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一章 意欲撤兵

近得二月,分往德干高原各处清剿百乘军民的汉骑部曲纷纷押送着大批财货,高唱着嘹亮军歌,返回穆西卡城。

“批铁甲兮,挎长刀。与子征战兮,路漫长。”

“同敌忾兮,共死生。与子征战兮,心不怠。”

“踏塞外兮,逐胡儿。与子征战兮,歌无畏!”

一支支部曲返抵入城,将各处民居和官邸皆是住满了,偌大的王宫则专门用来堆积财货。

汉军掠夺到的财货,皆得先由曹吏逐批清点造册,再由军律官依着过往规矩,择出形制过高或甚是贵重的物件封存,待回京后进献给陛下,亦要留出部分上缴国库,填补因出兵征战及战后奖赏抚恤而出现的亏空。

余下的大部分缴获,皆会依着将士们的军功,就地发放。

百乘人世世代代积攒下的财富何其庞大,将要分发的战利品实在太多,汉军将士们想尽数搬走也非易事。

犹记秦末之时,西楚霸王项羽从咸阳秦宫和骊山大墓搜刮的珍宝众多,三十余万军民用了月余光景都没能尽数运出函谷关。

虽说百乘王朝积攒的财富远不能与昔年的大秦相提并论,然单靠十余万骑军和诸曹辅兵,饶是马匹总数近愈二十万匹,却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尽数运完的。

尤是百乘人多信奉佛教,穆西卡城及周边地域建有诸多佛寺佛塔,金顶,佛龛乃至梁柱,贴着的金箔,嵌着的宝石,要尽速搜刮干净实在费时费力。

为给麾下将士争取更多“发家致富”的时日,主帅卫青及诸多将领想出个颇不厚道的法子,专门用来坑“盟友”。

汉军攻下百乘国都穆西卡城后,逼迫百乘君王和大贵族们颁布军令,以此骗降了百乘大军主力和周边诸多城池,便即展开了大屠杀。

若是卫青为首的汉军将帅愿意,完全可暂缓屠杀之举,继续“挟蛮王以令其军民”,足以迫使穆西卡城以东的大部分百乘守军将领献城归降了,即便他们不在意百乘王族的生死,然他们的家眷也大多留在国都啊。

然汉军将帅非但没有依仗手中的人质继续逼降东部诸城,更是毫不掩饰的大肆屠杀已然归降的那些百乘军民。

献城归降,亦难逃一死!

这正是汉军想要向百乘余孽传达的讯息,但凡东部诸城的百乘守军有些脑子,怕是都要拚死守城了。

如此一来,十五万巽加大军别说势如破竹的攻到穆西卡城,怕是想将东高止山脉东面的百乘沿海地域尽速攻陷都要耗费更多时日,付出更大伤亡。

巽加大军会否如过往数月般,继续刻意消极怠战,任由百乘人从东部抽调军队对付汉军?

汉军将帅们压根不担忧此事,现今已然局势逆转,百乘的残存兵力至多不过五万,且本负责为巽加大军运送粮草军械的大汉水师舰群更早已“罢工”了,皆聚拢到百乘东南沿海某处,等着接应骑军将士。

十五万巽加大军,想来军粮已要见底,若继续消极避战,无法尽速攻占更多的百乘城池,从而获取粮食,巽加将士就得活活饿死在城外。

现下尚未到二月,虽说身毒半岛中部的气候比华夏关中要温暖不少,田地却也不可能在刚开春就长出粮食来。

别说派将士进山狩猎或下海摸鱼之类的傻话,要从何处渔猎到足以喂饱十五万将士的鱼虾和鸟兽?

汉军将帅现下非但对巽加人恶意满满,对注辇人更是满肚子鸟气。

数月前,若巽加大军能依盟约条陈,将百乘大军牵制在东部防守,汉军就不至被三十余万百乘主力不断围追堵截;若注辇大军能依盟约条陈,朔流而上,攻入高韦里中上游流域,百乘人也得分兵救援,使得汉军压力大减。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陛下此语果是至理名言,明明大汉与巽加,注辇乃至羯陵伽国都定下盟约,虽不宜摆到明面正式立约,然现今身处身毒的大汉使臣和汉军将帅们都已尽数知晓,本也是打算守约的。

孰料巽加和注辇两国却是动了坏心思,刻意消极避战,明摆着要让汉军与百乘主力先拼个你死我活,最好是两败俱伤,好让两国能坐享渔翁之利。

好在天佑汉军,局势瞬间逆转,卫青等将帅更不愿让巽加人和注辇人好过。

现今彼此都没撕破脸,两国虽是消极避战,但也没真打算与汉廷为敌,故汉军将帅也不好擅自撕毁盟约,好歹要呈报太尉府乃至皇帝陛下裁示。

汉军虽不能擅自出兵向巽加和注辇报复,但不意味着完全拿此番参战的两国军伍没奈何。

断绝了百乘余孽出城归降的念想,让他们困兽犹斗,在东部诸城与巽加大军拚命,汉军的诸多骑营部曲则可分往德干高原各处,在百乘境内边是清剿百乘军民,边是纵火焚林烧山。

德干高原本就干燥少雨,尤是冬季刚过,植被许久未得雨水滋润,正是树枯草黄之时,颇是容易纵火引燃。

森林,山谷,草原,城镇,村落……

容易引燃的直接纵火,不宜引燃的百乘军民的尸身运来,堆积成辅燃的薪材,冒出的尸油往往烧得比火油更久!

非但如此,还要视情况留下部分战俘,暂且将他们押到高韦里水中上游流域,挖坝决堤,甚至尽可能的堵塞水道,不管是用树木,砂石,还是用这些百乘战俘的尸身。

注辇国既是想坐收渔利,那索性为居于高韦里水下游的他们送去滚滚洪流,汉人俚语有言,遇水则发嘛。

二月将至,天气转暖,西高止山脉的雪峰无疑会融出更多的雪水,汇入高韦里水和戈达瓦里水两条大川及其上游的诸多支流。

春汛,不远了!

只要不影响汉军安然撤离,卫青等将帅皆是乐见身毒半岛中部乃至南部洪水滔天,管它甚么生灵涂炭,浮殍处处。

反正死的不是汉人,不守诚信的化外蛮夷,死得愈多愈好!

卫青每每想起数月来伤亡的汉军将士,就恨不能即刻领兵灭了注辇国。

多年来,汉军还真没吃过这般闷亏啊!

然他身为主帅,不能凭自身好恶行事,而要审时度势的统揽全局。

现今局势下,百乘王朝彻底覆灭是早晚之事,汉军继续在此地,反是让巽加和注辇忌惮,非但不会急着抢夺地盘,只怕还会颇为默契的联手牵制汉军,使得三国大军形成微妙的平衡。

此等情形自是汉廷不乐见的,得尽速带着劫掠到的财货,撤离此地。

思虑再三后,卫青颁布了一则特殊的军令。

有鉴于水师舰队的袍泽们前来驰援接应的恩义,且其已在沿海枯等了两月有余,耽误了不少获取军功的机遇,卫青身为主帅,将作出表率,将此番能分到的战时缴获拿出两成,以补偿水师将士。

各骑营的主将亦然,其余将官和军士们却无须如此。

然将士们皆可选择就地领取分发到的战时缴获,抑或缴纳两成“运费”,由帅营从诸曹抽调大批车马,再请水师步骑校营登岸协助运送,待日返归汉境再依册簿分发。

此军令不带半点强迫形制,任由汉军将士包括乌桓将士们自行抉择,包括卫青本人及各营主将在内,就算已拿出了两成补偿水师将士,若要“延迟”领取战时缴获,也是要再额外多缴纳两成运费的。

两成运费,不少!

将士们虽是肉痛,但没人会傻到选择就地领取,倒不是怕上官言而无信,日后给他们穿小鞋,实乃此番战时缴获太多,光靠自个,就算有备马换乘,也是搬不动的。

搬不回汉境,就是给座金山,也是屁用没有!

wωω ▪t tkan ▪c ○ 付出两成运费,却能多运回去数倍的财货,但凡有点脑子的人,都晓得要如何选择,便连乌桓骑营那些蛮子都能想通,他们身为堂堂汉人,还能比蛮子更蠢么?

嗯……汉军将士虽仍不时将乌桓将士们称为蛮子,却多只是笑谈而已,不再如过往般诸多鄙视,终归已在过往征战中结下了些情谊。

旁的不说,攻破穆西卡城那日,汉军各骑营本已做好了拔营撤离的准备,明眼人都晓得两支乌桓骑营是要留下来断后的,乌桓将士们也不可能完全没料到。

即便如此,那日他们还是遵奉军令,在汉将的率领下,悍不畏死的直冲城下。

大汉铁血尚武,汉军将士素来敬佩武勇之人,与其是敌是友倒也没太大关系。

譬如对匈奴恨之入骨的飞将军李广,昔年在斩杀匈奴右贤王后,非但不允麾下将士毁其尸身,更是为他寻了隐秘之地厚葬,只是没立碑罢了。

对强敌的尊重,往往也是对自身的尊重。

放眼现今世上,能称为汉军的“强敌”者,实已寥寥可数了,龟缩漠北再不敢南下牧马的匈奴人更被视为“懦夫”,不可能再享有汉军将士的尊重。

乌桓诸部虽是臣附汉廷,然汉人却仍将乌桓人视为化外蛮夷。

这四万乌桓骑射却是例外,昔年他们曾随两位亲王征伐巽加及侵扰安息,现今又随汉军征伐百乘王朝,且为攻破百乘国都立下大功。

此番出征前,早有风声传出,朝廷有意将这四万乌桓将士皆归化汉籍,且会将其直系血亲也尽数迁入汉境,改册汉籍,并分往各郡县由官府帮着安置定居。

此番乌桓将士立下大功,想来战后论功行赏,十有八九还真能归化入汉。

归化外族之事,在大汉不是甚么新鲜事,严格说来,此番随军出征的汉军将士中,除却细柳将士乃纯正汉人,余下的义渠骑营,瓯骑,闽骑,营内将士多是归化的外族。

瓯骑和闽骑将士还能说自身乃是春秋古越国的遗民,义渠骑营的将士却多是身具匈奴血脉的,只不过归化得较早,归化后又想尽法子与汉人通婚,匈奴血脉愈发淡薄了。

归化得最成功的匈奴家族,自然是公孙氏,公孙贺都已尚了公主,且得任卫尉卿,比大多数血统纯正的汉臣都要得天家信重。

他的儿子公孙愚,生母南宫公主乃是太上皇嫡女,皇帝胞姊,谁还敢说其不是纯正汉室骨血么?

等若到得公孙愚这代,公孙氏本家嫡系的匈奴血统也就算正式洗干净了。

汉承秦制,行二十等军功爵,战功愈多,爵位就愈高,归化之人就愈发容易找到肯与之通婚结亲的汉人世家。

对于归化的外族将士而言,此乃悠关家族乃至后世子孙的大事,是值得用性命行险豪赌的。

正因如此,屠戮羌人最多的汉军,往往是羌骑校营,对匈奴下手最狠的汉军,往往是胡骑校营。

世间若再无诸羌和匈奴两族,那他们这些早已归化入汉的羌人和匈奴人,也就顺利成章的不再是“外族”了。

这话很冷血很残酷,但确确实实就是这么个道理。

东瓯和闽越举国归附后,其属民都已在官府安置下,散入大江以南的各郡县与汉民混居,久而久之,已没人会蠢到再自称为瓯人和闽人了,都如寻常汉人般,以所居之地作为区隔,譬如会稽人,丹阳人,豫章人……

至于这四万乌桓骑射及其军眷尽数归化入汉后,会如何看待留在塞北的旧日同族,那就不得而知了。

人性本就难以捉摸,若真有少数不识抬举的乌桓将士仍心向塞北乌桓,那也是难以避免的,倒也无须因噎废食,让大多有心归化入汉的乌桓将士寒心。

第六百九十六章 欧亚烽烟第三百六十四章 敦煌军镇第七百零四章 太子召见第六百三十章 入宫观戏第二百四十六章 内鬼现身第三百九十二章 败家婆娘第四百一十九章 金融调控第六百三十二章 渴求奴隶第七百五十三章 弱是原罪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明踏青第二百零九章 江都密报第三百四十章 经济作物第八十八章 兵临城下第九十九章 私有企业第五百一十一章 改道沐邑第六百二十九章 以羌清藏第四十三章 悲催刘德 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夷将军第二百零五章 调教萝莉第七百二十章 太子邀约第七百三十一章 汉帝之谋第七十二章 艾格连锁 第一百一十章 汉军出塞第八十二章 先锋叛逃第四百八十五章 齐山婚事第三百六十一章 脱岗培训第四百零八章 半岛烽烟第八百二十六章 贵女愁绪第八百一十一章 先锋抵达第二百零五章 调教萝莉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使乌桓第四百九十七章 霍氏去病第二百零一章 简单粗暴第六百七十二章 骑军借道第四百五十九章 六大蒙师第八百二十八章 长安会谈第七百七十章 家族利益第三百零二章 文教府司第六百五十二章 战时征募第三百六十一章 脱岗培训第四百五十章 公孙裂变第六百六十九章 涤纶衣料第二十六章 营建之事 第四百零四章 皇后临盆第三百五十六章 诸事底定第一百一十九章 道家之源第八百一十三章 武刚战车第三百二十六章 雇佣战舰第五百九十九章 经略外夷第六百四十章 血祭之年(中)第一百四十三章 长安献俘第一百二十四章 欲设慈济第四百零五章 母子平安第六百七十八章 胡商告发第五百九十一章 刘乘之子第三百六十五章 离京出狩第八百一十五章 匈奴陷阵第七十一章 所谓伊人第五百七十一章 汉使窦蟠第六百八十七章 同乘纵马第九十七章 羌人女奴 第五百三十五章 黥面为倭第七百四十三章 敲诈勒索第七百九十三章 雍凉畜牧第四百七十九章 中南半岛第六百五十二章 战时征募第三百二十三章 难得糊涂第一百四十七章 疯狂敛财第五百六十二章 筑路实践第二百五十五章 年节过后第三百六十四章 敦煌军镇第九十九章 私有企业第四百九十五章 掌控西域第七百零一章 滇王更迭第六百二十二章 使团西行第三百零九章 麦棉复种第一百五十四章 四方云动第二百二十八章 枭雄殒没第一百五十章 丰年秋收第三百一十五章 喜事连连第二百一十章 如何识人第五百七十六章 特殊赌赛第四百一十九章 金融调控第三百六十三章 着眼釜山第八百二十三章 去病擒酋第二百九十一章 长秋基金第七百九十一章 放眼漠北出差结束,坐高铁回家,估计晚上才能更新第一百九十六章 陈氏阿娇第六百四十一章 血祭之年(下)第一百五十七章 风雨飘摇第六百五十七章 有所隐患第六百五十三章 两国王储第三百七十一章 背后主谋第二百一十八章 滈水濯足第五百三十二章 子承父业第七百七十五章 寻获玉米第二百三十九章 平皋候府第七百二十四章 入宫赴宴第一百九十一章 国事家事
第六百九十六章 欧亚烽烟第三百六十四章 敦煌军镇第七百零四章 太子召见第六百三十章 入宫观戏第二百四十六章 内鬼现身第三百九十二章 败家婆娘第四百一十九章 金融调控第六百三十二章 渴求奴隶第七百五十三章 弱是原罪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明踏青第二百零九章 江都密报第三百四十章 经济作物第八十八章 兵临城下第九十九章 私有企业第五百一十一章 改道沐邑第六百二十九章 以羌清藏第四十三章 悲催刘德 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夷将军第二百零五章 调教萝莉第七百二十章 太子邀约第七百三十一章 汉帝之谋第七十二章 艾格连锁 第一百一十章 汉军出塞第八十二章 先锋叛逃第四百八十五章 齐山婚事第三百六十一章 脱岗培训第四百零八章 半岛烽烟第八百二十六章 贵女愁绪第八百一十一章 先锋抵达第二百零五章 调教萝莉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使乌桓第四百九十七章 霍氏去病第二百零一章 简单粗暴第六百七十二章 骑军借道第四百五十九章 六大蒙师第八百二十八章 长安会谈第七百七十章 家族利益第三百零二章 文教府司第六百五十二章 战时征募第三百六十一章 脱岗培训第四百五十章 公孙裂变第六百六十九章 涤纶衣料第二十六章 营建之事 第四百零四章 皇后临盆第三百五十六章 诸事底定第一百一十九章 道家之源第八百一十三章 武刚战车第三百二十六章 雇佣战舰第五百九十九章 经略外夷第六百四十章 血祭之年(中)第一百四十三章 长安献俘第一百二十四章 欲设慈济第四百零五章 母子平安第六百七十八章 胡商告发第五百九十一章 刘乘之子第三百六十五章 离京出狩第八百一十五章 匈奴陷阵第七十一章 所谓伊人第五百七十一章 汉使窦蟠第六百八十七章 同乘纵马第九十七章 羌人女奴 第五百三十五章 黥面为倭第七百四十三章 敲诈勒索第七百九十三章 雍凉畜牧第四百七十九章 中南半岛第六百五十二章 战时征募第三百二十三章 难得糊涂第一百四十七章 疯狂敛财第五百六十二章 筑路实践第二百五十五章 年节过后第三百六十四章 敦煌军镇第九十九章 私有企业第四百九十五章 掌控西域第七百零一章 滇王更迭第六百二十二章 使团西行第三百零九章 麦棉复种第一百五十四章 四方云动第二百二十八章 枭雄殒没第一百五十章 丰年秋收第三百一十五章 喜事连连第二百一十章 如何识人第五百七十六章 特殊赌赛第四百一十九章 金融调控第三百六十三章 着眼釜山第八百二十三章 去病擒酋第二百九十一章 长秋基金第七百九十一章 放眼漠北出差结束,坐高铁回家,估计晚上才能更新第一百九十六章 陈氏阿娇第六百四十一章 血祭之年(下)第一百五十七章 风雨飘摇第六百五十七章 有所隐患第六百五十三章 两国王储第三百七十一章 背后主谋第二百一十八章 滈水濯足第五百三十二章 子承父业第七百七十五章 寻获玉米第二百三十九章 平皋候府第七百二十四章 入宫赴宴第一百九十一章 国事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