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春暖衫薄

布谷飞飞劝早耕,春锄扑扑趁初晴;

千层石树通行路,一路水田放水声。

早在正月间,刘启已经带着皇后王娡和太子刘彻进行了“亲耕”,这是古礼,天子于每年正月亲自到田间耕作,表示重农。

而刘彻更是主持了出火烧荒仪式,点燃烧荒的第一把火。

上古的农业大抵实行刀耕火种,一年的农事始于烧荒,人民为劳作而紧张,因憧憬而激动,把烧荒看作是丰收的前奏,要举行欢快而隆重的仪式。而这个仪式,延续到了汉朝,就成为了开耕的象征。

看着眼前的木牛犁,刘彻很是无奈,原本他想拿出唐代创制的曲辕犁,却最终放弃了这个想法。

汉代的犁是直辕长辕犁,耕地时回头转弯不够灵活,起土费力,效率不很高。

不是刘彻不想推广曲辕犁,只是曲辕犁必须使用铁制的犁镵、犁壁,现在哪有那么多的精铁?所以说社会的进步是一个系统工程,可不是穿越者花一天时间就可以推动的,还好刘彻还有充足的时间,来完成他的计划。

又过了一些时日,大汉的农夫们终于盼来了“惊蛰”,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关中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夏小正》曰:“正月启蛰”,故而“惊蛰”在历史上也曾被称为“启蛰”。

因着汉帝刘启的讳为“启”,故而为了避讳,而将“启”改为了意思相近的“惊”字。同时,孟春正月的惊蛰与仲春二月节的“雨水”的顺序也被置换。同样的,“谷雨”与“清明”的顺次也被置换。

南山脚下,耿老汉带着斗笠,穿着草鞋,赶着一头毛光发亮的壮实耕牛,自个背着笨重的木牛犁(老头爱惜耕牛),哼着小曲向田中走去。

原本刚到遗孤院时,总管事就给了耿老汉一个看守仓库的悠闲差事。

遗孤院的月例很高,足够耿老汉舒舒服服的娶上个媳妇,好好的过些轻松日子。可是耿老汉是个闲不住的人,看到遗孤院在上脚下有一片官田,就自告奋勇的提出要包下其中的几亩薄田。

总管事倒也爽快,这些官田本也是为让年纪大些的孤儿能适当劳作一些,免得成年后不识劳作,万一又没学到其他本事,寻不到活路。如今大部分孤儿都还很小,无法耕作,与其将官田抛荒,不如租给其他农夫耕作。

至于耿老汉,本就是遗孤院的人,自然要照顾一些,就给了他的“官田监”的名头,月例照拿,但要管好一大片官田,免得抛荒了。

耿老汉前几日已经犁了好几亩地,他也是个庄稼老把式,入伍前,可干了十来年的农活。只是以前都是用人拉的犁,突然多了头耕牛,他花了大半天才学会控制耕牛的行动。

还别说,用耕牛就是比较快,耿老汉突然觉得,自己就是管上百十亩地,也是可以的。

走着走着,耿老汉觉得背上的木牛犁变得轻了不少,回头一看,已经十岁的赵立正掂着脚,一边往上顶着木牛犁,一边亦步亦趋的跟着他往前走。

耿老汉又好气又好笑,笑骂道:“臭小子,咋不去读书,跑来跟着老汉干啥?”

“先生说今日放假,只留下些课业,我昨夜已经早早答完了,来帮老爹犁地,不碍事。”

赵立脆生生说道,自从到了遗孤院,接触同年龄的孩子多了,他也渐渐开朗了些。

耿老汉摸摸他的小脑袋,笑问道:“哦?昨日都学了些甚么?”

“学了些奇怪的字符,先生说那叫代数,是教人算账的学问。”

耿老汉疑惑的挠了挠头,他虽没读过书,却在军伍里听人说过,读书人都学的叫什么经书的,还没听过有先生教人算账的。

粗人有个好处,就是想不通的事不多想,耿老汉拍了拍赵立瘦弱的肩膀,道:“不管先生教什么,都要好好学!能到遗孤院,吃得好住得好,你们是有福了,这都是托了皇上和太子的福气,以后学好了本事,可别忘了圣上的恩德才是!”

赵立点点头,攥紧小拳头,满面肃容道:“定不会忘了皇上和太子的恩德,以后学好本事,皇上和太子要我打谁,我便打谁!”

耿老爹看到赵立一本正经的样子,不由哈哈大笑起来,笑声久久回荡在南上脚下这片希望的田野上。

而此时,田胜开办的私学里,一群孩子正在认真的看着学堂内的黑板,听着先生教导的学问。时不时有的孩子会举手问些想不明白的地方,先生也微笑着认真的予以回答。

这样轻松的教学关系,在其他地方的私学怕是看不到的。

窗外,田管家笑眯眯的观望了片刻,面带得色的走向了等在私学院门外的李管家。

李管家打趣道:“怎么样?我们建的馆舍没偷工减料吧?如今看到你家小子在这窗明几净的地方求学,可要多给我们营建工坊打些折扣才是。”

“那是那是,只是这私学到底谁在管着呢?”田管家笑着问道。

李管家摇摇头,道:“我也不甚清楚,据说是太子詹事府专门派来的人,先生也都是太子府上的人,说是教授的东西还是太子亲自指定的。”

田管家闻言大喜,他呆在田胜老爷身边的时日最久,自然知道一些隐秘的事。当今太子,可是了不得,小小年纪,摆弄起这么大的基业,如同信手拈来,算无遗策。如今自家小子能得到太子传下的学问,哪怕学到个万一,怕也能受用一世啊。

“哈哈,走!上我那喝茶去!”

田管家拍了拍李管家的后背,大笑道。

李管家撇撇嘴:“就你这小气劲,还请我喝茶,怕是有什么事吧?”

田管家不以为忤,笑道:“那先生用的粉笔不是你那营建工坊用石粉给弄的吗?我看刚才那先生小气得紧,讲解的时候也舍不得多用。你再给他弄上几箱子,大不了我出钱就是!”

“成!等把遗孤院的那批给他们送去,就给这私学再送上几箱子,让他们可劲用。”

李管家乐道,就这点小事,能混上壶好茶,端是值当。

如今田氏商团的大小掌事们,每月都可以分到一些茶叶,用来待客和自用。但若论真正的好茶,就唯有田管家偶尔能得到老爷赏上点儿,那可是皇帝和太后在喝的御品,据说是太子殿下亲手炮制的。哪怕喝上一点点,也能沾上不少龙气啊。

与想沾上龙气的李管家不同,公孙贺和李当户现在满身龙气,且此生再也不想用这种方式沾龙气了。

“太子殿下,你便饶过我俩吧,你瞧我的胳膊都青了!”

公孙贺哼哼唧唧的躺在地上装死,就是不肯起来。

刘彻不屑的斜觑着他,摇头道:“你们也练了不少时日了,怎的还是这般不耐揍?”

“殿下,咱哪能跟您比?殿下一拳一脚都带了真龙之气,我俩这小身板,挨一下非死即伤啊。”公孙贺赶紧献上马屁道。

旁边的李当户皱了皱眉头,觉得这话端是恶心,但又感到周身一阵疼痛,忙连不迭的跟着附和的点点头,表示万分认同。

刘彻无语的看着两人,伸手接过贴身内侍李福递过来的绢巾,擦了擦手,仰天长叹道:“高处不胜寒,无敌最是寂寞啊!”

公孙贺和李当户闻言,胃里涌出一股酸水,几欲吐了出来。连带刘彻身边的李福,都面色潮红,很为自己的主子害臊不已。

刘彻虽说从三岁就练武,但现在也不过八岁,就他现下的身手,郎中令(皇帝首席保镖头子)随便派出手下的一个近侍,都能把他打的屁滚尿流。只是碍于他的身份,整个宫城内,敢真正毫无顾忌和他过招的臣子,也就唯有公孙贺和李当户这两个心腹外加愣头青了。

当然,他们也知道自己就算尽全力也是伤不到太子的,更别说留手了。万一被刘彻发现他们留手,下果有且只有一个,就是被揍得更惨,惨不忍睹的惨。

“张骞,记下!汉五十八年春,太子刘彻再次拳打公孙贺,脚踩李当户,仰天长啸,无敌最是寂寞!”

刘彻看到张骞远远的走来过来,朗声叫道。

“诺!”

张骞走到近前,不顾公孙贺和李当户两人眼中择人而噬的目光,高声应诺道。他也不敢招惹刘彻这个“暴君”,否则定然落得比地上两人还要凄惨的下场。

只是,在场的人都不会想到,在很多年后,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

汉五十八年春,武帝尚年幼,公孙将军贺与李将军当户联手欲欺之,武帝施神威,尽败之,两将拜服,大呼吾主无敌于天下矣!

第二百一十章 如何识人第四百八十七章 属国三等第二百四十三章 联合制衣第三百八十四章 皆是阴狠第六百八十五章 社福基金第二百二十六章 群臣哗然第六百零六章 特使避暑第二百章 水战操演第三百七十一章 背后主谋第一百六十一章 年节将近第六百二十二章 使团西行第七百六十三章 捕奴行当第五百三十七章 岁末除夕第五章 金屋藏娇第二百九十四章 帝后大婚第二百二十六章 群臣哗然第一百九十七章 谋算诸越第一百四十七章 疯狂敛财第七百八十五章 上元佳节第六十九章 微服私访第八百章 欲善其事第一百九十一章 国事家事第五百一十三章 舍儿套狼第一百二十六章 关城血战第二百六十八章 黄埔军学第五百三十二章 子承父业第一百七十六章 南阳孔仅第一百三十五章 陇西豪强第三百零五章 铁业整合第六百九十四章 极大诱因第七百一十章 小遗席间第四百八十六章 扬帆远航第二十二章 军法组织第七百三十章 匈奴内乱第四百九十八章 张骞出使第二百八十三章 太庙及冠第八百零七章 釜底抽薪第一百八十八章 罪证确凿第六百一十八章 太子师母第六百零三章 三国密约第四百七十章 购舰计划第七十九章 草原诅咒 第一百三十一章 谋划丝路 第六百七十三章 妻儿打靶第二百六十五章 为何而战第七百六十四章 开凿运河第六百二十一章 鲜衣怒马第一百九十五章 平准府司第九十二章 帝国物流第一百四十三章 长安献俘第四百七十章 购舰计划第二百四十六章 内鬼现身第二百九十九章 何为拘束第四百零七章 朝堂换血第一百四十六章 暗自盘算第三百七十九章 两军伐谋第八百章 欲善其事第三百七十一章 背后主谋第二百零五章 调教萝莉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自抉择第七百三十章 匈奴内乱第五百二十四章 猝不及防第一百三十七章 血洗临洮 第一百五十四章 四方云动第二百三十四章 泬西新区第五百零三章 焚城灭佛第七百三十九章 夜郎乞降第六百二十八章 战局有变第五百六十一章 驰道路轨第三百七十一章 背后主谋第四百三十章 惊闻卫青第三百三十七章 白日宣淫第五百八十六章 驰道驿站第三百二十四章 调控畜牧第五十九章 艾格服饰第八百零五章 欲征漠北第三百五十五章 为越正名第六百五十四章 适材适所第五百八十章 或为帅才第五百一十一章 改道沐邑第三百九十一章 驱使乌桓第三百二十六章 雇佣战舰第六百零五章 权贵人脉第二百六十三章 锑矿之用第三百七十八章 抵达云中第五百七十六章 特殊赌赛第六百二十五章 电力照明第二百零九章 江都密报第七十七章 暗流汹涌 第三百五十四章 亲王选妃第一百五十一章 挣钱差事第四百七十九章 中南半岛第三百六十七章 治理南越第二百九十二章 募集善款第一百章 企业划分第一百三十八章 协从理政第四百一十章 长秋医学第一百八十章 太学老者第四百一十五章 隋珠惊现
第二百一十章 如何识人第四百八十七章 属国三等第二百四十三章 联合制衣第三百八十四章 皆是阴狠第六百八十五章 社福基金第二百二十六章 群臣哗然第六百零六章 特使避暑第二百章 水战操演第三百七十一章 背后主谋第一百六十一章 年节将近第六百二十二章 使团西行第七百六十三章 捕奴行当第五百三十七章 岁末除夕第五章 金屋藏娇第二百九十四章 帝后大婚第二百二十六章 群臣哗然第一百九十七章 谋算诸越第一百四十七章 疯狂敛财第七百八十五章 上元佳节第六十九章 微服私访第八百章 欲善其事第一百九十一章 国事家事第五百一十三章 舍儿套狼第一百二十六章 关城血战第二百六十八章 黄埔军学第五百三十二章 子承父业第一百七十六章 南阳孔仅第一百三十五章 陇西豪强第三百零五章 铁业整合第六百九十四章 极大诱因第七百一十章 小遗席间第四百八十六章 扬帆远航第二十二章 军法组织第七百三十章 匈奴内乱第四百九十八章 张骞出使第二百八十三章 太庙及冠第八百零七章 釜底抽薪第一百八十八章 罪证确凿第六百一十八章 太子师母第六百零三章 三国密约第四百七十章 购舰计划第七十九章 草原诅咒 第一百三十一章 谋划丝路 第六百七十三章 妻儿打靶第二百六十五章 为何而战第七百六十四章 开凿运河第六百二十一章 鲜衣怒马第一百九十五章 平准府司第九十二章 帝国物流第一百四十三章 长安献俘第四百七十章 购舰计划第二百四十六章 内鬼现身第二百九十九章 何为拘束第四百零七章 朝堂换血第一百四十六章 暗自盘算第三百七十九章 两军伐谋第八百章 欲善其事第三百七十一章 背后主谋第二百零五章 调教萝莉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自抉择第七百三十章 匈奴内乱第五百二十四章 猝不及防第一百三十七章 血洗临洮 第一百五十四章 四方云动第二百三十四章 泬西新区第五百零三章 焚城灭佛第七百三十九章 夜郎乞降第六百二十八章 战局有变第五百六十一章 驰道路轨第三百七十一章 背后主谋第四百三十章 惊闻卫青第三百三十七章 白日宣淫第五百八十六章 驰道驿站第三百二十四章 调控畜牧第五十九章 艾格服饰第八百零五章 欲征漠北第三百五十五章 为越正名第六百五十四章 适材适所第五百八十章 或为帅才第五百一十一章 改道沐邑第三百九十一章 驱使乌桓第三百二十六章 雇佣战舰第六百零五章 权贵人脉第二百六十三章 锑矿之用第三百七十八章 抵达云中第五百七十六章 特殊赌赛第六百二十五章 电力照明第二百零九章 江都密报第七十七章 暗流汹涌 第三百五十四章 亲王选妃第一百五十一章 挣钱差事第四百七十九章 中南半岛第三百六十七章 治理南越第二百九十二章 募集善款第一百章 企业划分第一百三十八章 协从理政第四百一十章 长秋医学第一百八十章 太学老者第四百一十五章 隋珠惊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