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章 赵府贵女

(特别申明:本章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大家务必要看。)

去岁自苏媛得了敕书,执掌大农府卫生部,赵府俨然成为“一门双卿”的名门高第,虽说赵氏夫妇皆为军中遗孤,没甚么家族底蕴,然赵立官居右中郎将,苏媛又得为卫生部少卿,两人皆在当朝位列诸卿,已非寻常世家可比的。

若非夫妇俩向来鲜少与人交际,此时赵府的门槛怕是要被登门议亲的媒妁踏破了,原因无他,两人的爱女赵婉今岁已然梳起总角,拂髦羁发了。

赵婉乃是汉七十年腊月降生,虽比太子刘沐晚出生将近三年,然若依着虚岁算,两人仅差着两岁,故她今岁已是虚年九岁,实则要到今岁腊月的生辰才满七周岁。

汉人孩童到得虚年九岁,皆会于该年三月之末,择日剪发为鬌,男角女羁。男童因常年剃发的缘故,发量比女童少,故可直接将头发绾聚左右两髦,形同头顶两角;女童因发量较多,绾聚总角时还需拂髦羁发,再不许散发及肩。

九岁之后,男女皆需蓄发,待到十五岁,女子及笄,将后垂分髾的垂挂髻,绾成小巧发髻,以簪插定;男子束发,散去总角,以锦为緫,将头发绾聚成束,盘在头顶,不使散发。

大汉现下已在各郡县广设官学,男女皆可入学,虚年六岁至十二岁的孩童入蒙学馆,虚年十二至十五的半大少年则如预学馆。

然诸多世家贵女大多都不会如庶民孩童般入寻常官学,家中长辈多是会为她们延请名师,在府中设下私塾。

身居京畿之地的王侯权贵却又与外地世家颇为不同,盖因长安城内有享誉大汉的女学,学舍紧挨着长乐宫,长安周边世家大族的贵女自可就近入学,女学的师资绝非私塾可比,更遑论贵女们还能提早结识大量人脉。

长安女学是没甚么学制的,虽也如诸多官学般有寒暑休,然没硬性规定贵女们何时入学,何时结业,甚至其课业皆是自行选择的。

毕竟这些贵女还要跟着各家宗妇学着打理家事,不可能将全副心神都投入到女学的课业中,且女学的授业范围颇广,礼法仪态,射御之术,琴琴书画,诗词歌赋,女红刺绣,格物术数,天文地理……

如何挑选和习练全凭贵女们自觉自愿,来去自由,只要懂得尊师重道,谨守礼数,旁的管理皆颇为宽松。

九岁,长安贵女们大多在拂髦羁发后,便会入女学就读,赵婉亦不例外,故其今岁三月间也已入了女学。

赵婉年岁虽是不大,然行事却颇为独立,除却是遗传自父母双亲,亦因赵立和苏媛皆公务繁忙,向来鲜少有闲暇陪伴自家爱女。

赵立身为右中郎将,轮掌宫禁宿卫,时常要在未央宫内的郎署燕居乃至留宿,苏媛更是现今天家最为信重的医官,且先掌长秋医学,后迁卫生部少卿,更是忙碌不已,不可能似寻常妇人般在家中相夫教女。

夫妻俩虽觉亏欠爱女,却也从未娇纵于她,毕竟两人皆是军中遗孤出身,历尽艰辛方有今日地位,觉着自家女儿吃得好住得好,已然是活在蜜罐子里了,况且每每到得沐日,赵立又无须轮值时,夫妻俩可都是带着她四处游玩的,见得好玩的好吃的都给她买,还有甚么不知足呢?

嗯……换了后世,多半会有不少好事者责怪这对小夫妻,数落他们忽视甚么子女的精神需求,然在大汉,此等情况颇是常见,单说身居高位的赵立没娶甚么三妻四妾,没让自家女儿每日活在明争暗斗中,已然是赵婉天大的幸运了。

偌大的赵府,大群的婆子和侍婢终日围着她转悠,陪着她玩耍嬉戏,小姑娘玩得欢腾,活得乐呵,压根不觉“缺爱”。

随着她年岁渐长,反是赵立和苏媛愈发头疼了,发觉自家女儿言行举止间没半点大家闺秀的仪态。

虽说夫妻俩本就出身卑微,现今的赵氏拢共就两代三人,更没甚么大家底蕴,然即便不论夫妻俩的官位,单论爵位,赵立已然因功得封关内候,苏媛也得赐女爵乡君,妥妥的贵府高门。

倒不是婆子们不会教,实是这位小祖宗太会闹腾,偏生打不得骂不得,毕竟赵立和苏媛发迹得太过迅速,平日又公务繁忙,府上没甚么效力多年的家老下人,自然无人敢轻易向他们诉说小主子的不是。

要晓得,在传承久远的世家大族,往往有不少服侍过数代家主,早已在过往的风风雨雨中证明自身忠心的老人,便连世家子弟对这些人都是颇为恭敬的,并不敢将他们视为仆役随意使唤。

即便是天家,亦是如此。

譬如前任的长信府詹事,服侍了太皇太后窦氏数十载,是亲眼看着太上皇刘启,梁王刘武和馆陶公主长起来的,即便太皇太后已然殡天,天家诸人对他仍是颇为敬重礼遇的。

若赵府有这么批老人,敢替夫妻俩好生管教赵婉,小姑娘也绝不至终日肆意撒欢,活活养成了今日这般欢脱的野性子。

然事有两面,真若赵婉自幼被严加管教,养成个低眉顺目的所谓贤淑贵女,不似现今般活蹦乱跳,只怕赵立和苏媛又觉自家女儿太过老成了。

夫妻俩倒不在乎甚么颜面,一心只想报答天家大恩,旁人的闲言碎语他们压根是不以为意的,更不打算让自家爱女与世家大族联姻,自幼饱尝艰辛的两人,只希望女儿活得欢喜便好。

只是该学的礼法仪态还是得学,毕竟也是侯府贵女,不敢说往来皆富贵,门前无白丁,然随着年岁渐长,她总得出门与人交际,尤是与世家贵女们交际,不可能幽居深闺直至出嫁,也不可能终日跑到街头巷尾去和庶民子女嬉闹。

非是夫妻俩瞧不起市井庶民,实际情形便是如此,有道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后世宣扬众生平等的公知精英,实则在吹着冷气敲击键盘时,就已经与工地搬砖的劳苦大众彻底脱节了,却又指望着自身能与掌权的上位者平起平坐,岂不可笑么?

现实就是真么残酷,没必要故作虚伪,粉饰矫作。

人无高低贵贱之分?

贱人,何其矫情!

赵婉自幼的生长环境和庶民子女实在差别太大,见识更是天差地别,旁的不说,皇后时常会在未央御苑设宴,邀公卿将相府上的宗妇携自家贵女入宫相聚以示亲近,赵婉自幼可没少见过皇后乃至太后,还曾得赏赐了不少珍奇物件的。

过往她尚年幼,童言童语,没甚仪态,众人皆会以为是孩童心性,不会太过在意,然她现已虚年九岁,梳起总角,拂髦羁发,若再没规矩,那可就麻烦了。

正因如此,夫妻俩必得将她送入女学,且苏媛还特意请托了故交卓文君,让她帮着指位合宜的女学博士,也好亲自领着赵婉前去拜师。

女学和诸多官学相似,师长与学子的关系与寻常的师徒关系还是有所不同的,虽也是传道授业解惑,然想要真正成为所谓的亲传弟子,还是要另行拜师。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一日为师终身为母,夫子与弟子间,非止传授课业那般简单的,平日的言传身教,过庭之训,绝非寻常师长与学子可比。

卓文君曾为女学博士仆射,皇后阿娇,南宫公主乃至现今诸多的世家宗妇都曾在她座下受教,故虽已迁任大长秋多年,却绝没甚么人走茶凉的说法,想要为赵婉寻摸个合宜的女学博士为师,自然不难。

于是乎,自幼欢脱的赵府贵女年满九岁时,终是被自家阿母抬脚踹进了女学的大门。

因她拜了女夫子,压根不能似寻常贵女般来去自由,盖因赵夫人特意请夫子对她严加管教,若有不对之处,只管打骂便是了,且赵府没甚么家事要她学着打理,除却节庆和休沐,旁的日子皆得按时入学听讲。

赵婉真真死的心都有了,与过往的自由自在相比,现下的苦闷日子哪里是人过的?

卧床装病?

不成的,阿母乃是现今大汉有数的名医,压根无须诊脉,随意扫上几眼便知真假,妄言欺骗长辈,是真要挨板子的,阿父虽向来宠溺她,然若真要发怒,打板子也是蛮狠的。

小贵女为此冥思苦想多日,仍是想不出甚么好法子,好在三月末入学,六月初就到得小暑,女学暑休歇馆,让她又能肆无忌惮的玩上将将两月光景。

欢快的时光往往过得飞快,眼瞧着便要到得七月廿八的处暑,小贵女这才想起夫子留的暑期课业半点没动。

赵立和苏媛膝下就她这独女,平日又鲜少与旁的世家权贵交际,故压根不晓得女学乃至诸多官学皆有给学子布置暑期课业的惯例,故也从未督促自家女儿习练。

赵婉既是暗自庆幸,又不免心焦如焚,待得女学开馆授课,夫子见得暑期课业半点未动,非但要打手心,只怕还要向阿母告状,若教阿父知晓,可还了得么?

她下意识的摸了摸自家的小屁屁,突是仰天哀嚎,惊起池中一滩鸥鹭。

第三百六十二章 作壁上观第七百二十章 太子邀约第七百四十六章 意气风发第三十九章 皇子抉择第六百三十九章 血祭之年(上)第六十章 纺织工艺第四百三十六章 腊月返京第八百三十五章 不务正业第六百零二章 借刀杀人第七百三十四章 固有疆土第一百二十九章 关城大捷第五百九十七章 上帝之鞭第七百三十四章 固有疆土第一百七十四章 铸币乱源第八百一十三章 武刚战车第七百四十一章 欲入军学第三百一十六章 长安周报第一百三十四章 塞外羌人第五百四十七章 倭王八岐第四百五十六章 高压轮机第三百五十六章 诸事底定第七百三十九章 夜郎乞降第七百七十一章 共创四赢第七百章 注辇岁赠第二百三十九章 平皋候府第七十章 老汉家中 第四百九十三章 月氏借道第六百零一章 欺人太甚第六百九十三章 阖家团圆第六百六十三章 裴母犯愁第五百六十六章 通信编码第二百九十八章 无心插柳第五百八十六章 驰道驿站第三百九十五章 处置薄氏第五百八十五章 细君翁主第六百一十九章 母女探病第七百一十八章 祆教大兴第六百二十三章 腹背受敌第八百章 欲善其事第八百一十三章 武刚战车第六百一十一章 贵女出府第三十八章 长沙王妃 第二百八十四章 登基为帝第三百七十四章 意欲亲征第五百零九章 巽加求和第二百六十一章 欲设军校第六百四十五章 筵席之间第四百三十章 惊闻卫青第六百二十八章 战局有变第六百一十八章 太子师母第六百八十五章 社福基金第七十八章 匈奴大帐 第三百五十三章 议定发兵第四百六十五章 圁阴船厂第二百六十六章 乌桓备战第四百三十五章 鲜卑南迁第五章 金屋藏娇第四十三章 悲催刘德 第七章 太子废立第四十五章 刘荣归国 第六百零六章 特使避暑第二百五十章 铁骑封城第三百一十二章 禁军改制第六百一十三章 京卫赶至第三百八十五章 匈奴裂变第二百二十六章 群臣哗然第三百四十八章 乌孙灭国第六百四十八章 入宫观礼第五百六十三章 冲撞体制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同景象第五百四十六章 化工安全第二百九十四章 帝后大婚第二百九十四章 帝后大婚第六百八十四章 太子策问第四百四十八章 有限战争第三百四十四章 河滩登岸第七百四十七章 太子登门第二百一十章 如何识人第四百四十九章 王侯京居第四百二十二章 妻儿随任第四百六十三章 雒越复国第六百八十九章 翁主下嫁第六百一十八章 太子师母第三百三十五章 誓灭乌孙第三百六十一章 脱岗培训第七百七十九章 家有犟儿第六百八十八章 牵马归府第三百八十二章 全军溃逃第五十七章 医学见习第五百一十五章 安息作死第八百二十九章 何须多言第三百四十六章 琐碎诸事第三百零六章 商贾世家第六百六十五章 新老交替第二百一十四章 挥师出塞第四十九章 湖心垂钓 第一百四十八章 募民屯田第七百六十一章 困兽犹斗第二百六十一章 欲设军校第一百六十章 慑服中原
第三百六十二章 作壁上观第七百二十章 太子邀约第七百四十六章 意气风发第三十九章 皇子抉择第六百三十九章 血祭之年(上)第六十章 纺织工艺第四百三十六章 腊月返京第八百三十五章 不务正业第六百零二章 借刀杀人第七百三十四章 固有疆土第一百二十九章 关城大捷第五百九十七章 上帝之鞭第七百三十四章 固有疆土第一百七十四章 铸币乱源第八百一十三章 武刚战车第七百四十一章 欲入军学第三百一十六章 长安周报第一百三十四章 塞外羌人第五百四十七章 倭王八岐第四百五十六章 高压轮机第三百五十六章 诸事底定第七百三十九章 夜郎乞降第七百七十一章 共创四赢第七百章 注辇岁赠第二百三十九章 平皋候府第七十章 老汉家中 第四百九十三章 月氏借道第六百零一章 欺人太甚第六百九十三章 阖家团圆第六百六十三章 裴母犯愁第五百六十六章 通信编码第二百九十八章 无心插柳第五百八十六章 驰道驿站第三百九十五章 处置薄氏第五百八十五章 细君翁主第六百一十九章 母女探病第七百一十八章 祆教大兴第六百二十三章 腹背受敌第八百章 欲善其事第八百一十三章 武刚战车第六百一十一章 贵女出府第三十八章 长沙王妃 第二百八十四章 登基为帝第三百七十四章 意欲亲征第五百零九章 巽加求和第二百六十一章 欲设军校第六百四十五章 筵席之间第四百三十章 惊闻卫青第六百二十八章 战局有变第六百一十八章 太子师母第六百八十五章 社福基金第七十八章 匈奴大帐 第三百五十三章 议定发兵第四百六十五章 圁阴船厂第二百六十六章 乌桓备战第四百三十五章 鲜卑南迁第五章 金屋藏娇第四十三章 悲催刘德 第七章 太子废立第四十五章 刘荣归国 第六百零六章 特使避暑第二百五十章 铁骑封城第三百一十二章 禁军改制第六百一十三章 京卫赶至第三百八十五章 匈奴裂变第二百二十六章 群臣哗然第三百四十八章 乌孙灭国第六百四十八章 入宫观礼第五百六十三章 冲撞体制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同景象第五百四十六章 化工安全第二百九十四章 帝后大婚第二百九十四章 帝后大婚第六百八十四章 太子策问第四百四十八章 有限战争第三百四十四章 河滩登岸第七百四十七章 太子登门第二百一十章 如何识人第四百四十九章 王侯京居第四百二十二章 妻儿随任第四百六十三章 雒越复国第六百八十九章 翁主下嫁第六百一十八章 太子师母第三百三十五章 誓灭乌孙第三百六十一章 脱岗培训第七百七十九章 家有犟儿第六百八十八章 牵马归府第三百八十二章 全军溃逃第五十七章 医学见习第五百一十五章 安息作死第八百二十九章 何须多言第三百四十六章 琐碎诸事第三百零六章 商贾世家第六百六十五章 新老交替第二百一十四章 挥师出塞第四十九章 湖心垂钓 第一百四十八章 募民屯田第七百六十一章 困兽犹斗第二百六十一章 欲设军校第一百六十章 慑服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