四章 泬西新区第七百零六章 考较太子第二百三十三章 师徒相见第二百零五章 调教萝莉第二百六十一章 欲设军校第六百一十六章 得妻如此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夷将军第二十三章 保住弃子 第七百八十二章 安息贵女第四百四十五章 长安学区第二百三十四章 泬西新区第三百五十三章 议定发兵第三百二十章 兵发西域第一百七十六章 南阳孔仅第五百四十三章 吕宋淘金第七百三十二章 张笃遇袭第六百五十一章 意欲撤兵第二百四十八章 初雪过后第一百四十五章 争相竞价 第七百八十五章 上元佳节第五百三十一章 袍泽重见第四百零五章 母子平安第五百七十四章 劳工权益第三百三十一章 冬去春来第三百三十一章 冬去春来第五百六十一章 驰道路轨第二百一十三章 诸将领命第四百零四章 皇后临盆第一百九十二章 惊天大案第五章 金屋藏娇第六百一十五章 入宫禀报第一百七十二章 免除盐税第六百九十五章 殖民律令第四百三十四章 发条玩具第五百零五章 大农六部第五十四章 春心萌动 第六百零五章 权贵人脉第六百二十二章 使团西行第六百三十九章 血祭之年(上)第六百五十一章 意欲撤兵第六百三十章 入宫观戏第三百八十七章 列阵决战第一百三十八章 协从理政第二百三十二章 河湟谷地第六百七十四章 贵女怨念第六百一十五章 入宫禀报第五百八十二章 身毒禁海第二百零一章 简单粗暴第三百六十章 雷管现世第四百零四章 皇后临盆第四百七十五章 漠南牧羊第四百五十六章 高压轮机第六百二十二章 使团西行第四百九十九章 重阳南侵第九章 创立太学第八百零九章 挥军北上第一百六十章 慑服中原第三百四十五章 番禺城破第三百八十七章 列阵决战第三百六十章 雷管现世第四百一十章 长秋医学第四十八章 避暑山庄第六百二十四章 国之爪牙第五百一十七章 汉为刀俎第四百九十七章 霍氏去病第六百二十八章 战局有变第七百七十八章 犹太祭祀第九十二章 帝国物流第六百九十二章 与汝还家第二百七十八章 长安四月第七百九十九章 神迹降临第五百六十七章 北粟南稻第六百七十二章 骑军借道第八百二十七章 如此母子第七十二章 艾格连锁 第五百七十六章 特殊赌赛第五百一十七章 汉为刀俎第四百三十三章 中央钱庄第三百六十章 雷管现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