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五章 圁阴船厂

朔水(无定河)源出白于山北麓,乃河套地域内最大的河流,由西向东蜿蜒流淌近千里,横贯上郡,至其郡治肤施县汇入大河。

严格说来,朔水与大汉交汇处位于肤施县西北的圁阴邑,然因圁阴邑属民不足万人,且紧挨着郡治,故也就直属肤施县辖制。

大汉水师重新整编后,汉中水师更名为大河水师,主要驻地也从汉中迁往毗邻大河,又离京畿不远的上郡,最合宜的地点自是圁阴邑。

近十年来,上郡高奴县因石油工业愈发兴盛,反倒郡治肤施县渐渐落在后头,若非考虑到肤施县离西河郡更近,又毗邻朔水,朝廷早是将其郡治迁为高奴县了。

上郡太守倒是不太在意,反正两县皆是他的辖地,郡府搬到何处还不是设衙治政么?

肤施县府的官吏乃至县内的豪门显贵却是急得发慌,郡治所代表的意义,对他们而言确实太过重要了,官吏的前程和豪门的荣景,或许就会因郡治迁移而产生重大的改变。

闻得大河水师要将大营迁来圁阴邑,肤施县的官员显贵皆是欢欣鼓舞,不但颇为识趣的向朝廷廉价出让相关房契地契,更多有为水师大营的营建出人出力。

朝廷倒也没想占他们太大便宜,数座大型船坞的营建工程虽交由皇室实业主掌,却也将大量繁重且不甚重要的工程“外包”给当地的豪门世家。

上郡的诸多世家对皇室实业早是极为熟悉,石油工业,沥青大道乃至治理大河,近年来他们没少从皇室实业接生意,对各式章程皆是了然于心的,也深知皇室实业虽背景硬实,然向来讲求互利互惠,非但从未盘剥压榨与之有生意往来的商贾,更是出手阔绰的“财神爷”。

皇室实业就如散财童子,无论在大汉何地经营生意,皆能让当地商贾挣得钵满盆满,这也是皇帝刘彻嘱咐江都王刘非有意为之,所谓千金买马骨,财帛动人心,想让各地世家为皇室实业乃至朝廷尽心效力,光靠颁布强硬诏令是不行的,还得因势利导才行。

若无各地世家尽心协助,光凭皇室实业想要在大汉全境大搞基础建设,那要投入的人力物力,皆是难以估算的,即便大农府和少府全力支应,也必定难以解决。

旁的不说,单是用来河道清淤及修筑堤坝的奴隶就数以十万计,朝廷不可能直接调拨出如此庞大的奴隶给皇室实业,更不可能征发百姓服如此繁重的徭役。

昔年高祖刘邦就是被大秦朝廷征役,走到半道就直接造反了,苛捐杂税和繁重徭役,皆是亡国之道,智者不为也。

大汉自立朝起,便与民生息,轻徭薄赋,近年随着愈发国富民强,又掳掠到众多外族奴隶,朝廷对徭役也就愈发宽松了。

虽离完全取消徭役尚远,然不少相对富裕的郡县,譬如京畿之地,类似“监役”等有偿徭役已逐渐取代了无偿徭役,不但服役时的劳作不重,甚至能吃好喝好,做好事情还有不少赏钱。

现今京畿百姓反倒是盼着朝廷征役,也好趁着农闲时多挣些赀财,只是京畿各县如今道路畅通,又不旱不涝,实是无需再大举征发徭役。

当然,大汉男子那两年的军役还是要服的,朝廷虽放宽了服役地域及应役限期,准允百姓自行决定何时服役,却又颁布政令,明定若年满三十未服军役,且又不出赀抵免军役者,士族不得任官,庶民无身体残缺等情由者,丁口税加倍征收,且农人的田税和商贾的商税,亦比照加倍。

大汉男子若不想被征兵,那就只能主动应募,以募兵制的方式选拔入精锐军伍,只不过那都是要百里挑一的,落选的还得老老实实先在当地做一年郡县府兵,再调到临近的边郡去戍边一年。

对大汉征兵制度,前文多有提及,就不再详叙了。

总之现今的大汉想施行全募兵制,那压根就不可能,朝廷既难以支应如此庞大的军费支出,皇帝刘彻也不想让大汉男儿耽于安乐,失却了铁血尚武之风。

若再有来犯之敌,即便朝廷不敌,我大汉也可全民皆兵,将之彻底覆灭在华夏之地,不可出现如后世清廷般,区区数千白皮仗着燧发枪和前膛炮,就可在华夏长驱直入,将四万万国人肆意践踏蹂躏。

武器装备的差距真有那么大么?

民心不齐耳!

言归正传,话说肤施县乃至全上郡的豪门世家多领到不少“外包工程”,投入了大批的工匠和奴隶,水师大营的修筑自是颇为迅速。

实则除却那数座大船坞,旁的如军舍甚么的都极为容易解决,圁阴邑城内的百姓本就不多,多花些赀财将他们迁往肤施城妥善安置,再以官田置换其农地,足以让那些百姓乐得屁颠屁颠的了。

类似后世从郊区破落村镇直接搬进了市区,光是房价地价就是天差地别,简直高兴得不要不要的。

圁阴邑城彻底成为大河水师的囤兵之所,城外的水陆码头也改建成军用码头,至于民用码头会在下游重新兴建,至于如何兴建,何时兴建,那是上郡官员该操心的事,大河水师是不会插手的。

想来上郡官员也不会轻忽怠惰的,否则今岁腊月太守返京述职,为此吃了公府乃至皇帝陛下的挂落,回来可不得剥了他们的皮?

主要还是船坞,现今大汉最好的船匠大多聚集在大河水师,那风帆战列舰虽是出自皇帝陛下的设计理念,然若无船匠们耗心劳神的不断试制,对其大幅改进,压根就不能造出来。

隔行如隔山,穿越众画几张图纸就能造出战舰,那特么是历史小白文才会出现的情节。

近来水师船匠们又接到圣旨,要与帝国科学院的格物博士们齐力打造那甚么轮船,就是不用桨橹,而是靠桨轮划水前行的船只。

且非是寻常浆轮,而是与那蒸汽轮机联动的两副大浆轮,需安放在那轮船的两侧,船只愈大,所用到的浆轮就愈大。

依着风帆战列舰的大小,那浆轮直径怕是得有丈余,那些桨面怕是得有门板长宽,纯木质结构怕是不成,还得有少府诸冶监也参与其中才行。

为免浆轮过快腐朽或包覆的铜铁锈蚀,便连帝国科学院的化工博士们也正在绞尽脑汁的试制相应涂料。

造船,尤是以远洋航海为最终目的的战舰,无疑是对社会整体科技水准的大检验,不是拍拍脑袋就能造好的。

上郡世家自是不晓得这些门道,即便知晓他们也不会在意的,造船这档子事,不是他们能玩得起的,昔年兴兵造反的吴王刘濞够牛了吧,且占据会稽和江陵之地,扼守大江入海口,可也照样没能弄出像样的水师来。

若无精通造船技艺的匠师,要造出大翼楼船之类的巨舰,每艘耗资高逾数百金,足以用来装备和豢养近千精兵。

大汉立朝七十载,各路水师的大翼楼船全加起来,约莫也就两千艘,还有不少是经过多次修补的秦朝旧船,依照每艘能载个百余人马及其所需辎重,能运个二十万大军就是极限了,且还必须在沿途获取相应补给。

想要搞甚么远征罗马,征服全世界,那特么纯属扯淡!

皇帝刘彻对大河水师颇为重视,倒非是怕其他水师造反,要靠大河水师压制他们,而是着眼在众多的老船匠。

后世大多科技,最初皆从军用发展到民用的,大汉的造船工业最好也循着这路径发展,毕竟要向民间推广轮船,实是前路漫漫,还得先从战船造起。

刘彻着皇室实业将船坞造在大河水师驻地,仅是为方便利用军用码头及水师将士验证试制下水的船只,而非让大河水师继续辖治那些船匠。

与之相反,少府已出面接手了新式船只的建造,并得皇帝陛下为其赐名“圁阴船厂”。

圁阴船厂的数座船坞虽建在圁阴邑城,然与大河水师是尽量区隔的,正如大农府和少府的财务往里已愈发泾渭分明,便连太尉府和大农府也因军费预算条例的订立,也已将军费支出逐步规制化。

日后各路水师想要新式战舰,就得出赀向少府购买,圁阴船厂想使用军用码头或借调水师将士,也得出赀雇佣,彼此账目皆要清清楚楚。

无规矩不成方圆,虽说天子家天下,然天下也并非真是天子独享,至少在皇权尚未独大的汉初,市井起家的刘氏宗族若非握有兵权和政权,其底蕴还真比不得各地那些传承久远世家大族。

现下若不趁“民智未开”早点划分清楚,日后闹出甚么“皿猪运动”,就算不革了老刘家的命,搞甚么君主立宪,要剥夺老刘家对国家财权的掌控,那刘氏子孙不得活活饿死么?

赶紧把少府划出去,又有各世家大族撑着皇室实业,日后甚么公知敢叫嚣着要与所有世家大族为敌?

没人敢的,便连后世华夏的那些跪舔欧美的砖家叫兽都不敢,号称皿猪灯塔的美帝,也是有所谓“世家”的,华夏亦如此……

言尽于此,必须打住。

第三百零二章 文教府司第一百七十五章 东郭农丞第五十七章 医学见习第九章 创立太学第四百六十二章 单车问世第一百五十五章 刑讯逼供第一百二十九章 关城大捷第二百三十四章 泬西新区第六百二十六章 无忧翁主第三百八十八章 两军接战第十二章 虎贲羽林第二百二十三章 攻守应对第一百七十五章 东郭农丞第八百二十章 迎汝还汉第四百五十二章 刘沐封王第三百二十五章 葡萄引战第八百三十一章 东阙广场第四百七十二章 窦后崩殂漏写十章,今天请假改大纲,明天双更。第四百一十章 长秋医学第八百一十一章 先锋抵达第五百零四章 伴读入宫第六百二十五章 电力照明第六百一十六章 得妻如此第六百零四章 安息特使第三百七十八章 抵达云中第五百七十章 佛国寻衅第七百五十章 大浪淘沙第一百零四章 验证炸药 第五百二十五章 贼子就擒第三百八十七章 列阵决战第五百四十八章 请款筑路第六百三十章 入宫观戏第四百九十六章 荒唐海战第一百五十八章 刘荣投缳第五百三十三章 登殿献剑第五百八十八章 身毒圣战第八百零九章 挥军北上第七百三十六章 少年志气第四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资第六百八十八章 牵马归府第二百零七章 奉旨为匪第二百五十九章 图谋西南第五百六十九章 火力发电第三十三章 春暖衫薄 第四百九十一章 残暴奴律第一百零五章 梁王刘武第四百九十五章 掌控西域第七百一十二章 少年志向第三百零一章 如此撮合第六百四十章 血祭之年(中)第一百六十三章 父女相见第三百一十三章 少府钱庄第一百三十一章 谋划丝路 第五百零六章 丈夫难为第五百四十二章 以珠抵过第一百三十四章 塞外羌人第七十章 老汉家中 第一百零九章 将门犬子第二百五十九章 图谋西南第一百六十七章 乌桓来使第一百六十章 慑服中原第二百五十四章 经商之道第五百零九章 巽加求和第八百三十四章 秀才待诏第四百六十五章 圁阴船厂第一百一十六章 援军迟来第五百六十二章 筑路实践第七百八十六章 生猛婆媳第二百九十五章 芙蓉帐暖第二百五十章 铁骑封城第七百零六章 考较太子第五百九十五章 商业发展第九十二章 帝国物流第七百九十九章 神迹降临第三百三十三章 两代医者第六百四十一章 血祭之年(下)第七十一章 所谓伊人第七百一十五章 太子二傅第三百七十七章 安排妥当第三百一十六章 长安周报第三百五十九章 椒房用膳第七百四十五章 易言请罪第三百四十四章 河滩登岸第七百零二章 广设书院第三十九章 皇子抉择第一百九十九章 改装战船第四十四章 山寨皇城 第八百零三章 东方先生第二百四十七章 贵妇入伙第四十一章 九王齐聚第五百三十五章 黥面为倭第四百一十九章 金融调控第二百七十四章 凛冬战事第七百七十三章 盼得君归第七百四十四章 狠人妙人第四百二十七章 刘乘心醉第七百七十章 家族利益第四百八十二章 粮食倾销第五百八十六章 驰道驿站
第三百零二章 文教府司第一百七十五章 东郭农丞第五十七章 医学见习第九章 创立太学第四百六十二章 单车问世第一百五十五章 刑讯逼供第一百二十九章 关城大捷第二百三十四章 泬西新区第六百二十六章 无忧翁主第三百八十八章 两军接战第十二章 虎贲羽林第二百二十三章 攻守应对第一百七十五章 东郭农丞第八百二十章 迎汝还汉第四百五十二章 刘沐封王第三百二十五章 葡萄引战第八百三十一章 东阙广场第四百七十二章 窦后崩殂漏写十章,今天请假改大纲,明天双更。第四百一十章 长秋医学第八百一十一章 先锋抵达第五百零四章 伴读入宫第六百二十五章 电力照明第六百一十六章 得妻如此第六百零四章 安息特使第三百七十八章 抵达云中第五百七十章 佛国寻衅第七百五十章 大浪淘沙第一百零四章 验证炸药 第五百二十五章 贼子就擒第三百八十七章 列阵决战第五百四十八章 请款筑路第六百三十章 入宫观戏第四百九十六章 荒唐海战第一百五十八章 刘荣投缳第五百三十三章 登殿献剑第五百八十八章 身毒圣战第八百零九章 挥军北上第七百三十六章 少年志气第四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资第六百八十八章 牵马归府第二百零七章 奉旨为匪第二百五十九章 图谋西南第五百六十九章 火力发电第三十三章 春暖衫薄 第四百九十一章 残暴奴律第一百零五章 梁王刘武第四百九十五章 掌控西域第七百一十二章 少年志向第三百零一章 如此撮合第六百四十章 血祭之年(中)第一百六十三章 父女相见第三百一十三章 少府钱庄第一百三十一章 谋划丝路 第五百零六章 丈夫难为第五百四十二章 以珠抵过第一百三十四章 塞外羌人第七十章 老汉家中 第一百零九章 将门犬子第二百五十九章 图谋西南第一百六十七章 乌桓来使第一百六十章 慑服中原第二百五十四章 经商之道第五百零九章 巽加求和第八百三十四章 秀才待诏第四百六十五章 圁阴船厂第一百一十六章 援军迟来第五百六十二章 筑路实践第七百八十六章 生猛婆媳第二百九十五章 芙蓉帐暖第二百五十章 铁骑封城第七百零六章 考较太子第五百九十五章 商业发展第九十二章 帝国物流第七百九十九章 神迹降临第三百三十三章 两代医者第六百四十一章 血祭之年(下)第七十一章 所谓伊人第七百一十五章 太子二傅第三百七十七章 安排妥当第三百一十六章 长安周报第三百五十九章 椒房用膳第七百四十五章 易言请罪第三百四十四章 河滩登岸第七百零二章 广设书院第三十九章 皇子抉择第一百九十九章 改装战船第四十四章 山寨皇城 第八百零三章 东方先生第二百四十七章 贵妇入伙第四十一章 九王齐聚第五百三十五章 黥面为倭第四百一十九章 金融调控第二百七十四章 凛冬战事第七百七十三章 盼得君归第七百四十四章 狠人妙人第四百二十七章 刘乘心醉第七百七十章 家族利益第四百八十二章 粮食倾销第五百八十六章 驰道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