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未央风起

汉五十六年,己丑。

刘启尚是太子时,其祖母薄太后为巩固自己娘家薄氏的地位,执意为他选择选了一个太子妃,是她娘家的远房孙女。

太子刘启虽并不喜欢这位太子妃,但因大汉重孝道,身为孙辈的刘启无法拒绝祖母薄太后的指婚。

待得刘启即位为帝,太子妃薄氏便顺其自然的做了皇后。

然而待得薄太皇太后殡天,刘启又坐稳了帝位,便就再无半分顾虑。

今年九月,刘启终是狠下心肠,废黜了薄皇后。

见得后位虚悬,太子刘荣的生母栗夫人行事愈发肆无忌惮,趾高气昂,仿佛皇后之位唾手可得,不免引起诸多嫔妃的非议。

入冬后,一向身强体壮的刘启偶感风寒。原本以为只是小病,修养几日便可,谁知竟是愈发严重。

沉疴病榻足足月余,俨然已是面黄肌瘦,形容枯槁。

刘启半躺在床榻上,看着前来探病的窦太后和馆陶公主,强打起精神,幽幽的问道:“母后,如今后位虚悬,太子尚且年幼,朕若是……恐朝堂不稳,母后看栗姬可否?”

窦太后默默垂泪,眼见儿子端是交代后事的模样,一时哽咽得无法出声。

馆陶公主刘嫖却是眼中露寒光,冷声道:“陛下若想立栗夫人为后,请先下旨,让皇姐我和众位嫔妃将来为陛下殉葬!”

“皇姐何处此言!咳咳……”

刘启闻言,不由骇然失色,大声咳嗽起来。

窦太后忙轻拍刘启的后背,帮他顺气,呵斥道:“嫖儿!休得胡言!”

“母后明知个中缘由,为何还骂孩儿胡言?”

刘嫖目光凝着满脸怒容的太后,两行热泪夺眶而出,颤声道:“栗姬善妒,谁人不知?她早已恨我入骨,如今馆陶得母后与陛下庇护,栗姬尚且敢羞辱于我,他日孩儿下场可想而知!”

见刘启和太后默然不语,馆陶公主冷哼一声,继续往下抖猛料:“栗姬笃信巫术,每每遇到受宠的妃子,便让内侍在其背后啐唾沫,以此诅咒。她若做了皇后,这宫中还不知要出现多少人彘!”

人彘,便是把四肢剁掉,挖出眼睛,用铜注入耳朵,使其失聪,用喑药灌进喉咙割去舌头,破坏声带,使其不能言语。然后扔到茅厕里。

当初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就把刘邦最宠爱的妃子戚夫人制成人彘,放在茅厕里,让儿子汉惠帝去看,几乎把惠帝生生吓疯。从此惠帝不再上朝,朝政全由吕后掌控,吕氏一族在朝堂上呼风唤雨,不可一世。

“住嘴!”窦太后站起身来,双眼通红,狠狠甩了馆陶公主一个耳光,将她扇倒在地。

没办法,刘嫖的话说得有些过,犯了很大的忌讳。

万一传出去,和栗姬便是不死不休的局面。若是他日栗姬为后,馆陶指摘皇后的罪名一旦坐实,就是太后也保她不住。

故而太后这一巴掌必须打,还要打得很,要打给皇帝看,也要打给有心人看。

馆陶公主捂着肿涨了一圈的脸,没有吭气,缓缓站起身来,倔强的和病榻上的刘启对视,目光笃定,丝毫不让。

良久,刘启似被馆陶公主的目光刺痛了,缓缓将视线移开,阖上双眼,满脸痛苦道:“母后,皇姐,朕有些乏,想歇息了。”

是夜,刘启招栗夫人到未央宫见驾。

看着站在床榻前一声不吭的栗夫人,刘启长长叹了一口气。

刘启还是太子时,栗姬很受宠爱,二人有过一段美好的时光。她是刘启第一个宠爱的妃子,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初恋。刘启的长子刘荣、次子刘德、三子刘阏于都是栗姬所生。

“爱妃,朕如今怕是不成了,荣儿尚且年幼,怕是需要爱妃尽心看顾。”

“荣儿乃臣妾亲生,臣妾自会尽心竭力,护他周全。”

栗夫人低下头,眼中的一抹喜色转瞬即逝,很好的隐藏了起来。却不知道,已被半眯着眼睛一直暗暗观察她的刘启尽收眼底。

刘启握紧拳头,努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淡淡的说道:“爱妃,朕还有一事相求。”

“陛下言重了,陛下之言,臣妾莫敢不从。”栗夫人坐到床榻之上,貌似温顺无比的看着刘启。

刘启注视着她的双眼,无比认真的说道:“朕百年以后,望你能善待其他的妃子与诸位皇子。”

栗夫人听完这话,脸色一沉,咬紧牙关:“臣妾醒得,会有分寸。”

“爱妃不愿应下吗?”刘启听出了她的敷衍之意,追问道。

栗夫人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反问道:“陛下多少天没见臣妾了?”

刘启默然不语,等着她继续说。

栗夫人怒极反笑:“呵呵,陛下不记得了?是一年又一百二十三天!臣妾日日思念,祈盼陛下能想起臣妾!今日原以为陛下召臣妾来续当年情分,孰料竟是为那些贱婢求情!陛下啊陛下,你对臣妾何其无情!”

刘启眼中寒光一闪,松开了紧握的拳头,长叹一口气:“罢了罢了,是朕不对,都由得你吧。朕累了,你且下去吧,好生照顾荣儿。”

栗夫人见刘启满脸哀戚之意,心中也有些后悔和不忍。她张嘴想说些什么,却见刘启已闭上双眼,只好不情不愿的离开了寝殿。

数日来,鸿宁殿里的气氛甚是阴郁。

“阿姊,馆陶公主说的可是真的?陛下真的要册立栗夫人为后?”

王兒姰满脸焦躁,不停的来回踱步,“今后可怎生是好?”

“勿要慌张!前几日栗夫人到未央宫见陛下,据传出来后脸色极差,想是碰了钉子。”

王娡出声安慰道,但眉目之间也隐隐有些忧虑。

王兒姰依旧面色沉郁:“即便栗夫人如今不是皇后,但待得陛下百年之后,太子登基,她也必定是太后。照她睚眦必报的性子,不但你我要倒霉,便是你家彘儿和我的孩儿也讨不得好去!”

王娡揉了揉额头,不得不承认王兒姰的担忧并非多余,喟然长叹道:“如今就只能祈盼陛下能熬过这一劫了。”

“阿母和姨母无需多虑,父皇很快就会痊愈的。”

刘彘不忍心让王娡姊妹俩如此烦恼,只好出言劝解道。

“哦?彘儿何出此言?”

王娡抬手制止了正待说话的王兒姰,认真的询问道。

“父皇身体抱恙至今,已两月有余,显然不是急症,然否?”

王娡颌首:“然也,急症来得快去得也快。”

“父皇近日身体虽未见大好,却亦未见加剧,然否?”

“然也,确实并未加重。”

“既然不是急症,又未见加重,就无需担心猝然离世,为何父皇还要如此急迫,几日内诸多动作?”

“想是提前做些安排,也不为过啊?”王娡似乎想到了什么,却还是有点迷糊。

刘彘摇摇头,只好把话挑明了,都是自家人,也不怕犯忌讳:“若是父皇要托孤,为何单单只召嫔妃,不召朝廷重臣?岂非本末倒置?”

王娡浑身一颤,失声道:“你是说……”

刘彘抬眸看着她,笃定地点点头:“想来这几日,栗夫人的亲族已有动作。她本出自世家大族,朝堂之上那些动静瞒不住的。阿母还是让田蚡舅舅不要轻举妄动,皇姑母那边也需安抚一番才好。”

王娡想到关键处,背后满是冷汗,却是信了自家儿子的推断。

一旁的王兒姰有些疑惑的看着打哑谜的母子俩,识趣的没有出声打断,只是有些奇怪的打量着熟悉却又陌生的小刘彘。

王娡未再多言,赶紧唤来贴身的侍女,仔细交代了一番。直到许久后,侍女回报一切处理停当,方才放下心中的大石,等着好戏的上演。

虽然在其他人眼里,刘彘是个调皮捣蛋的小无赖。但王娡比所有人都了解自己的儿子。

他虽未满七岁,又从小被太后和刘启溺爱,却没有半分飞扬跋扈,盛气凌人,甚至跟周围太监宫女的关系都很好。

而他弄出的种种小玩意,旁人都当是孩童一时贪玩,王娡却是知晓个中不易。

再说取暖用的炉子和盘炕,旁人只当图纸是王娡画的,其实她只是照着刘彘画的图重描了一份。

刘彘起先还画了很多份更为繁复的,几张图便能将一件器物更为直观的表现出来。但在王娡表现出惊讶和赞赏后,刘彘竟把那些图全部撕毁,重新画了一张颇为简略的让王娡重描。

即便是简图,在少府诸冶监的工匠拿到手后,仍是如获至宝。

自那日起,王娡就知晓自家儿子非但聪慧过人,更是有意藏拙。

起先王娡还有些无法置信,才四岁的海投怎会有此等心计。但随着多日的暗中观察,王娡愈发肯定了自己的判断,却默契的没有当面挑破。

不管刘彘何等妖孽,总归是自己的儿子。生在帝皇家,妖孽总比白痴强多了。此次若非刘彘出言提醒,自己怕是把握不住这等天赐良机。

王娡打定注意,日后遇事要多与儿子商量商量,至于憨直率真的王兒姰,那真真指望不上。

第五百九十八章 远交近攻第五百零七章 罂粟之岛第五百七十二章 岭南铝业第二百五十四章 经商之道第七百一十四章 为子作揖第三百四十二章 南越将亡第九十九章 私有企业第三百九十二章 败家婆娘第七百零一章 滇王更迭第三百一十一章 长安械斗第三百三十一章 冬去春来第一百八十七章 太守府衙第二百二十四章 鱼饵香甜第四百六十四章 匈奴分裂第一百四十一章 天家气象第三十八章 长沙王妃 第三百八十一章 击溃前军第二百六十九章 拜谒公婆第五百二十一章 七夕布局第六百零三章 三国密约第十八章 管家野望 第二百九十七章 经略南越第七百三十四章 固有疆土第五百九十五章 商业发展第六百三十七章 铁道竣工第三百二十五章 葡萄引战第五百三十八章 寒门虎子第一百七十二章 免除盐税第七百五十九章 安排见习第六百八十七章 同乘纵马第七百二十九章 塞外秋游第一百二十三章 形势大好第三百四十六章 琐碎诸事第十九章 美容美甲 第四百三十六章 腊月返京第四百七十八章 对马清倭第二百二十四章 鱼饵香甜第四百五十六章 高压轮机第二百零六章 以食为天第五百六十九章 火力发电第六百二十八章 战局有变第七百一十二章 少年志向第一百二十一章 骑兵对决第六百二十七章 西域都护第十七章 御赐盛宴 第三百一十四章 除夕缠绵第二百三十二章 河湟谷地第四百八十七章 属国三等第五百二十九章 王爵虚置第二百六十八章 黄埔军学第四百四十一章 火车轮船第二百四十三章 联合制衣第四百九十五章 掌控西域第七百五十六章 不得封禅第三百六十四章 敦煌军镇第三十二章 王婶还乡 第三百九十八章 羌骑出路第七百九十七章 归家省亲第六百六十章 贵女求人第五十一章 诸般算计第三百八十三章 帐內定计第七百七十七章 安息认怂第二百七十五章 发行邸报第三百九十八章 羌骑出路第四百四十章 火炮设计第五百九十六章 硫化橡胶第五百三十二章 子承父业第四百五十七章 百川船运第一百九十一章 国事家事第八百零四章 及笄待嫁第三百一十八章 诸般绸缪第三百四十七章 立冬时节第九十七章 羌人女奴 第七百七十四章 父母子女第六十八章 诸事妥当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利府司第一百一十四章 生机勃勃第六百六十九章 涤纶衣料第六百九十一章 徙民归化第一百九十一章 国事家事第一百七十二章 免除盐税第六百九十七章 发展代价第五百四十三章 吕宋淘金第四百九十四章 大军集结第八十六章 西北状况第六百七十六章 安息方略第六百六十九章 涤纶衣料第三百零一章 如此撮合第五百七十七章 心思各异第六百七十七章 四郡两关第八百一十四章 出隘布阵第三百八十五章 匈奴裂变第二百六十一章 欲设军校第六百章 非友即敌第七百八十六章 生猛婆媳第五百九十四章 终有回报第六百零一章 欺人太甚第五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资第九十九章 私有企业第一百一十八章 煽动仇恨
第五百九十八章 远交近攻第五百零七章 罂粟之岛第五百七十二章 岭南铝业第二百五十四章 经商之道第七百一十四章 为子作揖第三百四十二章 南越将亡第九十九章 私有企业第三百九十二章 败家婆娘第七百零一章 滇王更迭第三百一十一章 长安械斗第三百三十一章 冬去春来第一百八十七章 太守府衙第二百二十四章 鱼饵香甜第四百六十四章 匈奴分裂第一百四十一章 天家气象第三十八章 长沙王妃 第三百八十一章 击溃前军第二百六十九章 拜谒公婆第五百二十一章 七夕布局第六百零三章 三国密约第十八章 管家野望 第二百九十七章 经略南越第七百三十四章 固有疆土第五百九十五章 商业发展第六百三十七章 铁道竣工第三百二十五章 葡萄引战第五百三十八章 寒门虎子第一百七十二章 免除盐税第七百五十九章 安排见习第六百八十七章 同乘纵马第七百二十九章 塞外秋游第一百二十三章 形势大好第三百四十六章 琐碎诸事第十九章 美容美甲 第四百三十六章 腊月返京第四百七十八章 对马清倭第二百二十四章 鱼饵香甜第四百五十六章 高压轮机第二百零六章 以食为天第五百六十九章 火力发电第六百二十八章 战局有变第七百一十二章 少年志向第一百二十一章 骑兵对决第六百二十七章 西域都护第十七章 御赐盛宴 第三百一十四章 除夕缠绵第二百三十二章 河湟谷地第四百八十七章 属国三等第五百二十九章 王爵虚置第二百六十八章 黄埔军学第四百四十一章 火车轮船第二百四十三章 联合制衣第四百九十五章 掌控西域第七百五十六章 不得封禅第三百六十四章 敦煌军镇第三十二章 王婶还乡 第三百九十八章 羌骑出路第七百九十七章 归家省亲第六百六十章 贵女求人第五十一章 诸般算计第三百八十三章 帐內定计第七百七十七章 安息认怂第二百七十五章 发行邸报第三百九十八章 羌骑出路第四百四十章 火炮设计第五百九十六章 硫化橡胶第五百三十二章 子承父业第四百五十七章 百川船运第一百九十一章 国事家事第八百零四章 及笄待嫁第三百一十八章 诸般绸缪第三百四十七章 立冬时节第九十七章 羌人女奴 第七百七十四章 父母子女第六十八章 诸事妥当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利府司第一百一十四章 生机勃勃第六百六十九章 涤纶衣料第六百九十一章 徙民归化第一百九十一章 国事家事第一百七十二章 免除盐税第六百九十七章 发展代价第五百四十三章 吕宋淘金第四百九十四章 大军集结第八十六章 西北状况第六百七十六章 安息方略第六百六十九章 涤纶衣料第三百零一章 如此撮合第五百七十七章 心思各异第六百七十七章 四郡两关第八百一十四章 出隘布阵第三百八十五章 匈奴裂变第二百六十一章 欲设军校第六百章 非友即敌第七百八十六章 生猛婆媳第五百九十四章 终有回报第六百零一章 欺人太甚第五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资第九十九章 私有企业第一百一十八章 煽动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