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七章 公卿更替

翌日,刘彻召来新任郎中丞齐山,将隋珠现世之事告知于他,却又特意叮嘱他不必遣暗卫清查昨日为王嫣送嫁添妆的女宾。

齐山心思通透,晓得陛下愈是故作无事,在背后捣鬼的项氏余孽便会愈发焦虑,反倒更易露出马脚。

“陛下,现下知晓隋珠现世之人应是不多,少府陈氏更不敢泄露此事,不妨让暗卫到坊间查探,或许不久便又有新的谣传出现……”

齐山微是沉吟,躬身进谏道。

刘彻最欣赏齐山脑子灵活,颌首认同道:“不错,朕亦有此意,或许仍难抓到主谋,但项氏余孽及其党羽能杀一个是一个,将他们逼到穷途末路,其看其可敢拼死一搏?”

“困兽犹斗,无疑以卵击石,徒增笑料耳。”

齐山对项氏余孽颇有怨念,清冷道。

自入得羽林卫,他几乎从未尝到失败的苦果,偏偏受陛下重托,与秭归项氏周旋七年,最终落得功败垂成,泰阿剑和隋候珠皆没能寻到。

这是他羽林生涯的污点,现今他官居郎中丞,又统领暗卫,自是时刻想着将项氏余孽从世间尽数抹去。

“呵呵,朕近来本就闲得慌,有人玩些把戏,倒也能瞧瞧乐子,消磨消磨时光。与人斗,着实是其乐无穷啊。”

刘彻见得齐山对项氏余孽似乎夹带有些许私愤,多少也能理解他的心思,倒是不担心他这聪明人会因公废私。

只要能寻回泰阿剑,项氏余孽剩下的那些小鱼小虾是死是活,抑是被齐山活剐或炮烙,刘彻都不在意。

后世历史的大汉没亡在项氏余孽手中,现今他治下的煌煌大汉就更不必担心了。

随后数日,事态的发展果是不出刘彻和齐山的预料。

朝臣们没人晓得隋珠现世,坊间倒是偶尔冒出些传闻,但也仅是零零碎碎的风闻,且很快便销声匿迹了,压根就没甚么人相信。

陈氏祖孙三人外加内史王轩虽知晓此事,却都不是蠢人,见得皇帝陛下权当并无此事,也就安下心来,就当做那日陈诚是给陛下进献了颗寻常的南珠。

皇后阿娇不知这隋珠从何而来,却听得刘彻说没人知晓他得了此珠,更是傻乎乎的反过来央着刘彻别宣扬出去。

隋珠难得,若是教太皇太后和太后知晓,虽不至眼馋到开口索要,但阿娇这做晚辈的也还真不好办。

就算她舍得献出来孝敬长辈,但外祖母和婆婆,进献给谁都颇是为难。

倒不如偷偷匿下,好生收藏,闷声得奇珍才是正理。

刘彻瞧着她那贼兮兮的模样,心道这傻婆娘也就这种时候才舍得动用她那点少得可怜的脑细胞,去耍些无伤大雅的小心眼。

他哭笑不得的点头应下,即便日后此事泄露,有项氏余孽做由头,皇祖母和母后想来也不会计较的。

于是乎,这隋珠就跟没出现过似的,别说甚么惊涛骇浪,便连半点涟漪都没搅起来。

岁月缓缓流逝,大汉朝野仍是清平祥和。

刘彻也没太将此事放在心上,若非齐山每隔数日就回报暗卫近期打探到的世家情讯,偶尔会带到数句项氏余孽,他或许早就忘了。

七年的磨砺,对齐山确有不小好处,愈发沉稳耐心。

他知晓陛下的心思后,便也没太过执着于迅速肃清项氏余孽,免得打草惊蛇,反倒真不利于寻回泰阿剑了。

何况他出任郎中丞后,除却秘密组建和训练暗卫,还要协理郎中令吴成。

皇帝已下旨,郎中令吴成现今统辖的千余死士,正式归入禁军编制,名曰内卫。

待吴成告老致仕,或迁调到太寿宫继续护卫太上皇刘启后,齐山最可能接任郎中令,到时他将统辖内卫和暗卫,这两千余精锐侍卫将成为数重禁军中的最上阶。

明面上,九千郎卫的兵权已由三大中郎将分去,然因着内卫和暗卫的建制,郎中令反倒更得皇帝陛下的信重了。

三大中郎将也没甚么不服气的,齐山昔年在羽林卫本就比他们资格老,比他们功劳大,现今准备接任郎中令,可不是甚么后来居上,不过是回到他原本的位置罢了。

大汉群臣见得新任中郎丞是个生面孔,还摆明是准备接任位列九卿的郎中令,自是讶异不已。

倒是太尉李广对齐山记忆犹新,不少早年与羽林卫打过交道的将领也认出了他,知晓他曾官居羽林左监,也就不吭气了。

看看昔年的羽林将官,卫尉卿,三大中郎将,再加上大批禁军将领,再多个郎中令也没甚么可惊讶的,毕竟羽林卫是天子亲手创建,且最为信重的亲卫军。

旁的朝臣们虽是不甘又出个弱冠之年的大卿,但也不敢出言置喙。

郎中令掌宿卫宫禁,皇帝信重谁就拔擢谁,就算选头獒犬出任,只要能让皇帝夜里睡得安心踏实,旁人就管不着。

若有世家权贵非要举荐自家侄子出任此职,皇帝反倒要猜忌他是否居心叵测了。

总之大汉朝堂官位很多,但有些位置是万万不可主动去争抢的。

汉六十八年,依大汉历法该年为闰年,且闰月鲜见的落在九月,意即九月和十月间,还夹着个闰九月。

闰九月十六,是为今岁立冬。

立冬乃贺谒师长耆老的日子,依照惯例,天子会赐群臣冬衣,矜恤孤寡。

四朝元老袁盎赶在立冬前夕,告老致仕,请辞去丞相之位。

皇帝刘彻欣然准允,感念其功在社稷,封了关内候,且迁光禄大夫,可入宫行走,主要还是方便他日后时常到太寿宫,陪着太上皇刘启追忆往昔的峥嵘岁月。

御史大夫曹栾顺理成章的接任丞相,接掌相印,做了百官之首。

他自是欣喜得紧,御史府的属官也是欢欣鼓舞,盖因曹栾任御史大夫本就是为接任丞相做准备,压根就没闲暇多管御史府的事务,闹得御史们很是憋屈,好久都没有弹劾王侯权贵了,嗓子痒得紧,笔杆子都快咬断了。

群臣们本以为皇帝陛下会再次举贤不避亲,将丞相司直张骞转调御史府,升任御史大夫,毕竟张骞近年在丞相府和御史府来回迁调,历练完整,可不就是为了今时今日么?

皇帝刘彻的作法却大出群臣预料,新任的御史大夫竟是直不疑。

直不疑历任太中大夫,光禄大夫,太子少傅……还有个可有可无的女学祭酒。

群臣之所以讶异,不是说他才德不彰,也不是说他资历不够,恰恰相反,他的品性才能皆是上佳,何况本就秩二千石,位与诸卿同。

只是他历任的官职皆是僚属性质,虽历经两朝皆为皇帝内朝的首席幕僚,但要出任位列三公的御史大夫,居“副相”之位,未必才能适所啊。

刘彻倒是没这担心,经过多年观察,直不疑向来内敛低调,不喜交际,与各世家大族皆无深交,且直言敢谏,是做御史大夫最合适的人选。

何况依史籍记载,直不疑也确实在武帝朝做了御史大夫,且颇是尽忠职守。

张骞虽有大才,但其脾性及过往经历皆不适合做御史大夫。

家有犟子不败家,国有诤臣不亡国。

曹栾做御史大夫的这段时日,御史府属官没半点活力,大汉朝廷太和谐了,宣室殿御案上的弹劾奏章少得可怜,更再没人当殿怼刘彻这皇帝。

长此以往,不行的!

刘彻虽不是受虐狂,但若言官所言在理,还是要多听听不同意见的啊。

圣人都会犯错,何况刘彻这凡夫俗子?

故而这御史大夫必不能让张骞出任,刘彻本是最看好廷尉汲黯,盖因他嘴最毒,脖子又硬,过往任太子洗马时,就时常怼天怼地怼太子,还是有理有据有节的,刘彻多是怼他不过,只能低头受教。

不过近年随着大汉百业愈发兴盛,不少律法都需尽速重新修订,廷尉府离不开汲黯啊。

退而求次,硬脖子的汲黯没法子出任,就选直不疑这软刀子好了。

直不疑瞧着温文尔雅,道骨仙风的,向来不喜与人争吵,每每多是诙谐自嘲,但若能听得懂的人,就晓得他言语中的反讽皆是直指要害,字字诛心的。

毒得很!

刘彻想着日后直不疑做了御史大夫,大汉朝廷应会热闹不少,不管是单口相声,还是群口相声,好歹能乐呵乐呵,不至死气沉沉的。

丞相和御史大夫都已更替,郎中令吴成索性也跟着告老致仕,也得封关内候。

他明明是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武夫,非是央着刘彻也给他挂个太中大夫,好到太寿宫陪着老主子去。

刘彻真是哭笑不得,按说诸大夫是帝皇的幕僚,地位很超然的,怎的弄着弄着就成了养老陪聊的闲职了。

一大群告老致仕的元老重臣都挂着大夫的名头,拿着格外优厚的秩俸,却鲜少来未央宫宣室殿替刘彻这皇帝出谋划策,反是跑太寿宫陪太上皇种花养鸟去了。

这特么还真叫鸟事啊!

刘彻真想给太上皇老爹冠个名头,叫个政【协主】持或人【大委】员长甚么的。

第三百八十七章 列阵决战第二十二章 军法组织第七百六十八章 欧亚大战第四百零三章 春满人间第八百零六章 储君大婚第七百六十八章 欧亚大战第四百七十章 购舰计划第八百二十九章 何须多言第五百零六章 丈夫难为第六百八十六章 太子登门第四百一十二章 今岁三伏第六百一十二章 闹出大事第三百九十六章 夫妻相处第七百零五章 罗马权斗第五百四十六章 化工安全第一百五十章 丰年秋收第四百六十二章 单车问世第八百零九章 挥军北上第三百三十八章 换个营生第二十一章 高额月例 第十九章 美容美甲 第三百四十二章 南越将亡第四百二十三章 凄惶卫长第八百一十一章 先锋抵达第六百七十九章 皇后赠马第三百八十二章 全军溃逃第七百四十八章 见见族嫂第二百四十一章 破格拔擢第八章 宫廷宴会第六百六十八章 平衡逆差第十一章 父子摊牌第五百七十六章 特殊赌赛第六百三十九章 血祭之年(上)第六百五十八章 饿狼出城第三十七章 遗孤内院第三十七章 遗孤内院第二百四十七章 贵妇入伙第六百二十一章 鲜衣怒马第七百一十六章 离京赴滇第六百四十章 血祭之年(中)第七百八十一章 自请除国第三百一十八章 诸般绸缪第三百八十九章 意欲突围第一百四十七章 疯狂敛财第五百六十一章 驰道路轨第四百五十九章 六大蒙师第八百三十章 长安协定第四十五章 刘荣归国 第三百四十九章 刘舜务工第六百九十章 惩戒学子第八百二十一章 兵临城下第六百七十八章 胡商告发第六百三十二章 渴求奴隶第九十五章 意外重逢 第六百二十七章 西域都护第五百四十一章 浪荡少年第五百三十六章 知人善任第六百四十九章 父爱无言第五百一十五章 安息作死第二百五十二章 各取所需第二百一十二章 匈奴来袭第二百九十四章 帝后大婚第二百八十九章 偶染风寒第六百五十二章 战时征募第七百四十六章 意气风发第六百二十一章 鲜衣怒马第一百九十四章 年夜擒贼第三百三十五章 誓灭乌孙第七百五十一章 直男刘沐第一章 夜色未央第一百三十三章 暗箱作业第三百二十二章 铸钢为犁第二百三十九章 平皋候府第二百六十章 侵扰朝鲜第三百零九章 麦棉复种第三百三十四章 铿锵玫瑰第一百三十八章 协从理政第五百三十六章 知人善任第八百二十七章 如此母子第一百二十七章 焚烧尸山第八百三十六章 离京赴任第三百零三章 朝堂议定第一百八十二章 儒派裂变第三百五十五章 为越正名第五百六十四章 无线通讯第七百二十八章 归化名额第五百四十章 凤翔珠宝第六百五十七章 有所隐患第五百四十二章 以珠抵过第四十八章 避暑山庄第四百四十八章 有限战争第八百二十九章 何须多言第九十九章 私有企业第十一章 父子摊牌第五百一十二章 害人害己第二百九十八章 无心插柳第五百零三章 焚城灭佛第一百四十五章 争相竞价 第六百一十五章 入宫禀报第七十三章 化工环保
第三百八十七章 列阵决战第二十二章 军法组织第七百六十八章 欧亚大战第四百零三章 春满人间第八百零六章 储君大婚第七百六十八章 欧亚大战第四百七十章 购舰计划第八百二十九章 何须多言第五百零六章 丈夫难为第六百八十六章 太子登门第四百一十二章 今岁三伏第六百一十二章 闹出大事第三百九十六章 夫妻相处第七百零五章 罗马权斗第五百四十六章 化工安全第一百五十章 丰年秋收第四百六十二章 单车问世第八百零九章 挥军北上第三百三十八章 换个营生第二十一章 高额月例 第十九章 美容美甲 第三百四十二章 南越将亡第四百二十三章 凄惶卫长第八百一十一章 先锋抵达第六百七十九章 皇后赠马第三百八十二章 全军溃逃第七百四十八章 见见族嫂第二百四十一章 破格拔擢第八章 宫廷宴会第六百六十八章 平衡逆差第十一章 父子摊牌第五百七十六章 特殊赌赛第六百三十九章 血祭之年(上)第六百五十八章 饿狼出城第三十七章 遗孤内院第三十七章 遗孤内院第二百四十七章 贵妇入伙第六百二十一章 鲜衣怒马第七百一十六章 离京赴滇第六百四十章 血祭之年(中)第七百八十一章 自请除国第三百一十八章 诸般绸缪第三百八十九章 意欲突围第一百四十七章 疯狂敛财第五百六十一章 驰道路轨第四百五十九章 六大蒙师第八百三十章 长安协定第四十五章 刘荣归国 第三百四十九章 刘舜务工第六百九十章 惩戒学子第八百二十一章 兵临城下第六百七十八章 胡商告发第六百三十二章 渴求奴隶第九十五章 意外重逢 第六百二十七章 西域都护第五百四十一章 浪荡少年第五百三十六章 知人善任第六百四十九章 父爱无言第五百一十五章 安息作死第二百五十二章 各取所需第二百一十二章 匈奴来袭第二百九十四章 帝后大婚第二百八十九章 偶染风寒第六百五十二章 战时征募第七百四十六章 意气风发第六百二十一章 鲜衣怒马第一百九十四章 年夜擒贼第三百三十五章 誓灭乌孙第七百五十一章 直男刘沐第一章 夜色未央第一百三十三章 暗箱作业第三百二十二章 铸钢为犁第二百三十九章 平皋候府第二百六十章 侵扰朝鲜第三百零九章 麦棉复种第三百三十四章 铿锵玫瑰第一百三十八章 协从理政第五百三十六章 知人善任第八百二十七章 如此母子第一百二十七章 焚烧尸山第八百三十六章 离京赴任第三百零三章 朝堂议定第一百八十二章 儒派裂变第三百五十五章 为越正名第五百六十四章 无线通讯第七百二十八章 归化名额第五百四十章 凤翔珠宝第六百五十七章 有所隐患第五百四十二章 以珠抵过第四十八章 避暑山庄第四百四十八章 有限战争第八百二十九章 何须多言第九十九章 私有企业第十一章 父子摊牌第五百一十二章 害人害己第二百九十八章 无心插柳第五百零三章 焚城灭佛第一百四十五章 争相竞价 第六百一十五章 入宫禀报第七十三章 化工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