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 意在扩编

入得五月,兴建年余的武威城陆续完工了城垣,府衙及囤兵大营等主要建筑,已着手修筑城内的配套建物,及连接焉支山和腾格里大漠的数百里关墙。

此等营建进度超乎所有人的预料,连太子刘彻都没想到用黏浆土筑城会如此省时省力。

或许是因武威城周边便可就地开采出料姜石和石炭,节省了大量的运力,抑或是因华夏民族自古就是不可理喻的建筑狂魔,汉人监工们押着十余万外族奴隶昼夜赶工的缘故。

若非去年匈奴右贤王挥师进犯,导致武威城停工月余,怕是还能更快些。

大汉君臣不由对已着手兴建的西宁城更多几分期待,待得两城及周边关墙尽皆落成,牢牢扼守住河西走廊和河湟谷地,大汉西陲即可稳如磐石。

安夷将军公孙歂负责督造及守备武威城,功劳甚大,朝臣们皆在猜测皇帝会如何封赏他。

汉帝刘启的旨意却大是出乎群臣意料,着秦广除五原太守,改任武威太守,从北地郡和安定郡各抽调五万边军,由秦广节制,屯驻武威城;着安北将军史惕率两万中垒轻骑前往河湟谷地,与陇西都尉冯远统领的万余陇西郡骑兵共同驻守兴建中的西宁城;着卑禾候瓦素各率麾下羌骑全力征讨祁连山南麓的月氏和诸羌。

朝臣们讶异之余,却也能理解皇帝的顾虑,毕竟公孙氏出身匈奴,着实不宜将公孙歂任用为边郡太守,守备大汉边陲,还是汉将比较可靠。

太子刘彻高居御座,见得掌印太监宣读完圣旨后,朝臣们皆是露出恍然之色,心中不由好笑。

皇帝老爹虽是阴狠,但心胸还是豁达的,岂会不知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浅显道理,公孙歂虽未出任武威太守,却也是另有重任,只是不便公之于众罢了。

六月间,公孙歂向前来赴任的秦广交接完武威诸般事务,便在月黑风高之夜,率麾下八千胡骑纵马出城,进入河西走廊。

马背上的公孙歂神采飞扬,全无半分为他人做嫁的愤懑,他是个识时务的,此番捞了个阴安候的爵位,得以阴安县为食邑,已是大赚,还有甚么不知足的。

何况陛下仍让他统率胡骑将士,继续为大汉征战,日后还愁无法斩获更多军功么?

日前收到太子殿下的鹞鹰传讯,让他暗中率麾下胡骑从河西走廊绕过腾格里大漠,再转往云中塞外的漠南草原。

公孙歂虽尚未得知太子的意图,但为隐匿行踪而不惜绕行数千里,这等奇诡的举动,定是有不小的谋算。

想到太子殿下那运筹万里的手段,公孙歂愈发兴奋,仿似看到前方有无数封赏在等着他撷取,不禁甩鞭催马,再度提升几分马速。

公孙歂全速赶路时,漠南草原东部已是杀声盈野。

乌桓各部尊忽都为大首领,由其统率二十万乌桓骑射西出乌桓山脉,迎战左贤王麾下的十五万匈奴铁骑。

忽都接受了汉使宋远的建议,不与匈奴大军正面决战,而是牵着匈奴骑兵在阴山北麓和乌桓山西麓间来回打转,且不断分出小股游骑绕道北上,悍然侵入匈奴左部的属地,四处烧杀掳掠匈奴的游牧部落。

“将匈奴大军生生拖死在漠南草原,若他们敢冒然进入乌桓山脉,你等便堵住山口,让他们活活饿死在里头!”

宋远对乌桓贵族们如是道。

忽都为首的乌桓贵族们皆是眼神大亮,心道汉人果是擅于兵法谋略,怪不得近年对匈奴连战连捷。

漠南草原的诸多匈奴驻牧地去年已被尽数血洗,找不到半个活着的匈奴牧民,劳师远征的匈奴大军压根无法就地补给,乌桓骑射却能从大汉边塞获取源源不断的粮草兵械。

只要不断派游骑侵扰匈奴左部属地,使其无法轻易向漠南草原运送粮草牲畜,匈奴大军撑不了多久的。

匈奴人敢进入乌桓山脉?

笑话!

昔年冒顿单于何等嚣张,都不敢踏足乌桓山半步,否则乌桓人早就被其彻底灭族了,焉能繁衍至今。

此时乌桓精锐虽是尽数出山,但留在山中的老弱妇孺足以自保,在峻岭密林间,匈奴铁骑想抓住自幼生长于山中的乌桓人,无异于痴人说梦。

忽都庆幸道:“若真能不战而胜,真乃大大的幸事。”

乌桓贵族们皆是颌首认同,他们心中对匈奴还是颇为畏惧的,此番若非逼不得已,也不会出兵迎战。

宋远心下冷笑,太子殿下果是洞悉人心,晓得乌桓人若知悉这等妙计,定不愿再与匈奴死战。

他抬眸望向忽都,谑笑道:“听薄奚候之意,只要匈奴罢兵北返,此番大战便算了结么?”

忽都听出他语气不善,忙是道:“那使臣以为还当如何,总不能让我乌桓儿郎凭白送命吧?”

“甚么叫凭白送命?他们是为你乌桓的后世子孙豁出性命抵御匈奴!”

宋远环视帐內众人,丝毫不掩饰眼中的鄙夷之意,冷声道:“奇谋乃是诡道,可一不可再,首重的还是实力。若你乌桓不趁此良机削弱匈奴左部的实力,待左贤王罢兵北返,想出应对之策后再次兴兵来犯,必定做足准备,你等还能抵御得住?”

乌桓贵族们皆是醒悟过来,深觉宋远说得在理,匈奴左贤王此番如此轻敌托大,乃是乌桓将之重创的天赐良机,若是不好生把握,日后怕会遭至其更为凶狠的报复。

汉人常言,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想来也是这么个道理。

忽都颇是急切的求教道:“依使臣之见,后续该如何行事?”

大敌当前,他顾不得在意脸面,既然谋略不如人,索性直接出言询问。只要能打败匈奴人,为族人谋得生路,个人荣辱算得了甚么?

宋远眯着双眼,沉声道:“依先前的计划,待拖得匈奴大军人困马乏,罢兵北返时,你等再率乌桓骑射衔尾追击,一路攻到狼居胥山下!”

帐內一片哗然,狼居胥山乃是匈奴左部王庭所在,周边的匈奴部族不计其数,哪里是区区二十万乌桓骑射可以攻陷的?

忽都眉宇紧皱,迟疑道:“这未免太过……匈奴左部王庭远在数千里之外,可不似左谷蠹王庭……”

“诸位怕是误解本使之意,并非是要你等攻陷左部王庭,而是在追击之时将沿途的匈奴驻牧地尽皆拔除。”

宋远自是知晓他们的心思,不由摇头轻笑道:“诸位想想,若能像先前血洗漠南草原般,将匈奴左部属地的匈奴牧民尽皆屠戮殆尽,日后匈奴左贤王再想兴兵南下,要花多少功夫才备得齐所需的粮草和牲畜?”

“妙啊!”

忽都重重拍着大腿,大声赞道。

众人亦是颌首,若匈奴左部遭受这等重创,数年内绝对难以恢复元气,又岂敢再度兴兵来犯?

“你等追至狼居胥山附近,再分出大股骑射四处烧杀抢掠,即便匈奴左贤王醒悟过来,也定然不敢轻易分兵去守护其附属部族,而会想尽法子与你乌桓大军决战。”

宋远顿了顿,复又嘱咐道:“届时你等万不可中计,只需尽量分散兵力,令各路乌桓将士遇着大队匈奴铁骑便逃,遇着匈奴部落便屠,待得杀累了,抢够了,再自行撤回漠南。”

忽都仔细聆听,将之牢记在心,不住点头应是。

宋远见帐內的乌桓贵族们皆是眼放绿光,满脸迫不及待的神情,心下自是暗喜。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去年乌桓人经由抢掠漠南草原的匈奴驻牧地,获取了大笔财货,已是食髓知味,如今匈奴左部的附属部族在他们眼中,或许是更大的肥肉吧?

至于肉里有没有毒,要真正吃过才会知晓。

匈奴左贤王若真受此等大辱,定不会善罢甘休,指不定会舔着脸,花费巨大代价向其余匈奴王者借兵,甚或与左谷蠹王伊稚斜联手复仇也并非全无可能。

日后可真有得瞧了!

远在长安城的太子刘彻接到宋远传讯,得知诸事顺遂,不由抚掌大笑。

以夷制夷,果是个省力又实用的法子。

一道封王的圣旨,一枚乌桓王金印,就能获得这等奇效。

他非但不会让乌桓出现真正的王者,更是打着那些乌桓骑射的主意,毕竟公孙歂麾下的八千胡骑还是太少,需得扩编才是,免得浪费了公孙歂的将帅之才。

大汉的胡骑将士,来源多为归降的匈奴人和义渠出身的胡人,不宜与汉人混编成军,免得将士间因习性不同而生出纷争,平添麻烦。

公孙歂身具匈奴血脉,也不宜统率汉将。

朝廷设立胡骑的本意,本就是想让其与正统汉军彻底区隔,到得汉帝刘启即位,更是重用公孙氏的族长公孙昆邪,颇有以此制衡诸多汉将的意味。

即便如此,公孙歂的胡骑与瓦素各的羌骑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胡骑将士是有大汉军籍的,享有粮饷抚恤,亦在汉境内安家落户;羌骑在朝廷眼中则近似炮灰般的存在,并没有将其纳入汉军编制的心思,故而严禁其迁居汉境。

刘彻亦承袭了皇帝老爹的思路,虎贲和羽林即将扩编,那胡骑的兵员也需添加,但不可再增加匈奴将士的比例,乌桓骑射倒是合宜。

只是如何能让乌桓骑射心甘情愿的被收编,还需费些心思。

好在不需收编太多,约莫有个六七千骑,让胡骑凑足十五个曲部的一万五千骑即可。

兵贵精,不贵多。

譬如细柳精骑,不过区区三万之数,却是大汉当今最强悍的骑军,足与数目相当的匈奴精锐铁骑正面硬刚,八千虎贲与之相较,还是颇有不足的。

第五百八十六章 驰道驿站第二百四十九章 为人媒妁第七百九十章 诸般应对第七百章 注辇岁赠第六百九十四章 极大诱因第一百零三章 鞭炮问世 第四百零四章 皇后临盆第七十八章 匈奴大帐 第六百四十七章 翁主婚事第八章 宫廷宴会第五百一十二章 害人害己第四百八十二章 粮食倾销第二百九十九章 何为拘束第五百三十四章 循循善诱第三百二十一章 政经官学第七百五十三章 弱是原罪第九十六章 各自收获第七百四十五章 易言请罪第八百二十三章 去病擒酋第三十五章 大难不死第七百七十三章 盼得君归第三百一十六章 长安周报第四百九十七章 霍氏去病第四百零五章 母子平安第一百一十六章 援军迟来第五百三十八章 寒门虎子第七百零七章 赴滇迎亲第二百一十六章 贺兰在望第四百四十七章 枸酱血案第七百三十章 匈奴内乱第六百四十七章 翁主婚事第七百三十七章 妙悟真理第八百二十四章 勒石封山第二百章 水战操演第一百七十四章 铸币乱源第四百四十七章 枸酱血案第二百二十八章 枭雄殒没第二百二十七章 秩俸改制第四百四十五章 长安学区第一百三十章 举国欢腾第三百三十三章 两代医者第四百六十一章 直流电机第一百五十九章 梁王请罪第三百八十二章 全军溃逃第一百六十六章 帝国邮政第二百九十五章 芙蓉帐暖第一百零九章 将门犬子第八百一十二章 大军备战第七百四十一章 欲入军学第七百六十九章 嗣子哀怨第五百四十五章 伏特电堆第一百五十六章 太后相召第六百七十三章 妻儿打靶第六百零三章 三国密约第四十二章 路在脚下第五百九十九章 经略外夷第七百二十六章 抵达布山第六百八十一章 皇帝急召第四百章 隆冬腊月第三百零七章 项王藏宝第二百七十八章 长安四月第四百九十四章 大军集结第七百五十章 大浪淘沙第三百三十一章 冬去春来第二百八十六章 帝国科院第一百八十章 太学老者第八百零六章 储君大婚第十四章 运筹马上 第一百九十章 太子监国第五十七章 医学见习第六百九十四章 极大诱因第三百零六章 商贾世家第七百六十六章 太子束发第四百五十九章 六大蒙师第二百六十五章 为何而战第一百七十三章 酒宴议政第十章 天上人间第三百八十五章 匈奴裂变第六百四十章 血祭之年(中)第八十章 密林设伏第五十章 平羌六策第五百六十五章 信号传输出差结束,坐高铁回家,估计晚上才能更新第六百一十七章 不欲追究第四百四十八章 有限战争第六百八十九章 翁主下嫁第四百九十四章 大军集结第二十九章 田氏商团 第四十四章 山寨皇城 第六百九十三章 阖家团圆第六百九十一章 徙民归化第三百二十章 兵发西域第八百零七章 釜底抽薪第一百七十八章 争先认购第五百八十七章 倭国伊予第四百二十八章 塬南设邑第七百五十七章 四大重工第二百六十一章 欲设军校第三百四十二章 南越将亡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夷将军
第五百八十六章 驰道驿站第二百四十九章 为人媒妁第七百九十章 诸般应对第七百章 注辇岁赠第六百九十四章 极大诱因第一百零三章 鞭炮问世 第四百零四章 皇后临盆第七十八章 匈奴大帐 第六百四十七章 翁主婚事第八章 宫廷宴会第五百一十二章 害人害己第四百八十二章 粮食倾销第二百九十九章 何为拘束第五百三十四章 循循善诱第三百二十一章 政经官学第七百五十三章 弱是原罪第九十六章 各自收获第七百四十五章 易言请罪第八百二十三章 去病擒酋第三十五章 大难不死第七百七十三章 盼得君归第三百一十六章 长安周报第四百九十七章 霍氏去病第四百零五章 母子平安第一百一十六章 援军迟来第五百三十八章 寒门虎子第七百零七章 赴滇迎亲第二百一十六章 贺兰在望第四百四十七章 枸酱血案第七百三十章 匈奴内乱第六百四十七章 翁主婚事第七百三十七章 妙悟真理第八百二十四章 勒石封山第二百章 水战操演第一百七十四章 铸币乱源第四百四十七章 枸酱血案第二百二十八章 枭雄殒没第二百二十七章 秩俸改制第四百四十五章 长安学区第一百三十章 举国欢腾第三百三十三章 两代医者第四百六十一章 直流电机第一百五十九章 梁王请罪第三百八十二章 全军溃逃第一百六十六章 帝国邮政第二百九十五章 芙蓉帐暖第一百零九章 将门犬子第八百一十二章 大军备战第七百四十一章 欲入军学第七百六十九章 嗣子哀怨第五百四十五章 伏特电堆第一百五十六章 太后相召第六百七十三章 妻儿打靶第六百零三章 三国密约第四十二章 路在脚下第五百九十九章 经略外夷第七百二十六章 抵达布山第六百八十一章 皇帝急召第四百章 隆冬腊月第三百零七章 项王藏宝第二百七十八章 长安四月第四百九十四章 大军集结第七百五十章 大浪淘沙第三百三十一章 冬去春来第二百八十六章 帝国科院第一百八十章 太学老者第八百零六章 储君大婚第十四章 运筹马上 第一百九十章 太子监国第五十七章 医学见习第六百九十四章 极大诱因第三百零六章 商贾世家第七百六十六章 太子束发第四百五十九章 六大蒙师第二百六十五章 为何而战第一百七十三章 酒宴议政第十章 天上人间第三百八十五章 匈奴裂变第六百四十章 血祭之年(中)第八十章 密林设伏第五十章 平羌六策第五百六十五章 信号传输出差结束,坐高铁回家,估计晚上才能更新第六百一十七章 不欲追究第四百四十八章 有限战争第六百八十九章 翁主下嫁第四百九十四章 大军集结第二十九章 田氏商团 第四十四章 山寨皇城 第六百九十三章 阖家团圆第六百九十一章 徙民归化第三百二十章 兵发西域第八百零七章 釜底抽薪第一百七十八章 争先认购第五百八十七章 倭国伊予第四百二十八章 塬南设邑第七百五十七章 四大重工第二百六十一章 欲设军校第三百四十二章 南越将亡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夷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