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绿林好汉

河内郡太守裴绍近来愁得慌,太行山不知从何处冒出大股山贼来,自号绿林好汉,半月前悍然出山,趁夜劫掠了平皋县的诸多牧场。

牧场多位于郊野,人烟稀少,山贼又来无影去无踪,除了牧场的守卫和仆役,几乎没甚么百姓瞧见那伙山贼。

据少得可怜的目击者称,那伙山贼怎的也有千余人,皆是骑着高头大马,抢了牧场圈养的马匹牲畜便跑,倒是未曾刻意杀人放火,只有少数不长眼的上前拦截,才被山贼宰了。

裴绍看着那些供词,险些昏厥过去,若目击之人所言皆是属实,那就是有好几伙山贼同时劫掠平皋县的牧场,否则岂能在一夜间生生将诸多的马匹牲畜尽皆带走?

每伙山贼千余人,那若全加起来,岂不是近万人?

且那些山贼都骑着马,这特么哪里还是山贼,分明就是马贼啊。在中原腹地出现近万马贼,还毫无忌惮的大肆劫掠,这岂非是要造反么?

裴绍哪里敢隐情不报,忙是千里加急奏报朝廷,同时不忘派遣都贼曹领着亲卫们去太行山南麓的诸县细细打探。

他却不知晓,呈送朝廷的奏章刚入丞相府,尚未登入册籍,便被太子刘彻遣人取走了,包括丞相袁盎在内的大汉朝臣皆未看到那奏章。

河内郡的都贼曹办事倒是利索,很快便查到些消息,那伙自号绿林好汉的山贼盘踞在太行山深处的某处山头,名为虎头山。

山贼头目自称马大爷,座下还有二大爷,三大爷以及八位小爷。不过貌似二大爷不管事,此番劫掠平皋县牧场之事,是那位姓李的三大爷领着那群小爷做的。

裴绍自是哭笑不得,想着既然已奏报朝廷,想来陛下不久便会下旨意出兵剿匪,忙是吩咐河内都尉操练郡兵,又让诸掾曹提前准备粮草,随时做好兵发太行山的准备。

岂知过得数日,朝廷依旧未见回应,莫说圣旨,便连半卷公文都没有。

裴绍固是心急如焚,平皋县的诸多世家豪强更再按捺不住,纷纷登门求见,几欲把太守府的门槛给踏破了。

旁的权贵倒还好安抚,平皋候刘远却是难应付得紧,垂老待死之人,乘着车辇前来,在家老的搀扶下颤颤巍巍的登门拜访,裴绍不想见也得见啊。

“若这老家伙死在太守府门前,本官这太守哪还做得下去?”

裴绍心有戚戚,如是想到。

当着刘远的面,裴绍亲手又写了道奏章,与刘远带来的万民书,一并装到密匣里,涂上火漆,盖上太守印篆,遣人快马送往长安。

刘远也没太为难他,虽说河内郡的都尉执掌郡治和各县的府兵,但若无皇帝旨意,妄自动兵便是夷族的大罪。即便裴绍下令,河内都尉也绝不会听他的。

然而万万没想到,刘远到太守府递交万民书的事被传扬了出去,后果着实相当严重。

过得两日,又是夜黑风高,绿林山贼再度出山,将平皋侯府在周边数县的牧场及农庄尽数劫掠,临走后大肆纵火,所有牲厩田宅尽皆付之一炬。

若非山贼不敢攻城,怕是连平皋城内的侯府都难逃此劫。

翌日清晨,闻得这般噩耗,本就缠绵病榻的刘远呕血不已,险些丢了老命。

待得缓过气来,他再不指望裴绍出手,亲笔写了几封书信,交由心腹家老,命他速速送往长安的数大世家。

他却不知,那家老刚纵马出府,便是被人远远跟上,一路紧随到了长安城。

侯府家老在长安城的所作所为很快便记录成册,呈报到太子刘彻处。

太子府的书室内,刘彻细细阅看过那些整理出来的名簿,交代躬身而立的羽林右监仓素道:“查查这些世家权贵和平皋侯府有何关系,尤是姻亲之类的,但凡有与平皋候有半分血脉相连,皆要彻查清楚,五服之内不得遗漏半个,哪怕是未足月的婴儿。”

“诺!”

仓素应诺而退,刚退至门边,却又被刘彻唤住。

刘彻沉声道:“等等,立冬已过,不日便要寒衣祭祖,故而孤王只能给你五日,可够?”

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为冬季起始,此后气候渐渐寒冷,汉人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祭祀时除了供奉食物外,焚化冥衣,叫做“送寒衣”。

刘氏宗亲亦选在此日至祖庙祭祀先祖,由老宗正主持,太常卿操办,乃是甚为重大的族祭,大多能动弹的刘氏宗亲都会回京祭祀。

刘远那类被赐予刘姓的外人自是没资格参与,但有些事,祭祖之时处理最为合宜。

“末将定竭尽所能,五日内将此事彻查清楚!”

仓素向来不会妄言,盘算片刻,觉得有把握做到,方才答道。

刘彻颌首道:“好,速速去办!”

仓素躬身应诺,旋即转身离去。

翌日早朝,数名朝臣纷纷出列上奏,言及河内郡有山匪作乱,大肆掳掠百姓,更是四处纵火滥杀,弄得民不聊生,河内百姓已是民怨沸腾。

“竟有此事?”

刘彻故作惊怒,狠声道:“那河内太守裴绍为何隐匿不报?”

一位老臣出言道:“殿下,据说那裴绍曾数次遣人千里加急上奏朝廷,却皆如石沉大海,了无回信。”

“哦,那太仆丞又如何得知此事?”

刘彻略带疑惑的出言问道,心下却是冷笑,这太仆丞彭壤乃是太仆卿辅官,分掌马政及畜牧事,过往不知给平皋候刘远行了多少方便。

彭壤没料到太子会问出这么一句,愣怔片刻,方才答道:“老臣执掌马政和畜牧事,河内郡内多设牧场,此番遭山贼劫掠后,便收到了所部牧师苑令的回报。”

“哦?孤王记得唯有六大边郡方设有牧师苑,为朝廷蓄养战马,河内郡地处中原腹地,何来的牧师苑令?”

刘彻扬眉,心道老家伙你是找死啊,虽说小爷还没当上皇帝,治不了你欺君大罪,可这妄言蒙蔽储君之罪,足以让你死无葬身之地了。

彭壤浑身微颤,怨自己忘了太子殿下曾入中央官署协从理政,对各府司的管制颇为了解。

“殿下有所不知,我大汉边郡的牧师苑虽蓄养战马,但数量终是有限,难以供应朝廷诸多骑军,故常派牧师苑令巡查内郡牧场,适当从民间购置些好马,引入马苑繁衍。”

彭壤毕竟阅历甚深,心底虽慌乱,面上却分毫不显,瞬间便想好了应对的说法,倒还真圆得上。

“既是如此,不妨宣那牧师苑令,孤王亲自询问于他。”

刘彻唇角微勾,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吩咐躬身侍立的掌印太监孙全道:“宣那人上殿!”

孙全正待躬身应诺,却见得彭壤噗通跪伏在地,浑身抖若筛糠。

殿上群臣尽皆哗然,虽尚不明就里,但也瞧出里头必有猫腻。

刘彻却是故作讶异道:“太仆丞为何行此大礼?”

彭壤重重顿首,颤声乞求道:“殿下,请恕老臣妄言之罪!”

刘彻轻笑道:“何来的妄言之罪?”

“殿下,臣之所以得知河内山贼作乱之事,非因牧师苑令的回报,而是收到平皋候刘远来函请托,方才上奏。”

彭壤此时自身难保,毫不犹豫的将刘远供了出来。

“原来如此,那太仆丞先前如实说来便是,何必妄言诓骗孤王?”

刘彻满脸恍然之色,复又略带猜疑道:“莫不是太仆丞和那平皋候暗地作了甚么见不人的勾当,不想让旁人知晓你二人过从甚密?”

朝臣们显也想到此节,又联想到太仆丞的职守,已然心里有数。

太仆卿石奋已是古稀之年,少时曾随侍高祖刘邦,堪称四朝元老,地位超然。

往日上朝时,石奋和刘通皆是半梦半醒的模样,鲜少发话,但此时他却猛地睁开半阖的眼睑,一对浑浊老眼散发着森冷的微光。

他颤颤巍巍的起身离席,行至大殿正中,对御阶上的刘彻躬身道:“老臣请殿下准允御史府与廷尉府彻查太仆府属官,自老臣以降,但有徇私枉法,贪赃舞弊者,尽皆严惩不贷!”

“老太仆言重了,事不至此。”

刘彻是真惊到了,万没料到石奋的脾性会如此刚毅。

石奋执拗道:“殿下,老臣蒙历代天子看重,添居九卿之列,每每反躬自省,皆觉才德不堪,唯持身以正,尽忠职守,方才有脸立足朝堂,若此番不能证得清白,老臣无颜再为朝廷效忠!”

彭壤是他的辅官,此时涉嫌舞弊渎职,若不彻查清楚,草草处置了事,旁人只会以为是弃军保帅之举,他这太仆卿也是同谋,甚至是主使。

他石奋清白一世,岂甘晚节不保,背负这等污命。

若真如此,百年之后,他还有何颜面去见高祖,惠帝和文帝?

刘彻沉吟片刻,沉声道:“好!御史大夫刘舍,廷尉汲黯,此案交由你二人亲自彻查,自太仆卿以降,太仆府属官尽皆查个清楚,给大汉朝野个明确的交代!”

“诺!”

刘舍和汲黯忙是起身离席,躬身应诺。

“谢殿下!”

石奋躬身道谢,复又冷冷看了脚边颤抖不已的彭壤一眼,浑浊的双眸中杀意凛冽。

第六百九十一章 徙民归化第五百二十七章 对外贸易第一百三十一章 谋划丝路 第七百五十九章 安排见习第七百九十三章 雍凉畜牧第六百零二章 借刀杀人第八百三十五章 不务正业第四百一十三章 挖掘藏宝第四百九十八章 张骞出使第四百四十八章 有限战争第七百零一章 滇王更迭第九章 创立太学第八百三十二章 化解冲突第五百八十七章 倭国伊予第五百九十四章 终有回报第三百零七章 项王藏宝第一百七十一章 打击盐商第六百七十八章 胡商告发第二百三十四章 泬西新区第七百零一章 滇王更迭第四百一十三章 挖掘藏宝第三百九十一章 驱使乌桓第三百七十四章 意欲亲征第四百零七章 朝堂换血第六百五十三章 两国王储第五百七十章 佛国寻衅第二百九十六章 暂缓圆房第二百三十三章 师徒相见第二百一十五章 文君出蜀第二百九十五章 芙蓉帐暖第七百四十五章 泰安随任第七百三十六章 少年志气第七百七十四章 父母子女第一百七十六章 南阳孔仅第六百三十章 入宫观戏第三百六十四章 敦煌军镇第二百一十六章 贺兰在望第六百二十五章 电力照明第一百二十章 两军对垒 第二百八十章 出巡武威第七百七十三章 盼得君归第三百九十五章 处置薄氏第七百九十四章 诸般迁调第六百九十六章 欧亚烽烟第五百二十九章 王爵虚置第二百九十二章 募集善款第七百四十五章 易言请罪第五章 金屋藏娇第一百四十七章 疯狂敛财第四百五十四章 屁孩重逢第二百四十八章 初雪过后第三百一十三章 少府钱庄第一百二十三章 形势大好第六百二十六章 无忧翁主第八百零四章 及笄待嫁第七百三十二章 张笃遇袭第七百一十九章 嗣子逛街第三百九十章 大战终结第七百八十三章 与子逛街第三十五章 大难不死第五百二十三章 举步登楼第六百五十一章 意欲撤兵第六百五十三章 两国王储第八百一十二章 大军备战第十二章 虎贲羽林第七百八十三章 与子逛街第一百零二章 东市巧遇 第六百九十三章 阖家团圆第二百九十七章 经略南越第六百一十四章 安辨雌雄第三百二十一章 政经官学第六百八十六章 太子登门第一百零八章 廷尉汲黯第二百一十二章 匈奴来袭第四百五十九章 六大蒙师第七百六十七章 罗马兵变第七百九十七章 归家省亲第五百零三章 焚城灭佛第一百六十四章 筑路立法第八百章 欲善其事第五百零二章 增设预学第二百八十章 出巡武威第六百四十一章 血祭之年(下)第七百三十六章 少年志气第四百八十五章 齐山婚事第二百九十六章 暂缓圆房第六百四十三章 帝皇心术第四百二十三章 凄惶卫长第四百三十五章 鲜卑南迁第七百九十八章 祆教祭典第八十六章 西北状况第四百五十四章 屁孩重逢第七十四章 工业血液 第二百五十一章 监察体制第六百八十一章 皇帝急召第七百四十八章 见见族嫂第三百八十九章 意欲突围第七百四十二章 去病基友第二百八十一章 实地考察第三百一十八章 诸般绸缪
第六百九十一章 徙民归化第五百二十七章 对外贸易第一百三十一章 谋划丝路 第七百五十九章 安排见习第七百九十三章 雍凉畜牧第六百零二章 借刀杀人第八百三十五章 不务正业第四百一十三章 挖掘藏宝第四百九十八章 张骞出使第四百四十八章 有限战争第七百零一章 滇王更迭第九章 创立太学第八百三十二章 化解冲突第五百八十七章 倭国伊予第五百九十四章 终有回报第三百零七章 项王藏宝第一百七十一章 打击盐商第六百七十八章 胡商告发第二百三十四章 泬西新区第七百零一章 滇王更迭第四百一十三章 挖掘藏宝第三百九十一章 驱使乌桓第三百七十四章 意欲亲征第四百零七章 朝堂换血第六百五十三章 两国王储第五百七十章 佛国寻衅第二百九十六章 暂缓圆房第二百三十三章 师徒相见第二百一十五章 文君出蜀第二百九十五章 芙蓉帐暖第七百四十五章 泰安随任第七百三十六章 少年志气第七百七十四章 父母子女第一百七十六章 南阳孔仅第六百三十章 入宫观戏第三百六十四章 敦煌军镇第二百一十六章 贺兰在望第六百二十五章 电力照明第一百二十章 两军对垒 第二百八十章 出巡武威第七百七十三章 盼得君归第三百九十五章 处置薄氏第七百九十四章 诸般迁调第六百九十六章 欧亚烽烟第五百二十九章 王爵虚置第二百九十二章 募集善款第七百四十五章 易言请罪第五章 金屋藏娇第一百四十七章 疯狂敛财第四百五十四章 屁孩重逢第二百四十八章 初雪过后第三百一十三章 少府钱庄第一百二十三章 形势大好第六百二十六章 无忧翁主第八百零四章 及笄待嫁第七百三十二章 张笃遇袭第七百一十九章 嗣子逛街第三百九十章 大战终结第七百八十三章 与子逛街第三十五章 大难不死第五百二十三章 举步登楼第六百五十一章 意欲撤兵第六百五十三章 两国王储第八百一十二章 大军备战第十二章 虎贲羽林第七百八十三章 与子逛街第一百零二章 东市巧遇 第六百九十三章 阖家团圆第二百九十七章 经略南越第六百一十四章 安辨雌雄第三百二十一章 政经官学第六百八十六章 太子登门第一百零八章 廷尉汲黯第二百一十二章 匈奴来袭第四百五十九章 六大蒙师第七百六十七章 罗马兵变第七百九十七章 归家省亲第五百零三章 焚城灭佛第一百六十四章 筑路立法第八百章 欲善其事第五百零二章 增设预学第二百八十章 出巡武威第六百四十一章 血祭之年(下)第七百三十六章 少年志气第四百八十五章 齐山婚事第二百九十六章 暂缓圆房第六百四十三章 帝皇心术第四百二十三章 凄惶卫长第四百三十五章 鲜卑南迁第七百九十八章 祆教祭典第八十六章 西北状况第四百五十四章 屁孩重逢第七十四章 工业血液 第二百五十一章 监察体制第六百八十一章 皇帝急召第七百四十八章 见见族嫂第三百八十九章 意欲突围第七百四十二章 去病基友第二百八十一章 实地考察第三百一十八章 诸般绸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