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 群臣哗然

右贤王疯没疯尚未可知,但先前领兵攻城的数位匈奴将领真是快疯了。

先前的攻入城中的四千精锐骑兵伤亡惨重,能安然撤回的不足半数,足足损失了两千余骑啊!

匈奴和大汉的军制甚是不同,匈奴兵士大多来自不同的部族,且多由其族长亲自统率,归附在匈奴诸王帐下,为之效力。

换而言之,匈奴军队实为部族联军,尤以匈奴右部为甚。

匈奴右贤王的属地曾涵盖雍凉之地,祁连山北乃至西域东北部,可谓域界广袤,附属部族众多,其麾下兵员的来源亦是驳杂。除了右贤王的两万亲卫骑营乃是栾提王族的部众,其余将士皆出自诸多附属部族。

先前伤亡的两千余骑,正是那些领兵将领的族中精锐,伤亡如此惨重,意味着他们部族的实力骤减。

对匈奴部族而言,实力意味着地位,意味着话语权,意味着一切。

若部族精锐伤亡殆尽,即便将来攻下这武威城又如何?

分润战利品之时,还有底气与旁的将领争夺么?

即使右贤王论功行赏,但拿到手的战利品,没有足够的实力,真能保住么?

匈奴诸将的厌战情绪愈发高涨,尤是当匈奴将士们尽皆得知王庭陷落的消息后,整个匈奴大营登时炸开了锅。

他们常年为右贤王征战,早已在右部王庭安家落户,娶妻生子。如今王庭陷落,家中妻儿死活不知,哪还有心思攻甚么城?

便连右贤王最为仰赖的亲卫骑营都是人心浮动,军心思归。

“大王,撤兵吧!”

“是啊,待得夺回王庭,再重整大军复仇雪耻!”

“大王,回返王庭吧,再拖下去怕是要炸营了……”

匈奴将领硬着头皮,齐齐进入大帐,皆是对躺在卧榻上的右贤王苦劝道。

“……”

面如金纸的右贤王缓缓睁开眼,浑浊的双眼望着帐顶垂下的那些五彩绸束,皆是他的阏氏亲手编织而成。

两人成婚多年,每逢出征前,她便会赠他一条,期盼他能得胜归来。

岂料,此番出征,竟落个天人永隔。

“停止攻城,全军稍作休整。”

右贤王此时已恢复了理智,颓败的摆摆手,有气无力道:“明日清晨……撤兵!”

匈奴诸将闻言,皆是大喜过望,却又闻得右贤王再度下令。

“撤兵之时,留下五千骑射断后,免得汉骑出城追击。”

右贤王毕竟久经沙场,恢复理智后,顾虑甚为周全,复又道:“再派出大量游骑斥候先行探路,免得中了那甚么虎贲卫的埋伏。”

匈奴诸将忙是领命而退,将明日撤兵的军令早早传达下去,以便安抚军心。

卧榻之上,右贤王重新阖上眼睑,寒凉的泪滴从眼角缓缓滑落。

汉军不会如此轻易放本王撤回王庭的,回途定是杀机重重。

或许,再也看不到那巍峨的贺兰山,湛蓝的扎萨克湖,只不知埋骨他乡的匈奴人还能否回归长生天,与妻儿们重新团聚?

翌日清晨,随着匈奴右贤王撤兵,近半月的武威攻防战彻底终结。

大汉安夷将军公孙歂和安北将军史惕率三万汉骑出城,却并未冒然追击匈奴大军,只与断后的五千匈奴骑射来回拉扯,刻意周旋。

公孙歂志得意满的笑道:“拖住这数千匈奴骑射,又是大功一件!”

史惕颌首认同,此番并肩作战,他彻底见识了公孙歂的奇谋诡计,对其甚是敬佩,认定此人日后必是大有作为。

此时不好生结交,更待何时?

亦在这日,平静多日的大汉朝堂再度热闹起来。

“殿下,匈奴右贤王当真领兵进犯武威城?”

“殿下,乌桓各部出兵征讨匈奴左谷蠹王庭之事,为何臣等皆不知晓?”

“殿下,恕臣斗胆,敢问朔方,陇西,云中三大边郡皆是挥师塞外,却为何不见陛下颁布诏令?”

就在昨日,长安权贵们纷纷接到来自各地的呈报,方才得知短短月余间,大汉竟发生了这么多大事,偏生他们尽皆被蒙在鼓里。

尤是向来主张与匈奴和睦的保守派重臣,简直急红了眼,皇帝和太子到底想做甚么,莫非被近年的连番对匈大捷冲昏了头,真要兵发大漠,讨伐匈奴么?

他们虽是主和,却非国贼,而是真的忧国忧民。

大汉固然能凭借险关雄城抵御匈奴人,但若真挥师塞外,在那广袤的草原和大漠与匈奴决战,无异以卵击石啊。

昔年高祖刘邦能将西楚霸王逼得自刎乌江,算得上兵强马壮,身边还有萧何,张良,周勃等一众贤臣良将。

可那又如何?

高祖亲率三十余万大军征讨匈奴,反是被冒顿单于领着匈奴铁骑围困在白登山,足足困了七天七夜,粮道断绝,端是饥寒交迫,危在旦夕。

若非高祖采用陈平的计策,暗中向冒顿单于的阏氏行贿,怕是难以脱险,凭白丢了性命。

以高祖之雄杰,尚有白登之围,被逼订立城下之盟,何况帅才匮乏的今时今日?

刘彻也是晓得保守派朝臣的顾虑,倒也没想太过怪罪他们。

依照史籍记载,汉武帝虽是取得了对匈作战的巨大胜利,却也未并未真正根除匈奴这个北方大患。武帝死后,汉匈之间又是打打停停的折腾了百余年,直到东汉和帝刘肇兵发漠北,将北匈奴彻底击溃,方告终结。

汉武帝的功绩固然无法抹杀,但他的连番对匈作战,彻底掏空了文景两代帝皇忍辱负重积攒下的厚实家底,使得大汉百姓必须缴纳沉重的税赋,当真苦不堪言,也变相导致了西汉的没落。

故此,主和派朝臣的担忧并非全无道理,尤是他们并不晓得大汉此时真正的实力。

事实胜于雄辩,如今战局虽已明朗,但捷报未到,说甚么都是虚的。

刘彻也懒得多费唇舌为他们讲解大战略,抬起手,做了个往下压的动作。

身侧的掌印太监孙全自是会意,朗声道:“殿内不得喧哗,群臣肃静!”

朝臣们闻言,皆是立马噤声,免得被扣上殿前无状的罪名。

刘彻满意的微微颌首,缓声道:“诸位既有疑虑,孤王自当为你等解答。”

“先说乌桓出兵之事,乌桓诸部虽向我大汉进贡,但他们想出兵征讨谁,与我大汉何干?只要不进犯我大汉边塞,管他们作甚?

再说匈奴进犯之事,匈奴右贤王确是率五万骑射进犯武威城,但诸位可还记得数年前雁门之役,郅都光凭十余万边军便抵挡住军臣单于的数十万铁骑。

如今武威城中有八千虎贲骑兵,八千胡骑,两万中垒轻骑,两万余步卒,万余汉民,十余万奴隶,附近还有卑禾候的数万羌骑,父皇还诏令陇西都尉冯远率万余陇西骑兵驰援……

若他们还守不住武威城,岂非尽是群废物?阖该以身殉国,免得空耗军粮!

何况陇西,北地,安定的诸多关塞皆已闭城,右贤王即便入得雍凉之地,也无法入塞,诸位便无需操心啦。

最后再说朔方和云中挥师塞外之事,父皇只是见得秋收在即,唯恐匈奴的游牧部落似往年般侵扰我大汉边民,出兵将他们驱离关墙罢了。”

刘彻略微顿了顿,清清嗓子,故作随意的加了句:“当然,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他们出塞后自会见机行事,只要不莽撞行事,害了将士性命,趁机杀敌立功又有何妨?”

嗯,这句还是很关键的,免得日后朝臣们得知真相,又要闹腾。

索性让李广背黑锅吧,反正攻陷匈奴右部王庭的功劳着实太大,他不背锅谁背锅?

殿内群臣见太子殿下端是理直气壮,只觉道理虽说得通,但总感到有些别扭。

这么些大事尽皆瞒着朝堂群臣,就这般随口几句,便想应付过去,未免太过敷衍了吧?

朝臣们又纷纷望向正襟危坐的三公九卿,却见得三公皆是老神在在,诸卿家亦是不动声色,唯有大行令窦浚的面色略显不虞,却也紧抿双唇,没有发话。

麻辣个直娘贼!

朝臣们皆是老奸巨猾之人,惯会察言观色。

三公显是早已知晓此事,九卿即便先前未曾知晓,此时也打定主意暂时不往里搅合,待看清形势再说。

若是日后传来捷报,现下跳出来闹腾的,可不就成了跳梁小丑?

何况太子殿下已将话头堵死了,乌桓管不着,武威不用管,朝廷出兵也并非征讨匈奴,而是保境安民,那还有甚么由头闹腾?

难不成声讨皇帝妄动兵戈?

那若是传扬出去,大汉百姓怕是会戳着他们的脊梁骨痛声唾骂,名声还要不要了?晚节还保不保了?身后的家族今后还想不想在大汉混了?

国贼之名,谁也不敢担,谁也担不起!

于是乎,大汉朝堂重归和谐,权当先前甚么事都没发生。

最憋屈的是大行令窦浚,他真是从头至尾皆被蒙在鼓里。

偏生窦太后尚在甘泉宫,皇后和馆陶公主临盆之前,她怕是不会回返长乐宫的,窦浚即便再想诉苦告状,也不敢轻易离开长安城啊。

无故缺席早朝,还是去告刁状,嫌命长么?

第九十八章 酷吏张汤第八十五章 疯狂认购第九章 创立太学第六百四十一章 血祭之年(下)第三百三十章 商讨出兵第八十一章 羽林出击第四百一十六章 珠赠娇妻第一百四十五章 争相竞价 第一百七十五章 东郭农丞第三百五十八章 刘舜请旨第五百八十八章 身毒圣战第一百一十三章 帝国石油第五百八十一章 赢家为谁第二百三十一章 枭首腰斩第四百三十一章 骑营演训第三百二十二章 铸钢为犁第六百五十章 交办太子第一百三十九章 田间轶事第六十五章 雁门行商 第七百九十二章 刘兴教妻第五百九十八章 远交近攻第五百七十章 佛国寻衅第三百六十四章 敦煌军镇第四章 甘泉夜宴第三百七十四章 意欲亲征第六百零一章 欺人太甚第二百六十八章 黄埔军学第六章 未央风起第七百九十九章 神迹降临第八百三十章 长安协定第六百四十四章 宫邸女学第八百一十章 天罗地网第四百七十四章 诸般迁调第七百一十四章 为子作揖第四百三十七章 正月离京第七百零八章 京南铁路第六百三十四章 天文学说第五百四十五章 伏特电堆第七十四章 工业血液 第一百六十九章 儒道之辩第三百零六章 商贾世家第一百九十六章 陈氏阿娇第七百四十五章 易言请罪第三百四十一章 大战骤起第四十五章 刘荣归国 第六百五十二章 战时征募第七百五十九章 安排见习第五百七十四章 劳工权益第六百八十三章 朝议始开第六百一十一章 贵女出府第七百二十二章 寝殿之中第五百九十七章 上帝之鞭第五百二十九章 王爵虚置第二百一十九章 踏破王庭第二百四十八章 初雪过后第一百四十七章 疯狂敛财第二百五十章 铁骑封城第二百三十章 百年毒计第五百四十五章 伏特电堆第三百九十六章 夫妻相处第二百一十六章 贺兰在望出差结束,坐高铁回家,估计晚上才能更新第三百三十六章 暗度陈仓第七百七十七章 安息认怂第七百六十五章 为官为臣第六十章 纺织工艺第八百二十四章 勒石封山第二百八十五章 议及大婚第四百八十四章 何人怂恿第五百九十八章 远交近攻第六十九章 微服私访第七百五十五章 感光胶片第六百六十三章 裴母犯愁第七百四十四章 狠人妙人第三百四十四章 河滩登岸第四百五十一章 鸣炮贺寿第一百五十章 丰年秋收第四百九十六章 先打后谈第二百零八章 李代桃僵第三百零二章 文教府司第六百零五章 权贵人脉第三百零七章 项王藏宝第六十九章 微服私访第三百四十一章 大战骤起第七百九十三章 雍凉畜牧第一百一十八章 煽动仇恨第四百三十四章 发条玩具第一百三十八章 协从理政第六百一十六章 得妻如此第二百四十七章 贵妇入伙第一百九十九章 改装战船第三百八十章 城头失守第五十章 平羌六策第六十一章 西郊迎秋第一百四十三章 长安献俘第七百三十五章 滇国内附第三百四十四章 河滩登岸第二百四十四章 绿林好汉第五百二十一章 七夕布局第二百四十九章 为人媒妁
第九十八章 酷吏张汤第八十五章 疯狂认购第九章 创立太学第六百四十一章 血祭之年(下)第三百三十章 商讨出兵第八十一章 羽林出击第四百一十六章 珠赠娇妻第一百四十五章 争相竞价 第一百七十五章 东郭农丞第三百五十八章 刘舜请旨第五百八十八章 身毒圣战第一百一十三章 帝国石油第五百八十一章 赢家为谁第二百三十一章 枭首腰斩第四百三十一章 骑营演训第三百二十二章 铸钢为犁第六百五十章 交办太子第一百三十九章 田间轶事第六十五章 雁门行商 第七百九十二章 刘兴教妻第五百九十八章 远交近攻第五百七十章 佛国寻衅第三百六十四章 敦煌军镇第四章 甘泉夜宴第三百七十四章 意欲亲征第六百零一章 欺人太甚第二百六十八章 黄埔军学第六章 未央风起第七百九十九章 神迹降临第八百三十章 长安协定第六百四十四章 宫邸女学第八百一十章 天罗地网第四百七十四章 诸般迁调第七百一十四章 为子作揖第四百三十七章 正月离京第七百零八章 京南铁路第六百三十四章 天文学说第五百四十五章 伏特电堆第七十四章 工业血液 第一百六十九章 儒道之辩第三百零六章 商贾世家第一百九十六章 陈氏阿娇第七百四十五章 易言请罪第三百四十一章 大战骤起第四十五章 刘荣归国 第六百五十二章 战时征募第七百五十九章 安排见习第五百七十四章 劳工权益第六百八十三章 朝议始开第六百一十一章 贵女出府第七百二十二章 寝殿之中第五百九十七章 上帝之鞭第五百二十九章 王爵虚置第二百一十九章 踏破王庭第二百四十八章 初雪过后第一百四十七章 疯狂敛财第二百五十章 铁骑封城第二百三十章 百年毒计第五百四十五章 伏特电堆第三百九十六章 夫妻相处第二百一十六章 贺兰在望出差结束,坐高铁回家,估计晚上才能更新第三百三十六章 暗度陈仓第七百七十七章 安息认怂第七百六十五章 为官为臣第六十章 纺织工艺第八百二十四章 勒石封山第二百八十五章 议及大婚第四百八十四章 何人怂恿第五百九十八章 远交近攻第六十九章 微服私访第七百五十五章 感光胶片第六百六十三章 裴母犯愁第七百四十四章 狠人妙人第三百四十四章 河滩登岸第四百五十一章 鸣炮贺寿第一百五十章 丰年秋收第四百九十六章 先打后谈第二百零八章 李代桃僵第三百零二章 文教府司第六百零五章 权贵人脉第三百零七章 项王藏宝第六十九章 微服私访第三百四十一章 大战骤起第七百九十三章 雍凉畜牧第一百一十八章 煽动仇恨第四百三十四章 发条玩具第一百三十八章 协从理政第六百一十六章 得妻如此第二百四十七章 贵妇入伙第一百九十九章 改装战船第三百八十章 城头失守第五十章 平羌六策第六十一章 西郊迎秋第一百四十三章 长安献俘第七百三十五章 滇国内附第三百四十四章 河滩登岸第二百四十四章 绿林好汉第五百二十一章 七夕布局第二百四十九章 为人媒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