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章 铸钢为炮

汉七十年,四月。

少府诸冶监的冶铁作坊用一体成型的新式铸造工艺,铸出了足够结实的细长无缝钢管。

刘彻穿越已满二十载,却没推出枪炮设计,等的无非就是此时此刻。

军事工业若不能精益求精,那就宁缺毋滥,不要在必定会被迅速淘汰的研究课题上消耗巨大的人力物力,免得劳民伤财,不符性价比。

对枪炮亦是如此,实则以大汉原先的冶炼工艺,要铸炮不难,且不说铸铁炮,便是青铜炮都是可以用的。

然而那是“臼炮”,是炮管较短,射角大,初速低,高弧线弹道的滑膛火炮。因其炮身短粗,外形类似舂米用的石臼,故谓之“臼炮”。

臼炮射程短,在早期主要用以破坏坚固的建筑工事,直到发展出小口径、方便携带的迫击炮,才更具实用价值。

据史籍记载,早在十三世纪就已出现臼炮,用黑火药来发射石弹,华夏明清时的诸多将军炮亦为臼炮,只不过由石弹改为铸铁弹罢了。

现下大汉要对付的主要是游牧民族,周边小国也鲜少有坚城深池,笨重臼炮在实战中的效用着实不大,尤是刘彻已设计出复合弓,研制出高爆炸药,又用雷管弄出掌心雷(手榴弹)。

若可大幅加长炮管,又以铸铁制的炮弹取代石弹,稍稍减小口径,从而减少炮的游隙(即炮膛内径与弹体之间的空隙),就可提高了炮弹的初速,增强炮弹的冲击力。

此类火炮谓之“加农炮”,是指炮管较长,发射仰角较小,弹道低平,可直瞄射击,炮弹膛口速度高的火炮。

从臼炮到加农炮的转变,是火炮发展历程的大飞跃,其重要性不言可喻。

对大汉更是如此,刘彻本就不想用黑火药作为火炮的发射药,而是打算用跨时代的三基发射药,即为如含火棉、硝化甘油和硝基胍的火药。

那问题就来了,别说青铜炮和铸铁跑,就算是有缝钢炮都耐受不住三基发射药的爆炸力。

发射药加少了,口径小的加农炮威力太低;发射药加多了,加农炮极易炸膛。

毕竟加农炮的炮管细长,炮身不如臼炮敦实,对金属刚性要求极高。

正因加农炮管又细又长,故想铸造出符合标准的无缝钢管难度很高,除非锻铸时能一体成型。

军工业向来就能反映出所处社会的整体科技水准,愈是高端的军事科技,科技树上就不愈不能偏科。

譬如航空母舰上,大到船壳甲板,小到螺丝螺栓,差一点都不成的。

无缝钢管的铸造成功,意味着少府向制作加农炮迈出关键一步,刘彻自是欣喜不已。

大汉骑兵对匈奴连战连捷,至少在面对到罗马帝国的重装兵团前,汉骑应是再没甚么强劲对手了。

刘彻不想搞甚么落后的火绳枪乃至燧发枪,射程短,威力小,射速慢,对现今主要负责远征任务的汉军而言,燧发枪很是鸡肋。

总不能让骑兵跑到数万里外,下了马排成火枪阵,学着后世拿破仑麾下枪兵,一排排的轮番射击。

待得大汉加农炮制作成功,就可着少府诸冶监继续尝试将无缝钢管小型化,最终得以用来制作枪管。

再弄出些钢制配件,且设计出击发药装在枪弹底部的金属定装弹,那击发枪就可以现世了。

击发枪所使用的是定装弹,无烟火药的发明则促成定装弹的发展,扣动扳机施放击锤撞击击针,击针击发底火,底火再引燃发射药射出弹丸。

大汉现下已可制取大量火棉,即硝化纤维,故大批量制取无烟火药不是问题。

只要少府冶金工艺再度大幅提升,铸造出符合标准的无缝枪管及铜铅定装弹,别说击发枪,就是后世威名赫赫的马克沁机枪,刘彻都能设计出来。

突突突~~

刘彻想到汉军将士用马克沁机枪突突掉罗马重装兵团的场景,只觉着实美得慌。

只是且还有得等,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工业发展更要脚踏实地,急不来的。

刘彻亲身驾临少府诸冶监,仔细验看陆续铸造出的五根无缝钢管。

之所以耗费巨赀连铸五根,乃因刘彻近年为少府乃至帝国科学院定下的章程,新工艺和新科技实现的表征,必是可重复验证的,侥幸弄出来虽可视为关键性突破,却不能真的视为成功。

刘彻细细瞧那钢管,长愈丈许,汉代一丈十尺,每尺约二十四厘米,故此钢管约有两米五,长度为后世清代威远将军等轻型臼炮的三倍有余。

然此钢管口径较小,仅为半尺,不及威远将军炮的一半。

炮管长度对口径比例对加农炮的射程有很大影响,简单来讲,比例愈高,射程会愈大。

在十八世纪,加农炮的炮身长度多为口径的二十余倍,射程仅有数公里。

到得二战,随着发射药改进和冶金工艺的发展,加农炮身最长可达到口径的五十倍,最高射程可达三十公里。

待得被榴弹炮逐渐取代,加农炮的最长炮身为口径七十倍,最高射程超过三十五公里。

少府诸冶监铸造出的首批无缝钢管的长度将将为口径的二十倍,且口径不大,就算铸造成炮,也只能算轻型加农炮。

不过因大汉版加农炮可采用三基发射药,最大射程应能接近五公里,换算成大汉度量,约莫能有个十里地,至于能打得多准,那就难说了。

这也不错啦!

刘彻伸手摩挲着尚有些粗糙的钢管表面,心内雀跃不已。

好歹是无缝钢管,不似清代威远将军炮为铜铸,故炮身的管壁厚度仅为五寸,却已足以保证炮身刚度,即所谓的“梁强度”,极大降低了炸膛的风险。

且因管壁厚度远比威远将军炮平均壁厚小,故虽炮管长得多,但可预估这大汉加农炮完全成型后,重量不会比威远将军炮重多少。

依照史籍推估,威远将军炮全重应不到三千公斤,依大汉度量,约为二百钧。

此等重量,若大汉要往万里外派远征军,从陆路要拖过去还是有些麻烦的,毕竟这年月没甚么铁路,刘彻也不会在境外造桥修路,铺设沥青大道。

然若将之安装到风帆战列舰上,日后海战将不再需要用高爆弩箭,到了地方还能卸下来供陆军使用,攻城拔寨自是无往不利。

坚船利炮的时代,就要正式拉开序幕了!

想到此节,刘彻反倒缓下心境。

蒸汽机,汽轮机,轮船,铁壳轮船,大汉的船舰发展还任重道远,得步步往前推进。

至于螺旋桨和涡轮机,那特么就扯太远了,刘彻又不是小白穿越文的主角,压根没奢望天上咵嚓掉下个大裤衩,里头装着根又大又粗的金手指。

现下少府诸冶监已能铸造出合乎炮管标准的无缝钢管,那蒸汽机的气缸就有了着落。

过往最犯愁的就是气缸钢壁的坚固程度和密闭性,有了无缝钢管,两者都足以保障,活塞处的气密性虽尚难以完全解决,但倒不算太重要。

后世影剧常见老式轮船或火车的蒸汽机室,咵嚓咵嚓冒得满室白雾,就是活塞部分在漏气了,这是很正常的事。

只是汽修工在气缸附近压根没法呆,每逢蒸汽机出现故障,往往只能先停机,待气缸完全停止运作,且温度下降后,再对其进行维修。

这等缺陷在某些时候是要命的,尤其是在两国海军彼此交战时,停船可就成了活靶子。

不过大汉倒也不在乎这事,若真能有安装了蒸汽机的铁壳巨舰,放眼现今世界,在海上还有甚么敌手,就算船舰真在海战时趴窝,只怕也没人能将之击沉的。

念及至此,刘彻边是费心劳神从脑海书库翻找火炮资料,不断完善大汉加农炮的设计图纸,边是让清河王刘乘去与少府卿陈煌商议,先铸造个小型气缸试试。

刘乘对蒸汽机虽早有了解,却也只是些粗浅皮毛。

因刘彻早年对他说过,依着大汉的冶练工艺,这蒸汽机短期内是搞不出来的,就算不惜工本的纯手工研磨部件,因体积小,效率低,也压根不实用。

嗯……就跟那热气球似的,除了刘乘闲来没事时,会乘着个微型的在沧池上晃荡,还真是没甚么旁的用处。

无缝钢管的出现,意味着大汉冶炼工艺的大幅提升,使蒸汽机最关键的气缸部件得以真正实现,且可将之大型化,进而真正具有实用价值。

刘彻再三嘱咐刘乘,必得循序渐进,从小型蒸汽机做起,慢慢试验,别到时气缸没爆裂,反倒是锅炉先给炸了。

摆弄蒸汽机虽比搞雷管安全不少,但依照刘彻上辈子的见闻,被锅炉炸死的倒霉蛋还是不少的。

蒸汽机造得愈大,就愈是危险,便连气缸漏汽都会将人烫死烫伤。

帝国科学院的匠奴们出现伤亡倒还罢了,若刘乘这院监出甚么意外,刘彻可就真真赔大发了。

故而刘彻给刘乘下了严令,设计图纸可以,制造过程也可参与其中,但生火验证时得躲得远远的,别特么得意忘形,拿小命开玩笑。

先前帝国科学院在制取叠氮化钠时,就曾将实验室给炸了,好在刘乘没事,刘彻也庆幸自个总不厌其烦的叮嘱他小心小心再小心。

诺贝尔,居里夫人,邓稼先……

前世多少科学先辈就因些许不慎,对身体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着实令人扼腕叹息,更当引以为鉴。

实验室向来不是甚么安全之地,刘彻作为化工硕士,对此深有体会。

加农炮的试制更是如此,刘彻特意让羽林卫协助少府匠师负责铸炮制炮,更调拨了不少汉人官奴到羽林卫在城外的演练场,以作为试炮时的操作手,尽量避免匠师和羽林卫出现伤亡。

第四百七十四章 诸般迁调第六百四十四章 宫邸女学第六十四章 诛心之言 第四百零二章 正朔大朝第二百五十二章 各取所需第七百三十四章 固有疆土第三百六十六章 南行途中第六百九十一章 徙民归化第七百八十八章 阳春三月第六百六十二章 不可尽除第一百八十四章 淮水异动第二百四十三章 联合制衣第七百二十五章 皇后赐笄第一百四十六章 暗自盘算第六百一十六章 得妻如此第五百三十六章 知人善任第五百二十六章 李广致仕第二百四十二章 谋取王位第七百四十五章 易言请罪第三百八十一章 击溃前军第七十二章 艾格连锁 第四百九十九章 重阳南侵第五百三十四章 循循善诱第七百三十三章 少年心思第三十一章 特种作战 第八百二十三章 去病擒酋第六十章 纺织工艺第四章 甘泉夜宴第三十三章 春暖衫薄 第二百九十四章 帝后大婚第一百七十八章 争先认购第四百一十七章 公卿更替第六十五章 雁门行商 第一百七十七章 发行国债第二百九十四章 帝后大婚第五百六十八章 塞北乌桓第二百零九章 江都密报第六百五十七章 有所隐患第六百三十九章 血祭之年(上)第六百六十六章 卓氏大喜第九十七章 羌人女奴 第七百零四章 太子召见第五百二十四章 猝不及防第六百三十四章 天文学说第七十九章 草原诅咒 第三百三十七章 白日宣淫第五百二十八章 册立储君第五十六章 西出狄道 第七百六十五章 为官为臣第七百四十六章 意气风发第六百六十五章 新老交替第二百零二章 筹建边城第七百二十四章 入宫赴宴第二百二十三章 攻守应对第五百三十四章 循循善诱第四百三十二章 夙愿得偿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同景象第一百一十四章 生机勃勃第十五章 孤臣不孤 第五十四章 春心萌动 第五百六十八章 塞北乌桓第六十章 纺织工艺第九章 创立太学第五百四十九章 塬南壅塞第四百四十九章 王侯京居第六百一十八章 太子师母第二百七十九章 意欲随行第一百八十八章 罪证确凿第六百五十四章 适材适所第四百一十八章 田税新法第二百零六章 以食为天第一百三十八章 协从理政第六百一十六章 得妻如此第五百四十五章 伏特电堆第五百四十九章 塬南壅塞第一百九十四章 年夜擒贼第四章 甘泉夜宴第五十三章 内院探奇第一百三十章 举国欢腾第十七章 御赐盛宴 第三十六章 背后真相 第一百四十章 家宴谋划第二百五十三章 惊闻身毒第二百二十九章 泰安公主第三十二章 王婶还乡 第一百七十八章 争先认购第八百三十五章 不务正业第六百五十二章 战时征募第四百七十四章 诸般迁调第二百五十四章 经商之道第二百一十四章 挥师出塞第八十七章 肥羊火锅第二百五十五章 年节过后第五百九十三章 分子之筛第四百九十四章 大军集结第六百一十四章 安辨雌雄第一百九十四章 年夜擒贼第五十一章 诸般算计第一百七十章 齐王献国第九十七章 羌人女奴
第四百七十四章 诸般迁调第六百四十四章 宫邸女学第六十四章 诛心之言 第四百零二章 正朔大朝第二百五十二章 各取所需第七百三十四章 固有疆土第三百六十六章 南行途中第六百九十一章 徙民归化第七百八十八章 阳春三月第六百六十二章 不可尽除第一百八十四章 淮水异动第二百四十三章 联合制衣第七百二十五章 皇后赐笄第一百四十六章 暗自盘算第六百一十六章 得妻如此第五百三十六章 知人善任第五百二十六章 李广致仕第二百四十二章 谋取王位第七百四十五章 易言请罪第三百八十一章 击溃前军第七十二章 艾格连锁 第四百九十九章 重阳南侵第五百三十四章 循循善诱第七百三十三章 少年心思第三十一章 特种作战 第八百二十三章 去病擒酋第六十章 纺织工艺第四章 甘泉夜宴第三十三章 春暖衫薄 第二百九十四章 帝后大婚第一百七十八章 争先认购第四百一十七章 公卿更替第六十五章 雁门行商 第一百七十七章 发行国债第二百九十四章 帝后大婚第五百六十八章 塞北乌桓第二百零九章 江都密报第六百五十七章 有所隐患第六百三十九章 血祭之年(上)第六百六十六章 卓氏大喜第九十七章 羌人女奴 第七百零四章 太子召见第五百二十四章 猝不及防第六百三十四章 天文学说第七十九章 草原诅咒 第三百三十七章 白日宣淫第五百二十八章 册立储君第五十六章 西出狄道 第七百六十五章 为官为臣第七百四十六章 意气风发第六百六十五章 新老交替第二百零二章 筹建边城第七百二十四章 入宫赴宴第二百二十三章 攻守应对第五百三十四章 循循善诱第四百三十二章 夙愿得偿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同景象第一百一十四章 生机勃勃第十五章 孤臣不孤 第五十四章 春心萌动 第五百六十八章 塞北乌桓第六十章 纺织工艺第九章 创立太学第五百四十九章 塬南壅塞第四百四十九章 王侯京居第六百一十八章 太子师母第二百七十九章 意欲随行第一百八十八章 罪证确凿第六百五十四章 适材适所第四百一十八章 田税新法第二百零六章 以食为天第一百三十八章 协从理政第六百一十六章 得妻如此第五百四十五章 伏特电堆第五百四十九章 塬南壅塞第一百九十四章 年夜擒贼第四章 甘泉夜宴第五十三章 内院探奇第一百三十章 举国欢腾第十七章 御赐盛宴 第三十六章 背后真相 第一百四十章 家宴谋划第二百五十三章 惊闻身毒第二百二十九章 泰安公主第三十二章 王婶还乡 第一百七十八章 争先认购第八百三十五章 不务正业第六百五十二章 战时征募第四百七十四章 诸般迁调第二百五十四章 经商之道第二百一十四章 挥师出塞第八十七章 肥羊火锅第二百五十五章 年节过后第五百九十三章 分子之筛第四百九十四章 大军集结第六百一十四章 安辨雌雄第一百九十四章 年夜擒贼第五十一章 诸般算计第一百七十章 齐王献国第九十七章 羌人女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