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二章 刘沐封王

待过得年节,皇子刘沐就已虚年五岁,因其生辰为三月廿五,故依后世的周岁算,也将满三岁。

俗语有言,三岁看大,五岁看老,刘彻瞧着自家儿子愈加展现出霸道强悍的脾性,觉着再不严加管教,将来汉室社稷若传到他手里,只怕大汉要出个乾坤独断的暴君。

为君者,刚毅强硬不是甚么坏事,总比毫无主见的软蛋强得多,但要懂得张弛有度,不是甚么事都要硬干的,历史上的秦始皇,隋炀帝,乃至汉武帝实则都是有为之君,然手段终归太过酷烈,皆导致民怨四起。

依惯例,要为皇子开蒙,自要延请名师,蒙学先生的名头和秩俸都有相应规制,名不正则言不顺。

若刘沐已册为太子,则可有太子太傅和太子少傅,身为储君的“太子师”,自是地位尊崇的,太子太傅位同三公,太子少傅亦位列诸卿。

譬如昔年教导刘彻的卫绾和直不疑,卫绾因年事已高,且对政务没甚么兴趣,就守着太学祭酒的名头,专心治学,直不疑则已是高居御史大夫之位,是为“副相”。

然皇帝刘彻显是不打算过早立储,眼见小刘沐到了开蒙之时,就为他封了王爵,以便用诸侯王的身份替他安排蒙学先生,即所谓的“王傅”。

王傅者,掌诸侯王之赞导,匡正其过失。

王傅乃是王府属官,若皇子年幼封王,尚未出宫开府,则王傅可先由皇帝替他安排,由少府聘任,作为其授业蒙师。

王傅的地位虽没有太子师高,但也会从严择取,挑出才德兼备的贤士出任。

尤是小刘沐乃是皇帝陛下的嫡长子,将来或可得立储君,择师之事自需更为慎重。

皇子封王原是合情合理,然皇帝陛下给膝下独子取的王爵封号却引得大汉朝野哗然。

沐,沐王!

这特么压根就算不得封号,顶多可称之为“王号”,所谓封号者,乃是要指代其封国的,譬如赵王,江都王,阳信公主,平曲候……

皇帝陛下如此“偷懒”,直接将皇长子的名字用来作为其王号,显是没打算赐他封国,甚至连类似汤沐邑性质的封户都没有。

大汉群臣不禁想到昔年老太仆石奋告老致仕时,因功封了牧丘候,然大汉没甚么牧丘县,故石奋虽有列候爵位,却无封地封国,而是赐下皇室实业的份子作为替代。

再想想太上皇颁布的推恩令,皇帝颁布的京居令,大汉权贵们终是晓得,两代帝皇皆已决意彻底削藩,更是不惜将现今的皇长子刘沐立为范例。

皇帝的嫡长子都没赐下封地,日后封王封侯之人就该多掂量掂量自身分量,顶多拿些“企业股份”,每岁坐享红利即可,别再指望获得封地,去天高皇帝远的郡县做甚么地方豪强。

对于此事,小刘沐这悠关切身利益的当事人自然懵懂无知,毕竟还是个终日只会挥着大宝剑,追着发条玩具的小屁孩。

其生母皇后阿娇却没多说甚么,馆陶公主这外祖母更是识趣得紧,没敢再如往昔般胡乱闹腾。

太上皇刘启在位时,皇长子刘荣先立后废,最终为让皇十子刘彻坐稳储君之位,彻底绝了窦婴等重臣支持废太子刘荣的“从龙之心”,刘启硬是以“侵占祖庙”之罪,让中尉张汤逼得自己的长子投缳自尽。

昔年馆陶公主乃是刘荣被废,刘彻登上储君之位的重要推手,自是醒得立储之事的凶险,又因长子陈须被皇帝刘彻悄无声息的处决了,更让她瞧清自家侄儿带女婿的狠辣果决。

近年她已老实安分得紧,鲜少再插手宫闱禁事,安安生生做大长公主,享受那骄奢淫逸的美好人生。

对于长辈血亲,刘彻和阿娇还是颇为孝顺的,奇珍异宝和美味佳肴除却孝敬到长乐宫和太寿宫,也没少送入大长公主府,故馆陶公主过得颇是逍遥惬意。

皇后阿娇当时虽尚年幼,但作为亲身受益者之一,也对刘荣之死有些后怕。

要晓得昔年阿母馆陶公主起初见得刘荣得为太子,是想将她嫁给刘荣为太子妃的,只是刘荣生母栗夫人不待见馆陶公主,硬是推拒了这桩婚事,馆陶公主方才转而让她与十皇子刘彻定下婚约,并全力助他抢下储君之位。

阿娇如今回想此事,庆幸之余也不免胆战心惊。

幼时她也没少接触刘荣,说实话,她比刘彻年岁大了些,在两人定立婚约前,反倒是与他的诸位皇兄更熟识些的。

她虽是憨直脾性,然自幼长于天家,望气观人的眼光还是有的。

刘荣虽颇具才学,为人谦逊温润,但脾性偏软,为人处世没甚么主见。

随着阿娇与刘彻相交相知,尤是婚后数年的相濡以沫,她可确信无疑,以刘彻的卓绝才智,不甘居于人下的傲性及狠辣果决的行事作风,即便昔年无馆陶公主协助,刘彻也绝对能从刘荣手中夺过储君之位。

或许会多耗些时日和精力,甚或在刘彻离京就国前都未必能拉下刘荣,但凭阿娇对他的了解,即便刘荣侥幸得以继承帝位,刘彻也绝对会在封国厚积实力,最终兴兵造反,篡权夺位的。

正如太上皇刘启常言,“彻儿深肖为父”,不是说父子俩长得像脾气像,而是同样的心黑手狠,该斩草除根时,甚么抄家夷族,车裂凌迟,是眼都不带眨的。

阿娇这憨傻妇人都能瞧出刘彻性情,刘启这历尽朝堂和宫闱残酷争斗的帝皇又岂会瞧不出?

昔年刘彻生母王娡和馆陶公主联手对付太子刘荣,将刘彻扶上储君之位,刘启又不蠢,也没病到耳目昏聩,对里头的猫腻知晓得清清楚楚。

废掉刘荣,乃至逼得他投缳自尽,刘启身为人父,也是心痛难抑。

然身为帝皇,他晓得栗夫人与馆陶公主乃至窦太后旧怨难消,若不传位给刘彻,待他百年后,朝局只怕要动荡不堪。

刘荣的脾性压根镇不住场面,且不说十皇子刘彻小小年纪就已沉稳果决,光是文武双全的五皇子刘非,就未必会对刘荣服气。

刘荣有刘德和刘阙于两个胞弟没错,可刘非也有胞兄刘余和胞弟刘端,若刘荣登上帝位,刘非怕是真要造反的,且闹得动静不会比吴楚之乱小,毕竟朝中重臣支持刘非的为数不少。

况且十皇子刘彻也不是省油的灯,又与偏宠梁王刘武的窦太后颇为亲密,若将之立为储君,窦太后和保守派群臣也不至反对得过于激烈,闹得朝堂纷扰。

刘启不愿见得自身百年后的汉室社稷分崩离析,自然要废刘荣,改立脾性更为刚毅的刘彻为太子。

事实证明,刘启的选择无疑是正确的,就现今来看,刘彻确是传承社稷的最佳人选。

因着前头有刘荣和刘彻的教训,且皇帝刘彻尚是弱冠之年,故太皇太后,太上皇,太后,皇后,这四位最有资格言及立储之事的尊贵之人皆从未言及。

不少权贵虽有“从龙之心”,但想到多年来妄议天家事的臣僚多是落得枭首夷族的凄惨下场,也都没敢跳出来胡乱闹腾,免得担了“居心叵测”的嫌疑。

大汉虽重视嫡庶之分,但在传承家业时却不甚重视长幼之秩,前头数位汉帝可都不是甚么长子,甚至其生母也多是子凭母贵,儿子先立了储君,她们才被册为皇后的。

意即是说,谁有本事做太子,就能安上嫡子的名头。

刘沐是命好,生母阿娇背景够硬,正婚当日就得册后位,使得刘沐出生就是实打实的嫡子,且是嫡长子。

除非阿娇犯下大错,被废黜皇后之位,否则将来的汉室社稷必是从她膝下子嗣择取,但这并不意味着刘沐定然能继承社稷,天晓得皇后阿娇日后会否再诞下更为优秀的皇子。

若早早将刘沐立为太子,将来觉着其胞弟更适合储君之位,要行太子废立之事,那即便刘沐肯服,聚拢到他身边的心腹亲信会甘心么?

一旦得为储君,不说朝堂重臣会巴结交好这未来的皇帝,光是太子府的属官,太子太傅,太子少傅,太子府詹事,太子舍人,太子庶子中庶子,此类“从龙之臣”将数以千百计,不会心甘情愿放弃大好前程的。

否则昔年刘启为何要逼死废太子刘荣,可不就是为了让以窦婴为首的这群曾尽心竭力辅佐过刘荣的权贵彻底死心么?

储君悠关社稷,不可轻言废立,历朝历代的废太子皆没甚么好下场。

刘彻不愿见得小刘沐有甚么差池,索性就先将太子之位空置,多等些年再看看情况。

况且若将小刘沐立为太子,那他就需搬到长乐宫,开府建制,即为所谓的东宫太子府。

然若皇子只是封了王爵,则可继续养在未央宫,多是待到束发之年,才出宫开府。

十五束发乃是虚岁,换算周岁也就十三四,毛都没长齐,好在近年诸位亲王已不再派去封地就国,而是在长安皇亲苑开府建制,公主们也是如此的。

小刘沐都没满三周岁,别说阿娇不愿让他搬去长乐宫独居,便是刘彻都舍不得。

虽说天家自古多薄凉,但好歹是自家骨肉,还是刘彻两世为人的第一个孩子,别看他平日摆着副严父架势,但对小刘沐实也是极为宠溺的。

衣食住行,玩具读本,多是刘彻为自家儿子精心置办,阿娇那不靠谱的压根指望不上。

父爱重如泰山,尤在自古多吝于以言语表达父子亲情的华夏民族,就更是如此了。

第五百六十六章 通信编码第八百一十三章 武刚战车第三百二十八章 欲购新宅第四百六十八章 登门探望第六百零五章 权贵人脉第一百零一章 楋跋花儿第六百七十四章 贵女怨念第四百九十六章 先打后谈第七百四十六章 意气风发第二百零六章 以食为天第四百零五章 母子平安第一百零七章 平虏沙盘第二百一十六章 贺兰在望第二百七十四章 凛冬战事第八百三十六章 离京赴任第六百一十章 赵府贵女第三百零四章 雍凉乳业第七十三章 化工环保第六百四十章 血祭之年(中)第五百六十六章 通信编码第四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资第十一章 父子摊牌第七百四十五章 泰安随任第七十二章 艾格连锁 第八十九章 攻城利器第五百四十九章 塬南壅塞第四百八十三章 暗潮渐涌第二百一十二章 匈奴来袭第七百二十一章 事出意外第一百五十一章 挣钱差事第二百二十一章 举杯陶然第六百二十二章 使团西行第三百八十章 城头失守第八十五章 疯狂认购第七百四十四章 狠人妙人第三百六十六章 南行途中第三十四章 上林春狩第一百七十四章 铸币乱源第五百一十二章 害人害己第八百零七章 釜底抽薪第二百八十四章 登基为帝第五十四章 春心萌动 第六百二十五章 电力照明第五百一十章 仰光条约第三百九十八章 羌骑出路第二十六章 营建之事 第六百一十章 赵府贵女第五百七十五章 微服出宫第八百三十五章 不务正业第三百八十五章 匈奴裂变第四百七十章 购舰计划第二百零六章 以食为天第三百八十四章 皆是阴狠第四百九十八章 张骞出使第七百一十三章 诸事妥当第六百八十四章 太子策问第七百五十六章 不得封禅第一百二十章 两军对垒 第一百五十四章 四方云动第五百九十四章 终有回报第九十二章 帝国物流第五百一十五章 安息作死第七百七十七章 安息认怂第六百六十三章 裴母犯愁第五百八十五章 细君翁主第六百五十四章 适材适所第三百九十九章 重整军制第六百三十四章 天文学说第四十六章 工业模式第五百六十三章 冲撞体制第二十章 造纸办学 第二百五十二章 各取所需第五百九十二章 石油化工第七百三十七章 妙悟真理第三百四十七章 立冬时节第八百一十三章 武刚战车第一百九十九章 改装战船第五百六十五章 信号传输第七十三章 化工环保第二百六十六章 乌桓备战第二十八章 烧制玻璃第四百六十一章 直流电机第五百一十章 仰光条约第九十四章 齐聚一堂 第二百九十九章 何为拘束第六百七十八章 胡商告发第一百二十一章 骑兵对决第七百二十六章 抵达布山第六百二十五章 电力照明第二百二十四章 鱼饵香甜第五十一章 诸般算计第一百二十九章 关城大捷第四百五十六章 高压轮机第七百九十章 诸般应对第三百一十三章 少府钱庄第二百三十一章 枭首腰斩第六百九十四章 极大诱因第七百一十章 小遗席间第六百六十三章 裴母犯愁第五十六章 西出狄道
第五百六十六章 通信编码第八百一十三章 武刚战车第三百二十八章 欲购新宅第四百六十八章 登门探望第六百零五章 权贵人脉第一百零一章 楋跋花儿第六百七十四章 贵女怨念第四百九十六章 先打后谈第七百四十六章 意气风发第二百零六章 以食为天第四百零五章 母子平安第一百零七章 平虏沙盘第二百一十六章 贺兰在望第二百七十四章 凛冬战事第八百三十六章 离京赴任第六百一十章 赵府贵女第三百零四章 雍凉乳业第七十三章 化工环保第六百四十章 血祭之年(中)第五百六十六章 通信编码第四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资第十一章 父子摊牌第七百四十五章 泰安随任第七十二章 艾格连锁 第八十九章 攻城利器第五百四十九章 塬南壅塞第四百八十三章 暗潮渐涌第二百一十二章 匈奴来袭第七百二十一章 事出意外第一百五十一章 挣钱差事第二百二十一章 举杯陶然第六百二十二章 使团西行第三百八十章 城头失守第八十五章 疯狂认购第七百四十四章 狠人妙人第三百六十六章 南行途中第三十四章 上林春狩第一百七十四章 铸币乱源第五百一十二章 害人害己第八百零七章 釜底抽薪第二百八十四章 登基为帝第五十四章 春心萌动 第六百二十五章 电力照明第五百一十章 仰光条约第三百九十八章 羌骑出路第二十六章 营建之事 第六百一十章 赵府贵女第五百七十五章 微服出宫第八百三十五章 不务正业第三百八十五章 匈奴裂变第四百七十章 购舰计划第二百零六章 以食为天第三百八十四章 皆是阴狠第四百九十八章 张骞出使第七百一十三章 诸事妥当第六百八十四章 太子策问第七百五十六章 不得封禅第一百二十章 两军对垒 第一百五十四章 四方云动第五百九十四章 终有回报第九十二章 帝国物流第五百一十五章 安息作死第七百七十七章 安息认怂第六百六十三章 裴母犯愁第五百八十五章 细君翁主第六百五十四章 适材适所第三百九十九章 重整军制第六百三十四章 天文学说第四十六章 工业模式第五百六十三章 冲撞体制第二十章 造纸办学 第二百五十二章 各取所需第五百九十二章 石油化工第七百三十七章 妙悟真理第三百四十七章 立冬时节第八百一十三章 武刚战车第一百九十九章 改装战船第五百六十五章 信号传输第七十三章 化工环保第二百六十六章 乌桓备战第二十八章 烧制玻璃第四百六十一章 直流电机第五百一十章 仰光条约第九十四章 齐聚一堂 第二百九十九章 何为拘束第六百七十八章 胡商告发第一百二十一章 骑兵对决第七百二十六章 抵达布山第六百二十五章 电力照明第二百二十四章 鱼饵香甜第五十一章 诸般算计第一百二十九章 关城大捷第四百五十六章 高压轮机第七百九十章 诸般应对第三百一十三章 少府钱庄第二百三十一章 枭首腰斩第六百九十四章 极大诱因第七百一十章 小遗席间第六百六十三章 裴母犯愁第五十六章 西出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