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少府钱庄

随着禁军改制逐步完成,刘彻终是放下心来,暂且可睡得踏实些,日后再继续缓缓完善大汉的各项军制即可。

因受无盐氏的牵连,长安城的诸多子钱家皆被抄家夷族,国库虽是罚没超过十万金的赀财,但刘彻却反是有些忧心。

商贾资金短缺时无处借贷,对工业发展是会有极大制约的,这也是原先刘彻并未打算对子钱家仓促间痛下狠手的原因。

事已至此,只能由朝廷出面,建立向臣民提供货币信贷业务的机构了,否则大汉的工业化进程怕是会大为延缓。

此事不宜交由大农府来办,免得朝臣太过掣肘,束手束脚的太过麻烦。

“先让少府开设钱庄,日后发展成熟,再由大农府创办中央钱庄好了。”

刘彻如是想,正如后世华夏的中央银行与五大商业银行之间的关系,央行负责制定并执行国家货币信用政策,独具货币发行权,实行金融监管,自然要由朝廷独掌,即便具有些许国企性质的少府也不能涉足。

至于中央钱庄独有的货币发行权,还需等大汉铁业整合完毕,并有较大的提升,可保证市面有足够的金属货币流通后,方可将民间的铸币权收回,纸质货币的发行更要徐徐图之,急不来的。

金融向来是个复杂的行当,稍有不慎就会闹出大乱子,货币贬值,通货膨胀,抑或物价重挫,通货紧缩,掌握不好度,正反两面都是坏处。

少府是皇帝私府,朝臣对其开设的产业没甚么置喙的余地,只要不违反祖制和律法,御史们也不便上奏弹劾。

刘彻命少府卿陈煌先到遗孤内院招募了不少学员,多是术数学院的,他们有最基本的会计知识,好歹能看懂刘彻为少府钱庄订立的章程及各式票据。

陈煌执掌整个少府,自是不宜分管钱庄业务,刘彻索性让少府丞陈诚兼任新设的诸钱监,掌少府钱庄。

自刘彻昔年被立为太子,陈诚一路从伴读,到太子庶子,太子中庶子,太子詹事,直至做到少府丞,真真是常伴君侧。

将近十年来,昔日的小屁孩已近弱冠之年,更学到了不少本事,经验虽尚显不足,但好在历练完整,又受刘彻多年指点,要打理好钱庄还是不难的。

毕竟少府的钱庄还是草创,不似后世的银行般业务繁复,暂时处理好民间信贷即可。

刘彻暗自盘算着:“或许还可向权贵们吸收些大额存款,至于民间的小额存款,日后再说吧。”

十月中旬,少府在北阙甲第的长安商区划了块地,开始营建少府钱庄的总部。

刘彻此番真是不惜工本,命负责营建的少府司空掘地三丈,以水泥灌注底部和四壁,打造现下大汉最为坚固的数座金库。

少府内库和钱庄金库要彻底分开,虽可彼此支应,但账目往来和赀财交接必得清清楚楚,免得日后闹出大乱。

大汉现下没甚么金融监管机构,刘彻可不愿见得钱庄出现大亏空,若来个破产歇业,少府乃至天家的信誉可就难以挽回了。

江都王刘非见得少府弄出这般大的动静,晓得陛下定又想出甚么挣钱的行当,忙是入宫求见,小心翼翼的试探此事。

刘彻见得他那副贪婪无比的谄媚嘴脸,颇是无奈,昔年何等孤高狂傲的英武皇子,今夕却沦落成为金钱的奴隶,咱老刘家又少了个有节操的正经人啊。

刘彻倒是没隐瞒刘非,将钱庄的章程细细讲述给他听。

刘非眼神大亮,这分明就是放贷的子钱家,只是利钱要得低了些,还多了甚么吸纳存款的业务。

皇室实业的金库里堆满价值数百亿的金锭和大钱,压根就不需吸纳甚么存款,只需放贷就可轻易牟取暴利。

“陛下,这钱庄的行当……”

刘非讪笑着出言道,自是想要从中分一杯羹。

刘彻摆摆手道:“朕倒是乐见皇室实业也开设钱庄,但现下少府的钱庄尚是草创,各式章程和票据不甚完备,需得逐步完善。皇兄不妨等些时候,待少府钱庄办稳妥了,再有样学样,免得闹出甚么乱子,如何?”

刘彻这话是半真半假,主要还是想等少府钱庄建成后,再经查漏补缺,为大汉金融律法的制定提供参考。

在律法制定并逐步完善前,刘彻不希望出现旁的钱庄。

刘非不晓得他的心思,微作沉吟后,也觉陛下所言在理。

皇室实业草创之初,没少跟着少府乃至田氏商团学各项章程,便连各式契约和账册都是同等形制,着实省却不少功夫,且经营运作颇是顺遂。若非如此,他刘非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在短短数年将皇室实业经营得这般兴盛,每岁获取大笔暴利。

饶是如此,刘非也不甘空手而归,意有所指道:“陛下,既然那少府钱庄要吸纳甚么大额存款,我皇室实业的金库内又藏着不少现钱,这利钱……”

刘彻微是扬眉道:“章程皆已写着,活存者每岁五厘利,定存一年者每岁二分利,三年者每岁三分利,五年者每岁半成利。”

刘非面色讪讪道:“陛下,这利钱也太低了吧?”

刘彻分外鄙夷的瞟了瞟他,不屑道:“若皇兄觉着利钱低,朕不妨着少府内库筹措十万金,按这利钱贳贷给皇室实业,定存五年,如何?”

“……”

刘非生生噎得无言以对,若每岁半成利,十万金每岁需还息五千金。

他又不蠢,皇室实业的金库还藏着数百亿赀财,还要凭白付出这般利钱去向少府贳贷?

“嗯,臣经陛下提点,仔细咂摸下,深觉这少府钱庄的利钱设得甚是合情合理,陛下圣明!”

刘非亦是流着老刘家的地痞血脉,没脸没皮的讨好道:“臣及皇室实业愿为少府钱庄助阵,略尽绵薄之力,先定存个五十万金……就那甚么五年定存,只是不知利钱该何时提取?”

刘彻瞧着他这奸商嘴脸,没好气道:“现下少府钱庄草创,利钱支付只分两种。若存入时便即取息,则利钱减半;若存满期限再同取本息,则付全额利钱。”

待见得刘非颌首沉吟,刘彻复又加了句:“若遇急需之时,定存的本金并非不可取回,只是要按着存入的年限,重算利钱,虽会比活存高,却必不如存满年限的利钱。”

刘非讶异道:“定存的本金还可提前取回?”

刘彻耸了耸肩:“定存又非死存,自是能提前取回的。”

“若是如此,我皇室实业再额外多存五十万金,凑足百万金,皆定存五年!”

刘非目光熠熠,百万金定存,年息半成,每岁利钱就是五万金,自然比放在金库里闲置要好得多。

虽说民间贳贷寻常多为两成利,但要将百万金尽数放贷出去,天晓得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也寻不到这么些要借贷的商贾。

唯有掌山海地泽之税,产业遍布大汉各郡县的少府,才有足够的人手和途径向民间大举放贷。日后即便皇室实业亦开设钱庄,放贷的规模必是远不及少府钱庄的。

少府钱庄的总部尚未竣工前,自然不会收纳皇室实业如此大额的存款,免得凭白多出利钱。

刘彻倒也没将少府设立钱庄之事藏着掖着,让陈煌以少府的名义在关中各郡县张榜公告少府钱庄的各式章程,言明年节前会在京畿三辅逐步开设数间钱庄,向民间放贷。

朝臣们早已或多或少知悉此事,倒也没太过反对,毕竟少府钱庄向民间贳贷只收取一成的薄利,远远谈不上压榨百姓。

至于与民争利,更是谈不上,放贷的子钱家们大多上不得台面,朝臣还不至于为他们的利益与皇帝作对,否则被扣上官商勾结的罪名,不但坏了名声,身家性命怕都不保。

自个的亲娘舅都凌迟处死了,皇帝还在乎多杀几个朝臣?

何况江都王刘非也已放出风声,待得少府钱庄开张,便会存入百万金,每岁得息半成。朝臣们背后的世家大族在皇室实业皆有不少份子,每岁能分到高额红利,见得少府钱庄肯将向民间贳贷的获利拿出半数,让他们分润,自是心满意足。

甚事不做,也没风险,坐享半数获利,这是何等美事?

朝臣们皆觉得陛下真真是仁慈圣德的千古明君,爱民如子,爱官如子啊。

商贾们亦是欢欣鼓舞,谁还没遇着过钱紧之时,过往活钱暂且筹措不及,便只得向贪婪的子钱家借高利贷。日后有了少府钱庄,以一成薄利贳贷,遇到紧急之时,真是能救命的。

尤是国舅田胜,险些落下泪来。

兄长田蚡死不足惜,为了保全田氏全族,他不得不从田氏商团支取万金,用以为田氏赎罪。

田氏商团固然家大业大,但活钱可比不得皇室实业,万金合亿钱,几乎将田氏商团府库的活钱抽空。好在田胜早年得刘彻指点,在大肆扩充产业之余,还让府库存保有充裕的的活钱,以防出现意外时,导致那甚么现金流断裂。

天灾过后,田氏商团之所以能迅速修葺各式作坊,全力复工,正因府库有足够活钱。然而万万没料到,在府库活钱未及完全填补时,田蚡又整出这等破事,导致田胜不得不支取出万金。

岁末将至,田氏商团的掌事和工匠们必得加班加点赶工,月例和加班费都是大开销,再加上年终奖和各式福利,可不是愁坏了田胜?

田氏商团虽不断向其余三大商团供货,但货款依照契约是按季结算,这意味着田氏商团要先撑到腊月啊。

于是,田胜赶在少府钱庄正式开张前,便入宫求见皇帝,预先贳贷万金,以解燃眉之急。

刘彻倒是没为难他,让执掌钱庄事宜的诸钱监陈诚与他立了规制齐整的契约,照着流程完成了少府钱庄的首笔贳贷。

汉六十四年腊八,在这合聚万物而索飨之日,首间少府钱庄在长安北阙甲第正式开张,由此开启大汉金融业的新篇章,为日后大汉工商业的急速发展不断注入活水。

钱庄这行当,亦渐渐为大汉百姓熟知与接受。

第二百零六章 以食为天第二百零一章 简单粗暴第七十八章 匈奴大帐 第三百六十章 雷管现世第二百零二章 筹建边城第一百三十二章 董事会议第一百五十四章 四方云动第五百九十七章 上帝之鞭第五百七十一章 汉使窦蟠第六百六十四章 双拥基金第一百三十章 举国欢腾第四百章 隆冬腊月第六百零一章 欺人太甚第五百四十八章 请款筑路第七百九十五章 郝任入学第一百七十五章 东郭农丞第二百零六章 以食为天第七百三十章 匈奴内乱第四百四十八章 有限战争第五百一十六章 沐王暑训第十三章 骑兵利器 第二百八十四章 登基为帝第二百四十一章 破格拔擢第八百零七章 釜底抽薪第三百九十二章 败家婆娘第四百九十章 全境禁毒第三百零五章 铁业整合第二百零三章 悄然萌生第一百四十二章 羌人乞降第三百六十一章 脱岗培训第六百八十章 母子论理第六百三十六章 使团入城第五十八章 皇家马场 第一百四十三章 长安献俘第七百七十六章 太子来援第二百六十八章 黄埔军学第六百六十四章 双拥基金第一百八十七章 太守府衙第六百三十六章 使团入城第八百二十二章 踏破龙城第二百六十章 侵扰朝鲜第二百九十三章 福祸相倚第三百零八章 速难平原第四十章 王府缉凶第七百六十四章 开凿运河第二百章 水战操演第四百九十四章 大军集结第三百二十章 兵发西域第七百七十五章 寻获玉米第七百二十六章 抵达布山第一百八十九章 孔仅入士第一百二十七章 焚烧尸山第六百一十三章 京卫赶至第八百二十三章 去病擒酋第三百八十章 城头失守第八百零三章 东方先生第五百九十二章 石油化工第一百八十六章 告上公堂第六百六十一章 坑爹坑儿第三百三十二章 宫寒之症第六百四十一章 血祭之年(下)第一百六十一章 年节将近第二百八十六章 帝国科院第四百二十四章 丝丝春愁第七百一十二章 少年志向第一百二十七章 焚烧尸山第二百五十六章 对朝方略第二百八十三章 太庙及冠第一百七十九章 唯才是举第三百五十二章 出言请战第四百九十六章 先打后谈第七百九十三章 雍凉畜牧第四章 甘泉夜宴第一百六十六章 帝国邮政第四百六十九章 金银票律第三百六十二章 作壁上观第七百二十二章 寝殿之中第七百九十八章 祆教祭典第三百三十七章 白日宣淫第四百八十六章 扬帆远航第三百三十四章 铿锵玫瑰第二十章 造纸办学 第六百四十章 血祭之年(中)第三百二十七章 蹴鞠联赛第六百六十九章 涤纶衣料第一百九十九章 改装战船第一百三十二章 董事会议第四百六十章 帝御四海第二百三十三章 师徒相见第三百零八章 速难平原第二百九十四章 帝后大婚第二百一十二章 匈奴来袭第五百零一章 民患不均第八十一章 羽林出击第四百七十九章 中南半岛第六十五章 雁门行商 第五百八十二章 身毒禁海第四百六十章 帝御四海第四百八十一章 赵王西巡第八百二十一章 兵临城下
第二百零六章 以食为天第二百零一章 简单粗暴第七十八章 匈奴大帐 第三百六十章 雷管现世第二百零二章 筹建边城第一百三十二章 董事会议第一百五十四章 四方云动第五百九十七章 上帝之鞭第五百七十一章 汉使窦蟠第六百六十四章 双拥基金第一百三十章 举国欢腾第四百章 隆冬腊月第六百零一章 欺人太甚第五百四十八章 请款筑路第七百九十五章 郝任入学第一百七十五章 东郭农丞第二百零六章 以食为天第七百三十章 匈奴内乱第四百四十八章 有限战争第五百一十六章 沐王暑训第十三章 骑兵利器 第二百八十四章 登基为帝第二百四十一章 破格拔擢第八百零七章 釜底抽薪第三百九十二章 败家婆娘第四百九十章 全境禁毒第三百零五章 铁业整合第二百零三章 悄然萌生第一百四十二章 羌人乞降第三百六十一章 脱岗培训第六百八十章 母子论理第六百三十六章 使团入城第五十八章 皇家马场 第一百四十三章 长安献俘第七百七十六章 太子来援第二百六十八章 黄埔军学第六百六十四章 双拥基金第一百八十七章 太守府衙第六百三十六章 使团入城第八百二十二章 踏破龙城第二百六十章 侵扰朝鲜第二百九十三章 福祸相倚第三百零八章 速难平原第四十章 王府缉凶第七百六十四章 开凿运河第二百章 水战操演第四百九十四章 大军集结第三百二十章 兵发西域第七百七十五章 寻获玉米第七百二十六章 抵达布山第一百八十九章 孔仅入士第一百二十七章 焚烧尸山第六百一十三章 京卫赶至第八百二十三章 去病擒酋第三百八十章 城头失守第八百零三章 东方先生第五百九十二章 石油化工第一百八十六章 告上公堂第六百六十一章 坑爹坑儿第三百三十二章 宫寒之症第六百四十一章 血祭之年(下)第一百六十一章 年节将近第二百八十六章 帝国科院第四百二十四章 丝丝春愁第七百一十二章 少年志向第一百二十七章 焚烧尸山第二百五十六章 对朝方略第二百八十三章 太庙及冠第一百七十九章 唯才是举第三百五十二章 出言请战第四百九十六章 先打后谈第七百九十三章 雍凉畜牧第四章 甘泉夜宴第一百六十六章 帝国邮政第四百六十九章 金银票律第三百六十二章 作壁上观第七百二十二章 寝殿之中第七百九十八章 祆教祭典第三百三十七章 白日宣淫第四百八十六章 扬帆远航第三百三十四章 铿锵玫瑰第二十章 造纸办学 第六百四十章 血祭之年(中)第三百二十七章 蹴鞠联赛第六百六十九章 涤纶衣料第一百九十九章 改装战船第一百三十二章 董事会议第四百六十章 帝御四海第二百三十三章 师徒相见第三百零八章 速难平原第二百九十四章 帝后大婚第二百一十二章 匈奴来袭第五百零一章 民患不均第八十一章 羽林出击第四百七十九章 中南半岛第六十五章 雁门行商 第五百八十二章 身毒禁海第四百六十章 帝御四海第四百八十一章 赵王西巡第八百二十一章 兵临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