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琐碎诸事

(事虽琐碎,却值得一看,嘎嘎。)

郅都率军奇袭番禺城时,远在长安的大汉皇帝刘彻正在安抚着心焦不已的朝臣们,盖因七月间千艘战列舰突然难觅行踪,悍然将辽东境内乃至朝鲜南部的诸多捕奴队弃之不顾。

花费重金雇佣战舰的世家大族闻讯,自是大为不满。

二月开始捕奴,入夏后朝鲜奴隶便源源不断的押回汉境发卖,他们挣得钵满盆满,正待继续往自家的捕奴队加派人手,进而大展拳脚,却得知战舰消失得无影无踪。

现下别说往朝鲜南部加派捕奴队,便是先前的那些捕奴队尚有不少滞留在朝鲜南部,没法押着掳掠到的奴隶回返辽东。捕奴队里的游侠和马贼死就死了,可里头还有不少各世家花费巨资装备和豢养的私兵啊。

私兵中更有不少家生子,也就是奴婢在主家所生的子女,自幼吃主家的粮食长大,其忠诚度远非在市面买来的奴隶可比。

譬如史上的霍去病,其生母卫少儿是平阳公主(阳信公主)府的女奴,因与人私通,生下的霍去病不被父族承认,便为公主府家生子。

世家大族们突然损失这么大批年轻力壮的家生子,影响是极大的,府中趁手的随从乃至家臣,都会出现断代。

家族的底蕴不光要靠族内子孙争气,亦要有忠心耿耿的仆属啊。

刘彻自是不会将奇袭南越国都的谋划泄露给群臣知晓,同时他也不担心滞留朝鲜南部的捕奴队会出现大量伤亡。

齐地的琅琊水师也有不少海船,此时应已奉命出发前往辽东,进而转往朝鲜南部接会那些捕奴队了。

“慌甚么?”

刘彻在朝堂上环视群臣,不以为意的摆摆手,豪气道:“今岁耽误的时日,待明年开春双倍补偿给各大世家,不多收取半分雇佣费用,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朝臣们闻言,皆是眼神大亮,高呼陛下圣明。

他们已尝到大甜头,本就想进谏陛下,想着来年还能雇佣战舰,没料到陛下会这般豪爽。

朝鲜百姓掳掠得差不多了,可还有三韩之地的诸多蛮夷啊,两三年内怕都是抓不完的。

如今各大世家反倒不希望见得朝廷出兵征讨朝鲜,他们已将那座狭长半岛视为自家的畜栏,若朝廷挥师攻占,那他们只能跟着喝汤,哪会如现下般吃得满嘴流油?

朝臣们作为各大世家派系的代言人,自也是这般打算。

闻得来年还能继续雇佣战舰往朝鲜半岛捕奴,心里美得直冒泡。

刘彻轻松摆平群臣,刚下得早朝,尚未来得及批阅奏章,便是接到安西将军以鹞鹰传来的军情奏报。

乌孙昆莫猎骄奢领五万骑兵逃往匈奴属地,车师国归降!

刘彻放下密信,揉了揉眉心,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啊!

沉吟良久,刘彻命人给秦立传讯,将车师国百姓尽数迁往楼兰、鄯善和焉耆三国安置,城池宅邸尽皆纵火焚烧,水井尽数填埋,滞留火洲不愿迁徙者,杀无赦!

火洲远离汉境,反是紧邻匈奴属地,刘彻不愿耗费大量兵力屯驻,又不愿见这战略要地被其它势力占据,索性让其变成无人区。

后世华夏开发起来都困难得紧,刘彻可不觉得现下的大汉能对火洲进行有效治理。日后只要大汉足够强大,全世界都将是汉人的地界,不必急于求成,凭白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破坏总比建设来得容易!

刘彻如是想。

至于猎骄奢那老贼,必是想托庇于匈奴了,倒不妨借机试探匈奴的态度。

据史籍记载,汉武帝征服南越后,便下诏曰:“南越、东瓯,咸伏其辜;西蛮、北夷,颇未辑睦,朕将巡边垂。”

随后便以封禅为由,亲率十八万铁骑北狩,并派使者给匈奴单于送去国书,曰:“南越王头已悬于汉北阙矣,今单于能战,天子自将待边;不能,即南面而臣于汉,何徒远走亡匿于漠北寒苦无水草之地!”

看着文绉绉的,其实意思颇是简单,无非就是嚣张得意的挑衅一句“不服来战”。

眼下南越尚未平定,刘彻也没心思学汉武帝般,劳民伤财的搞甚么封禅和北狩,搞形式主义倒不如用心将国家治理好,使大汉国强民富。

万国来朝没甚么意思,还不如教他们全都跪下唱征服来得方便。

汉匈两国虽是连年大战,但是最基本的邦交往来还是有的,且两国交兵不斩来使,蛮夷邸依旧驻有匈奴使者,大汉并未将之驱除。

刘彻召了大行令窦浚入宣室觐见,吩咐他给匈奴使者送去道国书,让其速速回国,转呈军臣单于亲阅。

窦浚接过国书,展开细看,不由愣怔当场。

通篇国书连称呼和落款都没写,唯有简简单单的一句,“猎骄奢之首级,可需大汉出兵去取?”

“陛下,这怕是不妥吧?”

窦浚眼角抽搐不已,心道换做他是军臣单于,瞧见这国书,必会恼得背过气去。

军臣单于绝不会依言就范的,否则将彻底威望扫地,在只尊奉强者的匈奴族内,再保不住大单于之位。

“有何不妥?”

刘彻抬眸看他,轻笑道:“近年匈奴太过老实,指不定暗中谋划着甚么,打草惊蛇未必是坏事,藏匿在草丛里的蝰蛇才是最危险,若是显了身形,反倒好对付了。”

窦浚久居朝堂,又能位列九卿,自是只奸猾狡诈的老狐狸,瞬间便领会了皇帝的话外之意,躬身笑道:“陛下英明!”

不出窦浚所料,匈奴使者接过这国书时,双手抖个不停。

这可是个要命的差事啊!

匈奴使者已可想见,大单于阅过国书后,挥刀将他剁成肉酱的场面。

“使臣务必即刻启程回返单于庭,将此国书尽速转呈军臣单于,免得耽搁太久,我大汉天子若是震怒,兵发漠北,就休怪我朝言之不预了。”

窦浚满脸鄙夷的嗤笑一声,便是转身离去。

今后从匈奴使团身上怕是再难捞到油水了,有这闲工夫,倒不如接见西域诸国的使臣,即便受的孝敬不够丰厚,但好歹能为清河百货多搭几条商路,弄些稀有的西域特产转卖,牟取暴利。

依着陛下的脾性,官员只要不渎职懈怠,贪污公帑,盘剥百姓,旁的事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从外邦蛮夷身上刮油水,陛下才没心思理会,不行通敌卖国之举即可。

近年清河百货已开遍大汉各郡的郡治,端是财源滚滚,尤是有了西域特产后,生意兴隆得紧,就是人手严重不足,向民间招募来的掌事和账房着实不顶用。

窦浚腆着老脸向皇帝陛下求了准允,得以派长子窦宪再往遗孤内院招募大量学员,岂料皇室实业,田氏商团乃至联合制衣早已先行下手,今岁完成学业的学子已被招募一空。

陛下有严令,为免揠苗助长之举,今后遗孤内院的学员未完成学业前,不得对外应募。

窦浚心焦不已,终是彻底领会到陛下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至理名言:时间就是金钱!

好在窦宪与国舅田胜交好,打听到个好主意。

田氏早在数年前便设立私学,入学之人非是族内子弟,而是田氏商团掌事及匠师的子嗣,请来先生如遗孤内院般教授那甚么术数财会之类的学问。

如今已有不少学有小成之人,进入田氏商团作掌事和账房,倒是可暂时借调给清河百货,先解燃眉之急。

窦浚自是欣然应允,沉吟片刻后,又是皱眉道:“这也非长久之计,倒不若我窦氏亦依样办个私学,让诸多家生子入学,用着更放心些。”

家生子为家奴所生,窦氏有其身契在手,确实比外人用起来要安心得多。

窦宪闻言,忙是出言附和道:“阿父所言甚是,若让家生子入学,还能让其身为家奴的父母双亲感念我窦家恩德,日后更会忠心不二。”

“正是此理。”

窦浚微是颌首,复又嘱咐道:“你去寻田胜,让他帮着延请些适格的教书先生,再将田氏私学的形制章程尽皆照搬即可。”

清河百货的章程就多是照搬田氏商团的,窦浚如今是瞧清楚了,皇室实业和田氏商团最初都是皇帝陛下捣鼓出来的,陛下本就是财神下凡,他们这些凡人只需抱着财神的大粗腿即可,多费脑子反倒会走岔了路子。

窦氏在长安城内财大势大,家主窦浚发了话,又是嗣子窦宪主其事,则甚么都不是难事,短短数日便是把窦氏私学捣鼓出来了。

让家奴之子入私学,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田氏私学的学子都是没有奴籍的良家子,窦氏私学的学子却有不少奴籍在身的。

御史们没找麻烦,倒是不少腐儒跳了出来,直道此举有辱斯文。

窦浚是甚么人?

太皇太后的嫡亲幼弟!

太皇太后向来尊奉黄老之学,觉着儒生就跟大粪般讨嫌,闻之此事,即便患了眼疾,仍是亲自提笔挥毫,给窦氏私学赐了块牌匾,“有教无类”。

皇帝刘彻闻言,不由捧腹大笑。

这群腐儒,被打脸了吧?

太学的博士仆射胡毋生则亲自出面驳斥这等迂腐言论,更在长安周报的“士版”连续撰文,痛斥腐儒此举徒招世人鄙夷,污儒家声名。有教无类乃孔老夫子毕生所求,腐儒数典忘祖,有何颜面以儒生自居?

近年讲求兼容并蓄和实用主义的公羊学派在刘彻的刻意扶持下,俨然成为儒家各派之首,胡毋生执公羊学派之牛耳,更是声名最盛的儒学宗师。

其言掷地有声,诸多大儒纷纷出面应和,进而引发了一场超乎意料之外的儒家教育理念大反思。

第五百三十五章 黥面为倭第七百七十七章 安息认怂第九十八章 酷吏张汤第四百四十七章 枸酱血案第八百三十五章 不务正业第五百二十章 清理门户第一百九十三章 天家骄女第五百九十六章 硫化橡胶第一百九十一章 国事家事第二百九十八章 无心插柳第四百一十五章 隋珠惊现第六百三十七章 铁道竣工第三百四十八章 乌孙灭国第七百九十五章 郝任入学第七十章 老汉家中 第三百六十二章 作壁上观第六百一十五章 入宫禀报第五百零二章 增设预学第三百零四章 雍凉乳业第二百零七章 奉旨为匪第四百二十二章 妻儿随任第六百一十五章 入宫禀报第一百五十章 丰年秋收第一百三十七章 血洗临洮 第六百四十二章 过载保护第五百四十八章 请款筑路第五百四十六章 化工安全第六百一十一章 贵女出府第五百九十八章 远交近攻第七百二十章 太子邀约第三百四十七章 立冬时节第一百七十三章 酒宴议政第三十九章 皇子抉择第六百七十五章 伴驾出行第五百八十六章 驰道驿站第六百四十二章 过载保护第一百一十九章 道家之源第六百九十四章 极大诱因第六百五十九章 国弱处卑第五百二十九章 王爵虚置第二百二十三章 攻守应对第三百四十九章 刘舜务工第五百一十八章 金融扩张第七百一十一章 母爱如斯第六百一十八章 太子师母第二百九十四章 帝后大婚第一百七十三章 酒宴议政第六十七章 国之羽翼 第十八章 管家野望 第八百二十二章 踏破龙城第六百零四章 安息特使第三十九章 皇子抉择第五百四十四章 佳期三月第三百八十六章 乌桓助阵第八百一十九章 进逼龙城第六百六十八章 平衡逆差第七百九十九章 神迹降临第三百八十五章 匈奴裂变新书征询,免费章节,请大家务必看看,拜托!第七百八十章 迈向成熟第八百零四章 及笄待嫁第三百八十九章 意欲突围第六百四十一章 血祭之年(下)第七百三十五章 滇国内附第四百四十三章 东郡油田第四百一十章 长秋医学第五百六十九章 火力发电第八十三章 庶民经济 第七百三十二章 张笃遇袭第一百零二章 东市巧遇 第一百三十九章 田间轶事第三十五章 大难不死第四百四十一章 火车轮船第三百九十九章 重整军制第四百零三章 春满人间第七百一十五章 太子二傅第三百零三章 朝堂议定第二百四十三章 联合制衣第二百七十章 三伏景象第一百零二章 东市巧遇 第四百零七章 朝堂换血第六百三十七章 铁道竣工第五百一十三章 舍儿套狼第七百六十六章 太子束发第四百零五章 母子平安第三百八十六章 乌桓助阵第十七章 御赐盛宴 第六百零九章 官办医馆第七百三十五章 滇国内附第八百三十章 长安协定第一百二十章 两军对垒 第三百零九章 麦棉复种第五十三章 内院探奇第三百一十章 营养早膳第三十六章 背后真相 第三百零七章 项王藏宝第五百六十六章 通信编码第五百一十七章 汉为刀俎第二百一十八章 滈水濯足第三百四十五章 番禺城破
第五百三十五章 黥面为倭第七百七十七章 安息认怂第九十八章 酷吏张汤第四百四十七章 枸酱血案第八百三十五章 不务正业第五百二十章 清理门户第一百九十三章 天家骄女第五百九十六章 硫化橡胶第一百九十一章 国事家事第二百九十八章 无心插柳第四百一十五章 隋珠惊现第六百三十七章 铁道竣工第三百四十八章 乌孙灭国第七百九十五章 郝任入学第七十章 老汉家中 第三百六十二章 作壁上观第六百一十五章 入宫禀报第五百零二章 增设预学第三百零四章 雍凉乳业第二百零七章 奉旨为匪第四百二十二章 妻儿随任第六百一十五章 入宫禀报第一百五十章 丰年秋收第一百三十七章 血洗临洮 第六百四十二章 过载保护第五百四十八章 请款筑路第五百四十六章 化工安全第六百一十一章 贵女出府第五百九十八章 远交近攻第七百二十章 太子邀约第三百四十七章 立冬时节第一百七十三章 酒宴议政第三十九章 皇子抉择第六百七十五章 伴驾出行第五百八十六章 驰道驿站第六百四十二章 过载保护第一百一十九章 道家之源第六百九十四章 极大诱因第六百五十九章 国弱处卑第五百二十九章 王爵虚置第二百二十三章 攻守应对第三百四十九章 刘舜务工第五百一十八章 金融扩张第七百一十一章 母爱如斯第六百一十八章 太子师母第二百九十四章 帝后大婚第一百七十三章 酒宴议政第六十七章 国之羽翼 第十八章 管家野望 第八百二十二章 踏破龙城第六百零四章 安息特使第三十九章 皇子抉择第五百四十四章 佳期三月第三百八十六章 乌桓助阵第八百一十九章 进逼龙城第六百六十八章 平衡逆差第七百九十九章 神迹降临第三百八十五章 匈奴裂变新书征询,免费章节,请大家务必看看,拜托!第七百八十章 迈向成熟第八百零四章 及笄待嫁第三百八十九章 意欲突围第六百四十一章 血祭之年(下)第七百三十五章 滇国内附第四百四十三章 东郡油田第四百一十章 长秋医学第五百六十九章 火力发电第八十三章 庶民经济 第七百三十二章 张笃遇袭第一百零二章 东市巧遇 第一百三十九章 田间轶事第三十五章 大难不死第四百四十一章 火车轮船第三百九十九章 重整军制第四百零三章 春满人间第七百一十五章 太子二傅第三百零三章 朝堂议定第二百四十三章 联合制衣第二百七十章 三伏景象第一百零二章 东市巧遇 第四百零七章 朝堂换血第六百三十七章 铁道竣工第五百一十三章 舍儿套狼第七百六十六章 太子束发第四百零五章 母子平安第三百八十六章 乌桓助阵第十七章 御赐盛宴 第六百零九章 官办医馆第七百三十五章 滇国内附第八百三十章 长安协定第一百二十章 两军对垒 第三百零九章 麦棉复种第五十三章 内院探奇第三百一十章 营养早膳第三十六章 背后真相 第三百零七章 项王藏宝第五百六十六章 通信编码第五百一十七章 汉为刀俎第二百一十八章 滈水濯足第三百四十五章 番禺城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