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平准府司

程氏家主被缉拿归案虽是闹出不小动静,但对寻常百姓而言,无非多些街头巷尾的谈资,算不得甚么大事。

毕竟南阳本就盛产粮食,又居淮水上游,乃是中原粮食输往关中的转运之地,故而本地的粮商众多,少了个程氏,老百姓无非换个粮铺买米的事。

何况官仓近些时日还在低价出售去年陈粮,饿不死人的。

过得年节,真正的大事发生了。

南阳的盐价,彻底崩了!

过去的大半年,南阳盐价波动甚巨。

先是齐地盐商贩运来海盐,使得盐价从四百钱每石直接腰斩,变做两百钱每石。随后南阳各地的盐肆纷纷关闭,不再向百姓出售食盐,导致有价无市,盐价随即回升。

待得朝廷悍然出手整肃南阳官场后,不少中小盐商重开旗下盐肆,以八十钱每石出售海盐。北边河南郡的盐商更是悍然南下,大肆低价倾销,使得南阳盐价低至每石七十钱上下。

年节前夕,南阳最大的盐商曹氏为按期偿还累计万金的巨债,不得不将族中产业作价出售,尤是遍布南阳各地的曹家盐肆被尽皆卖出。

待得年节过后,这些盐肆再度开张,且尽皆张贴出布告。

其一,售盐,二十五钱每石!

其二,本店货源充足,可论斤零售,亦可大笔贩卖,绝无短缺之虞!

其三,今后所售盐价必是平稳,且永不高于粟米市价三成!

南阳百姓皆是哗然,这些盐肆的新东家莫不是疯了?

除非齐地盐商贩售给这些盐肆的海盐低于十五钱每石,否则连店里的伙计都养活不了!

可从濒海的齐地往内郡运送海盐,遥遥万余里,运费不算,损耗不算,煮海晒盐的成本还能不算么?

十五钱每石的进价?

总之,在百姓们看来,不是齐地盐商疯了,便是盐肆的东家疯了。

但不管是谁疯了,百姓们倒真真是乐疯了。

不到一年,盐价生生从过往的四百钱每石滑落到如今的二十五钱每石,且是从微苦发黄的矿盐换成莹白精纯的海盐,那谁特么还愁吃不起盐来?

即便喂牲口精料时,都可放肆的加海盐了啊!

盐肆的东家当然没疯,他们不但没疯,反而分外高兴。

因为长安公府已然传来天大喜讯,孔仅已然晋身为官!

孔氏继长安旁系的丞相长史孔理后,南阳本家亦有子弟得以步入中央官署,孔仅以弱冠之年,从待诏之士直接出任大农府平准令,秩俸六百石。

平准令乃是大汉朝廷新设的官位,以均天下郡国转贩,贵则卖之,贱则买之,贵贱相继归于京都,故命曰平准。

换后世的白话,就是运用政府的力量,主要是财政手段,管控全国各地的民生物资,稳定物价,平抑大幅波动,类似于新中国的宏观调控。

相对于仅限于调控各地粮价的常平仓官,平准令的职权范围显是大得多,几乎涉及所有的民生物资,直属大农令曹栾管辖,连大农丞和分管郡国事务的三大部丞都不得干涉其行使职权。

朝廷如此重用孔仅,南阳孔氏自是识时务,暗中探了大农丞东郭咸阳的口风,得知长安城有贵人发了话,今后大汉各地盐价,永不得超过主要粮价的三成!

那还有甚么好犹豫的?

买下曹氏旗下的盐肆,卖盐,放肆的卖,赔血本的卖!

曹氏是盐商世家,族中产业遍布大汉各地,盐肆尤多,可孔氏是铸币起家,库房里甚么都差,端是不差钱!

买买买!

卖卖卖!

风声传开,非但南阳周边郡县,便是大汉各地的盐价皆是应声滑落。

各地盐商,尤是中原郡县的盐商尽皆目眦欲裂,买凶杀人的心思都有了。

刘彻虽想打击不法盐商,让老百姓吃到便宜的食盐,但也不想让大汉的盐商尽皆家破人亡,更不想闹出大乱。

开春后,上得早朝,裁示完朝臣们的奏事,刘彻便宣了江都王刘非上殿。

刘非入得正殿,刚行完礼,便是挨了刘彻训斥。

只见刘彻疯狂甩锅,喝问道:“皇兄身为天家子,怎可放任皇室实业的管事行那等与民争利之事?”

刘非更是演技了得,满脸懊悔的躬身请罪道:“太子殿下教训得是,小王已命人将那胆大妄为的贱奴杖毙,还请殿下治臣御下不严之罪!”

刘彻颌首道:“如此说来,皇兄先前并不知晓属下倾销海盐之事?”

“殿下明鉴,我刘非身为皇子,向来持身以正,虽设立皇室实业,却只是想造桥修路,储备钱粮,为社稷略尽绵薄之力,为君父分忧,从不经手商贾算计。”

刘非挺起胸膛,端是大义凛然,言之凿凿:“殿下若是不信,可问问殿上众臣,何曾见小王操持商贾贱业?”

“……”

群臣闻言,皆是哑然无语,耳观鼻,鼻观心,权当没听到,任凭他们兄弟二人演双簧。

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大汉朝最会操持商贾贱业的,就特么是你们兄弟俩!

刘彻却是不以为忤,继续道:“嗯,如此看来,皇兄却是受人蒙蔽。”

刘非打蛇随棍上:“正是如此,殿下明察秋毫!”

刘彻故作沉吟:“只是皇兄仍有不察之罪,这……”

刘非忙是道:“小王愿向国库缴纳千金,以赎此罪!”

依汉律,朝廷重臣和世家子弟可用钱财和奴婢赎免罪行,依据罪行轻重,可细分赎罪和赎刑两类。

赎免小罪,过后便不再另加问责;赎免重刑,则会被贬为庶人,永生不得再录用为官。

刘非要赎免这等不察之罪,莫说缴纳千金,有个十来金就足够了。

朝臣们心中感慨江都王端是财大气粗,又不免暗自腹诽,还说不操持商贾贱业,又如何能一掷千金?

“嗯,皇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皇兄此举大善,端是我刘氏宗亲的表率!”

刘彻毫不吝啬的赞赏道,复又望向危坐九卿之列的曹栾,“大农令以为这千金当如何使用,方能真正利国利民。”

曹栾忙是起身离席,趋步出列,躬身道:“回殿下,我大农府新设了平准司,以便平抑各地物价,江都王的赎罪金不妨调拨给新任的平准令孔仅,让他用以平抑盐价,如此最是合宜。”

“……”

朝臣们见状,哪还瞧不出来,曹栾也跟着太子和江都王套好了招式,专等着今日早朝演给他们看呢。

难得糊涂,难得糊涂!

装傻子谁不会呢?

大农府的属官纷纷出列,应和自家直属上官,其余各府司事不关己,也懒得跳出去自讨没趣。

“嗯,大农令言之有理。”

刘彻故作沉吟,复又道:“只是论起平抑盐价么,父皇爱民如子,定是舍不得治下百姓再如过往那般购买高价劣质的食盐,又是尽数减免了附加盐税,总归不得高于粟米市价的三成才是!”

曹栾迟疑道:“陛下仁德,只是去年秋收,粟米市价将将八十钱每石,若不高于其三成,盐价岂非不到三十钱,各地盐商没了赚头,怕是无法支撑旗下盐肆,朝廷又调集不出充裕人手……”

江都王刘非却突是出言打断道:“大农令无需担忧,本王为弥补下属的过失,已命皇室实业新任的总掌事通令旗下濒海盐场,向各地盐商以七钱每石的价钱出售海盐,他们只需老实贩运转卖,便能有三四倍的赚头,除去运费和损耗,也是足以维持的。”

曹栾虽早知此事,却仍不免由衷钦佩道:“江都王能舍弃偌大的收益,利国利民,真是天大的善举!”

刘非闻言,心下不由暗笑,依着太子老弟传授的新式晒盐法,煮海晒盐端是一本万利的好买卖,七钱每石已是大有赚头。

若大汉各郡县的盐商都从皇室实业的盐场买入海盐,他光是想到那般美妙的景象,近些日子不知从梦里笑醒了几次。

刘彻颌首赞同道:“嗯,皇兄此举确是大善,只是切记不可再自行向各郡县贩运倾销,与民争利了。”

刘非忙是出言承诺:“太子殿下提醒的是,今后我皇室实业定会严守平准律法,每季向平准司上报,并即刻停止海盐贩运,唯有某地盐价高于粟米市价三成时,我皇室实业才会出动盐船贩运,以辅助平准司维持其平稳。”

朝臣们此时终是彻底看懂了,太子刘彻,甚或是汉帝刘启的用意。

无非就是结合大农府和皇室实业的力量,将各地盐价压到二十五钱每石。

正如诸多设有常平仓的郡县,即便近年皆是风调雨顺的丰收之年,粟米的市价一直维持在八十钱每石,从未出现粮价暴跌的乱象。

也得亏近年朝廷的岁入从区区五十亿钱暴增至过百亿,否则大农令曹栾也没那般大的底气应下此事。

平准司,这年节前夕新设的小小府司,此时看来,绝非皇帝和太子一时兴起啊,怕是筹划了许久的。

朝臣们此时才想起那新晋的平准令,不过弱冠之年的商贾之子,南阳孔仅。

不少人皆是暗自后悔,早知平准令的权柄如此之重,之前新设时,就该为自家子侄竭力争上一争。

恁的大意,看走了眼,真真失策了!

第六百九十二章 与汝还家第六百五十七章 有所隐患第七百六十五章 为官为臣第六百章 非友即敌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自抉择第六百四十二章 过载保护第二百六十六章 乌桓备战第四百零五章 母子平安第一百一十八章 煽动仇恨第五百九十章 觊觎太子第七百零二章 广设书院第八百一十一章 先锋抵达第五百九十六章 硫化橡胶第一百零一章 楋跋花儿第四百二十一章 诸将迁调第七百四十七章 太子登门第五百三十八章 寒门虎子第一百五十五章 刑讯逼供第二百三十八章 淝陵水泊第四百八十章 私田律法第三百四十二章 南越将亡第九十六章 各自收获第一百一十三章 帝国石油第七百六十九章 嗣子哀怨第三百一十四章 除夕缠绵第二百五十一章 监察体制第一百九十三章 天家骄女第三百六十六章 南行途中第二百二十一章 举杯陶然第一百三十章 举国欢腾第六百零四章 安息特使第二百八十六章 帝国科院第七百七十四章 父母子女第二百一十二章 匈奴来袭第四百二十章 创投基金第四百七十八章 对马清倭第三十五章 大难不死第一百四十八章 募民屯田第六百七十七章 四郡两关第七百八十七章 远徙万里漏写十章,今天请假改大纲,明天双更。第一百三十五章 陇西豪强第七百八十七章 远徙万里第六百二十五章 电力照明第四百四十章 火炮设计第四百三十七章 正月离京第三百六十五章 离京出狩第二百九十五章 芙蓉帐暖第六百四十三章 帝皇心术第四百五十章 公孙裂变第五百一十二章 害人害己第二百零四章 池畔踏春第七百九十七章 归家省亲第六百九十六章 欧亚烽烟第五百一十二章 害人害己第四百零九章 久旱甘霖第三百三十七章 白日宣淫第六百一十七章 不欲追究第六百八十五章 社福基金第十五章 孤臣不孤 第六百四十九章 父爱无言第八十五章 疯狂认购第二百九十章 渡过天灾第六百零八章 商贸代表第六百四十章 血祭之年(中)第七百六十三章 捕奴行当第五百一十三章 舍儿套狼第七百零一章 滇王更迭第六百九十八章 搭乘火车第七百八十九章 羯人南下第七百五十四章 出城乘车第六百二十章 冲撞太子第一百五十六章 太后相召第七百一十三章 诸事妥当第六百四十六章 亲王召见第四百四十五章 长安学区第三百一十五章 喜事连连第七百四十章 购奴门路第一百二十四章 欲设慈济第二百七十八章 长安四月第一百九十八章 贵女登门第三百六十三章 着眼釜山第一百九十七章 谋算诸越第六百零二章 借刀杀人第五百一十四章 繁忙仲夏第六百五十一章 意欲撤兵第六百七十六章 安息方略第三百六十四章 敦煌军镇第一百六十三章 父女相见第六百零四章 安息特使第六百九十八章 搭乘火车第五章 金屋藏娇第十六章 仁孝家宴 第七百五十九章 安排见习第三百八十八章 两军接战第三百五十四章 亲王选妃第七百八十八章 阳春三月第三百二十五章 葡萄引战第一百一十七章 刘彻领军第五百九十章 觊觎太子
第六百九十二章 与汝还家第六百五十七章 有所隐患第七百六十五章 为官为臣第六百章 非友即敌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自抉择第六百四十二章 过载保护第二百六十六章 乌桓备战第四百零五章 母子平安第一百一十八章 煽动仇恨第五百九十章 觊觎太子第七百零二章 广设书院第八百一十一章 先锋抵达第五百九十六章 硫化橡胶第一百零一章 楋跋花儿第四百二十一章 诸将迁调第七百四十七章 太子登门第五百三十八章 寒门虎子第一百五十五章 刑讯逼供第二百三十八章 淝陵水泊第四百八十章 私田律法第三百四十二章 南越将亡第九十六章 各自收获第一百一十三章 帝国石油第七百六十九章 嗣子哀怨第三百一十四章 除夕缠绵第二百五十一章 监察体制第一百九十三章 天家骄女第三百六十六章 南行途中第二百二十一章 举杯陶然第一百三十章 举国欢腾第六百零四章 安息特使第二百八十六章 帝国科院第七百七十四章 父母子女第二百一十二章 匈奴来袭第四百二十章 创投基金第四百七十八章 对马清倭第三十五章 大难不死第一百四十八章 募民屯田第六百七十七章 四郡两关第七百八十七章 远徙万里漏写十章,今天请假改大纲,明天双更。第一百三十五章 陇西豪强第七百八十七章 远徙万里第六百二十五章 电力照明第四百四十章 火炮设计第四百三十七章 正月离京第三百六十五章 离京出狩第二百九十五章 芙蓉帐暖第六百四十三章 帝皇心术第四百五十章 公孙裂变第五百一十二章 害人害己第二百零四章 池畔踏春第七百九十七章 归家省亲第六百九十六章 欧亚烽烟第五百一十二章 害人害己第四百零九章 久旱甘霖第三百三十七章 白日宣淫第六百一十七章 不欲追究第六百八十五章 社福基金第十五章 孤臣不孤 第六百四十九章 父爱无言第八十五章 疯狂认购第二百九十章 渡过天灾第六百零八章 商贸代表第六百四十章 血祭之年(中)第七百六十三章 捕奴行当第五百一十三章 舍儿套狼第七百零一章 滇王更迭第六百九十八章 搭乘火车第七百八十九章 羯人南下第七百五十四章 出城乘车第六百二十章 冲撞太子第一百五十六章 太后相召第七百一十三章 诸事妥当第六百四十六章 亲王召见第四百四十五章 长安学区第三百一十五章 喜事连连第七百四十章 购奴门路第一百二十四章 欲设慈济第二百七十八章 长安四月第一百九十八章 贵女登门第三百六十三章 着眼釜山第一百九十七章 谋算诸越第六百零二章 借刀杀人第五百一十四章 繁忙仲夏第六百五十一章 意欲撤兵第六百七十六章 安息方略第三百六十四章 敦煌军镇第一百六十三章 父女相见第六百零四章 安息特使第六百九十八章 搭乘火车第五章 金屋藏娇第十六章 仁孝家宴 第七百五十九章 安排见习第三百八十八章 两军接战第三百五十四章 亲王选妃第七百八十八章 阳春三月第三百二十五章 葡萄引战第一百一十七章 刘彻领军第五百九十章 觊觎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