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七章 妙悟真理

承乾宫,玉液池畔。

此玉液池,非是后世文人雅士时常吟诵诗句的玉液池,名为池,实则与沧池般,皆是宫城内的人工湖。

昔年汉帝刘启禅位前,修筑太寿宫时特意挖掘此池,从长安东面引入浐水,过宫内明渠流入,再由南向北流出宫城,进入城内大渠,使得北阙闾里的百姓用水更为方便了。

虽说八水绕长安,但北面渭水的含沙量稍微偏高,北阙闾里的百姓除却扫洒之类对水质要求不高的情况,饮水用水多仍靠掘井汲水。

西面的泬水倒是清澈,也有引渠入城,不过没有穿过北阙闾里,直到兴建太寿宫,引浐水入城,顺带往北增修城内大渠,这才让北阙闾里的百姓用上的清澈渠水。

水质肯定是有保证的,不说现今大汉有没有甚么工业污染,单是宫城要引水入池,浐水溯流十余里,都有吏卒不时巡视清理,入宫内明渠前,更有宫人时刻看着。

肉眼难见的有害物质且不提,至少枯枝败叶和甚么漂浮物都会及时清理,水质也肯定清澈透亮,直接饮用虽是不好,但寻常百姓用来洗洗衣裳甚么的,绝对没任何问题,这已然解决了很大的用水困难了。

正因水质不错,太寿宫的人工湖又挖得不深,故湖水清澈见底,有道是水深则蓝,水浅则碧,愈是清澈广阔的水面愈是如此。

太上皇刘启昔年迁居太寿宫后,见得这一池波澜不惊的碧水,突是有感而发,破天荒的念出半阙七言绝句。

“龙舟竞渡玉液池,君王沈醉连日夕。”

这诗句自然不是素来不喜辞赋的刘启所作,却是他儿子刘彻盗版的后世诗句,身为老子的刘启,偶尔也会赏脸翻看这些“歪诗”,也好看看自家儿子有没有长歪了。

此情此景念诵出来,却是意有所指,身边不乏心思通透之人,自然体察圣意。

太后王娡笑着打趣,直道陛下顽疾未愈,昼夜沉醉未免太伤身,多喝些清茶倒是无妨。

傻乎乎的王兒姁也跟着劝,教刘启瞧得直摇头,感叹若不是有王娡这阿姊好生照应,这憨货别说连续诞下四个皇子,只怕在这深宫内苑里,连半年都活不过啊。

刚登基的刘彻闻之此事,晓得自家父皇亲自为那苑池命名为“玉液”,不禁摇头失笑,亦是颇为恶趣味的为刘启送去两罐亲手炒制的新茶,外带命人在玉液池上造了几艘游廊画舫,供太上皇及其众多妃嫔游湖赏景。

太皇太后薨逝后,太上皇迁居长乐宫,太子刘沐到此开府,太寿宫也改名承乾宫。

玉液池倒是没改名,太子殿下不是君王,更不敢昼夜沉醉,偶尔到此观景散心却是免不得的。

未央有沧池,长乐亦有苑池,却不是太子殿下喜欢去的地界,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玉液池小归小,池畔也没设猎苑,然却最是让刘沐感到自在。

偶得闲暇,又不便微服出宫时,玉液池对于好动不喜静的刘沐而言,无疑是最好的游玩之处。

宫邸学舍设在承乾宫西阙,太子府占用的南阙则紧挨着长乐宫,除却承乾宫的长春中宫和部分暂时封而不启的宫阙,余下的如北阙御苑之类的地界,内部宫禁是不算严的。

这在汉宫内颇为正常,譬如中央官署就在未央宫内,诸多官员来来往往,若郎卫挨个盘查,非但误事,更会累死人。

宫禁如何,且看郎卫站在何处。

郎者,廊道也,在宫里行走,记着别下廊道胡乱走,但凡走的正道,见着郎卫赶紧回头就是了,若无缘无故的蒙着头硬闯,三公九卿都得死。

至于后世影剧中常见的桥段,说是某男某女在宫中迷路,误遇皇子公主甚么的,那特么不是说笑?

只怕没闯入内苑,郎卫就把你的脑袋活生生拧下来了。

昼夜宿守宫禁的郎卫,外带镇守各处宫门的羽林卫,将将四万众,昼夜轮值的怎么也得近万精锐,你特么能“误闯”?

关进郎署大牢,你就知道甚么叫坦白从严,抗拒更从严了。

在承乾宫,除却中阙长春宫、南阙的太子府和紧挨着长安城垣的东阙,西阙和北阙倒没太严苛的宫禁,约莫就和未央宫所在的未央宫西阙差不多,但凡你有资格,且通过羽林卫盘查入得宫门,虽会遇着巡视的郎卫,却极少有受到盘问的。

能入宫邸学舍就读的,皆是王侯府上的贵胄,哪怕是虚年六岁的小奶娃,也早已懂得宫里的规矩,没人傻乎乎的去闯宫禁。

不过念在孩童心性好玩,天家倒也讲究,毕竟里头的不少孩童,可都是宗室子弟,是太上皇和皇帝的子侄,若真要论及辈分,便连血缘稍远的叔伯兄弟都是有的。

诸如北阙御苑之类的地界,特意准允他们在休歇之余可去游乐,或是如宫邸女学的小贵女们,每日午后要学琴棋书画,闷在馆舍里也不合适,偶尔到御苑赏赏花,游游湖,指不定能提高学习效率。

这话是皇帝刘彻说的,皇后阿娇深以为然,毕竟她本就不是个喜欢枯坐席垫,埋头苦读之人。

于是乎,承乾宫西阙及北阙,宫禁就更是放宽了不少,宫邸学舍没歇课的日子,玉液池畔挺热闹的,反是遇着休沐日、节庆或寒休暑休,会变得静谧冷清。

时值腊月,宫邸学舍如诸多官学般,早已歇馆休假,要到明岁二月才重新开馆,故玉液池又成了太子殿下独享之地。

“甚么时候学会享受孤独,你就真的长大了。”

皇帝陛下曾对自家傻儿子如是感叹,太子殿下听得满头雾水,亦不喜欢孤独,然偶尔也会想试试安静独处,找个“清修之地”思考人生,品味他所以为的孤独感。

按理说,腊月的玉液池畔,寒风凛冽,天地肃杀,万籁俱寂,是很适合小屁孩品味孤独的,奈何时不我与,赵府的小贵女又入宫了,非要来看她的那匹爱马。

“孤王说过多少次了,马怀驹子整一年,这秋天才怀上的,肚子都没怎的显,最快也得明年夏末才能产下驹子,且愈是早产,那马驹子愈弱,故寻常马苑多是在春季才为顶好的良马配育,为的就是让母马能更好的安胎备产,隔年春暖花开的时节正好产驹子。”

刘沐瞧着眼前的赵婉,颇是无语,不禁有些后悔,自己前些日子不知是不是魔怔了,给了她入承乾宫行走的太子符令。

现今持有这类符令的,除却太子詹事府属官,满打满算不超过两掌之数。

内侍和宫婢自然不算,他们都是没法随意出宫的,太子詹事府的属官多半亦有所限制,执此符令者,却是任何时候都能出入承乾宫乃至太子府的,就这一点,没太子殿下准允,就是诸位亲王都不行,甚至是不敢。

有些事,对诸位亲王而言,本就是犯忌讳的,无疑会比旁人更为小心谨慎。

“殿下若是见得我心烦,便将这符令收回去吧,反正我也不会讨喜。”

赵婉见他语气颇为不耐,心中亦觉不爽,撅起小嘴正要回嘴,却突是福由心至,想到皇后前些日子与她说的话,立马耷拉下小脑袋,抽了抽鼻子,带着哭腔道。

刘沐虽晓得自家不靠谱的母后惯会坑儿子,却万万想不到会被坑得如此彻底,连对付他的法子都“传授”给眼前这臭丫头。

只道是自己的话说重了,或是脸色太难看,把她弄哭了。

可不是哭了么?

看那泫然欲泣的委屈神情,那泪盈于睫的可怜模样,这若是让少傅知晓自己“欺负”了他视若掌上明珠的独女,虽不至心怀怨忿,然彼此见面也不免尴尬啊。

刘沐不是滥好人,遇着原则问题对老幼妇孺也未必会手软,然眼前这小女娃可是赵立和苏媛的女儿,自己还欠了她好几次人情,刘沐素来讲个有恩涌泉相报,有仇夷你全族,自然见不得她哭鼻子,况且还是被自己弄哭的。

“成吧,孤王带你去瞧,但这次可真真说好了,下不为例,别总是在孤王清修时,来此打扰。”

刘沐无奈道。

赵婉也是个小戏精,强掩心中小小得意,仍是可怜兮兮的抬头,抽着鼻子问道:“殿下是在……清修?”

她是真有些好奇,清修二字,不管怎么想,貌似都和咱们大汉这位以暴脾气闻名的太子殿下搭不上半点关系。

“男人,要学会享受孤独,你不懂!”

刘沐摇摇头,故作高深的如是道,心中竟莫名涌起一股爽感。

娘诶!

难不成父皇当日说这话时,亦是这般心境?

难不成这番话不是独处之时才能悟出来的,反是要对旁人说出口,才能感受到这般的……

孤高玄妙?

遗世而立?

曲高和寡?

高处不胜寒?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念天地之悠悠,众人皆醉爷独醒,看那一滩池水往北流……

刘沐福由心至,如醍醐灌顶,联系到自家父皇昔日吟诵的无数名句,终归领悟到装掰的妙处。

人前不装掰,如锦衣夜行,大丈夫不可如是!

第七百八十四章 未来婆家第七百二十七章 电力发展第四百六十四章 匈奴分裂第一百七十三章 酒宴议政第三百四十一章 大战骤起第六百章 非友即敌第八百二十二章 踏破龙城第五百一十一章 改道沐邑第一百三十一章 谋划丝路 第一百八十八章 罪证确凿第三百四十六章 琐碎诸事第七百九十三章 雍凉畜牧第四百五十二章 刘沐封王第一百七十二章 免除盐税第二百零九章 江都密报第六百一十四章 安辨雌雄第一百四十六章 暗自盘算第七百六十六章 太子束发第一百四十二章 羌人乞降第八百零二章 教宗为质第三百一十五章 喜事连连第三百六十九章 泄密之人第二百三十八章 淝陵水泊第四百二十三章 凄惶卫长第三百四十五章 番禺城破第一百二十九章 关城大捷第一百五十二章 心理医官第一百二十二章 夜战破敌第七百二十三章 帝皇训子第六百四十一章 血祭之年(下)第六百四十六章 亲王召见第六百一十六章 得妻如此第六百五十七章 有所隐患第二百二十六章 群臣哗然第四百六十八章 登门探望第五百四十五章 伏特电堆第四十一章 九王齐聚第五百六十一章 驰道路轨第一百七十七章 发行国债第三百四十六章 琐碎诸事第一百七十二章 免除盐税第五百一十章 仰光条约第四章 甘泉夜宴第五百四十章 凤翔珠宝第七百一十一章 母爱如斯第八百二十九章 何须多言第六百零九章 官办医馆第六百一十九章 母女探病第一百九十一章 国事家事第三百一十三章 少府钱庄第八百三十章 长安协定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色七夕第四百七十七章 天家诸事第八百二十一章 兵临城下第六百四十八章 入宫观礼第三百八十九章 意欲突围第二百五十四章 经商之道第二章 吴楚之乱第二百零三章 悄然萌生第二百六十九章 拜谒公婆第六百九十章 惩戒学子第三百四十一章 大战骤起第七百一十章 小遗席间第一百七十章 齐王献国第四百六十章 帝御四海第七百三十八章 汉已八旬第二百九十一章 长秋基金第七百七十三章 盼得君归第十五章 孤臣不孤 第五十四章 春心萌动 第六十八章 诸事妥当第五百六十七章 北粟南稻第五百七十八章 赌赛开局第六百七十八章 胡商告发第二百五十六章 对朝方略第二百四十五章 大义灭亲第三百五十七章 刘舍辞官第五百八十六章 驰道驿站第二十八章 烧制玻璃第六百六十章 贵女求人第四百二十二章 妻儿随任第十七章 御赐盛宴 第二百九十四章 帝后大婚第三百零三章 朝堂议定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夷制夷第八百二十三章 去病擒酋第三百九十四章 长辈震怒第三百四十八章 乌孙灭国第五百二十五章 贼子就擒第二百零五章 调教萝莉第六百七十七章 四郡两关第一百八十二章 儒派裂变第六百六十三章 裴母犯愁第七百六十四章 开凿运河第七百二十一章 事出意外第四百八十三章 暗潮渐涌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明踏青第四百三十章 惊闻卫青第三十二章 王婶还乡 第六百四十八章 入宫观礼
第七百八十四章 未来婆家第七百二十七章 电力发展第四百六十四章 匈奴分裂第一百七十三章 酒宴议政第三百四十一章 大战骤起第六百章 非友即敌第八百二十二章 踏破龙城第五百一十一章 改道沐邑第一百三十一章 谋划丝路 第一百八十八章 罪证确凿第三百四十六章 琐碎诸事第七百九十三章 雍凉畜牧第四百五十二章 刘沐封王第一百七十二章 免除盐税第二百零九章 江都密报第六百一十四章 安辨雌雄第一百四十六章 暗自盘算第七百六十六章 太子束发第一百四十二章 羌人乞降第八百零二章 教宗为质第三百一十五章 喜事连连第三百六十九章 泄密之人第二百三十八章 淝陵水泊第四百二十三章 凄惶卫长第三百四十五章 番禺城破第一百二十九章 关城大捷第一百五十二章 心理医官第一百二十二章 夜战破敌第七百二十三章 帝皇训子第六百四十一章 血祭之年(下)第六百四十六章 亲王召见第六百一十六章 得妻如此第六百五十七章 有所隐患第二百二十六章 群臣哗然第四百六十八章 登门探望第五百四十五章 伏特电堆第四十一章 九王齐聚第五百六十一章 驰道路轨第一百七十七章 发行国债第三百四十六章 琐碎诸事第一百七十二章 免除盐税第五百一十章 仰光条约第四章 甘泉夜宴第五百四十章 凤翔珠宝第七百一十一章 母爱如斯第八百二十九章 何须多言第六百零九章 官办医馆第六百一十九章 母女探病第一百九十一章 国事家事第三百一十三章 少府钱庄第八百三十章 长安协定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色七夕第四百七十七章 天家诸事第八百二十一章 兵临城下第六百四十八章 入宫观礼第三百八十九章 意欲突围第二百五十四章 经商之道第二章 吴楚之乱第二百零三章 悄然萌生第二百六十九章 拜谒公婆第六百九十章 惩戒学子第三百四十一章 大战骤起第七百一十章 小遗席间第一百七十章 齐王献国第四百六十章 帝御四海第七百三十八章 汉已八旬第二百九十一章 长秋基金第七百七十三章 盼得君归第十五章 孤臣不孤 第五十四章 春心萌动 第六十八章 诸事妥当第五百六十七章 北粟南稻第五百七十八章 赌赛开局第六百七十八章 胡商告发第二百五十六章 对朝方略第二百四十五章 大义灭亲第三百五十七章 刘舍辞官第五百八十六章 驰道驿站第二十八章 烧制玻璃第六百六十章 贵女求人第四百二十二章 妻儿随任第十七章 御赐盛宴 第二百九十四章 帝后大婚第三百零三章 朝堂议定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夷制夷第八百二十三章 去病擒酋第三百九十四章 长辈震怒第三百四十八章 乌孙灭国第五百二十五章 贼子就擒第二百零五章 调教萝莉第六百七十七章 四郡两关第一百八十二章 儒派裂变第六百六十三章 裴母犯愁第七百六十四章 开凿运河第七百二十一章 事出意外第四百八十三章 暗潮渐涌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明踏青第四百三十章 惊闻卫青第三十二章 王婶还乡 第六百四十八章 入宫观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