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 驱使乌桓

想要堆积近七万具尸首,并将之盖土夯实,工程量着实不小,要耗费不少时间,刘彻这皇帝自然不会全程参与京观的构筑。

好在此处不缺奴隶,光是匈奴的战俘都有六万余,在汉军马刀的驱使下,在广宁塞关墙前方深挖壕沟,仅余下城门前的一条宽阔通道,即可获取垒砌京观所需封土,又可为广宁塞构筑出防御工事,日后或许还能将之蓄水用做护城河,端是一举两得。

翌日午时,大汉骑军经过近两日的休整,伤重者皆已被分批送往上谷郡的郡治沮阳城好生医治,留下的骑军将士皆披甲执锐,尽数出营,纵马列阵。

山谷北口,京观已近乎构筑完成,那尸山已然盖土夯实,垒砌的土坡高逾十丈,顶端夯成阔百步的大平台,并设了祭坛。

八万大汉骑军驻马列阵,默然肃穆,唯闻得迎风招展的旌旗在猎猎作响。

刘彻领着汉军诸将登上京观,在祭坛奉以三牲,祭告先祖,悼念英魂。

祭典行过,刘彻长身而立,望着下方的威武雄壮的大汉军阵,深深吸了口气,任由寒凉的空气在鼻腔和肺部打着转。

刘彻朗声大喝道:“代天罚罪,讨不臣;犯我强汉,远必诛!”

“征讨不臣,虽远必诛!”

“征讨不臣,虽远必诛!”

大汉八万骑军神情激越,震天的高喝声蕴着无匹战意,直冲九霄,虽不似玄幻小说般能冲破多日不散的阴云,但却着实扫尽了笼罩大汉数十载的北地阴霾。

漠北匈奴,再无力南侵汉境!

乌桓大军已然撤往塞北的十余里外,此战这近十万乌桓骑射没有多大的伤亡,刘彻可不想前门驱虎后门引狼,还是要多加防备的。

依史籍记载,匈奴被迫西迁后,东胡各族陆续做大,乌桓成为东汉的心腹大患,鲜卑更是在晋末隋唐逐鹿中原,五胡乱华也是东胡夷狄起的头。

刘彻特意召乌桓贵族们前来观礼,除却震慑,更有旁的盘算。

领汉军诸将下得京观封土,刘彻翻身上马,策马行至乌桓贵族们近前。

乌桓贵族们忙是下马,尽皆跪伏在地,不敢抬头直视天颜,盖因他们知晓,自个的性命乃至乌桓全族的存亡皆掌握在大汉天子手中。

想凭十万骑射与皇帝陛下讨价还价,那无疑是自寻死路,乌孙便是因此惹恼大汉皇帝,被举族诛绝的。

刘彻也懒得跟他们废话,径自冷声问道:“朕今日率我大汉将士在此以匈奴人的尸身构筑京观,乃因匈奴犯我强汉。如今大汉塞外尚有朝鲜不愿臣服,尔等以为该如何处置?”

乌桓贵族们皆是愣怔,心道这事问他们作甚,大汉军容壮盛,汉军所向披靡,直接挥师出塞,想要覆灭已半死不活的朝鲜岂非易如反掌么?

“乌桓诸部不愿替朕分忧?”

刘彻见得他们久久不语,微微抬了抬手。

战刀出鞘的呛啷声不断响起,刘彻身后的死士和郎卫纷纷抽刀出鞘,冷冷的看向跪伏在地的乌桓贵族们。

乌桓贵族吓得脸色煞白,颇是惊慌失措。

薄奚候忽都倒是心思通透,忙是急声道:“陛下息怒,吾等远率所属部族为君分忧,出兵覆灭朝鲜。”

乌桓贵族们闻言,这才恍然大悟,晓得大汉皇帝是这个意思。

他们虽不情愿让族人替大汉征战卖命,但形势比人强,现今已无人刚违逆大汉皇帝的意志。

“陛下,我巴鲁与赤勃部众皆任凭陛下差遣,出兵朝鲜。”

赤勃候巴鲁则是满脸懊丧,心道竟又被忽都这老狐狸抢占先机,向大汉皇帝表忠了。

“如此便好!”

刘彻微是颌首,俯视着乌桓贵族们,见得他们便连跪伏时都是泾渭分明,分别跪在忽都和巴鲁的身后,复又轻笑道:“朕也不会让尔等白白为大汉效力,朕欲在辽东塞外也筑起一座京观,只是尚缺不少首级。”

他顿了顿,继续道:“不若这般,朕准允你乌桓各部从右北平的塞北借道,且在辽东塞外为乌桓开放边市,除却让汉商向你乌桓出售货物,朝廷更会以万钱每口的价钱购买精壮奴隶……亦会以千钱每首购买头颅,男女老幼皆可,朝鲜,匈奴,鲜卑,总之但凡不是我大汉子民,其头颅皆可换取赀财,如何?”

乌桓贵族皆是眼神大亮,齐齐点头应下。

现下匈奴遭到重创,大汉塞北除了鲜卑族能稍稍与乌桓抗衡,旁的东胡部族压根就不值一提,若再算上半废的朝鲜,各族属民加总怎的都有百万之数的。

若凭借十万乌桓骑射征伐各族,且不提能掳到多少精壮奴隶,光是向汉廷卖首级,都能获取数以十亿计的赀财。

刘彻晓得财帛动人心的道理,也晓得大汉边市对乌桓各部的重要性,能用钱财削弱塞外蛮夷,买得边陲安宁,减少汉军伤亡,是极为划算的。

大汉不差钱,能用钱解决的事就不算大事。

“待你等出兵征讨朝鲜,朕还会命辽东太守窦婴向你乌桓各部低价出售粮草和兵械。”

刘彻又是抛出更大的诱饵,对于缺铜少铁的乌桓人而言,即便是汉军汰换的兵械,也是难得的利器。

现下大汉的铁业整合已步入预定轨道,诸多冶炼工坊的匠师们逐步吸纳少府传出的冶炼技巧与合金配方,正处于不断尝试各类新工艺,以累积经验,推陈出新的发展阶段。

旁的且不论,光是钢铁的产量和品质就有大幅提高,虽还暂时无法铸造出无缝炮管和枪管,但锻造出的兵刃已达到较高的水准。

刘彻身为穿越众,晓得这些兵刃已是大汉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所能锻造的巅峰产物,除非冶金业整体大幅提升,甚至要等到机械锻压工艺的出现,才能锻造出更为精良的兵刃。

因而刘彻打算对大汉的朝廷军和边军皆进行大幅换装,汰换下的老旧兵械除却弓弩要销毁,旁的刀枪剑戟若是回炉重铸未免太浪费了,倒不如转卖给乌桓各部,让他们替大汉征讨北方外族算了。

当然也仅限于老旧兵刃,盔甲是绝对不准允外流的,非止刘彻是这般做,华夏自古皆对外族禁售铠甲,比对兵刃的管制更为严苛,毕竟这是华夏对夷狄的最大优势所在。

匈奴气焰最盛时,其将士仍是多批简陋皮甲,盖因打造金属盔甲分但要耗费大量铜铁,更需要极高的锻造工艺,远比制作兵刃要难得多。

饶是如此,乌桓贵族们闻得可从辽东边塞获取大汉的兵械,已然大喜不已。

尤是野心勃勃的赤勃候巴鲁,想要压倒忽都和薄奚部,成为乌桓王,就必须装备起更多的赤勃部将士,精良的兵械自是必不可少的。

大汉皇帝虽说会低价出售,但也绝不便宜,想要获得足够的数量,必得耗费大量赀财。赤勃部的底蕴远不薄奚部,家底尚显微薄,唯有出兵掳精壮,取人头,卖给汉廷,方能购置大量兵械。

刘彻见得他们喜形于色,晓得目的已然达成,便是摆手道:“尔等速速率军回返乌桓山脉,朕明日亦要班师。尔等切记,朕不愿再看到有任何外族在漠南草原牧马,包括你乌桓各部,若乌桓子民要放牧,就到乌桓山北麓去,可是醒得么?”

乌桓贵族们自是纷纷顿首应诺,起身告退而去。

他们翻身上马后,溜得比兔子都快,也不知是急着回去整军准备征讨各族,还是怕大汉皇帝突然改了主意,将他们尽数斩杀在此。

总之近百名乌桓贵族纵马疾驰,片刻便没了踪影,刘彻也懒得再派汉军将士随行,他不信乌桓各部敢在此时反水,京观可在这摆着呢。

是夜,刘彻通令全军,在休整之余也做好拔营离去的准备,明日清晨便会穿过广宁塞,前往上谷郡治沮阳城。

因两地只相距二百余里,且塞外汉军皆为骑兵,故中途是不会停驻的。

非但汉骑兴奋难眠,羌骑将士更夜不能寐。

此番大战,效死奋战的六万羌骑伤亡过半,皇帝陛下特意传旨,此次参战的羌骑将士可自行选择是否归册汉籍,若入汉骑者,可迁妻儿老小等血亲入汉境,粮饷待遇皆与胡骑将士等同。

改册汉籍后,他们及家中亲眷就可已汉人自居,是堂堂正正的大汉子民,再非受人鄙夷的外族蛮夷了。

刘彻之所以会下这旨意,除却不欲让为大汉浴血奋战的羌骑将士寒心外,亦因胡骑也伤亡近半,余者不足万骑,不妨再从羌骑中抽调精锐,补足两万员额。

如此羌骑也仅剩两万骑,正好再开羌骑校营,或许日后还会继续屯驻在河西走廊,但终归算是正式纳入汉军的正规编制。

今后细柳骑营也只会补增至两万骑,而非原本的三万,使得所有朝廷直辖的骑营皆为两万员额的编制,更便于管理……和彼此制衡。

待明日刘彻挥师穿塞后,虎贲卫便会将广宁塞交由太尉李广所部接管,等待大农丞孔仅带属官前来主持奴隶的发卖事宜。

依照刘彻的意思,这百余万奴隶不论男女老幼,能卖的就卖,剩下卖不出去的便赶出塞城,让他们在冬季的大草原上自生自灭,大汉没那么多粮食养活光吃饭不干活的外族蛮夷。

残忍么?

刘彻又不是圣父圣母,昔日只说出城投降者不杀,可没说要白白养活他们,不是么?

谁能说大汉皇帝不讲诚信,残暴就残暴,反正汉武挥鞭的作者水平有限,也写不出甚么高大上的主角,各位读者合则来,不合则去,不强求的,嘎嘎。

第四百五十五章 尚书台阁第三百五十章 诸越形势第七百六十九章 嗣子哀怨第八十六章 西北状况第七百五十章 大浪淘沙第十四章 运筹马上 第六百三十九章 血祭之年(上)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明踏青第八百二十四章 勒石封山第九十一章 匈奴撤军第十二章 虎贲羽林第三百零二章 文教府司第一百三十三章 暗箱作业第二百六十二章 清河百货第六百四十九章 父爱无言第一百零九章 将门犬子第十一章 父子摊牌第二百三十一章 枭首腰斩第七百一十六章 离京赴滇第六十六章 生化作战第七百一十四章 为子作揖第七百六十二章 祖父催婚第一百九十三章 天家骄女第九十四章 齐聚一堂 第二百五十九章 图谋西南第四百七十五章 漠南牧羊第二百八十六章 帝国科院第一百三十一章 谋划丝路 第八百二十六章 贵女愁绪第三百二十八章 欲购新宅第三百零二章 文教府司第六百三十三章 佯攻敌都第九十一章 匈奴撤军第一百零六章 播下种子第五百六十二章 筑路实践第七百九十四章 诸般迁调第二百四十三章 联合制衣第七百九十五章 郝任入学第九十四章 齐聚一堂 第三百二十六章 雇佣战舰第二百零二章 筹建边城第七十章 老汉家中 第三百八十八章 两军接战第三百二十一章 政经官学第二百九十七章 经略南越第三百四十八章 乌孙灭国第六百六十八章 平衡逆差第二百一十章 如何识人第七百六十四章 开凿运河第六百一十四章 安辨雌雄第二百一十八章 滈水濯足第三百七十章 意欲内附第八百二十二章 踏破龙城第一百九十二章 惊天大案第六百六十五章 新老交替第五百九十六章 硫化橡胶第三百四十六章 琐碎诸事第四百一十七章 公卿更替第四百八十一章 赵王西巡第七百八十二章 安息贵女第六十八章 诸事妥当第六十二章 蹛林云中 第五百六十五章 信号传输第七百二十五章 皇后赐笄第七百六十章 不负相思第四百七十四章 诸般迁调第四百零九章 久旱甘霖第三百四十八章 乌孙灭国第七十七章 暗流汹涌 第六百八十七章 同乘纵马第四百五十章 公孙裂变第四百八十四章 何人怂恿第六百六十五章 新老交替第七百七十四章 父母子女第七百四十四章 狠人妙人第四百零二章 正朔大朝第二百七十七章 建设兵团第一百九十六章 陈氏阿娇第三百五十三章 议定发兵第五百八十四章 泰安有孕第一百三十六章 丧钟敲响第七百二十八章 归化名额第五百一十五章 安息作死第七百八十一章 自请除国第三十章 长安望雪 第三百五十六章 诸事底定第三百一十六章 长安周报第八十九章 攻城利器第八十三章 庶民经济 第七百三十二章 张笃遇袭第二百零七章 奉旨为匪第五百零七章 罂粟之岛第十八章 管家野望 第一百二十章 两军对垒 第五百四十八章 请款筑路第四百零二章 正朔大朝第六章 未央风起第五百八十八章 身毒圣战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色七夕第五百七十一章 汉使窦蟠
第四百五十五章 尚书台阁第三百五十章 诸越形势第七百六十九章 嗣子哀怨第八十六章 西北状况第七百五十章 大浪淘沙第十四章 运筹马上 第六百三十九章 血祭之年(上)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明踏青第八百二十四章 勒石封山第九十一章 匈奴撤军第十二章 虎贲羽林第三百零二章 文教府司第一百三十三章 暗箱作业第二百六十二章 清河百货第六百四十九章 父爱无言第一百零九章 将门犬子第十一章 父子摊牌第二百三十一章 枭首腰斩第七百一十六章 离京赴滇第六十六章 生化作战第七百一十四章 为子作揖第七百六十二章 祖父催婚第一百九十三章 天家骄女第九十四章 齐聚一堂 第二百五十九章 图谋西南第四百七十五章 漠南牧羊第二百八十六章 帝国科院第一百三十一章 谋划丝路 第八百二十六章 贵女愁绪第三百二十八章 欲购新宅第三百零二章 文教府司第六百三十三章 佯攻敌都第九十一章 匈奴撤军第一百零六章 播下种子第五百六十二章 筑路实践第七百九十四章 诸般迁调第二百四十三章 联合制衣第七百九十五章 郝任入学第九十四章 齐聚一堂 第三百二十六章 雇佣战舰第二百零二章 筹建边城第七十章 老汉家中 第三百八十八章 两军接战第三百二十一章 政经官学第二百九十七章 经略南越第三百四十八章 乌孙灭国第六百六十八章 平衡逆差第二百一十章 如何识人第七百六十四章 开凿运河第六百一十四章 安辨雌雄第二百一十八章 滈水濯足第三百七十章 意欲内附第八百二十二章 踏破龙城第一百九十二章 惊天大案第六百六十五章 新老交替第五百九十六章 硫化橡胶第三百四十六章 琐碎诸事第四百一十七章 公卿更替第四百八十一章 赵王西巡第七百八十二章 安息贵女第六十八章 诸事妥当第六十二章 蹛林云中 第五百六十五章 信号传输第七百二十五章 皇后赐笄第七百六十章 不负相思第四百七十四章 诸般迁调第四百零九章 久旱甘霖第三百四十八章 乌孙灭国第七十七章 暗流汹涌 第六百八十七章 同乘纵马第四百五十章 公孙裂变第四百八十四章 何人怂恿第六百六十五章 新老交替第七百七十四章 父母子女第七百四十四章 狠人妙人第四百零二章 正朔大朝第二百七十七章 建设兵团第一百九十六章 陈氏阿娇第三百五十三章 议定发兵第五百八十四章 泰安有孕第一百三十六章 丧钟敲响第七百二十八章 归化名额第五百一十五章 安息作死第七百八十一章 自请除国第三十章 长安望雪 第三百五十六章 诸事底定第三百一十六章 长安周报第八十九章 攻城利器第八十三章 庶民经济 第七百三十二章 张笃遇袭第二百零七章 奉旨为匪第五百零七章 罂粟之岛第十八章 管家野望 第一百二十章 两军对垒 第五百四十八章 请款筑路第四百零二章 正朔大朝第六章 未央风起第五百八十八章 身毒圣战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色七夕第五百七十一章 汉使窦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