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八章 沐王出巡

华夏民族自古重视教育,权贵世家向来不吝于为子嗣投入大量教育资源,天家更是如此。

刘彻从不避讳以权谋私之举,为了让自家傻儿子见见世面,见得阳春三月好天气,便着宫邸学舍为学子们安排了巡游,让这群刘氏子弟出去增长见闻。

小刘沐因已封了王爵,故除却宫内的近侍和宫婢,旁的臣民多是不再称他皇子,而称之为沐王,抑或在无其他诸侯王在场时,直接唤为殿下。

沐王小殿下也学会自称“本王”了,然因未曾出宫开府,更未招募僚属,故尚没人称他为大王,他也就没机会自称“寡人”。

即便如此,刘彻初次见得小屁孩一本正经的板着脸,对这内宰自称本王时,险些绷不住笑意,一旁的皇后阿娇却不顾仪态,笑得花枝乱颤,可把自家儿子臊得满脸通红,从此但凡父母在场,他绝不会对宫人如此自称。

然在宫邸学舍就不同了,虚年九岁的沐王殿下经过寒休的努力锻炼,已将浑身肥膘减掉大半,虽是瘦了不少,却更显壮实,逐渐展现出刘氏子弟真正的遗传基因,狭长凤眸,阔肩厚背,身高腿长。

若只瞧刘沐的背影,宫中老人皆觉简直与皇帝陛下和胶东王刘寄年幼时是一模一样的,正因刘寄与刘彻颇为相像,故昔年汉帝刘启才将刘寄封了胶东王,正是刘彻被册为太子前的王爵。

然刘寄却是遗传了生母王皃姁那对圆杏大眼,却不是甚么含情脉脉的剪水双眸,而是瞪大如铜铃的那种,发起怒来,光是瞪眼就能把麾下将士吓得浑身哆嗦。

皇帝刘彻倒是也生了对凤眸,然不管是喜是怒,皆习惯性的微微半阖,鲜少似一惊一乍的刘沐般总是睁大双眼,故父子俩实乃形似神不似。

倒是太上皇刘启多年来种花养草,修身养性,眉眼间渐渐褪去昔日阴戾,虽尚算不得慈眉善目,但却愈发平和,比起父皇刘彻,刘沐反是更像皇祖父刘启。

学舍祭酒袁盎乃四朝元老,说是看着太上皇刘启长起来的都不为过,眼见沐王殿下随着年岁渐长,愈发长得像太上皇,平日责罚他时心里也有些犯怵了。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沐王殿下虽尚没甚么城府,不会似太上皇那般阴戾,然脾性之暴烈却犹有过之。

宫邸学舍才设了短短数月,沐王殿下就领着三位小伴读与蒙学馆的刘氏子弟扭打多次,尤是寒休结束,二月重新开馆授课后,战力暴涨的四人便连蒙学馆内年岁稍大的王侯子嗣也彻底揍趴下了。

若放在后世,这就是赤果果的校园霸凌!

然在大汉朝,只要不耽误课业,师长多是不管的,宫邸学舍内更是如此,禁卫和宫人皆在旁看着,若是见得下手太狠会出手阻拦,咬人拍砖可不行,刀剑更是不能携带的。

不管你是皇子还是王侯嗣子,堂堂正正的挥拳互殴,打疼了算你倒霉,打输了就老实听话,谁特么叫你废!

若是生来文弱的,譬如乘氏侯嗣子刘典,那就得学会找靠山,懂得想办法保护自己,甚至是暗中挑事。

干架不行,又不懂得团结,徒然自命清高的离群之人,是不适合承袭王侯爵位乃至帝位的,趁早离开宫邸学舍,转往太学,看看是否能跟着夫子们学诗词歌赋或跟着理工博士们学些科学知识。

总之宫邸学舍的立学宗旨,就是为刘氏宗族培养出精英子弟,培养出一群凶猛的虎狼。

实话实说,只要大汉帝位还是老刘家坐着,刘彻不在乎是否传承于他的子孙,甚或只要华夏还是炎黄子孙的天下,帝位旁落外姓也无所谓。

不是他心胸开阔,而是他至今谨记皇祖母昔年所言,世间万物皆非可永久长存,大汉朝昔日是没有的,来日也终将消失。

秦王嬴政自号始皇帝,想让大秦帝位万世相传,却反是只传了二世。

严刑,峻法,皆难保社稷传承,唯有不断培养出合格的继任之君,或能多传个数代。

刘彻不好女色,也不欲广纳嫔妃,而皇后阿娇多年未曾再孕,使得刘彻膝下唯有刘沐这独子。帝皇子嗣单薄,对社稷不是甚么好事,然刘彻也无意改变心意,顶多让自家傻儿子早日大婚,多多繁衍子嗣。

若实在不行,帝位换人也无妨,反正文帝的皇位真要算起来,也是传承自其兄长惠帝的。

儿孙自有儿孙福,只要大汉社稷稳固,刘彻也不想为儿孙操心太多,世事难料,谁都说不准将来会有甚么意外。

嗯……说是这么说,但自家傻儿子还是要好好培养才行。

皇帝刘彻闻得沐王殿下已“称霸”蒙学馆,威风凛凛的对着一众“小弟”自称本王了,不禁龙颜大悦,觉着真该好好赏他。

赏甚么?

沐王殿下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貌似甚么都不缺,就想出宫游玩。

父子连心,刘彻晓得儿子的心思,觉着让半大孩童常年呆在深宫内苑也确实残忍,似刘沐的小伴读们都是能不时出门游玩的,刘沐没少听他们说些宫外的趣闻轶事,心生向往实属正常。

刘彻考量许久,恰巧太尉李广前来觐见,说是大河水师呈报,三年来从圁阴船厂购置的铁甲战舰已达两百艘,且都已经过下水验收,正式整编成军。

依着原本规划,这批中小型战舰将要尽数启航,从上郡圁阴军港顺河而下,直至入海,进行长时间的近海航行操演,为后续建造大型战舰提供参考,以便查漏补缺,河川行船和海上航行可不是一回事。

刘彻闻得李广奏报,不由福由心至,索性让自家傻儿子和宗亲子弟们长长见识,免得终日捧着那些格物书籍不解其意。

没错,宫邸学舍是教授格物之术的,不但涉及后世的中小学物理,还包括化学,不过是列入君子六艺中的“九数”课目。

清河王刘乘身为帝国科学院监,又是刘沐的九数蒙师,早就开始教授刘沐及其伴读各种数理知识。

宫邸学舍设立后,刘乘除却继续给数位“亲传弟子”开小灶,还特意延请诸多帝国科学院的博士仆射,让他们抽出时间,轮番至宫邸学舍教授九数课目。

可以说,宫邸学舍的诸多皇室子弟,不管是蒙学馆还是预学馆,无论是君子六艺中的哪个课目,获得的教育资源无疑是现今大汉最顶级的,这也使得日后的刘氏宗族涌现出诸多在各自领域有所成就的大能。

嗯……不是所有官二代和富二代都是纨绔废材的,换在后世,若有孩童自幼得到中科院士和文学巨匠的亲身指点,且自身头脑不至蠢到无药可救,光是耳濡目染数年就足以受益终生了。

此乃后话,暂且不提。

虽说有良师教导,但大汉毕竟不是后世的工业社会,皇室子弟们虽学了不少理工知识,但在平常生活中鲜少能找到可供参照的实物。

譬如火车轮船,即便沐王殿下难得大方的拿出不少模型,让诸位族兄族弟观看,但他们也顶多瞧个新奇,看看热闹,还是闹不懂为何要学这格物之术。

让他们去看看真正的轮船和……火车!

大汉现今不止造出了轮船,便连火车也真正付诸实现了,只是还属于最初级的小型机车,且也没有足够的钢铁大量铺设铁轨,唯是在圁阴城建造了一条短程的双线铁轨和两列火车,用燃煤轮机的火车头拖着,在圁阴船厂和军港间往返运送大型部件及舰炮和蒸汽轮机等重物。

沐王殿下乃皇帝陛下独子,瞧这情形,册为储君只怕是早晚之事,身份何等尊贵,可容不得半分闪失,否则怕是要社稷动荡了。

皇帝陛下发了话,群臣不好劝阻,宗正卿刘歂却忠于职守,在苦劝未果后,毛遂自荐要亲自随行。

他不得不如此,且先不说沐王殿下,但凡那些王侯子弟们有半分差池,刘氏宗亲们非闯入他的府邸,讨要说法不可。

他们不敢向皇帝陛下问罪,还不敢拿他出气?

宗亲子弟都看顾不好,要宗正卿是吃屎的啊?

太常卿刘买却不以为意,虽说他的独子刘典也会随行,但那小子向来是个有主意的,看着终日闷不吭气,实则贼滑得紧,倒是颇像广川王刘越的。

况且皇帝陛下对沐王如此着紧,岂会不思虑妥当?

确如刘买所料,虽说京畿五大骑营皆已出征,然长安城内尚余六万城卫,两万羽林卫及一万郎卫。

皇帝刘彻索性调拨了殿内中郎署的三千郎卫,加五千羽林卫,由殿内中郎将仓素统率,护卫沐王“出巡”上郡。

三月中旬,沐王殿下奉旨出巡,在大队人马的护卫下往上郡去了。

宫邸学舍的王侯子弟们倒也没尽数随行,盖因蒙学馆乃是招收虚年六岁至十二岁的孩童,有些年岁过小的不宜舟车劳顿,有的才刚开始学着骑马,是没法跟着去的,哭闹也没用。

预学馆的学子们倒是半个没落下,且多是骑马随行,实在撑不住,跟不上的,才会登上舆车,与蒙学馆的族弟们同乘。

若无病痛或非远行,文官不坐轿,武将不乘车,这是秦汉两朝的潜规则,不守也可以,只是不免招人嘲笑,热血少年们是好面子,丢不起这人!

殿内中郎将仓素颇是体谅他们,有意无意的走走停停,中途还在数座大城略作休整,八百余里宽阔平坦的沥青大道,硬是用了月余方才走完。

沐王殿下不但能欣赏沿途景致,还能在诸多内卫和暗卫的护持下,偶尔乔装到各城游玩,连坊市都去过了,着实欢腾得紧,压根不晓得他那不靠谱的母后,此时正在长安椒房殿里唉声叹气,惦记着这个小没良心的不肖子。

第三百五十二章 出言请战第六百二十章 冲撞太子第四百五十五章 尚书台阁第五百七十二章 岭南铝业第一百五十二章 心理医官第七百四十九章 没心没肺第一百九十五章 平准府司第三百六十二章 作壁上观第四百零四章 皇后临盆第二百四十五章 大义灭亲第四百四十八章 有限战争第三百六十九章 泄密之人第四百六十七章 齐萱求见第四百一十八章 田税新法第一百七十五章 东郭农丞第八百零五章 欲征漠北第五十九章 艾格服饰第五十七章 医学见习第七百八十章 迈向成熟第六百六十七章 汉学当立第六百二十四章 国之爪牙第二百零九章 江都密报第三百五十七章 刘舍辞官第三百六十章 雷管现世第七十章 老汉家中 第七百二十六章 抵达布山第一百二十九章 关城大捷第六百三十三章 佯攻敌都第一百三十四章 塞外羌人第三百一十四章 除夕缠绵第五百七十二章 岭南铝业第一百五十六章 太后相召第一百八十七章 太守府衙第四百七十二章 窦后崩殂第二百八十一章 实地考察第四百三十六章 腊月返京第三百一十三章 少府钱庄第八百章 欲善其事第一百六十章 慑服中原第二百九十九章 何为拘束第一百八十四章 淮水异动第八百二十章 迎汝还汉第三百一十二章 禁军改制第二百六十九章 拜谒公婆第二百二十二章 血洗漠南第六十一章 西郊迎秋第八百一十章 天罗地网第七百八十四章 未来婆家第二百六十八章 黄埔军学第三百五十九章 椒房用膳第一百章 企业划分第一百七十一章 打击盐商第一百一十七章 刘彻领军第七百四十三章 敲诈勒索第七百五十八章 何为皇商第七章 太子废立第六十二章 蹛林云中 第四百三十三章 中央钱庄第五百九十九章 经略外夷第三百八十四章 皆是阴狠第四百三十一章 骑营演训第五百零四章 伴读入宫第一百六十五章 载人运输第四百六十八章 登门探望第三百三十三章 两代医者第八百一十九章 进逼龙城第七百四十六章 意气风发第五十三章 内院探奇第七百二十六章 抵达布山第六百四十八章 入宫观礼第四百一十八章 田税新法第三百八十二章 全军溃逃第七百四十七章 太子登门第四百六十三章 雒越复国第四百八十五章 齐山婚事第七百四十三章 敲诈勒索第五十四章 春心萌动 第五百四十一章 浪荡少年第二百三十四章 泬西新区第一百六十七章 乌桓来使第五百六十六章 通信编码第一百八十一章 公羊春秋第七百四十五章 泰安随任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色七夕第七百一十章 小遗席间第八百二十章 迎汝还汉第六百七十七章 四郡两关第一百六十七章 乌桓来使第三百三十九章 虽远必诛第六十八章 诸事妥当第八百一十章 天罗地网第二百九十七章 经略南越第二百八十二章 碑前行祭第四百零六章 各自盘算第三百零四章 雍凉乳业第三十一章 特种作战 第十六章 仁孝家宴 第二百二十九章 泰安公主第七百三十五章 滇国内附第一百八十七章 太守府衙
第三百五十二章 出言请战第六百二十章 冲撞太子第四百五十五章 尚书台阁第五百七十二章 岭南铝业第一百五十二章 心理医官第七百四十九章 没心没肺第一百九十五章 平准府司第三百六十二章 作壁上观第四百零四章 皇后临盆第二百四十五章 大义灭亲第四百四十八章 有限战争第三百六十九章 泄密之人第四百六十七章 齐萱求见第四百一十八章 田税新法第一百七十五章 东郭农丞第八百零五章 欲征漠北第五十九章 艾格服饰第五十七章 医学见习第七百八十章 迈向成熟第六百六十七章 汉学当立第六百二十四章 国之爪牙第二百零九章 江都密报第三百五十七章 刘舍辞官第三百六十章 雷管现世第七十章 老汉家中 第七百二十六章 抵达布山第一百二十九章 关城大捷第六百三十三章 佯攻敌都第一百三十四章 塞外羌人第三百一十四章 除夕缠绵第五百七十二章 岭南铝业第一百五十六章 太后相召第一百八十七章 太守府衙第四百七十二章 窦后崩殂第二百八十一章 实地考察第四百三十六章 腊月返京第三百一十三章 少府钱庄第八百章 欲善其事第一百六十章 慑服中原第二百九十九章 何为拘束第一百八十四章 淮水异动第八百二十章 迎汝还汉第三百一十二章 禁军改制第二百六十九章 拜谒公婆第二百二十二章 血洗漠南第六十一章 西郊迎秋第八百一十章 天罗地网第七百八十四章 未来婆家第二百六十八章 黄埔军学第三百五十九章 椒房用膳第一百章 企业划分第一百七十一章 打击盐商第一百一十七章 刘彻领军第七百四十三章 敲诈勒索第七百五十八章 何为皇商第七章 太子废立第六十二章 蹛林云中 第四百三十三章 中央钱庄第五百九十九章 经略外夷第三百八十四章 皆是阴狠第四百三十一章 骑营演训第五百零四章 伴读入宫第一百六十五章 载人运输第四百六十八章 登门探望第三百三十三章 两代医者第八百一十九章 进逼龙城第七百四十六章 意气风发第五十三章 内院探奇第七百二十六章 抵达布山第六百四十八章 入宫观礼第四百一十八章 田税新法第三百八十二章 全军溃逃第七百四十七章 太子登门第四百六十三章 雒越复国第四百八十五章 齐山婚事第七百四十三章 敲诈勒索第五十四章 春心萌动 第五百四十一章 浪荡少年第二百三十四章 泬西新区第一百六十七章 乌桓来使第五百六十六章 通信编码第一百八十一章 公羊春秋第七百四十五章 泰安随任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色七夕第七百一十章 小遗席间第八百二十章 迎汝还汉第六百七十七章 四郡两关第一百六十七章 乌桓来使第三百三十九章 虽远必诛第六十八章 诸事妥当第八百一十章 天罗地网第二百九十七章 经略南越第二百八十二章 碑前行祭第四百零六章 各自盘算第三百零四章 雍凉乳业第三十一章 特种作战 第十六章 仁孝家宴 第二百二十九章 泰安公主第七百三十五章 滇国内附第一百八十七章 太守府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