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齐王献国

太子刘彻入中央官署协从理政已有大半年,面对如今四海升平的大好局面,刘彻终于可以着手全国范围内的经济布局。

大汉有五大都市,繁荣程度丝毫不逊于京师长安城,分别是北市邯郸、东市临淄、西市成都、中市雒阳(洛阳),南市宛县(后世称南阳)。

邯郸乃赵国国都,如今赵王刘彭祖已然将赵国交由朝廷代管,邯郸自是政令畅通。成都乃蜀郡郡治,雒阳乃河南郡郡治,宛县乃南阳郡郡治,也都可以任由刘彻挥毫。只是这临淄乃是齐国国都,刘彻觉得有必要从齐王手中收归国有,为他人作嫁实在不是他的风格。

汉帝刘启对刘彻的提议很感兴趣,他对富庶无比的临淄早就觊觎已久,只是无论如何削藩,总不能将诸侯国的国都也给削掉,除非能找到充足的由头“除国置郡”,否则各地诸侯难免会因唇亡齿寒,而拼死一搏。

若是刘彻能不着痕迹的将临淄收归国有,实在是刘启最为乐意看到的。

临淄东临淄水,历史悠久,曾作为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一的齐国都城长达八百余年,直到刘启朝,仍是“车马喧哗,钜於长安”。然而齐王刘寿却觉得无辜的可怜人,每日战战兢兢的活着,丝毫没有一点诸侯王的乐趣可言。

在吴楚七国之乱时,刘寿的老爹齐孝王刘将闾狐疑观望。在济南王、胶西王、菑川王三国叛军围齐时,他一面派人向朝廷求救,一面又暗与叛军联络密谋叛乱。栾布击破叛军后,了解其情移兵伐齐。刘将闾惊惧交加之下,饮药自杀。

皇帝下诏“以为齐首善,以迫劫有谋,非其罪也”,立刘寿为齐懿王。表面上看,皇帝是宽宏大量的,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皇帝对齐王一脉极为恼怒。

齐懿王,而不是齐王,多出的“懿”字乃是谥号!

谥号,为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给活人上谥号,这不是要把人生生逼死的意思吗?!

总之,自从被封为齐懿王,刘寿可谓时时如履薄冰。尤其是去年秋冬之际,梁王刘武还暗中遣使与他联系,希望能一同出兵对抗朝廷,刘寿惊慌失措之后,更是举棋不定,不知是否该立刻密报朝廷。

直到冬天有消息从长安城传来,梁王已入朝谢罪,淮南王和衡山王更被判终生幽禁于宗正府,刘寿可谓悔之晚矣。

如今事情已过了数月,眼看就要立夏了,朝廷竟然没有丝毫问罪与他的迹象,反倒让他愈发的恐慌,几乎夜夜都会从噩梦中惊醒。

“大王,千乘,平原和泰山和高密四郡太守尽皆来函,言明四郡都要修葺直道,让我齐国百姓绕道而行。”

齐国内史田端不顾仪态,一路小跑进入了齐王的书房,气喘吁吁的禀报道。

刘寿刚要数落他几句,却随即面色一变,语带慌乱的追问道:“你说什么?再说清楚些!”

田端苦笑着将手中的一摞绢帛双手呈上,平复了呼吸,复又道:“臣已命人打探过了,如今我齐国通往周边四郡的各条道路已尽皆有重兵把守,没有各郡太守的符节,任何人马均不得通行。”

刘寿不由骇然失色,背后冷汗直冒。

齐国虽然富庶,即便不靠外界供应,也能自给自足,但若真的被周边四郡牢牢封锁,齐国治下的百姓乃至郡国官吏必定惶恐不安,谣言四起。不出半月,齐国定然大乱。

田端见他面色大变,急忙上前建议道:“不如大王即刻给四郡太守回函,多许些好处,即便是要修葺直道,先留出几条小路让我齐国治下百姓通行也好。”

刘寿皱起眉头,死死得盯着田端,似乎恨不得活活掐死他。

田端看到刘寿眼中的愤怒,心中咯噔一下,不由缩了缩脖子,脸上满是谄媚和讨好的傻笑。

良久后,刘寿方才长叹一声,浑身无力的瘫坐在席垫上。

自打吴楚之乱后,皇帝就将齐国上下的官吏和齐王宫中的幕僚尽数清洗了一遍,有才干的官吏不是被屠杀,就是押往京城问罪。如今除了齐国国相朱旭是朝廷派来监督政务的能吏,其余官吏都是就地拔擢的新手。

内史田端本是当地田氏的嫡长子,也是刘寿王妃的长兄,也就是刘寿的大舅子。田端出身豪门世家,打小飞鹰走狗,不务正业。刘寿被册封为齐懿王后,抵不过王妃的枕边风,又出于拉拢田氏的考虑,方才让毫无长才的田端做了内史的高位。

如今看来,确实是烂泥扶不上墙,除了谄媚讨好,他实在一无是处。

沉吟片刻后,刘寿摆了摆手,吩咐道:“此事不似你想得那般简单,你且去把国相请来,想来他知道如何应对。”

田端如蒙大赦,急忙告退而出,找到国相朱旭,让他尽速前往刘寿的书房。田端自己则远远的落在后面,他虽无能,却不愚笨,心知妹夫刘寿此刻心情大坏,可不想再去触霉头。

是夜,刘寿独自一人跪坐在王宫正殿之上,就着昏暗的灯光,面色凝重的反复阅读着一席绢帛上的字迹。

这绢帛乃是日间国相朱旭呈上的梁王来函,里面言及了长安城内皇亲苑的美景和奢华物件,还有甚么皇室实业的庞大收益。

洋洋洒洒近万字,通篇都在表达一个意思,便是梁王刘武对能长居长安城感到喜悦和满足,只有在来函的末尾,不露痕迹的提及,邀刘寿到长安城比邻而居,以便日后相伴游玩,吟诗作对,不亦乐乎。

刘寿不傻,自然明白梁王刘武的本意,抑或说是皇帝陛下的本意。论起钱财,齐国可谓富可敌国,光光临淄城的赋税就不比京师长安差上分毫。相比梁国的都城睢阳,更是繁荣了数倍。可以说,齐国乃是大汉诸侯国里最为富庶的,只是历来被朝廷压制,没有建立与经济相应的强大军力,如今也只能任人宰割。

刘寿心中清楚,朝廷挥手之间便可倾覆齐国。之所以迟迟未动,还耗费如此大的精力摆开阵势,无非是想让他认清形势,自行处置,免得落人口实,让其余诸侯国心生不满。

照如今的情势,皇帝显已下了狠心,即便甘冒天下大不讳,也要拿下齐国。若是他再不识趣,恐怕周边四郡便要大军压境。

刘寿神色悲戚,彻夜呆坐。

直到天色微明之际,他缓缓起身,活动了一番稍有些麻木的筋骨,领着侍从来到了王宫旁的祖庙。

独自跪坐在祖庙之内,刘寿先给高祖和文帝进香叩头,随后来到其父“汉齐孝王刘将闾”的牌位前。

他跪伏在地,重重的叩了三个响头,泪流满面道:“孩儿不孝,无法保住父王留下的基业!为保苗裔,今日孩儿便要入朝请罪,想来今后无法再来祭拜父王。只得请父王灵位,随孩儿入朝,安放于堂上,日夜进香叩拜,望父王恕孩儿不孝之罪。”

言罢,刘寿复又重重磕了三下,待他直起身子,一道血痕从青紫的额头缓缓滑落,与眼角的泪水交织在一起,显得极为凄惨。

待得刘寿怀里抱着丝绢严裹的乃父灵位,缓缓走出祖庙,闻讯赶来的妃嫔和王子已然跪满一地。

刘寿摆了摆手,用不容置疑的声调下令道:“宗室子弟即刻入祖庙祭拜祖宗,妃嫔且回宫收拾行囊,午时都随本王入朝请罪!”

祖庙外的众人闻言,尽皆面色大骇。不少人刚想出声询问,却见面色铁青的刘寿没有丝毫停留,迈步朝王宫行去,留给众人的只是一个落寞萧索的背影。

****************

汉六十年立夏,齐王刘寿偕王子及妃嫔数百,抵达京师长安。除了上表请罪外,刘寿请求“献国于朝”,就是不要丝毫好处,将齐国生生交回朝廷手中。

消息一出,自是朝野震撼。

即便是汉帝刘启都没有料到刘寿会如此光棍,兴奋之余却有几分犹豫。刘寿并无大过,若是冒然除国,实在难堵悠悠之口。指不定刘启还要被天下人指责不仁不义,对同宗同族赶尽杀绝。

在极重名声的汉初,这种行为是极端招人唾弃的。即便是当初造反的诸侯国,也大多没有除国,甚至是仍让反王的嫡系子孙继续担任诸侯王,顶多削减封国所管辖的郡县数量罢了。

刘启面对这个烫手山芋,只能匆忙召来丞相袁盎和太子刘彻商议。最终的结果,便是刘启下旨宽恕了刘寿,虽严加斥责,却并未除国。而是仿照梁王先例,将齐国交由朝廷代管,并将各项产业作价,抵押给皇室实业换取大量的股份。

为了服众,皇室实业甚至不敢将齐国产业如梁国般大肆低估。为了保证齐王的股份不超过江都王刘非,反而填补差价,生生将价值数亿钱的金子运到刘寿在皇亲苑内的新王府。

数十辆马车,堂而皇之的招摇过市。

刘非特意命人不要装箱,也不要用毡布遮盖,成块成块的金锭摞成小山,瞬间亮瞎了北阙甲第权贵们的双眼。也让原本隐有不忿的各地诸侯闭上了嘴,此时想要造谣鼓动百姓,显然是不可能了。

皇帝仁厚的名头早已传遍大汉,对于意图谋逆的族弟,不但没有除国,反而赏赐了金山,自然是好兄长,这便是大汉百姓们的朴素价值观。

第三百四十八章 乌孙灭国第一百八十九章 孔仅入士第二百一十六章 贺兰在望第七百八十一章 自请除国第三百八十九章 意欲突围第二百六十章 侵扰朝鲜第六十七章 国之羽翼 第三百四十章 经济作物第二百七十四章 凛冬战事第一百八十八章 罪证确凿第四章 甘泉夜宴第七百一十七章 开拓北美第三百四十八章 乌孙灭国第一百五十七章 风雨飘摇第八百三十章 长安协定第八百零九章 挥军北上第二百二十六章 群臣哗然第三百三十三章 两代医者第六十九章 微服私访第八百三十章 长安协定第五百零七章 罂粟之岛第五百九十三章 分子之筛第二百六十一章 欲设军校第七百二十四章 入宫赴宴第七百八十九章 羯人南下第四百二十九章 官办蒙学第四百二十二章 妻儿随任第二百九十四章 帝后大婚第八十六章 西北状况第三百二十六章 雇佣战舰第五百九十四章 终有回报第六百八十六章 太子登门第七百一十五章 太子二傅第七百二十八章 归化名额第八十八章 兵临城下第一百七十五章 东郭农丞第二百一十五章 文君出蜀第五十三章 内院探奇第六百五十二章 战时征募第五百一十八章 金融扩张第七百九十六章 服饰改制第七百零二章 广设书院第三百二十七章 蹴鞠联赛第四百一十一章 刘乘飞天第三百二十四章 调控畜牧第六百七十四章 贵女怨念第二百一十章 如何识人第四百四十八章 有限战争第三百三十六章 暗度陈仓第五百三十四章 循循善诱第五十二章 南山稻田 第五百九十六章 硫化橡胶第四百七十八章 对马清倭第四十三章 悲催刘德 第十四章 运筹马上 第四百一十六章 珠赠娇妻第六百七十九章 皇后赠马第八十一章 羽林出击第十六章 仁孝家宴 第六百一十九章 母女探病第五百七十二章 岭南铝业第六百二十二章 使团西行第六百八十一章 皇帝急召第七十一章 所谓伊人第二百三十八章 淝陵水泊第一百三十九章 田间轶事第一百三十二章 董事会议第五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资第六百七十章 来复火枪第三百二十二章 铸钢为犁第三百一十二章 禁军改制第六百零三章 三国密约第一百二十六章 关城血战第八百二十一章 兵临城下第五百七十四章 劳工权益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色七夕第四百七十六章 惊见罂粟第一百章 企业划分第四章 甘泉夜宴第四百三十章 惊闻卫青第二百一十章 如何识人第二百一十六章 贺兰在望第七十一章 所谓伊人第三百零九章 麦棉复种第七百二十七章 电力发展第七百三十五章 滇国内附第一百二十四章 欲设慈济第一百七十六章 南阳孔仅第一百三十八章 协从理政第二百五十八章 公主出降第二百零二章 筹建边城第三百八十四章 皆是阴狠第一百三十五章 陇西豪强第二百零一章 简单粗暴第一百零七章 平虏沙盘第四百三十六章 腊月返京第五百四十七章 倭王八岐第一百四十二章 羌人乞降第四百五十章 公孙裂变第六十四章 诛心之言
第三百四十八章 乌孙灭国第一百八十九章 孔仅入士第二百一十六章 贺兰在望第七百八十一章 自请除国第三百八十九章 意欲突围第二百六十章 侵扰朝鲜第六十七章 国之羽翼 第三百四十章 经济作物第二百七十四章 凛冬战事第一百八十八章 罪证确凿第四章 甘泉夜宴第七百一十七章 开拓北美第三百四十八章 乌孙灭国第一百五十七章 风雨飘摇第八百三十章 长安协定第八百零九章 挥军北上第二百二十六章 群臣哗然第三百三十三章 两代医者第六十九章 微服私访第八百三十章 长安协定第五百零七章 罂粟之岛第五百九十三章 分子之筛第二百六十一章 欲设军校第七百二十四章 入宫赴宴第七百八十九章 羯人南下第四百二十九章 官办蒙学第四百二十二章 妻儿随任第二百九十四章 帝后大婚第八十六章 西北状况第三百二十六章 雇佣战舰第五百九十四章 终有回报第六百八十六章 太子登门第七百一十五章 太子二傅第七百二十八章 归化名额第八十八章 兵临城下第一百七十五章 东郭农丞第二百一十五章 文君出蜀第五十三章 内院探奇第六百五十二章 战时征募第五百一十八章 金融扩张第七百九十六章 服饰改制第七百零二章 广设书院第三百二十七章 蹴鞠联赛第四百一十一章 刘乘飞天第三百二十四章 调控畜牧第六百七十四章 贵女怨念第二百一十章 如何识人第四百四十八章 有限战争第三百三十六章 暗度陈仓第五百三十四章 循循善诱第五十二章 南山稻田 第五百九十六章 硫化橡胶第四百七十八章 对马清倭第四十三章 悲催刘德 第十四章 运筹马上 第四百一十六章 珠赠娇妻第六百七十九章 皇后赠马第八十一章 羽林出击第十六章 仁孝家宴 第六百一十九章 母女探病第五百七十二章 岭南铝业第六百二十二章 使团西行第六百八十一章 皇帝急召第七十一章 所谓伊人第二百三十八章 淝陵水泊第一百三十九章 田间轶事第一百三十二章 董事会议第五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资第六百七十章 来复火枪第三百二十二章 铸钢为犁第三百一十二章 禁军改制第六百零三章 三国密约第一百二十六章 关城血战第八百二十一章 兵临城下第五百七十四章 劳工权益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色七夕第四百七十六章 惊见罂粟第一百章 企业划分第四章 甘泉夜宴第四百三十章 惊闻卫青第二百一十章 如何识人第二百一十六章 贺兰在望第七十一章 所谓伊人第三百零九章 麦棉复种第七百二十七章 电力发展第七百三十五章 滇国内附第一百二十四章 欲设慈济第一百七十六章 南阳孔仅第一百三十八章 协从理政第二百五十八章 公主出降第二百零二章 筹建边城第三百八十四章 皆是阴狠第一百三十五章 陇西豪强第二百零一章 简单粗暴第一百零七章 平虏沙盘第四百三十六章 腊月返京第五百四十七章 倭王八岐第一百四十二章 羌人乞降第四百五十章 公孙裂变第六十四章 诛心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