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铁业整合

七月下旬,关中各郡县持续近四个月的灾后重建尽数完成,各地官府也已将足量的冬麦良种尽数分发给辖地属民,是依照册籍在簿的田亩数量分发的,无论是对世家大族还是山野乡民皆是一视同仁。

刘彻没甚么仇富心态,拥有大量农地的世家大族也是大汉的臣民,他们的田地若是抛荒了,来年关中郡县必会出现极大的粮食缺口,对大汉有弊无利。

打土豪,分田地?

不存在的!

如今大汉日益强盛,刘彻着实没必要发动人民群众革自个的小命。

后世美帝的农场主们拥有的农地不比现下的大汉世家少,也没因土地兼并闹出甚么大乱子,反是便于发展机械化的集约型农业,大幅提升农业效益,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回报,并为工业发展释出大量劳动力。

华夏虽多山地丘陵,却也有面积不小的平原地带,只是随着人口不断增长,汉人又喜欢在平原地带聚居筑城,造成大量农地被分割乃至侵占。

后世诸多砖家叫兽说华夏自古不适宜发展集约型农业,在刘彻看来是极为荒谬的。譬如辽东郡乃至后世的大东北,若刘彻从现下开始努力,北大荒必定会早早变成北大仓的。

漠南草原和雍凉之地可大力发展畜牧业,后世的江南地带也尚待开发,只要日后严令禁制臣民再随意侵占适宜耕作的土地,要养活华夏的后世子孙其实不难。

今岁因着天灾的缘故,关中农田大多改种冬小麦,八月播种,来年四五月间便可收割,还有诸多后续事宜要早早筹划。

大汉百姓惯食粟谷,小麦要磨成面粉,制作面食才能符合百姓的喜好。

田氏商团旗下的营建工坊近年不断为商贾们建造水磨作坊,但还是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面粉需求量。眼见小麦产量即将暴增,大举增建水磨作坊的规划势在必行。

水磨作坊的关键技术不是传动架构,而是金属轴承。现下大汉唯有少府的冶铁作坊能打造出刚性,韧性及耐久性皆合宜的主轴承,并未将相关的合金配方公之于众。

无论是为保持科技优势还是保护生态环境,刘彻都不容许大汉最先进的冶金工艺散播民间,进而被外族夷狄轻易获取。

后世华夏为造航母甲板吃了多少苦头,又因造不出圆珠笔芯被嘲笑了多少年?

历史的教训告诉刘彻,华夏向化外蛮夷无私传播四大发明的做法,只会豢养出许多白眼狼,指不定会再被反咬,更遑论他手头这些超越时代的科学技术了。

何况冶金工业对环境的破坏甚为严重,尤是含有大量重金属元素的废水会污染河川田地,甚至渗入地层,污染地下水。

商贾是疯狂追本逐利的物种,刘彻从不吝以最大的恶意揣度他们。

大汉商贾会自发自觉自愿的耗费巨资建设污水处理系统?

天大的笑话!

为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冶金工业是必须的,少府无疑是最为合宜的执行机构。

大汉立朝后,开关梁,驰山泽之禁,使百姓盐铁自营,且榷铁从宽,大幅削降冶铁税,故民间的冶铁作坊为数众多,获利也极为丰厚。

刘彻倒不会似史上的汉武帝般,以行政力量强硬颁布盐铁官营的法令,实现盐铁的国家垄断经营,这实在有些纠枉过正了。

先前江都王刘非以皇室实业的名义整合齐地的海盐业,收效就很是不错,既没彻底绝了大汉盐商的生路,又让大汉百姓能买到价格低廉的优质食盐。

冶金工业亦可循例而行,由带着几分国企性质的少府出面,进行全产业的垂直整合,形成等级不同的技术分工,而非国家彻底垄断。

冶金此等支柱产业,光凭国家的力量是很难迅速发展起来的,还是要善用民间商贾的力量,倚为臂助。

刘彻倒没有躁进,盲目发布甚么大炼钢铁,大干快上的政令,先整合好现下大汉冶铁业最为兴盛的两个大郡即可。

南阳郡和蜀郡,分别居于中原和巴蜀,再加上关中的少府,足以暂时满足大汉的钢铁合金需求。日后在燕地,也就是后世河北再多增设冶金工业区,也就差不多了。

整合盐业时从齐地大盐商东郭世家入手,现下要整合铁业,自然要借助南阳孔氏和蜀郡卓氏的力量。这两大冶铁世家皆是家赀巨亿,又在当地经营多年,势力不可小觑。

想要马儿跑,就要给草吃,甚至是精饲料。

刘彻晓得他们这些商贾世家最想要甚么,他昔日能给东郭咸阳的,今日亦不吝于赐予卓王孙和孔仅。

刘彻遣宦者令李福,宣了丞相袁盎,御史大夫刘舍和大农令曹栾入未央宣室觐见,与三位重臣商议良久,方才取得了共识。

翌日早朝,掌印太监孙全当殿宣读圣旨,于大农府增设大农部丞,位次大农丞,但秩俸同为千石,分掌诸郡均输及盐铁诸官。

着孔仅除平准令,升任大农部丞,掌中原盐铁均输;着卓王孙除行人令,升任大农部丞,掌巴蜀盐铁均输;着大农丞东郭咸阳兼掌关中盐铁均输。

群臣皆是惊愕不已,皇帝竟新设千石官位,并径自拔擢孔仅和卓王孙出任,压根没经过朝议。

孔仅倒还罢了,出任平准令三年多来,实打实的政绩做不得假,屡屡出手平抑各郡县物价,便连今岁遭遇天灾的关中郡县都是物价平稳,未现太大波动。他被皇帝重用是必然的,此番拔擢升迁也早在朝臣意料之中。

卓王孙这行人令尚未任满三载,且也没见甚么大的政绩,怎的就能升迁?

且还是从大行府破格拔擢到大农府,出任秩俸千石的大农部丞,前后职守简直是天差地别,压根没半分相通之处。

朝臣们纷纷望向丞相袁盎和大农令曹栾,见得两人老神在在,显是早已知悉此事,并认同陛下此举。

他们心中即便再郁闷,也没法出言反对。

这新设的大农部丞乃千石大员,且与大农丞同列大农令的辅丞,除了总领百官的丞相袁盎,再无旁的大臣有资格出言置喙。即便九大重卿,也颇是忌讳插手彼此的执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谁都懂,守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就好。

孔仅和卓王孙得赐敕书,自是大喜过望,忙是到公府册籍,换过官印,只需待朝服置办好,便可前往中央官署的大农府赴任。

赴任后就需登殿上朝,且这大农部丞仅位列大农令和数名大农丞之后,席位靠前得紧,若是殿前失仪就麻烦大了。

孔仅倒还好,因其主掌的平准司亦在中央官署,近年与朝臣们低头不见抬头见,渐渐脱去自幼养成的些许商贾习气,举手同足皆有模有样,已颇具喜怒不形于色的堂皇官仪。

卓王孙出任行人令后却不断往来巴蜀和长安间,且先前还数度前往夜郎国,到中央官署的次数掰着指头都能数出来,自然谈不上甚么官仪。

好在他的女儿卓文君有大出息,得任大长秋,管着众多内宰和宦官,闻得阿父升任朝堂大员,忙是请了皇后准允,遣数名宦官到卓府教导自家阿父些朝仪和规矩。

蠢笨之人是做不来好宦官的,尤是帝后的近侍宦官,懂得察言观色只是最基本的要求,还要有好记性和机灵脑子,对文武百官的姓名,相貌,脾性乃至口味偏好皆是记得清清楚楚。

譬如宦者令李福,光听脚步声,就能分辨出是哪位朝臣入宫求见陛下。

卓文君自是挑了辖下最出色的宦官前来教导自家阿父,别看他们年岁不大,秩俸品阶不高,但自今上尚为太子时就随侍在侧,真真是见多识广,遇着朝堂大臣虽是谦卑恭敬,却绝不会有半分犯怵。

得着大长秋的嘱托,宦官们自是不敢怠慢,非但悉心指点卓王孙朝仪,更是私下给他稍稍讲了些诸位重臣的各种喜好和忌讳,虽多是点到即止,但已让卓王孙获益不少。

果真是朝中有人好做官。

卓王孙如是想,出手亦是大方豪爽,赠予宦官们重重的谢礼。

宦官们欣然笑纳,大长秋早有吩咐,若她阿父赠出谢礼,只管收下即可,卓氏不差钱,也算不得甚么贿赂,皇后不会怪罪的。

有大长秋这话,宦官们自是放心大胆的收下,同时也讶异于这新任大农部丞出手之阔绰,价值不菲的珠玉珍宝装满匣子,按天送上。

宦官爱财,取之有道,皇帝陛下时常如是训诫他们。

既然拿了卓王孙的厚礼,自然要更为悉心的教导才是。

经过这般突击培训,待得公府制办好朝服,卓王孙到大农府赴任,登殿上朝时倒是像模像样,没闹出甚么笑话。

宦官们见得大功告成,满载而归的回宫向大长秋复命,卓文君亦是欣喜,替自家阿父向皇后阿娇谢恩。

阿娇则眉开眼笑的将此事讲述给刘彻听,派几个宦官便能得文君先生感激,这无本买卖是赚大了,足以让她得意良久。

刘彻剑眉微扬,意味深长的轻笑道:“欲要取之,必先予之,朝廷的秩俸可不是能白拿的。”

第一百四十六章 暗自盘算第五百六十九章 火力发电第二百六十章 侵扰朝鲜第二百六十六章 乌桓备战第一百二十六章 关城血战第二十四章 宜室宜家第四十三章 悲催刘德 第三百二十章 兵发西域第六十三章 汉奸鼻祖 第二百二十九章 泰安公主第七百六十七章 罗马兵变第六百三十四章 天文学说第二百章 水战操演第四百三十六章 腊月返京第六百一十四章 安辨雌雄第二百九十章 渡过天灾第一百八十九章 孔仅入士第一百六十九章 儒道之辩第六百三十九章 血祭之年(上)第六百章 非友即敌第四百七十章 购舰计划第一百四十四章 拍卖战俘 第五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资第八十四章 发行股份第五百一十一章 改道沐邑第五十四章 春心萌动 第六百七十二章 骑军借道第三百零七章 项王藏宝第一百五十四章 四方云动第二十八章 烧制玻璃第四百零一章 今岁除夕第五百九十八章 远交近攻第一百六十章 慑服中原第八百一十七章 匈奴都尉第九十章 火烧密林 第五百四十章 凤翔珠宝第十八章 管家野望 第七百三十七章 妙悟真理第三百五十八章 刘舜请旨第二百三十二章 河湟谷地第六百七十一章 水师整军第六百五十三章 两国王储第八十二章 先锋叛逃第五百二十四章 猝不及防第四十九章 湖心垂钓 第四百六十章 帝御四海第九十八章 酷吏张汤第一百四十九章 大军班师第四百三十章 惊闻卫青第二百三十五章 青霉药膏第一百八十七章 太守府衙第七百六十四章 开凿运河第二十三章 保住弃子 第四章 甘泉夜宴第四百七十八章 对马清倭第六百九十二章 与汝还家第五百九十四章 终有回报第一百九十六章 陈氏阿娇第一百一十七章 刘彻领军第四十二章 路在脚下第七十七章 暗流汹涌 第六百三十三章 佯攻敌都第一百七十二章 免除盐税第四十章 王府缉凶第十五章 孤臣不孤 第三百零三章 朝堂议定第一百五十一章 挣钱差事第二百七十一章 精神文明第五百六十二章 筑路实践第四百五十七章 百川船运第五百四十六章 化工安全第七百二十七章 电力发展第六百七十八章 胡商告发第一百五十二章 心理医官第一百二十一章 骑兵对决第一百九十九章 改装战船第七百八十四章 未来婆家第四十五章 刘荣归国 第四百二十七章 刘乘心醉第六百五十二章 战时征募第五百零八章 沐王出巡第五百九十章 觊觎太子第三百五十七章 刘舍辞官第四十三章 悲催刘德 第六百一十七章 不欲追究第七百六十七章 罗马兵变第四章 甘泉夜宴第五百六十一章 驰道路轨第三百二十六章 雇佣战舰第四百九十四章 大军集结第一百二十五章 捷报传来第七百四十九章 没心没肺第五百六十一章 驰道路轨第三百三十章 商讨出兵第四百七十三章 身后之事第四百一十四章 组建暗卫第一百四十五章 争相竞价 第七百五十七章 四大重工
第一百四十六章 暗自盘算第五百六十九章 火力发电第二百六十章 侵扰朝鲜第二百六十六章 乌桓备战第一百二十六章 关城血战第二十四章 宜室宜家第四十三章 悲催刘德 第三百二十章 兵发西域第六十三章 汉奸鼻祖 第二百二十九章 泰安公主第七百六十七章 罗马兵变第六百三十四章 天文学说第二百章 水战操演第四百三十六章 腊月返京第六百一十四章 安辨雌雄第二百九十章 渡过天灾第一百八十九章 孔仅入士第一百六十九章 儒道之辩第六百三十九章 血祭之年(上)第六百章 非友即敌第四百七十章 购舰计划第一百四十四章 拍卖战俘 第五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资第八十四章 发行股份第五百一十一章 改道沐邑第五十四章 春心萌动 第六百七十二章 骑军借道第三百零七章 项王藏宝第一百五十四章 四方云动第二十八章 烧制玻璃第四百零一章 今岁除夕第五百九十八章 远交近攻第一百六十章 慑服中原第八百一十七章 匈奴都尉第九十章 火烧密林 第五百四十章 凤翔珠宝第十八章 管家野望 第七百三十七章 妙悟真理第三百五十八章 刘舜请旨第二百三十二章 河湟谷地第六百七十一章 水师整军第六百五十三章 两国王储第八十二章 先锋叛逃第五百二十四章 猝不及防第四十九章 湖心垂钓 第四百六十章 帝御四海第九十八章 酷吏张汤第一百四十九章 大军班师第四百三十章 惊闻卫青第二百三十五章 青霉药膏第一百八十七章 太守府衙第七百六十四章 开凿运河第二十三章 保住弃子 第四章 甘泉夜宴第四百七十八章 对马清倭第六百九十二章 与汝还家第五百九十四章 终有回报第一百九十六章 陈氏阿娇第一百一十七章 刘彻领军第四十二章 路在脚下第七十七章 暗流汹涌 第六百三十三章 佯攻敌都第一百七十二章 免除盐税第四十章 王府缉凶第十五章 孤臣不孤 第三百零三章 朝堂议定第一百五十一章 挣钱差事第二百七十一章 精神文明第五百六十二章 筑路实践第四百五十七章 百川船运第五百四十六章 化工安全第七百二十七章 电力发展第六百七十八章 胡商告发第一百五十二章 心理医官第一百二十一章 骑兵对决第一百九十九章 改装战船第七百八十四章 未来婆家第四十五章 刘荣归国 第四百二十七章 刘乘心醉第六百五十二章 战时征募第五百零八章 沐王出巡第五百九十章 觊觎太子第三百五十七章 刘舍辞官第四十三章 悲催刘德 第六百一十七章 不欲追究第七百六十七章 罗马兵变第四章 甘泉夜宴第五百六十一章 驰道路轨第三百二十六章 雇佣战舰第四百九十四章 大军集结第一百二十五章 捷报传来第七百四十九章 没心没肺第五百六十一章 驰道路轨第三百三十章 商讨出兵第四百七十三章 身后之事第四百一十四章 组建暗卫第一百四十五章 争相竞价 第七百五十七章 四大重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