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章 觊觎太子

五月廿二,小暑。

又到得宫邸学舍暑休歇馆时,王侯贵胄们雀跃之余也不禁有些遗憾,今岁三伏不似去岁般有暑期实践课业,这意味着他们仍要入黄埔军学暑训的。

今岁小暑离着初伏尚有十一日,王侯贵胄们倒也能玩个痛快,略微放松下心情,家中长辈也不刻意拘束,反是赏了不少钱财,让他们该吃吃该玩玩,不出长安城,不随意在外留宿便好。

皇帝刘彻身为人父,亦是如此。

况且汉廷在三伏天要休朝,故皇帝和朝臣们在三伏前颇为忙碌,只为妥善安排好国政,如此才能安心的离京避暑。

皇后掌宫闱事,自也是忙得紧,虽说有大长秋卓文君从旁协助,然不少事还是要阿娇亲自出面的,要离京避暑的可不仅是帝后二人,太上皇可也要领着他的妃嫔们去往渭北甘泉宫,不少相关事宜都要阿娇预先安排的。

夫妻二人都很忙,故皇帝刘彻暂且免了太子刘沐每日午后到宣室殿陪他批阅奏章的差事,让他随意玩耍休歇,便连皇后阿娇也没再让他到椒房殿陪着用午膳和晚膳。

刘沐向来课业繁重,突是闲逸下来,反是有些不习惯。

小暑当日,他刚结束晨练,便觉着有种无事可做的茫然,因着遗传了母后的充沛精力和好动脾性,让他重新躺回卧榻睡个回笼觉,那绝对是半刻都躺不住。

骑马射猎?

玩腻了!

吟诗作赋?

没兴致!

挠头想了半晌,太子殿下仍没想出消磨时光的好法子,只得百无聊赖的躺在摇椅上,又一口没一口的啃着寒瓜,任凭鲜红的汁水沾湿了衣襟。

侍立在旁的宫人们见得殿下这般豪放做派,也是见惯不怪,晓得即便上前提醒伺候,反会惹得殿下白眼,倒不如视而不见,待殿下吃完,自个会沐浴更衣的。

皇帝刘彻向来重视培养自家儿子的独立意识,鲜少让宫人伺候刘沐穿衣吃饭,久而久之就让刘沐养成现今的习性,除却穿戴繁琐的朝服,吃穿多是自个动手的,更遑论让宫人伺候他沐浴。

随侍太子的内宰和宫婢虽是轻省,其中却也不乏有希望落空之人,随着殿下年岁愈长,身边的内宰宫婢难保没有旁的心思,虽非是想要魅惑储君,却也真有人想得承雨露的。

在汉代,世家子弟的身边多是伴有贴身丫鬟,乃是长辈怕他们年少,经不住好奇和诱惑,跑到外头的窑馆胡来,特意择取家世清白,相貌端正的良家女,早早安排在其身边。

世家子将贴身丫鬟收房是很常见的事,或许长辈为避免大丫鬟诞下庶出的长子故在自家子弟迎娶正妻前,多是会给大丫鬟服用避子汤的。

李陵的生母原本正是李当户的贴身丫鬟,因着李氏以军武起家,家风淳朴刚正,不太注重门第出身,故没给子弟的贴身丫鬟服用避子汤。李陵降生后,祖父李广更是做主,让李当户将李陵生母迎为正室,李陵也才得为嫡长子。

天家实则算是大汉最具权势的世家,故对刘氏子弟的性“启蒙”也大同小异,只不过刘沐身为太子,服侍他的也就不是甚么丫鬟,而是内宰和宫婢。

皇后也不会明着指派何人何时去教导自家儿子床帏之事,就顺其自然,除非闹腾得太不像话,有失德之嫌,才会出面过问,毕竟华夏自古以来,父母是较为避讳与子女谈及这些事的。

太子刘沐年岁尚幼,约莫要再过三四年,待其束发,长秋府的诸女御就会更为重视此事了。

饶是如此,并不意味着现下随侍刘沐的内宰和宫婢们就会死心的,恰恰相反,依照过往诸多先例,天家子多是在随侍他们多年的内宰宫婢身上破了童子身的。

这些内宰宫婢倒不奢望将来能做王妃,太子妃,更不敢奢望皇后宝座,然若是成为天家子的第一个女人,无疑能在瞬间迎来自身命运的重大改变。

即便要事后要服避子汤,暂时不能孕育天家子嗣,然晋个嫔妾也是好的。

天家极为重视子嗣,故给子弟嫔妾服用的避子汤皆是药性和缓,不影响其日后生育,故待得天家子迎娶了正妻,这些嫔妾也不再需服用,但凡日后诞下一儿半女,那真真是要母凭子贵了。

说句犯忌讳的话,昔年的太皇太后和太后,可不都是出身卑微的侍妾么?

要晓得,皇帝陛下没有广纳妃嫔,独宠皇后一人,膝下也唯有太子刘沐。

若能趁着太子殿下对男女之事尚且懵懂时,在他心中留下些好感,待其再长大些,再有肌肤之亲,雨露之情,那对内宰宫婢而言,可真是梦寐以求的。

年龄差距,女大男小,从来不是问题!

况且现今太子府内的大部分内宰宫婢,年岁也都不算大的。

大汉立朝后,历代帝皇皆尚俭,数次裁减宫制,不但减少嫔妃数量,亦减却大量宫人。

待得宫人出缺,少府便会遣永巷令从民间“采女”,於乡中阅视童女年十三以上、二十以下,长壮皎洁有法相者,因载入宫。所选女子皆是良家子,即非医、非巫、非商贾和百工,多为民女。

皇帝刘彻登基后,更是特意下旨,让少府今后只需择取有资质的良家女,且不得强迫,需得向其言明,入宫始为宫婢,日后合宜者可拔擢为内宰女官,不合宜者年满二十则赐予相应赀财,送其出宫。

正因如此,除却宦官和内宰,现今大汉宫闱内的宫娥们年岁都不大的,至多虚年十九,年岁最小的还有虚年十三的小宫女,放在后世才刚上初中,比刘沐才大了两岁。

即便这些小女娃尚无太深的城府算计,却也是正值怀春年岁,太子殿下不但长得不丑,且遗传了老刘家的虎背熊腰和狭长凤眸,再加上久居上位养成的霸道,和自幼习武的悍勇,眉眼间虽尚有些许稚气未消,然对怀春少女已是挺有杀伤力了。

大汉铁血尚武,臣民的审美观点较为一致,多是喜欢较为阳刚的男子,后世那些甚么花美男,小鲜肉,也就某些有龙阳之好的权贵,会放在府里养着,没事拿来乐呵呵……你们懂的。

总而言之,太子殿下脾性虽稍显急躁霸道,然在某些人眼中,还真是香馍馍。

皇帝刘彻向来不管这些事的,虽说男孩破身太早不好,但有大长秋卓文君帮着看顾,他也就没必要多加过问。

若是自家傻儿子在毛都没长齐的情况下,能搞大宫婢的肚子,折腾个小皇孙出来,也没甚么不好的,堂堂大汉天家又不是养不起,更何况早些开枝散叶,让天家子嗣兴旺,更是天大好事。

近年来,刘氏长辈和朝堂元老没少明里暗里的劝诫皇帝陛下开宫纳妃,再多生些龙嗣,毕竟现今唯有太子刘沐一个,龙嗣太过单薄,若日后……着实于国不利。

若非皇帝刘彻未及而立之年,且向来体魄强健,估摸着还能活好些年,指不定刘氏长辈和朝堂元老会以死相逼,非要让他开宫纳妃,多多“辛勤耕耘”不可。

若能早些得个小皇孙,皇帝刘彻的压力无疑会大为缓解。

非但皇帝刘彻如是想,便连太上皇刘启和诸多保皇派老臣也是这般盘算的,与其逼迫“固执己见”的刘彻,倒不如指望着日渐长大的刘沐。

说句难听的,在这些“为老不尊”的师长看来,刘沐非但肩负着传承汉室社稷的重责大任,更有为刘氏天家多多开枝散叶的义务。

刘彻对此倒是不以为意,他自身不太看重男女之事,没想着要纳三千佳丽,然若自家儿子喜好女色,只要不玩人丧德,不因沉迷酒色而耽误国政,那就随他了,能应付得来千八百个嫔妃也是他的本事。

一夫一妻制?

华夏自古本就奉行一夫一妻,只是妾室要纳多少的问题,世间本就是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道法自然,狮王有一大群母狮子,其它公狮连繁衍后代的权利都没有。

后世华夏的所谓一夫一妻制,是为稳定社会的法律问题,从来不是所谓的道德问题,真正有权有势的,想要多少女人没有?

穿越到古代推一夫一妻制的,不是圣母表就是脑残,你可以追求你想要的真爱,但不能要求人人都如你般始终专一,否则才是真正的违反人性。

不管在任何年代,弱者皆只能祈求强者的怜悯和施舍,或许这话有些刺耳,然却是不容争辩的事实,诸君若如作者君般仍为单身狗,就都得更加努力上进了,与君共勉!

太子刘沐身份何等尊贵,早早盯上他的可不止是内宰宫婢,无数世家权贵更是引颈期盼,非是空想,而是有实实在在的作为。

诸多与太子殿下年岁相仿的世家贵女,不但被长辈送入女学就读,府里也延请名师教授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乃至骑马射猎,简直是要往文武双全培养的。

没办法,太子妃乃至皇后的大位实在太具诱惑力了,昔年的窦氏和田氏算得上甚么世家,正因养成好女儿,得册后位,母仪天下,才有现今的荣景。

堂邑候陈午虽是开国功臣陈婴的后人,然若非他得尚馆陶公主,女儿阿娇又得为皇后,数代未出公卿的陈氏早就彻底没落了。

别看太子殿下尚只虚年十一,然对传承久远的世家大族而言,三四年的光景眨眼就过,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现下不早作盘算,待得太子束发,就为时已晚了。

第五百六十章 暑休展延第七百一十一章 母爱如斯第七百零四章 太子召见第三百一十五章 喜事连连第六百六十七章 汉学当立第一百一十二章 全线出击 第四百六十七章 齐萱求见第七百四十九章 没心没肺第四百四十九章 王侯京居第五百一十八章 金融扩张第一百一十八章 煽动仇恨第七十四章 工业血液 第五百八十一章 赢家为谁第三百八十三章 帐內定计第四百九十六章 先打后谈第四百七十三章 身后之事第四十七章 厂房落成第四百六十四章 匈奴分裂第七百四十八章 见见族嫂第七百七十二章 哀隆摄政第六百五十八章 饿狼出城第三百零三章 朝堂议定第七百三十章 匈奴内乱第二百五十三章 惊闻身毒第一百八十九章 孔仅入士第七百五十四章 出城乘车第一百六十六章 帝国邮政第七百一十三章 诸事妥当第四百三十四章 发条玩具第四百三十四章 发条玩具第二百零二章 筹建边城第一百二十九章 关城大捷第二章 吴楚之乱第二百七十四章 凛冬战事第九十一章 匈奴撤军第五百一十五章 安息作死第四百六十章 帝御四海第八百零二章 教宗为质第五百二十一章 七夕布局第四百零四章 皇后临盆第六百四十四章 宫邸女学第三百零三章 朝堂议定第五百九十八章 远交近攻第六百二十八章 战局有变第五百九十四章 终有回报第九十二章 帝国物流第三百三十七章 白日宣淫第二百九十六章 暂缓圆房第一百三十三章 暗箱作业第一百六十七章 乌桓来使第八十六章 西北状况第一百五十二章 心理医官第四百五十九章 六大蒙师第八百零九章 挥军北上第一百三十九章 田间轶事第五百八十七章 倭国伊予第八百一十六章 如虎贲兽第六百二十一章 鲜衣怒马第一百一十五章 茁壮大汉第八百二十四章 勒石封山第四百二十二章 妻儿随任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利府司第三百八十三章 帐內定计第八百一十二章 大军备战第三百四十一章 大战骤起第二百七十章 三伏景象第六十五章 雁门行商 第七章 太子废立第三百三十八章 换个营生第四百六十三章 雒越复国第三百八十六章 乌桓助阵第七百九十三章 雍凉畜牧第五百六十九章 火力发电第四百四十八章 有限战争第五百八十六章 驰道驿站第三章 册立太子第七十四章 工业血液 第四百一十二章 今岁三伏第七百七十一章 共创四赢第三百四十五章 番禺城破第三十七章 遗孤内院第三百四十一章 大战骤起第七百九十二章 刘兴教妻第一百八十六章 告上公堂第一百五十六章 太后相召第四百七十五章 漠南牧羊第二百八十五章 议及大婚第六百五十章 交办太子第一百一十五章 茁壮大汉第七百四十四章 狠人妙人第四百二十八章 塬南设邑第五百二十四章 猝不及防第二百一十六章 贺兰在望第一百三十八章 协从理政第三百二十七章 蹴鞠联赛第一百零六章 播下种子第七十章 老汉家中 第三百四十八章 乌孙灭国第二百一十七章 待汝寻仇第七百零五章 罗马权斗
第五百六十章 暑休展延第七百一十一章 母爱如斯第七百零四章 太子召见第三百一十五章 喜事连连第六百六十七章 汉学当立第一百一十二章 全线出击 第四百六十七章 齐萱求见第七百四十九章 没心没肺第四百四十九章 王侯京居第五百一十八章 金融扩张第一百一十八章 煽动仇恨第七十四章 工业血液 第五百八十一章 赢家为谁第三百八十三章 帐內定计第四百九十六章 先打后谈第四百七十三章 身后之事第四十七章 厂房落成第四百六十四章 匈奴分裂第七百四十八章 见见族嫂第七百七十二章 哀隆摄政第六百五十八章 饿狼出城第三百零三章 朝堂议定第七百三十章 匈奴内乱第二百五十三章 惊闻身毒第一百八十九章 孔仅入士第七百五十四章 出城乘车第一百六十六章 帝国邮政第七百一十三章 诸事妥当第四百三十四章 发条玩具第四百三十四章 发条玩具第二百零二章 筹建边城第一百二十九章 关城大捷第二章 吴楚之乱第二百七十四章 凛冬战事第九十一章 匈奴撤军第五百一十五章 安息作死第四百六十章 帝御四海第八百零二章 教宗为质第五百二十一章 七夕布局第四百零四章 皇后临盆第六百四十四章 宫邸女学第三百零三章 朝堂议定第五百九十八章 远交近攻第六百二十八章 战局有变第五百九十四章 终有回报第九十二章 帝国物流第三百三十七章 白日宣淫第二百九十六章 暂缓圆房第一百三十三章 暗箱作业第一百六十七章 乌桓来使第八十六章 西北状况第一百五十二章 心理医官第四百五十九章 六大蒙师第八百零九章 挥军北上第一百三十九章 田间轶事第五百八十七章 倭国伊予第八百一十六章 如虎贲兽第六百二十一章 鲜衣怒马第一百一十五章 茁壮大汉第八百二十四章 勒石封山第四百二十二章 妻儿随任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利府司第三百八十三章 帐內定计第八百一十二章 大军备战第三百四十一章 大战骤起第二百七十章 三伏景象第六十五章 雁门行商 第七章 太子废立第三百三十八章 换个营生第四百六十三章 雒越复国第三百八十六章 乌桓助阵第七百九十三章 雍凉畜牧第五百六十九章 火力发电第四百四十八章 有限战争第五百八十六章 驰道驿站第三章 册立太子第七十四章 工业血液 第四百一十二章 今岁三伏第七百七十一章 共创四赢第三百四十五章 番禺城破第三十七章 遗孤内院第三百四十一章 大战骤起第七百九十二章 刘兴教妻第一百八十六章 告上公堂第一百五十六章 太后相召第四百七十五章 漠南牧羊第二百八十五章 议及大婚第六百五十章 交办太子第一百一十五章 茁壮大汉第七百四十四章 狠人妙人第四百二十八章 塬南设邑第五百二十四章 猝不及防第二百一十六章 贺兰在望第一百三十八章 协从理政第三百二十七章 蹴鞠联赛第一百零六章 播下种子第七十章 老汉家中 第三百四十八章 乌孙灭国第二百一十七章 待汝寻仇第七百零五章 罗马权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