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二章 与汝还家

津轻半岛,位于寇奴岛(本州)北端,北隔津轻海峡与虾夷岛(北海道)遥相对望,被内湾环抱,三面临海。

此地植被茂密、物产丰饶,聚居住不少倭奴土著,半岛上的三内丸山,更被寇奴岛北部的诸多倭奴部族视为祖地,拥有颇为庞大的地穴建筑,在倭奴先祖尚未学会搭建屋舍时,居住和聚会的场所。

然在今岁九月,先祖的住所,却成为后裔的墓地。

伊予倭国的军民在八岐王的驱使下,开春雪融便从寇奴岛东南端的邪马台国北上,一路凭借烧光杀光抢光的血腥手段,靠着以战养战的凶悍,仅用半年光景便是血屠两千里,诛灭了寇奴岛西部的诸多倭国和土著部族。

数以万计的倭奴流民疯狂逃窜,却不敢西逃,盖因在过往的六七年间,七万朝鲜大军及六万乌桓将士轮番血洗寇奴岛西部,且不断纵火焚烧山林植被,莫说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真真是千里焦土。

除却仓惶北逃,国破家亡的倭奴流民再无活路。

逃到津轻半岛的流民愈发的多,免不得为有限的渔获和猎物发生血腥争斗。

倭奴不似华夏,不同部族间没有太多“系出同源”之类的民族情感,饶是偶有脑袋清醒的部族首领想联合旁的部族,合力抵御伊予倭国,却终究难以实现。

冒死渡海,逃往北边的虾夷岛?

那是妄想,大汉北海水师的风帆战列舰群早已完全封锁了津轻海峡,且去岁就已搭载大批乌桓军士,送往虾夷岛血洗当地倭奴土著。

自朝鲜大军血洗筑紫岛(九州),再到倭王八岐于伊予岛(四国)立国、兵发寇奴岛,及至乌桓大军清剿虾夷岛,汉廷调动了庞大的军力和战备资源,进行了这场长达六年多,堪称血亏的灭倭之战。

不为开疆拓土,也没掳掠多少倭奴精壮,唯有屠戮和纵火,难以计数的弹丸小岛或许尚未清剿殆尽,然在面积最大的倭奴四岛上,百余倭国,粗估近愈两百万众的倭奴土著皆遭灭顶之灾。

此时此刻,侥幸残存的数万倭奴土著困于津轻半岛,逃入他们祖先挖的洞穴里避祸,去也无法免去灭族的厄运。

血战半年有余,能供八岐王驱策的伊予倭人已死得差不多了,然其麾下的伊予军士却仍有将将万人,原因无他,精壮战俘多的是,伊予军士死伤一个,就从战俘中招募一个,保持兵员数量不低于万人即可。

随着愈发逼近津轻半岛,八岐王逐步将伊予军中的什长、百夫长乃至千夫长皆换成伊予倭人担任,最早追随他的那些口不能言的将官,则编列为亲卫,留在帐外听用。

受到拔擢的伊予倭人以为自身愈发得到八岐王信重,自是欢欣鼓舞,更是将士用命,骁勇奋战。

被褫夺军权、贬为亲卫的将官们暗自冷笑之余,心中更不免感慨和激动,远离故土已是两年有余,原先的千余罪囚,此时尚是活着的不足六百,伤亡近半。

“此战功成,吾等还家!”

八岐王亦被毒哑,口不能言,却是提笔挥毫,写就八个大字,交由六百亲卫传阅。

嗷!

嗷!

六百亲卫嘶声狂吼,惊起栖于远处茂密针叶林的万千飞禽,在天际间凄鸣盘旋。

伊予大军进逼津轻半岛,七万朝鲜大军亦纷纷汇聚到寇奴岛北部,紧随其后,力图将整个半岛彻底围困,不留半点缺口。

依汉廷太尉府的军令,待得诛绝倭奴全族,朝鲜大军亦将搭载北海水师舰群返归其国,也就是汉廷赐予朝鲜的对马岛和伊伎岛。

在这两座岛屿上,四十余万朝鲜百姓正在替汉廷挖掘银矿,以换取足够粮草和器械,朝鲜人不许耕作,不许造船,只准采矿和冶炼矿石,一应生活所需皆要从大汉玄菟郡运送过去。

诸多世家大族纷纷组建海运商队,从中牟取暴利,只可惜朝廷不准他们以汉货直接向朝鲜人换取白银,而要经由派驻军镇的大农府属官以金银票据为朝鲜人“垫付”货款,岛上产出的白银则尽数由水师舰群运回辽东军港,再从陆路转运长安。

七万朝鲜将士清倭已近七载,少年已成青壮,壮年已是衰老,虽说可以掳掠倭奴女子发泄,然若家中尚有父母妻儿者,离家这么些年,早已归心似箭,军中士气早已衰落至极。

闻得此战过后便可归家,朝鲜将士们一扫近年的颓废懈怠,爆发出罕见的求战欲望,嗷嗷叫着全速进军,如潮水般向北席卷而来。

面对无法组织起有效抵御的乌合之众,无须甚么兵略战术,唯有愈发血腥的屠杀。

九月下旬,八岐王率军攻入津轻半岛,将麾下近万伊予军士分作十股,四散屠戮倭奴各部。

九月廿二,八岐王终于接到朝鲜军使传讯,得知朝鲜大军已在半岛南端各处要道合围。

是夜,八岐王率六百亲卫离营而去,北上津轻海峡。

津轻海峡,长愈二百里,至宽处不足百里,数以百计的风帆战列舰沿着海岸往返巡弋。

西部湾区处,一艘巨舰已下锚停泊多日,因吃水线比寻常风帆战列舰来得深,故为免触礁搁浅,在无有军港处是不会轻易靠岸的。

辽东舰,长愈十二丈,阔愈三丈,船身蒙以钢铁板甲,除却船头船尾的两门重型加农炮,尚在两侧配置了共计二十门侧弦火炮,乃是大汉濒海水师现有的九艘巨型铁甲舰之一,亦为北海水师三大旗舰之一。

因辽东舰被定为北海水师战时的统帅舰,戈船将军易言会乘此舰坐镇指挥,故其战斗序列高于另外两支分舰群的旗舰。

易言作为北海水师的执掌仆射,军务尤为繁忙,本不会长时间离开北海水师驻地,就算要率舰群出海演训,也顶多半月光景。

然在今岁夏秋,易言非但搭乘辽东舰远航五千余里,赴往津轻海峡,更已在湾区内停泊多日。

他在等待,等待着昔日的袍泽。

羽林和虎贲初创时,两营同属期门校,最早的羽林卫和虎贲卫在平日没少竞比较劲,在战时却又互为倚助,共同为大汉立下了赫赫战功,彼此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甚至是生死之交。

易言知晓八岐王的真正身份,虽不知他所犯何罪,然他在这两年多来为大汉立下的赫赫功勋,足以洗刷掉过往的所有罪行,让他能堂堂正正的回归汉室。

秦立,军武秦氏同辈中最为杰出的子弟,昔年刚入虎贲时那怯懦的少年,经过铁与血的洗练后,展现出卓越谋略的虎贲军候、虎贲左监、中垒校尉、安西将军!

非但是他,还有他麾下那些曾触犯军律,耗费两年多的光阴,黥面入倭,只为戴罪立功,只求重新归汉的将士们。

易言,执着皇帝陛下的密旨,来接他们……回家!

“将军,来了,来了!”

船舱外传来奔突之声,随即闻得侍卫禀报。

易言强抑心中激动,下令道:“快快放下弦船,接他们登舰!”

侍卫忙是应诺,领命而去。

数刻后,数艘轻舟摇橹靠岸,八岐王及其亲卫却未即刻登船。

“稍候片刻,待我等梳洗停当,换过衣物。”

饶是他们归心似箭,此时却临而怯步,再不见过往的杀伐果决。

他们要解开倭人发辫,脱去倭人衣裳,洗净倭地尘埃,换上早已备好却久未再着的汉家衣冠。

海面上的巨舰,乃是汉军舰只,为大汉疆土之延伸,登舰即为踏入汉境。

他们既已用手中的刀剑和倭奴的鲜血洗去昔日的罪过,就不愿以倭人的样貌回归,饶是洗不净脸上黥着的青纹,他们仍是用手指狠狠刮着面上的皮肉。

面颊现出道道血痕,沾到眼角滑落的泪水,热辣辣的刺痛。

他们却是放声大笑,毒哑的喉咙虽是再无法发出欢快嘹亮的笑声,然那蕴着浓浓激越的嘶吼,却是让矗立在辽东舰首甲板上,遥望此处的易言都能感受到他们的快意。

压抑已久的情绪,得以在此刻毫无保留的释放。

闻者皆是泪盈余睫,却又随之欢笑。

男儿有泪不轻弹,流泪亦非皆伤怀,尤是铁血军人,若能笑出泪来,实是最为快意之事,又何必强自抑于心中呢?

此时此刻,在场的所有人,心中唯有一个共同的念头。

与汝还家!

第二百八十八章 齐力防灾第五百七十六章 特殊赌赛第二十八章 烧制玻璃第一百七十九章 唯才是举第五百四十九章 塬南壅塞第六百五十二章 战时征募第二百九十九章 何为拘束第七百四十五章 泰安随任第四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资第二百四十二章 谋取王位第八百零一章 搅屎棍子第四百九十八章 张骞出使第七百八十九章 羯人南下第四百四十八章 有限战争第三百七十一章 背后主谋第四百一十章 长秋医学第三百九十三章 陪伴娇妻第七百一十五章 太子二傅第二百五十二章 各取所需第五百七十八章 赌赛开局第二百二十二章 血洗漠南第一百一十章 汉军出塞第八百二十九章 何须多言第四百一十七章 公卿更替第五百八十五章 细君翁主第三百三十三章 两代医者第一百七十五章 东郭农丞第二百六十一章 欲设军校第二百三十四章 泬西新区第二百六十三章 锑矿之用第七百八十六章 生猛婆媳第二百五十三章 惊闻身毒第六百三十一章 不合常理第六百零六章 特使避暑第三百六十章 雷管现世第七百三十五章 滇国内附第三百七十四章 意欲亲征第一百零四章 验证炸药 第二百八十四章 登基为帝第六百三十七章 铁道竣工第六百一十二章 闹出大事第四百五十二章 刘沐封王第四百六十四章 匈奴分裂第四百八十二章 粮食倾销第六百九十六章 欧亚烽烟第九十七章 羌人女奴 第六百七十六章 安息方略第三百四十二章 南越将亡第七百五十二章 东风客运第七百一十七章 开拓北美第七百一十三章 诸事妥当第五百一十章 仰光条约第二百四十五章 大义灭亲第六百八十二章 金融危机第四百零五章 母子平安第八百零二章 教宗为质第四百八十七章 属国三等第二百九十七章 经略南越第四百零一章 今岁除夕第五百九十一章 刘乘之子第二百八十二章 碑前行祭第七百二十七章 电力发展第四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资第三十九章 皇子抉择第八十章 密林设伏第三百八十七章 列阵决战第十章 天上人间第七百六十三章 捕奴行当第一百七十三章 酒宴议政第六百一十八章 太子师母第二百二十三章 攻守应对第三百六十七章 治理南越第六百八十章 母子论理第五百二十章 清理门户第六百六十二章 不可尽除第七百一十七章 开拓北美第一百七十三章 酒宴议政第八章 宫廷宴会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夷将军第八百一十二章 大军备战第四百三十七章 正月离京第五百八十五章 细君翁主第二百二十七章 秩俸改制第六十三章 汉奸鼻祖 第六百三十四章 天文学说第七百三十四章 固有疆土第八百一十四章 出隘布阵第一百二十七章 焚烧尸山第三百五十章 诸越形势第三百四十一章 大战骤起第七百二十八章 归化名额第四百二十四章 丝丝春愁第七百零一章 滇王更迭第三百三十四章 铿锵玫瑰第七百五十八章 何为皇商第四百一十六章 珠赠娇妻第七百五十八章 何为皇商第一百一十二章 全线出击 第四百二十章 创投基金第三百四十章 经济作物
第二百八十八章 齐力防灾第五百七十六章 特殊赌赛第二十八章 烧制玻璃第一百七十九章 唯才是举第五百四十九章 塬南壅塞第六百五十二章 战时征募第二百九十九章 何为拘束第七百四十五章 泰安随任第四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资第二百四十二章 谋取王位第八百零一章 搅屎棍子第四百九十八章 张骞出使第七百八十九章 羯人南下第四百四十八章 有限战争第三百七十一章 背后主谋第四百一十章 长秋医学第三百九十三章 陪伴娇妻第七百一十五章 太子二傅第二百五十二章 各取所需第五百七十八章 赌赛开局第二百二十二章 血洗漠南第一百一十章 汉军出塞第八百二十九章 何须多言第四百一十七章 公卿更替第五百八十五章 细君翁主第三百三十三章 两代医者第一百七十五章 东郭农丞第二百六十一章 欲设军校第二百三十四章 泬西新区第二百六十三章 锑矿之用第七百八十六章 生猛婆媳第二百五十三章 惊闻身毒第六百三十一章 不合常理第六百零六章 特使避暑第三百六十章 雷管现世第七百三十五章 滇国内附第三百七十四章 意欲亲征第一百零四章 验证炸药 第二百八十四章 登基为帝第六百三十七章 铁道竣工第六百一十二章 闹出大事第四百五十二章 刘沐封王第四百六十四章 匈奴分裂第四百八十二章 粮食倾销第六百九十六章 欧亚烽烟第九十七章 羌人女奴 第六百七十六章 安息方略第三百四十二章 南越将亡第七百五十二章 东风客运第七百一十七章 开拓北美第七百一十三章 诸事妥当第五百一十章 仰光条约第二百四十五章 大义灭亲第六百八十二章 金融危机第四百零五章 母子平安第八百零二章 教宗为质第四百八十七章 属国三等第二百九十七章 经略南越第四百零一章 今岁除夕第五百九十一章 刘乘之子第二百八十二章 碑前行祭第七百二十七章 电力发展第四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资第三十九章 皇子抉择第八十章 密林设伏第三百八十七章 列阵决战第十章 天上人间第七百六十三章 捕奴行当第一百七十三章 酒宴议政第六百一十八章 太子师母第二百二十三章 攻守应对第三百六十七章 治理南越第六百八十章 母子论理第五百二十章 清理门户第六百六十二章 不可尽除第七百一十七章 开拓北美第一百七十三章 酒宴议政第八章 宫廷宴会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夷将军第八百一十二章 大军备战第四百三十七章 正月离京第五百八十五章 细君翁主第二百二十七章 秩俸改制第六十三章 汉奸鼻祖 第六百三十四章 天文学说第七百三十四章 固有疆土第八百一十四章 出隘布阵第一百二十七章 焚烧尸山第三百五十章 诸越形势第三百四十一章 大战骤起第七百二十八章 归化名额第四百二十四章 丝丝春愁第七百零一章 滇王更迭第三百三十四章 铿锵玫瑰第七百五十八章 何为皇商第四百一十六章 珠赠娇妻第七百五十八章 何为皇商第一百一十二章 全线出击 第四百二十章 创投基金第三百四十章 经济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