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八章 饿狼出城

汉室承平,天家有闲顾念儿女家事,倭奴列岛却是硝烟四起,血流成河。

寇奴岛虽是倭奴列岛中最大的岛屿,然其西部地域早已被七万朝鲜大军及六万乌桓将士轮番血洗,且不断纵火焚烧山林植被,非但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更是寸草不生的千里焦土,百川污浊。

别说倭奴土著难以存活,就是朝鲜和乌桓将士也待不下去了,尤是去岁入冬后,便连取暖的柴禾都无处寻找,更遑论找寻吃食,即便有大汉水师舰群协助,运送的军需补给仍是大为不足。

遵循汉廷军令,朝鲜大军退回南面的筑紫岛(九州),乌桓大军则收拢至寇奴岛西南部的出云地区,依靠大汉北海水师载运来的粮草火油越冬。

今岁开春,乌桓大军无视龟缩至寇奴岛东部的数十倭国和近百万倭奴,仗着大汉水师舰群的军需支援,直接挥师北上,进军人烟稀少的虾夷岛(北海道),遵循着汉廷的意志——不计代价,将倭奴举族屠绝!

朝鲜大军虽再度兵发寇奴岛,却未冒然攻伐东部的诸多倭国,只在其中部的地垒山地和盆地驻扎,边是继续纵火烧山,边是伺机而动。

依着细作回报,东部的诸多倭国正自内讧,已然杀红了眼,端是尸横遍野。

倭奴虽未开化,却也不至蠢到在面临灭族大难时仍攻伐同族,诸多倭国本已隐隐现出联手御敌的态势,然突然崛起的伊予倭国却是不顾“民族大义”,悍然对同族举起屠刀,彻底摧毁了寇奴岛东部诸国结成的脆弱联盟。

伊予倭奴去岁覆灭邪马台国,屠戮其国军民近愈二十万,伊予倭王八岐得精兵万余,加军眷及原本的伊予族人计四万余,入邪马台国都越冬。

八岐王自号倭奴之主,要其余倭国及部族尽速向伊予国进贡财货,若有违逆者,便如邪马台般,屠绝不臣。

在这没电视没网络的年代,倭奴国主和部族首领们无法亲眼得见邪马台国都城外那遍地的尸首和被鲜血浸润的暗褐色土地,被屠戮的邪马台军民对他们仅是个无甚意义的数字,只怕不少倭主连二十万的具体概念都不甚清楚。

不信邪的,不怕死的,为数不少。

真正向伊予倭国进贡财货的倭国或部族着实不多,送来的粮食更少,毕竟冬季酷寒,难觅吃食,他们自己都尚衣食无着,拿甚么进贡呢?

伊予军民靠着邪马台国都仓廪的存粮和这些微薄的进贡,勉强熬过寒冬,待得今岁开春,早已饿红了眼。

民以食为天,肚子饿了,便要找吃的,找不到吃的,心情自然不好,脾气自然暴躁。

真正饿疯了,人会化为野兽,会吃人的!

冰雪刚是消融,四万余伊予军民便是出城,疯狂的冲向北方,肆无忌惮的烧杀抢掠。

全民皆饿,全民皆疯,必是全民皆兵。

八岐王丝毫没有约束伊予军民的暴行,反是率万余精兵帮着他们清除阻碍,将胆敢抵御的各国军伍打得落花流水,却再未大举屠戮战俘,仅夺取他们的粮草辎重便是放人,实在带不走的粮草,便即就地焚毁。

每每攻陷城寨,伊予军士也仅夺取足供半月食用的粮草,随即焚毁仓廪存粮,城寨,山林和农田也尽皆纵火焚烧。

伊予军民化解了自身的饥饿,却给更多的倭奴人带来了大饥荒。

伊予人饿了,会发疯,会发狂,其余倭奴人饿了,也会拚命的。

向伊予人复仇?

没有意义了,伊予人也没有存粮,即便杀光了伊予人,也不能缓解自身的饥饿,唯有学着伊予人,对北方的其他倭国和部族进行抢掠,才能活下去!

屠戮,比饥荒蔓延得更猛烈迅速。

狭长的寇奴岛东部彻底乱了,愈来愈多的倭奴溃军和流民在伊予大军的驱赶下,如蝗虫过境般,由南往北席卷而去。

真实的场面,或许比后世的丧尸片还要恐怖,盖因丧尸多是没有自我意识的,仅靠本能行事,然饿疯的倭奴人却是意识清醒,实在抢不到吃的,真就开始吃尸体,吃活人了!

朝鲜人虽被汉人视为化外蛮夷,但好歹与华夏为邻已久,多少受了些教化,潜入打探的朝鲜细作们屡屡见得倭奴吞食人肉,真真惊骇欲疯。

此等人间炼狱,朝鲜大军着实不欲踏足,更不愿与这些禽兽般的倭奴作战,故也没甚么趁势抢夺战功的心思,老老实实依照既定军略,死死扼守寇奴岛中部贯通东西的各处险地要道,阻绝倭奴西逃之路。

倭奴列岛在大汉东北海外,天候较华夏燕地更为寒凉,二月方是开春雪融,使伊予军民得以出城“觅食”,然仅用了短短月余即北延千里,寇奴岛东部的大半地域已然沦为血腥的杀戮场。

随着愈来愈多的倭国和部族惨遭波及乃至彻底覆灭,数以十万计的溃军和流民,一路向北,如同瘟疫般蔓延开去。

辽东太守张汤接获军情呈报,知悉此等情势,不禁感叹陛下深谋远虑,早早布下以倭制倭之局,亦佩服八岐王的狠绝,非但对敌狠绝,对自身麾下将士也不留半点退路,将“破釜沉舟”的计策发挥得淋漓尽致。

万余伊予精兵,皆只携带半月粮草,不杀不抢就得挨饿,退一步,败一战,皆无死所!

饶是汉军骁勇,军中将帅若非濒临绝境,都不敢如此行险。

黥面入倭的八岐却无甚顾虑,除却麾下那些同样曾为汉人的将士,他压根不在意其余伊予军士的死活。

精壮战俘多的是,伊予军士死伤一个,就从战俘中招募一个,保持兵员数量不低于万人即可。

兵贵精,不贵多,有大汉水师支援的兵械,万余精兵足以应对其余倭国的军队。

伊予大军伤亡不少,但兵员数量却从未减少,在稳步北进之余,就如不断割裂破布的刀刃,将狭长的寇奴岛东部切割得支离破碎。

烧光,杀光,抢光,不受降!

八岐王的所作所为,在其余倭主看来着实不可理喻,更堪称癫狂,不知他到底为何发动如此血腥的战争。

难不成,只因他们去岁不肯向伊予国进贡,八岐王就这般恼怒发狂?

天下怎会有这样的疯子?

倭主们不是没想过联手御敌,然局势变化之快着实让他们猝不及防,疯狂涌入的溃军和流民莫说趁势招安收编,真真挡都挡不住,伊予大军更是紧随而来,倭奴人尚未开化,没甚么坚城深池,顶多建起些城寨,哪里抵挡得了?

绝望,畏战,弃家而逃!

更多的溃军,更多的流民,汇聚成更大的逃亡洪流,疯狂往北逃窜。

不是他们不想往西逃入中部的山垒盆地,而是朝鲜外族已然摆出东进态势,更不断纵火烧山,延绵千里的山火将早先躲入山林的倭奴部族都逼得逃了出来,其余倭奴又岂会傻乎乎的再西逃送死?

寇奴岛南北长愈两千里,邪马台国本位于此岛东南,八岐王从其国都挥师北上,一路势如劈竹,到得三月中旬,已横扫了寇奴岛东部的大半地域,仅余此岛东北的数个倭国尚得以暂且苟全。

八岐王口不能言,却是横刀立马,在伊予将士狂热的目光注视下,将战刀遥指北方。

今岁,我可否复归汉地,可否得见妻儿?

阿父受我牵累,被迫辞官,迁往陵邑,不知可还憎恶我这不肖逆子?

阿母向来体弱,可有为我伤怀垂泪,愈发伤了身子?

吾儿秦继已虚年八岁,不知可曾如寻常孩童般,入官学就读?

吾妻刘婧被羁押在玄菟郡,不知太守张汤可有善待于她?

八岐落得这般田地,虽因妻子刘婧昔年行差踏错,教项氏余孽抓着把柄要挟,他却是不怪她的。

他自幼倾慕于她,最终得偿夙愿,且得子秦继,已是颇为知足,夫妻间本就该同甘共苦,何必再计较谁对谁错,况且陛下仁慈,尚给他立功赎罪的机会,战后或可复归汉室,与妻儿团聚,还有甚不知足的?

只不知,妻儿见得我这满面黥纹,可会被吓坏?

虽可用药汤淡化黥纹,然想要彻底消除,却是不可能了,唯有将倭奴举族诛绝,世间无倭,这黥纹才不至被汉人视为化夷手段,才不会为父母妻儿带回耻辱啊!

距年节已不足九个月,再是耽搁不得了。

北上!

杀!杀!杀!

第一百二十章 两军对垒 第四百六十九章 金银票律第四百二十九章 官办蒙学第一百四十一章 天家气象第四百七十五章 漠南牧羊第七百四十一章 欲入军学第六百五十章 交办太子第六百九十七章 发展代价第六百一十三章 京卫赶至第五百一十六章 沐王暑训第三百四十六章 琐碎诸事第三百三十四章 铿锵玫瑰第六百三十三章 佯攻敌都第六十三章 汉奸鼻祖 第六百四十九章 父爱无言第二百七十五章 发行邸报第六百零八章 商贸代表第八十七章 肥羊火锅第三百七十章 意欲内附第三百五十七章 刘舍辞官第七百三十章 匈奴内乱第六百八十章 母子论理第六百零二章 借刀杀人第七百一十四章 为子作揖第六百一十二章 闹出大事第三百九十五章 处置薄氏第五百一十八章 金融扩张第三百二十四章 调控畜牧第七百四十八章 见见族嫂第四百四十一章 火车轮船第七百四十五章 易言请罪第三百四十五章 番禺城破第六百三十九章 血祭之年(上)第五百二十章 清理门户第三百九十四章 长辈震怒第八百二十七章 如此母子第四十七章 厂房落成第一百四十七章 疯狂敛财第三百一十四章 除夕缠绵第四百三十四章 发条玩具第九十九章 私有企业第二十八章 烧制玻璃第五十章 平羌六策第四十六章 工业模式第三百五十二章 出言请战第五百零二章 增设预学第四百二十章 创投基金第三百零四章 雍凉乳业第三百四十四章 河滩登岸第一百一十二章 全线出击 第三百四十八章 乌孙灭国第七百六十九章 嗣子哀怨第五百零四章 伴读入宫第三百九十七章 天子临朝第五百四十四章 佳期三月第二百九十二章 募集善款第二百九十六章 暂缓圆房第四百一十二章 今岁三伏第一百四十章 家宴谋划第一百零四章 验证炸药 第一百三十三章 暗箱作业第五章 金屋藏娇第二百九十一章 长秋基金第五百二十章 清理门户第五百三十七章 岁末除夕第一百三十一章 谋划丝路 第一百六十章 慑服中原第七百九十七章 归家省亲第八百三十三章 竹马青梅第二百九十章 渡过天灾第四百六十三章 雒越复国第二百一十章 如何识人第二百八十一章 实地考察第七百七十五章 寻获玉米第九十九章 私有企业第一百零六章 播下种子第四百三十三章 中央钱庄第五百六十二章 筑路实践第二十八章 烧制玻璃第五百四十四章 佳期三月第一百七十五章 东郭农丞第二百三十八章 淝陵水泊第四百一十八章 田税新法第三百一十章 营养早膳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自抉择第四百二十九章 官办蒙学第三章 册立太子第三百四十章 经济作物第四百三十五章 鲜卑南迁第三十五章 大难不死第七章 太子废立第六百零九章 官办医馆第二百七十四章 凛冬战事第一百五十三章 梁国风起第四十五章 刘荣归国 第一百九十四章 年夜擒贼第一百六十三章 父女相见第六百一十章 赵府贵女第六百三十一章 不合常理第六百五十二章 战时征募
第一百二十章 两军对垒 第四百六十九章 金银票律第四百二十九章 官办蒙学第一百四十一章 天家气象第四百七十五章 漠南牧羊第七百四十一章 欲入军学第六百五十章 交办太子第六百九十七章 发展代价第六百一十三章 京卫赶至第五百一十六章 沐王暑训第三百四十六章 琐碎诸事第三百三十四章 铿锵玫瑰第六百三十三章 佯攻敌都第六十三章 汉奸鼻祖 第六百四十九章 父爱无言第二百七十五章 发行邸报第六百零八章 商贸代表第八十七章 肥羊火锅第三百七十章 意欲内附第三百五十七章 刘舍辞官第七百三十章 匈奴内乱第六百八十章 母子论理第六百零二章 借刀杀人第七百一十四章 为子作揖第六百一十二章 闹出大事第三百九十五章 处置薄氏第五百一十八章 金融扩张第三百二十四章 调控畜牧第七百四十八章 见见族嫂第四百四十一章 火车轮船第七百四十五章 易言请罪第三百四十五章 番禺城破第六百三十九章 血祭之年(上)第五百二十章 清理门户第三百九十四章 长辈震怒第八百二十七章 如此母子第四十七章 厂房落成第一百四十七章 疯狂敛财第三百一十四章 除夕缠绵第四百三十四章 发条玩具第九十九章 私有企业第二十八章 烧制玻璃第五十章 平羌六策第四十六章 工业模式第三百五十二章 出言请战第五百零二章 增设预学第四百二十章 创投基金第三百零四章 雍凉乳业第三百四十四章 河滩登岸第一百一十二章 全线出击 第三百四十八章 乌孙灭国第七百六十九章 嗣子哀怨第五百零四章 伴读入宫第三百九十七章 天子临朝第五百四十四章 佳期三月第二百九十二章 募集善款第二百九十六章 暂缓圆房第四百一十二章 今岁三伏第一百四十章 家宴谋划第一百零四章 验证炸药 第一百三十三章 暗箱作业第五章 金屋藏娇第二百九十一章 长秋基金第五百二十章 清理门户第五百三十七章 岁末除夕第一百三十一章 谋划丝路 第一百六十章 慑服中原第七百九十七章 归家省亲第八百三十三章 竹马青梅第二百九十章 渡过天灾第四百六十三章 雒越复国第二百一十章 如何识人第二百八十一章 实地考察第七百七十五章 寻获玉米第九十九章 私有企业第一百零六章 播下种子第四百三十三章 中央钱庄第五百六十二章 筑路实践第二十八章 烧制玻璃第五百四十四章 佳期三月第一百七十五章 东郭农丞第二百三十八章 淝陵水泊第四百一十八章 田税新法第三百一十章 营养早膳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自抉择第四百二十九章 官办蒙学第三章 册立太子第三百四十章 经济作物第四百三十五章 鲜卑南迁第三十五章 大难不死第七章 太子废立第六百零九章 官办医馆第二百七十四章 凛冬战事第一百五十三章 梁国风起第四十五章 刘荣归国 第一百九十四章 年夜擒贼第一百六十三章 父女相见第六百一十章 赵府贵女第六百三十一章 不合常理第六百五十二章 战时征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