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 各取所需

淮水蜿蜒两千余里,上游偏北,每岁近得大寒时节多会结冰,但冰层不厚,且冰期颇短,至多月余便会化冻。

淮水中下游讨生活的船夫们倒是不甚在意上游水面结冻,反是在结冰前和融冰后的两段时间,大量冰凌顺流漂下,不小心撞上,极易船毁人亡。

盘踞淮水沿岸将近一年的淝陵水匪突是没了动静,过了好些时日,有淝陵附近的百姓壮着胆子到那淝陵水泊去瞧了瞧,这才发现已是人去寨空。

水寨里清理得干干净净,除了些家什物件和锅碗瓢盆,旁的甚么也没留下。

百姓们忙去通报官府,九江太守周佘亲领都尉和府兵前来查看,见得淝陵水匪们连半点会泄露去向的踪迹都没留下,只得命人将这水寨拆个干净,同时命府兵不时前来巡视,免得日后再被水匪据此落寨。

淝陵好汉们从此再未重现,端是来得蹊跷,去得诡异,甚么替天行道,甚么劫富济贫,皆是百姓们茶余饭后极好的谈资,渐渐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传奇故事。

多年后,有位闲得蛋疼的落魄书生将这些传说编撰成书,此书方是问世,便广受百姓追捧,陆续刊印十余版,使得该书生乍然暴富,赚得钵满盆满。

这是后话,且先不提。

所谓的淝陵好汉们,此时正在洪泽清剿水匪,只是旁人不知内情,只当是两伙水匪在抢夺地盘。

自入冬后,洪泽内便会不时传出砍杀声和熊熊火光,周边的百姓们起初颇有些惊慌失措,过了段时日倒是习以为常了。

他们如今多是惊异,若非多日来两伙水匪厮杀得热闹,还真不晓得洪泽内竟藏着这么些水匪。

莫说百姓们会惊异于洪泽水匪的数量,便连早有预料的公孙贺都大吃一惊。

足足近万水匪,足够组建水师的。

他麾下除却两千羽林卫,就唯有收编成鹰犬坛的三千水匪,眼瞧已入腊月,怕是无法赶在岁首前将洪泽水匪尽皆剿灭,回京向太子殿下复命,再回府阖家团圆,喜迎年节了。

公孙贺心里不痛快,自是要朝洪泽水匪狠狠宣泄,近日来屡屡出击,又拔除了不少水寨。

眼前这座水寨中的水匪不下千人,算的上大寨,鹰犬坛的三千水匪从昨夜子时开始轮番进攻,此时天色微明,却仍未攻占。

站在他身后的犬坛主硬着头皮,出言问道:“舵主,我等闹出那么大动静,真不怕惊动官府么?”

鹰犬坛的两位坛主尚未知晓公孙贺及羽林卫的来历,故而心下颇是不安,只觉自家舵主胆子太大,敢堂而皇之的攻打位于临淮郡治徐县郊外的水匪寨子。

“怕甚么?徐县东临洪泽,临淮太守竟容许洪泽水匪在其郡治的郊外建立水寨,不是胆小怕事,便是与洪泽水匪暗中勾结。”

公孙贺剑眉微扬,信心满满道:“无论是何缘故,临淮太守绝不敢出动府兵对付我淝陵好汉,否则就是坐实了他养匪为患的罪名,最轻也得判个枭首抄家!”

临淮郡的诸多官吏皆收受了重金贿赂,放任近万水匪藏匿在洪泽内,建起诸多水寨。

临淮郡的官场岂止是上梁不正下梁歪,简直是从根子就彻底烂掉了,若皇帝和太子知晓,怕是真要枭首夷族,使其血染洪泽了。

公孙贺猜准了临淮太守的心思,却料不到太子刘彻的反应。

便在他领着淝陵好汉们花费大半日方才攻下那水寨时,太子刘彻正翻阅着他用鹞鹰传达的密信,满脸冷笑。

前些日子江都王刘非还在诉苦,说是开春后即将动工兴建的西宁城及燕北至辽东郡的大道皆人手不足,如今不就即将又有大批的奴隶了么?

枭首夷族?

哪能死得那么干脆,男子为奴,女子为婢,好好劳动改造吧。

刘彻遣内侍宣了刘非入宫,到太子府的书室见他。

刘非最近忙得不可开交,好在又从遗孤内院择取了大批学有小成的军中遗孤,帮他打理些事务,否则每日光那数以十亿计的巨额账目都能把他整疯了。

“殿下,你看能否从遗孤内院请些教书先生,给皇室实业的一些掌事们传授些那甚么会计和出纳等种种学问?”

刘非刚迈入书室,气都尚未喘匀,便是向刘彻急声请求道。

刘彻好奇道:“五哥怎的突然生出这般想法?”

刘非摇头苦笑道:“见了那些遗孤内院的学子,我愈加觉得那些掌事们用着不顺手,偏生又都是诸位兄弟府里的家老和管事,总不好尽数撤换,免得凭白引人猜疑,误以为我要侵吞整个皇室实业。”

刘彻恍然,先前订立皇室实业的章程时,就曾设置了相互制衡的体制,每个皇子都会指派亲信心腹参与管理和监督。

他沉吟片刻,便是道:“嗯,这样吧,给皇室实业的掌事们办夜校培训班吧,由太子詹事府派人分类教导,半年为期,届时学业不合格的尽皆撤换,让诸位皇兄再择合宜的亲信,参与培训。”

刘非疑惑道:“夜校?培训?”

刘彻只得耐心的为他讲解这些后世词汇,听得刘非眼神愈发明亮,点头不已。

刘彻颇是善解人意,缓声道:“此事由孤王去向其他皇兄细说,五哥先把首批参与培训的人选拟定出来便好。”

“好!”

刘非颌首,此事确实由刘彻提议最为合宜,毕竟他有皇室实业最大的份子,近年却鲜少在过问具体事务,地位很是超然,诸位皇子对他的话最是信服。

刘非解决一桩大事,心情甚是愉悦,便问道:“不知殿下此番宣我进宫,所谓何事?”

刘彻没有作答,而是取出本名簿递给他:“孤王派去江都国的羽林卫传回来的。”

刘非猛地忆起些事,霎时笑意尽敛,双手有些颤抖的接过,心情忐忑的翻阅起来。

直至看罢最后一行名录,没瞧见江都王妃杨氏的家族和直裔血亲,方才心下大定,长长呼出口憋了许久的浊气。

吴王刘濞原本的封国占据三郡之地,如今广陵和会稽这两郡之地为刘非的江都国所辖,丹阳郡则与他无关。

刘非分外庆幸道:“好在父皇将我封为江都王后,我用了数年时间极力清洗封国内的诸多反贼余孽。”

“嗯,五哥做事还是令人放心的。”

刘彻由衷道,刘非为人处事虽稍显骄纵张扬,但却算得上智勇双全的,若非刘彻更为出色,储君之位必是他的,“如今查明吴地杨氏与逆贼无涉,五哥可放心将此事告知皇嫂了。既要将名簿上的世家大族尽皆连根拔起,又不想引发大乱,还得皇嫂的娘家人多多费心。”

刘非自是会意,杨氏乃是吴地传承已久的大世家,枝繁叶茂,根基深厚,他当年迎娶杨氏为正妃,除了看她秀外慧中,才貌双全外,亦是看重了她身后的家族势力。

他被封为江都王时,不过是束发之年的毛头小子,若非有吴地杨氏鼎力相助,哪能处理得了吴王刘濞留下的烂摊子?

“孤王也不让皇嫂的娘家白出力,老规矩,查抄出的珠玉赀财和田契收归国库,店铺和宅邸等产业贱价出售,由皇室实业和吴地杨氏对半分,如何?”

刘彻深知想要驴跑,就要给足胡萝卜的道理,大方得紧。

刘非大喜:“当真?”

刘彻扬眉道:“孤王乃堂堂大汉太子,虽不及父皇般一言九鼎,好歹也是金口玉言,必是作数的。”

“好!”

刘非嘴角都快咧到耳边了,心道吴地的世家大族若是尽数谋逆多好,简直是天落金雨,地生珠玉,随便刮几下,就是盆满钵满。

“对了,让吴地杨氏多看着点那些世家大族的姻亲甚么的,按律应是枭首夷族,但念在上天有好生之德,从轻发落好了,只诛首犯,不夷灭其族人,将三族之内尽皆押为官奴吧。”

刘彻的神情很是悲天悯人,却瞧得刘非腹诽不已。

这是从轻发落么?

按律确当夷族,但只是夷灭父系宗族啊!

若三族皆收为官奴,则包括父族,母族,妻族,这牵连可就广了,母族和妻族的亲眷们冤不冤?

刘彻自是瞧出他的心思,意有所指道:“西宁城和燕北大道即将兴建,五哥前些时候不是还在抱怨人手不足么?”

刘非恍然大悟道:“就怕多是些身娇肉贵的公子小姐,没甚么大用。”

刘彻翻了翻白眼:“章台街的那些销金窟里,最值钱的不就是这些落魄的公子小姐么?”

刘非不禁失笑道:“殿下倒是深悉行情,才貌俱佳的贵女能卖个数十万钱,若是翩翩公子,碰上有龙阳之好的……”

“五哥准备好赀财,届时可向公府依寻常价格购买这批官奴,至于买去如何处置,孤王懒得理会,补足奴隶缺额即可!”

刘彻摆摆手,懒得跟他多讨论章台街的烟花地,就凭自个如今毛都没长齐的小身板,阿娇小萝莉都尚应付不来,遑论章台街那些久居风尘的娼妓优伶。

第五百六十七章 北粟南稻第二百五十四章 经商之道第十八章 管家野望 第二百一十二章 匈奴来袭第六百七十二章 骑军借道第七十四章 工业血液 第五百零一章 民患不均第六百零六章 特使避暑第六百七十章 来复火枪第一百五十四章 四方云动第六百七十七章 四郡两关第七百零二章 广设书院第五百六十章 暑休展延第六百八十四章 太子策问第三百三十三章 两代医者第七百五十七章 四大重工第五百九十九章 经略外夷第四百九十二章 卫生防疫第六百七十二章 骑军借道第五百一十四章 繁忙仲夏第五百二十三章 举步登楼第十三章 骑兵利器 第八十章 密林设伏第七百九十章 诸般应对第三百二十三章 难得糊涂第七十四章 工业血液 第六百四十一章 血祭之年(下)第四十章 王府缉凶第三十七章 遗孤内院第二百四十七章 贵妇入伙第五百三十七章 岁末除夕第六百六十章 贵女求人第一百八十六章 告上公堂第三百一十一章 长安械斗第一百四十章 家宴谋划第七百五十七章 四大重工第二百三十二章 河湟谷地第四十五章 刘荣归国 第六百七十七章 四郡两关第一百五十三章 梁国风起第二百一十章 如何识人第三章 册立太子第七百三十六章 少年志气第七百八十二章 安息贵女第五百六十七章 北粟南稻第二百零二章 筹建边城第二百五十三章 惊闻身毒第一百七十五章 东郭农丞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使乌桓第六百九十二章 与汝还家第二十三章 保住弃子 第二章 吴楚之乱第七百八十二章 安息贵女第五百四十三章 吕宋淘金第三百八十九章 意欲突围第五十三章 内院探奇第一百一十六章 援军迟来第三百九十章 大战终结第六百九十三章 阖家团圆第六百四十八章 入宫观礼第六百九十五章 殖民律令第十章 天上人间第七百三十七章 妙悟真理第三百三十四章 铿锵玫瑰第一百八十二章 儒派裂变刚结束工作回饭店,凌晨才能更新,大家勿等第六百二十九章 以羌清藏第二十八章 烧制玻璃第五百七十二章 岭南铝业第四百二十九章 官办蒙学第四百四十三章 东郡油田第四百六十章 帝御四海第六百三十九章 血祭之年(上)第八百一十章 天罗地网第二百七十一章 精神文明第四十五章 刘荣归国 第八十五章 疯狂认购第四十章 王府缉凶第一百零九章 将门犬子第二百零七章 奉旨为匪第四百五十八章 胶漆娇妻第七百七十四章 父母子女第六百一十一章 贵女出府第六百一十二章 闹出大事第五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资第八百二十八章 长安会谈第一百零三章 鞭炮问世 第一百三十章 举国欢腾第五百三十章 勒石葱岭第六百八十一章 皇帝急召第三百九十章 大战终结第七百四十二章 去病基友第八百一十章 天罗地网第六百八十章 母子论理第七百三十七章 妙悟真理第四百零七章 朝堂换血第二十章 造纸办学 第六十一章 西郊迎秋第二百七十章 三伏景象第四百四十八章 有限战争
第五百六十七章 北粟南稻第二百五十四章 经商之道第十八章 管家野望 第二百一十二章 匈奴来袭第六百七十二章 骑军借道第七十四章 工业血液 第五百零一章 民患不均第六百零六章 特使避暑第六百七十章 来复火枪第一百五十四章 四方云动第六百七十七章 四郡两关第七百零二章 广设书院第五百六十章 暑休展延第六百八十四章 太子策问第三百三十三章 两代医者第七百五十七章 四大重工第五百九十九章 经略外夷第四百九十二章 卫生防疫第六百七十二章 骑军借道第五百一十四章 繁忙仲夏第五百二十三章 举步登楼第十三章 骑兵利器 第八十章 密林设伏第七百九十章 诸般应对第三百二十三章 难得糊涂第七十四章 工业血液 第六百四十一章 血祭之年(下)第四十章 王府缉凶第三十七章 遗孤内院第二百四十七章 贵妇入伙第五百三十七章 岁末除夕第六百六十章 贵女求人第一百八十六章 告上公堂第三百一十一章 长安械斗第一百四十章 家宴谋划第七百五十七章 四大重工第二百三十二章 河湟谷地第四十五章 刘荣归国 第六百七十七章 四郡两关第一百五十三章 梁国风起第二百一十章 如何识人第三章 册立太子第七百三十六章 少年志气第七百八十二章 安息贵女第五百六十七章 北粟南稻第二百零二章 筹建边城第二百五十三章 惊闻身毒第一百七十五章 东郭农丞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使乌桓第六百九十二章 与汝还家第二十三章 保住弃子 第二章 吴楚之乱第七百八十二章 安息贵女第五百四十三章 吕宋淘金第三百八十九章 意欲突围第五十三章 内院探奇第一百一十六章 援军迟来第三百九十章 大战终结第六百九十三章 阖家团圆第六百四十八章 入宫观礼第六百九十五章 殖民律令第十章 天上人间第七百三十七章 妙悟真理第三百三十四章 铿锵玫瑰第一百八十二章 儒派裂变刚结束工作回饭店,凌晨才能更新,大家勿等第六百二十九章 以羌清藏第二十八章 烧制玻璃第五百七十二章 岭南铝业第四百二十九章 官办蒙学第四百四十三章 东郡油田第四百六十章 帝御四海第六百三十九章 血祭之年(上)第八百一十章 天罗地网第二百七十一章 精神文明第四十五章 刘荣归国 第八十五章 疯狂认购第四十章 王府缉凶第一百零九章 将门犬子第二百零七章 奉旨为匪第四百五十八章 胶漆娇妻第七百七十四章 父母子女第六百一十一章 贵女出府第六百一十二章 闹出大事第五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资第八百二十八章 长安会谈第一百零三章 鞭炮问世 第一百三十章 举国欢腾第五百三十章 勒石葱岭第六百八十一章 皇帝急召第三百九十章 大战终结第七百四十二章 去病基友第八百一十章 天罗地网第六百八十章 母子论理第七百三十七章 妙悟真理第四百零七章 朝堂换血第二十章 造纸办学 第六十一章 西郊迎秋第二百七十章 三伏景象第四百四十八章 有限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