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六章 服饰改制

(特意申明:又到科技章节,想到有读者总觉在汉代搞工业化是不可行,也有读者觉得很简单,作者君就想顺着写小说情节,尽量用不枯燥的写法,稍微谈下工业发展的本质,不喜可跳过。)

人类的进步史,实则可视为材料开发和应用的发展史。

广义的材料学,囊括物理、化学和冶金学等学科,可视为应用学科,却也可视为基础学科。

西方的两次工业革命,分别以蒸汽机和电力的广泛应用作为标志,但究其本质,实则是拥有了足够的基础科学积累,尤是材料学的大幅提升,才得以付诸实际应用的。

简而言之,所有的工具,包括原始社会的石器,现代社会的计算机,实则都属于材料应用的范畴。

工业化难么?

不难的!

譬如蒸汽机,原理并不高深,结构更谈不上多复杂,后世小学生都能照着图纸手工打造。

关键是,想要付诸广泛应用,尤其是工业应用,就要在保障可靠安全且符合本益比的前提下,实现大型化、模块化和多样化,以便贴合各类实际需求。

这就涉及材料要求了,若钢铁的配方和冶炼工艺没有提升,谈甚么工业蒸汽机,相反的,冶金业的发展程度到了,蒸汽机的出现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刘彻上辈子是学机械和化工的,对材料学自也有所涉猎,并深知其重要性。

后世华夏的大多数高等学府都将材料学系列为应用工科,实则在刘彻看来,材料学实则应视为基础理科,是所有理工学科的基石。

要用钻研数学的态度,去踏踏实实的研究材料学理论,而非浅层的简单应用,太浮躁,太急于求成,基础不牢,这才是后世华夏和美帝在科技发展上的真正差距所在。

应用科学再强,材料学不成,就注定要被人掐住脖子,任人讹诈勒索,大到航空引擎,小到手机芯片,都离不开材料科学的。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在汉代搞工业化,借着刘彻脑海中的书库,自然不难。

依葫芦画瓢就是了,跨越式发展都没问题。

然而,若汉人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待刘彻百年之后,无疑会陷入发展瓶颈,再回过头打基础,非但要耗费更多的时间,且夹生饭不好炒,容易糊。

帝国科学院的创立,乃至官办学馆的普及,就是为提高全社会的教育水准,弥补科技断层。

说汉代搞不了工业化的,那是对工业的发展本质认知不足,觉得所谓工业化有多么的高大上;说汉代搞工业化简单的,却又想得太过天真烂漫,想得不够深,看得不够远。

理性思考,客观分析,不要光凭主观臆断去凭空揣测可行性,这才是唯物发展观。

进步,源自需求。

人类的所有科技进步,皆可归结两大需求,战争需求和生活需求。

战争需求,实则也可视为生存需求。

为了生存下去,为了生活得更好,人类才会不断摸索进步,工业化是手段,是结果,却不是目的。

刘彻身为大汉天子,自然能强推工业化,甚至能让亿万臣民勒紧裤腰带玩命的搞,造出飞机都不是不可能。

然而,有意义么?

可持续发展么?

不成的,没有需求,无法长久啊!

现今的大汉,堪称霸绝于世,哪怕让刘彻造出战略轰炸机和核弹,对亿万臣民而言,都不如菜篮子里的老母鸡和鸡蛋有用。

不是么?

刘彻不是后世历史网文的激进主角,是有理性思维的人,是懂得权衡本益比的人,是脱离了低级趣味的唯物主义者,自然不会用民脂民膏去胡搞瞎搞。

没有需求,可以创造需求,然必须是符合百姓利益的需求。

现下军力鼎盛,无惧敌国外患,就要想着如何让老百姓生活愈来愈好,以此为目的去推进工业化。

生活需求是甚么?

衣、食、住、行,这是最基本,也是最普遍的需求。

汉八十二年,九月。

行过秋祭大典,皇帝刘彻颁布召谕,再度放宽服饰的着色、布料和样式限制,甚至鼓励民间服饰改革。

华夏服饰的基本样式,在夏朝时就已初步建立,乃是上身为衣,下身为裳的上衣下裳制。

经过千余年的发展,到周朝就已崇尚长袍盛冠。

汉代深衣也是宽袍大袖,然而,军中将士的服饰乃至权贵骑马狩猎时的衣着,却又不同。

这无疑要提到战国时,赵武灵王的“胡服改制”,也是华夏在先秦时代颇为重大的一次服饰改革。

当时,赵国要抵御西北戎狄,赵军的兵械虽远较戎狄精良,然将士皆是宽衣博带长袖,骑马和作战时都要结绑困束,分担耗时耗力,且影响与敌厮杀。

赵武灵王看到胡人在军事服饰方面有一些特别的长处:穿窄袖短袄,生活起居和狩猎作战都比较方便,故而在赵国强推胡服改制。

胡服改制,就是采用胡人的服装,即改穿短装,束皮带,用带钩,穿皮靴。

赵武灵王的胡服改制很彻底,他不仅要使军中将士改穿,还要全国官吏都改穿,故触及的层面就很广,加剧了改革的困难,然他终究顶住了压力,彻底贯彻了改革理念,貉服、胡服之冠、爪牙帽子、带钩等胡人风格的服饰开始在赵国盛行。

随着赵国愈发强盛,“习胡服,求便利”逐渐成了中原诸国服饰变化的总体倾向,各国百姓纷纷效仿。

汉代服饰,无疑也深受影响,虽说主流服饰仍是宽袍大袖,然那开裆裤,无疑就源自胡服。

是的,开裆裤,开了裆的裤子!

谁特么说汉人不穿裤子的?

兜裆布,开裆裤,有钱人还多加条亵裤呢。

汉廷此番的服饰改革,身为天子的刘彻虽不好明言,然却授意田氏商团和联合制衣暗中主导,引领诸多制衣和售衣的商家在民间默默推行。

说白了,为老百姓改裤子和鞋袜!

底气来自于甚么?

帝国科学院的高聚物研究所早已试制出近似氨纶的弹性纤维,且已能付诸量产了。

涤纶和氨纶,皆是后世用途广泛的合成纤维。

大汉虽早已量产涤纶布料,然因化工水准有限,有毒的化学残留物较多,用来裁制着身衣料还是不太妥当。

氨纶虽也有此顾虑,然氨纶是长链长纤高聚物,且又较好的耐酸碱性,相较于以缩聚反应制备的涤纶,无论是在原料筛纯还是残留物祛除的过程,都相对更为简易便捷。

(PS:就简略写了,若真有想讨论制备可行性的,可参考涤纶章节,或留评论,我再找时间整理下资料贴上去,总之我粗略翻过PU发展史,觉着应该没问题。)

汉人现今穿着的袜子,主要是以布帛或皮料所制,著角韈,以带系于踝。

譬如上朝时,大臣们虽脱下鞋履,却非光着脚上殿,皮料做的袜子,筒口还很高,实则和靴子没甚么不同,顶多更轻便透气,少了纹饰罢了。

皮袜再合脚,外头套了鞋履也不舒服,不方便的。

军中将士更是要打绑腿,脱个袜子那真真麻烦得想死。

刘彻没打算直接撼动上层服饰形制,官衣朝服甚么的,不宜猝然大幅变革,否则阻力太大,强硬推行也会有较大反弹。

老百姓就不同了,有的过去都穷得穿不起袜子和裤子,现下想怎么穿,管得着么?

当然,若是在外头袒胸露背,有伤风化,还是要被人报官的。

氨纶已能量产,且化纤和编织工艺要求不高,那棉袜和松紧带自是不难织造的。

袜子固然贴身,但氨纶作为弹性纤维,其用途和涤纶不同,要保持袜子的弹性,十九股棉线编入一股氨纶丝即可,用量很少,况且现今制备出的氨纶虽也有少许化工残留物,然除却不懂事的婴儿,怕是没人会去啃袜子吧?

真要有这么蠢的,多半也死不了,闹点小病也活该了。

没必要因噎废食。

松紧带的制作成本倒是比较高,氨纶用料倒再其次,关键还是繁琐的编织手法很耗人工。

就现今大汉的工艺水准,部分弹性布料或许可以靠纺车制造,但如松紧带这类经纬交织较为繁琐且需求样式多变的织品,多数工序仍要靠依靠手工,人力成本自然不低。

饶是如此,刘彻已颇为知足了。

时隔三十余载,重新穿上有弹性的合脚棉袜,穿上缝了松紧带的大裤衩,简直激动得想落泪。

别了,又长又臭的兜裆布!

小兄弟啊,这些年真真委屈了你,终于能稍稍得以释放,不用总是闷着了。

这是大汉服饰变革的一小步,却是华夏文明发展的一大步!

皇后阿娇端详着大长秋卓文君让内宰特意裁制好的亵衣和亵裤,俏脸红得要往外滴血。

刘彻边是咽着口水,边是遗憾,类似运动小背心的内衣样式,已是自家婆娘接受的底线了,若真捣鼓出比基尼来,估摸她得三观尽毁。

独乐乐,众乐乐,孰乐?

自是众乐乐!

皇后深谙此理,故是陆续召了不少姑嫂妯娌和好闺蜜入宫,赏赐了她们不少衣裳,其中就自是不乏这类亵衣和亵裤。

刘彻不晓得王侯权贵们瞧见他们的婆娘穿着这些内衣是甚么感受,总之没人敢说出来,御史大夫直不疑都不敢!

朝堂之上,当殿议及亵衣亵裤,饶是天子不怪罪,然若传扬出去,老脸往哪里搁啊?

写奏章劾谏更是不成,在兰台是要留腾本的,教后人翻出来,那不得遗臭万年啊?

满朝文武仍是长袍盛冠,寻常百姓也仍多着宽袖深衣,仅是着色、布料和样式又少了些许限制,然衣裳鞋履里头的裤子和袜子,到底是怎么穿的,穿的甚么,那就不晓得了。

总之呢,依着国舅田胜的回报,弹性棉料和松紧带的销量是愈来愈好。

第五百七十七章 心思各异第四百六十章 帝御四海第一百六十七章 乌桓来使第六百八十四章 太子策问第七百七十六章 太子来援第六百二十三章 腹背受敌第二百二十三章 攻守应对第八百二十八章 长安会谈第一百二十五章 捷报传来第四百七十八章 对马清倭第一百九十二章 惊天大案第六百五十一章 意欲撤兵第五百四十四章 佳期三月第二百三十一章 枭首腰斩第七百三十三章 少年心思第八十三章 庶民经济 第二百二十六章 群臣哗然第七百五十五章 感光胶片第五百六十一章 驰道路轨第一百六十七章 乌桓来使第六百一十二章 闹出大事第三百三十二章 宫寒之症第五章 金屋藏娇第七百五十三章 弱是原罪第七百七十二章 哀隆摄政第三百二十二章 铸钢为犁第九十一章 匈奴撤军第七百二十九章 塞外秋游第六百九十七章 发展代价第五百零一章 民患不均第三十二章 王婶还乡 第七百四十一章 欲入军学第七十七章 暗流汹涌 第八百一十七章 匈奴都尉第五百九十六章 硫化橡胶第四十七章 厂房落成第五十九章 艾格服饰第三百七十七章 安排妥当第五十五章 草原马贼 第五百一十二章 害人害己第七百五十九章 安排见习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使乌桓第三十一章 特种作战 第一百三十七章 血洗临洮 第三百四十八章 乌孙灭国第七十章 老汉家中 第二百七十二章 秋季局势第一百七十二章 免除盐税第七百六十九章 嗣子哀怨第一百二十七章 焚烧尸山第七百九十三章 雍凉畜牧第一百七十四章 铸币乱源第四百一十二章 今岁三伏第七百一十一章 母爱如斯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色七夕第四百三十一章 骑营演训第二百六十七章 意在扩编第三百六十八章 蠢萌白罴第六百四十三章 帝皇心术第一百一十五章 茁壮大汉第一百五十五章 刑讯逼供第九十五章 意外重逢 第六百五十三章 两国王储第一百九十五章 平准府司第五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资第六百八十四章 太子策问第一百三十三章 暗箱作业第八百二十六章 贵女愁绪第十六章 仁孝家宴 第三百八十八章 两军接战第三百六十六章 南行途中第四百二十二章 妻儿随任第七百九十六章 服饰改制漏写十章,今天请假改大纲,明天双更。第四百三十七章 正月离京第七百八十二章 安息贵女第二百六十六章 乌桓备战第二百一十九章 踏破王庭第四百六十六章 少妃有孕第一百一十三章 帝国石油第四百七十八章 对马清倭第七百二十三章 帝皇训子第一百八十七章 太守府衙第五百九十一章 刘乘之子第六十三章 汉奸鼻祖 第二百八十九章 偶染风寒第三百二十三章 难得糊涂第六百六十七章 汉学当立第一百三十四章 塞外羌人第一百六十三章 父女相见第六百六十章 贵女求人第二百七十四章 凛冬战事第三十三章 春暖衫薄 第五百二十四章 猝不及防第十一章 父子摊牌第二百七十六章 阳春徐来第五百二十九章 王爵虚置第三百五十六章 诸事底定第五十二章 南山稻田 第七百六十章 不负相思
第五百七十七章 心思各异第四百六十章 帝御四海第一百六十七章 乌桓来使第六百八十四章 太子策问第七百七十六章 太子来援第六百二十三章 腹背受敌第二百二十三章 攻守应对第八百二十八章 长安会谈第一百二十五章 捷报传来第四百七十八章 对马清倭第一百九十二章 惊天大案第六百五十一章 意欲撤兵第五百四十四章 佳期三月第二百三十一章 枭首腰斩第七百三十三章 少年心思第八十三章 庶民经济 第二百二十六章 群臣哗然第七百五十五章 感光胶片第五百六十一章 驰道路轨第一百六十七章 乌桓来使第六百一十二章 闹出大事第三百三十二章 宫寒之症第五章 金屋藏娇第七百五十三章 弱是原罪第七百七十二章 哀隆摄政第三百二十二章 铸钢为犁第九十一章 匈奴撤军第七百二十九章 塞外秋游第六百九十七章 发展代价第五百零一章 民患不均第三十二章 王婶还乡 第七百四十一章 欲入军学第七十七章 暗流汹涌 第八百一十七章 匈奴都尉第五百九十六章 硫化橡胶第四十七章 厂房落成第五十九章 艾格服饰第三百七十七章 安排妥当第五十五章 草原马贼 第五百一十二章 害人害己第七百五十九章 安排见习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使乌桓第三十一章 特种作战 第一百三十七章 血洗临洮 第三百四十八章 乌孙灭国第七十章 老汉家中 第二百七十二章 秋季局势第一百七十二章 免除盐税第七百六十九章 嗣子哀怨第一百二十七章 焚烧尸山第七百九十三章 雍凉畜牧第一百七十四章 铸币乱源第四百一十二章 今岁三伏第七百一十一章 母爱如斯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色七夕第四百三十一章 骑营演训第二百六十七章 意在扩编第三百六十八章 蠢萌白罴第六百四十三章 帝皇心术第一百一十五章 茁壮大汉第一百五十五章 刑讯逼供第九十五章 意外重逢 第六百五十三章 两国王储第一百九十五章 平准府司第五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资第六百八十四章 太子策问第一百三十三章 暗箱作业第八百二十六章 贵女愁绪第十六章 仁孝家宴 第三百八十八章 两军接战第三百六十六章 南行途中第四百二十二章 妻儿随任第七百九十六章 服饰改制漏写十章,今天请假改大纲,明天双更。第四百三十七章 正月离京第七百八十二章 安息贵女第二百六十六章 乌桓备战第二百一十九章 踏破王庭第四百六十六章 少妃有孕第一百一十三章 帝国石油第四百七十八章 对马清倭第七百二十三章 帝皇训子第一百八十七章 太守府衙第五百九十一章 刘乘之子第六十三章 汉奸鼻祖 第二百八十九章 偶染风寒第三百二十三章 难得糊涂第六百六十七章 汉学当立第一百三十四章 塞外羌人第一百六十三章 父女相见第六百六十章 贵女求人第二百七十四章 凛冬战事第三十三章 春暖衫薄 第五百二十四章 猝不及防第十一章 父子摊牌第二百七十六章 阳春徐来第五百二十九章 王爵虚置第三百五十六章 诸事底定第五十二章 南山稻田 第七百六十章 不负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