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五章 黥面为倭

腊月中旬,京卫南营万余将士从玄菟郡返抵京师,重新归建后,秦方卸下南营都尉之职,改任武威太守。

前任武威太守秦广亦出身军武秦氏,是武都候秦勇的嫡长子,秦方的长兄,亦是……秦立的阿父。

多年来,秦广皆以儿子秦立为傲,却万万没料到,这逆子竟犯下不赦之罪,不但害了自身,更是牵累了整个秦氏。

秦广身为其父,自是无颜再面对族人,况且皇帝陛下也绝不会容许他继续身居高位,做这封疆大吏,倒不如识趣些,借着腊月返京述职,请奏告病致仕。

皇帝刘彻对秦氏的态度,正如他对自家皇儿所言,并不打算株连太广,且武都候秦勇真是狠下心肠,大力整肃和清洗秦氏内部,已暗中诛杀了不少往日与秦立过从甚密的族人和僚属,更让幼子秦方代替长子秦广做了武都候嗣子,以便日后继承秦氏族业。

世人最为现实,秦方既是得为武都候嗣子,又取代秦广出任武威太守,秦氏族人自是纷纷转而投向秦方一脉。

秦广和秦方虽为一母同胞,然因秦方是老来子,年岁比秦广小了十余岁,比侄儿秦立也大不了多少,又因秦氏乃军武传家,族中子弟往往在年岁尚幼时就入伍了,故兄弟俩相处的时光并不多,彼此间着实不甚亲近。

身为秦氏子弟,他们在对外时或许会齐心协力,以保住家族的根基和荣耀,然在秦氏内部,涉及族业继承权时,诸般明争暗斗并不比寻常世家少。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同胞所出,同为领军将领,论起治军操演和领兵方略,秦方自认丝毫不逊于秦广父子,凭甚么他们能占尽便宜,自身只能做陪衬和踏脚石呢?

这无关嫉妒,而是某种浓浓的不甘。

秦方晓得自个出身秦氏是无比幸运的,使得他自幼能习练武艺,熟读兵书,束发成丁后更是直接出任将官,统率阿父的亲卫骑营。

然这也是不幸的,只因他并非嗣子,阿父又唯恐秦氏权柄太重,使得天家忌惮,故向来只大力扶持秦广和秦立父子,不但没为旁的儿孙谋求进身之阶,更是隐隐施力压制他们发展自身势力。

秦方过往虽颇有不甘,然身为世家子,他深知阿父的作法没错,无非也是为了军武秦氏能得以永续传承。

偏生侄儿秦立不识好歹,竟因儿女私情而犯下此等大罪,窃运大批汰换军械,将之交到逆贼手中,几与谋逆无异,闹不好是要株连九族的!

无论是出于个人因素,还是出于对家族的责任感,秦方对侄儿秦立乃至兄长秦广皆是难以原谅的。

好在皇帝陛下没将此事公之于众,老奸巨猾的朝臣们虽有不少嗅到些许异样,却也颇是识趣的不去深究,捂着眼,堵着耳,颓自不闻不问。

尤是秦方率军返京时,同时带回玄菟太守秦立的一道奏章,言称他与夫人刘婧皆染疫病,为免疫情扩散殃及百姓,自请卸任玄菟太守,欲觅出无人之地隐居,以便安心养病。

皇帝陛下自是准奏,颁下旨意,着张汤除中尉之职,迁任玄菟太守。

文武百官也就更是肯定了心中猜测,秦立应是犯了甚么事,且是不宜传扬,没瞧见陛下已派“蝰蛇”张汤接任玄菟太守么?

张汤此去,不知要有多少人头落地啊!

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才是明哲保身之道,还是莫要多加探听的好。

秦广父子齐齐辞官致仕,而秦方取代秦广出任武威太守,且成了武都候嗣子,既意味着秦氏继承权的移转,也意味着秦广一脉在秦氏内部彻底失势。

“便让秦广带着他那孙儿秦继,去长陵邑给高祖守陵吧。”

皇帝刘彻在召见武都候秦勇时,如是道。

秦勇忙是拜伏在地,顿首谢恩。

虽说秦广和秦继今后怕是再难踏出长陵邑半步,然好歹是保住了性命,且陛下连秦立的阿父和儿子都赦而不杀,也就绝不至株连未曾涉案的秦氏族人。

何况秦方仍可出任武威太守,显见陛下还是念及秦氏过往的赫赫功勋,没打算让军武秦氏彻底步入没落乃至消亡。

此等情形,远比秦勇心中所求更要好上无数倍,他是由衷的感念陛下恩德,不是每位帝皇都有这般度量的。

若是换了太上皇……

秦勇光是想想,就已觉脊背直冒冷汗了。

翌日清晨,右中郎将赵立引张汤入得郎署大牢,去见关押在此的秦立。

张汤与秦立曾有数面之缘,虽未有过甚么深谈,却仍记得他往昔模样,但此时见得秦立,却是认不出来。

倒非是秦立形容枯槁或面色憔悴,而是秦立脸上黥满了青绿图纹,身上穿着的横幅麻衣结束相连,几与街边的乞丐无异。

见得赵立到来,秦立忙是举步近前,分外急切的比手划脚,口中荷荷闷吼,压根没注意到赵立身侧的张汤。

张汤执掌中尉府多年,且本就是为“酷吏”,打眼一瞧,再听得秦立颇为怪异的嘶吼声,就晓得这是被用虎狼之药彻底毒哑了,再也治不好的。

“先来见过现任玄菟太守,再细谈不迟。”

赵立虽向来不喜秦立此人,然好歹曾是一道出生入死的军中袍泽,见他落得这般下场,也不禁有些唏嘘,故态度不至太差。

秦立这才注意到张汤的存在,微是愣怔,便又忙是躬身见拜。

他现下非但已无官爵在身,更已沦为囚徒,张汤无论是官居中尉,还是真的迁任玄菟太守,他都是得行拜礼的。

张汤摆摆手,让他免礼,又向赵立微微颌首示意。

赵立向来也不喜废话,便是将秦立此时最忧心之事尽数说与他听。

待秦立闻知陛下对秦氏的处置,且听得阿父秦广和儿子秦继未遭株连,得以保住性命迁入长陵邑,不禁紧阖眼睑,却怎的都抑不住溢出的热泪。

良久后,他用袖口抹去滑落双颊的泪水,复又不声不响的看向赵立,眼中带着几许期盼和隐隐的怯懦。

赵立瞧他那想问不敢问的神情,不禁摇头轻叹,美人怀英雄冢,秦立此生真是栽在他家婆娘手里了。

“汝妻现下安好,待得张太守离京赴任,她将随行回返玄菟郡治东暆城。”

赵立现如今也是夫妻恩爱,倒也能理解几分秦立的情绪,缓缓出言道:“日后你夫妻是否有重逢之日,甚或能否相伴终老,权看你如何行事了。”

是的,皇帝陛下非但没株连秦氏,便连秦立夫妇都不欲诛杀,却非是心慈手软,而是觉着秦立还有大用。

秦立之所以被黥面毒哑,也正是为此。

倭在韩东南大海中,依山岛为居,凡百余国,男子皆黥面文身,以其文左右大小别尊卑之差。其男衣皆横幅,结束相连;女人被发屈紒,衣如单被,贯头而着之,并以丹朱坌身。

四大倭岛上的倭奴数量不详,估摸着不下百万之数,其民虽不擅冶炼,其兵有矛、楯、木弓、竹矢,或以骨为镞,然大汉想要彻底诛绝倭奴,实非易事。

三年前,皇帝陛下将对马岛和伊伎岛赐予朝鲜国,着北海水师舰群将四十余万朝鲜军民陆续迁往岛上,朝鲜百姓替汉廷开采银矿,朝鲜军队则替大汉登陆倭岛,掳掠和清剿倭奴。

大汉北海水师则在对马岛和伊伎岛兴建了军港和军镇,牢牢掌控住对马海峡,且在朝鲜半岛和对马海峡皆施行禁海令,即便是朝鲜船只都不得随意出海。

饶是如此,八万朝鲜大军花了足足三年清剿倭奴,非但没甚么大进展,反是出现不少伤亡。

缺铜少铁的倭岛土著都打不赢!

大汉皇帝很生气,朝鲜君臣很委屈。

四大倭岛的面积加起来,近愈两个朝鲜半岛般大,且倭岛地势狭长,多山临海,朝鲜又遭到大汉限缩军备,尤是战马极端匮乏,将士们多是凭着两条腿跋山涉水去进剿诸多倭国。

远离海岸后,各式军需补给就成了大问题,倭岛上可没甚么正经道路,别说大汉境内那些平整宽阔的沥青大道,就是朝鲜国境内那些简陋的土石路,在倭岛上压根就没有。

八万大军每日食用的粮草和耗损的兵械,足能堆成一座小山,光是为了运送军需,朝鲜将士这三年有大半时间都在劈荆斩棘,开辟粮道啊。

尤是倭奴土著猥琐狡诈,又仗着熟悉地形,跟山里的野猴子般四处乱窜,着实难以追剿。

朝鲜将士不是没试过放火烧山,然倭岛虽是植被茂盛,然山势多断层,且湿气颇重,凭借八万将士想纵火烧光四大倭岛的植被,怕是三年五载都难以办到。

尤为不妙的是,在过往三年中,因朝鲜大军搅得倭岛烽烟四起,搅动了本是较为平衡的倭岛局势。

百余倭国被迫不断结盟乃至相互并吞,已出现数个拥有十余万军民的“大国”,长此以往,再想彻底血洗倭岛无疑要耗费更多的兵力和物力。

大汉皇帝觉着不能对那群朝鲜废物冀望太多了,然也不想出动汉军去打那经年累月的消耗战,恰好要处置秦立,便是生出以夷制夷的念头。

扶持少数倭国的法子,大汉君臣过往不是没想过,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难保其借机做大后,再不听汉廷差遣。

秦立领兵多年,不管是整军备战还是排兵布阵都颇有见地,且其麾下不少将官也牵涉窃运兵械一案,想不祸及妻儿,不株连九族,就得老老实实的替朝廷立功赎罪。

黥面,文身,毒哑,虽说身形比寻常倭奴高大不少,但四大倭岛足有百余国,且不断立国灭国,谁能瞧出秦立等人不是倭奴人?

张汤之所以被任命为玄菟太守,正因他熟识京畿各大世家间盘根错节的关系,且行事够阴狠,够毒辣,将秦立及其亲信的家眷乃至亲族皆死死攥在手里,不愁他们不乖乖的听凭调遣,竭心尽力的报效朝廷。

黥面文身,扮做倭奴,对于这群曾身居高位汉将而言,无疑是种羞辱,然当他们明知触犯军律,仍铤而走险的窃运兵械,就该有事发后身败名裂甚至是枭首夷族的觉悟!

皇帝陛下愿让他们戴罪立功,已是天大的恩德,若尚心怀怨怼,违逆圣意,那就真要斩草除根了!

第一百三十七章 血洗临洮 第六百九十五章 殖民律令第四百八十三章 暗潮渐涌第一百九十九章 改装战船第八百一十五章 匈奴陷阵第六百零六章 特使避暑第七百一十六章 离京赴滇第一百一十七章 刘彻领军第五百四十五章 伏特电堆第七百九十章 诸般应对第七百二十九章 塞外秋游第八百一十三章 武刚战车第一百一十三章 帝国石油第四百零九章 久旱甘霖第三十九章 皇子抉择第八百一十七章 匈奴都尉第一百五十九章 梁王请罪第八百一十二章 大军备战第五百六十章 暑休展延第七百五十八章 何为皇商第八百二十七章 如此母子第七百七十七章 安息认怂第八百零一章 搅屎棍子第三百九十一章 驱使乌桓第二百五十六章 对朝方略第五百六十二章 筑路实践第五百九十九章 经略外夷第六百六十九章 涤纶衣料第七百五十章 大浪淘沙第二百六十二章 清河百货第一百一十七章 刘彻领军第四百八十七章 属国三等第五百一十九章 决意犯险第六百三十八章 国之重器第四百零四章 皇后临盆第四百三十章 惊闻卫青第五百八十七章 倭国伊予第一百五十章 丰年秋收第二百章 水战操演第六百六十九章 涤纶衣料第五百六十九章 火力发电第四百四十四章 军事预算第五百零三章 焚城灭佛第一百七十八章 争先认购第一百八十三章 耿老先生第五百四十七章 倭王八岐第三百三十三章 两代医者第八百一十五章 匈奴陷阵第一百六十六章 帝国邮政第五百四十九章 塬南壅塞第五十七章 医学见习第三百二十六章 雇佣战舰第四百六十四章 匈奴分裂第一百八十五章 悍然出手第一百九十一章 国事家事第五百六十三章 冲撞体制第二百六十四章 开发湘南第七百三十三章 少年心思第六百八十二章 金融危机第二百八十七章 引导舆论第八百一十章 天罗地网第三百三十九章 虽远必诛第三百八十四章 皆是阴狠第二百二十一章 举杯陶然第七百八十章 迈向成熟第四百八十七章 属国三等第六百七十一章 水师整军第五十六章 西出狄道 第三百章 采菊东篱第四百七十九章 中南半岛第八百一十三章 武刚战车第二百六十八章 黄埔军学第一百三十五章 陇西豪强第三百九十章 大战终结第一百七十八章 争先认购第四百八十六章 扬帆远航第三百六十五章 离京出狩第六百七十三章 妻儿打靶第四百四十五章 长安学区第二十六章 营建之事 第七百六十五章 为官为臣第六百零五章 权贵人脉第六百四十六章 亲王召见第六百零二章 借刀杀人第三百六十五章 离京出狩第四百九十四章 大军集结第三百三十七章 白日宣淫第五百零四章 伴读入宫第三百五十三章 议定发兵第六百二十一章 鲜衣怒马第三百五十五章 为越正名第三十五章 大难不死第七百六十五章 为官为臣第六百一十五章 入宫禀报第六百六十八章 平衡逆差第一百五十七章 风雨飘摇第七百八十四章 未来婆家第五百六十四章 无线通讯第三百二十五章 葡萄引战第四百二十七章 刘乘心醉
第一百三十七章 血洗临洮 第六百九十五章 殖民律令第四百八十三章 暗潮渐涌第一百九十九章 改装战船第八百一十五章 匈奴陷阵第六百零六章 特使避暑第七百一十六章 离京赴滇第一百一十七章 刘彻领军第五百四十五章 伏特电堆第七百九十章 诸般应对第七百二十九章 塞外秋游第八百一十三章 武刚战车第一百一十三章 帝国石油第四百零九章 久旱甘霖第三十九章 皇子抉择第八百一十七章 匈奴都尉第一百五十九章 梁王请罪第八百一十二章 大军备战第五百六十章 暑休展延第七百五十八章 何为皇商第八百二十七章 如此母子第七百七十七章 安息认怂第八百零一章 搅屎棍子第三百九十一章 驱使乌桓第二百五十六章 对朝方略第五百六十二章 筑路实践第五百九十九章 经略外夷第六百六十九章 涤纶衣料第七百五十章 大浪淘沙第二百六十二章 清河百货第一百一十七章 刘彻领军第四百八十七章 属国三等第五百一十九章 决意犯险第六百三十八章 国之重器第四百零四章 皇后临盆第四百三十章 惊闻卫青第五百八十七章 倭国伊予第一百五十章 丰年秋收第二百章 水战操演第六百六十九章 涤纶衣料第五百六十九章 火力发电第四百四十四章 军事预算第五百零三章 焚城灭佛第一百七十八章 争先认购第一百八十三章 耿老先生第五百四十七章 倭王八岐第三百三十三章 两代医者第八百一十五章 匈奴陷阵第一百六十六章 帝国邮政第五百四十九章 塬南壅塞第五十七章 医学见习第三百二十六章 雇佣战舰第四百六十四章 匈奴分裂第一百八十五章 悍然出手第一百九十一章 国事家事第五百六十三章 冲撞体制第二百六十四章 开发湘南第七百三十三章 少年心思第六百八十二章 金融危机第二百八十七章 引导舆论第八百一十章 天罗地网第三百三十九章 虽远必诛第三百八十四章 皆是阴狠第二百二十一章 举杯陶然第七百八十章 迈向成熟第四百八十七章 属国三等第六百七十一章 水师整军第五十六章 西出狄道 第三百章 采菊东篱第四百七十九章 中南半岛第八百一十三章 武刚战车第二百六十八章 黄埔军学第一百三十五章 陇西豪强第三百九十章 大战终结第一百七十八章 争先认购第四百八十六章 扬帆远航第三百六十五章 离京出狩第六百七十三章 妻儿打靶第四百四十五章 长安学区第二十六章 营建之事 第七百六十五章 为官为臣第六百零五章 权贵人脉第六百四十六章 亲王召见第六百零二章 借刀杀人第三百六十五章 离京出狩第四百九十四章 大军集结第三百三十七章 白日宣淫第五百零四章 伴读入宫第三百五十三章 议定发兵第六百二十一章 鲜衣怒马第三百五十五章 为越正名第三十五章 大难不死第七百六十五章 为官为臣第六百一十五章 入宫禀报第六百六十八章 平衡逆差第一百五十七章 风雨飘摇第七百八十四章 未来婆家第五百六十四章 无线通讯第三百二十五章 葡萄引战第四百二十七章 刘乘心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