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七章 倭王八岐

倭奴列岛有四座大岛,在大汉海疆志内皆有命名,从北至南分别为虾夷(北海道),寇奴(本州),伊予(四国),筑紫(九州)。

四大倭岛中,以寇奴岛面积最大,比朝鲜半岛还略微大些,且地势狭长,从东北向西南延伸,全长近愈三千里,岛上分布着大大小小百余倭国,或许有些尚是不能称之为国,而是更偏向部族联盟的政体。

汉廷命朝鲜国征召男子入伍,编列仆从军,搭乘大汉北海水师战舰,登岛清剿倭奴,至今已有四年之久,然进展极为缓慢,现今真正能完全掌控的唯有倭奴列岛南端的筑紫岛。

筑紫岛距离西面的小岛伊伎不足百里,汉军战舰从对马岛的军港出发,往东南行驶二百里,渡过对马海峡就能抵达伊伎岛,故在伊伎岛兴建起临时停靠补给的海陆码头,并将部分朝鲜百姓迁到该岛居住后,向筑紫道东岸运送物资就极为方便了。

正因有汉军战舰源源不断的运送来各类军需补给,战力低下的朝鲜仆从军才能靠着水磨功夫将筑紫岛完全占据清剿,彻底肃清岛上的倭奴土著。

然在北上征讨寇奴岛时,汉军战舰的运送距离拉得长,给朝鲜仆从军的补给运送带来不小困难,加之寇奴岛上的倭奴土著为数众多,且熟悉当地的复杂地形,缺少战马代步的八万朝鲜仆从军难以大范围追剿,陷入了终日疲于奔命的窘境,士气日渐衰落。

非但如此,因着朝鲜仆从军的血腥屠戮,不少倭国纷纷结盟或是相互吞并,短短四年内竟在寇奴岛的中部和西部出现数个属民过十万的“大国”。

朝鲜将领是从倭奴战俘口中拷问出此等情势,不禁诧异万分,若实情真是如此,那倭奴列岛上的倭奴土著总数应不下百万之众,着实大大超出朝鲜国乃至大汉的预估。

于是乎,朝鲜领兵将帅上书汉廷,既为战势受阻向大汉皇帝请罪,亦不忘将此间情势详细奏禀,向汉廷求援。

不求汉廷发兵,但求汉廷不再管控乃至限制朝鲜仆从军的各类军备,至少多提供些战马,否则在偌大的倭岛,朝鲜将士无论是行军还是运送物资,都面临着极大的困难。

大汉皇帝却是恍若未闻,刘彻本就是要在汉廷尚未有余力囤兵倭奴列岛时,将这些岛屿血洗成无人岛,且战后的朝鲜百姓也仅能生活在对马岛和伊伎岛,在汉军水师的监控下为大汉老老实实挖掘开采银矿。

怎么可能准许让朝鲜仆从军拥有精良的兵械和战马?

百万倭奴虽是不少,但毕竟多是些尚在结绳记事的土著蛮夷,铜铁兵械都铸造不出的,可若在清剿倭岛的过程中,领兵的朝鲜将领伺机做大,不再遵从汉廷调派,在倭岛拥兵自重乃至自立为王,那就是要奴隶有奴隶,要技艺有技艺了。

岂非养虎遗患么?

刘彻可不愿见得倭奴列岛日后出现大批朝鲜和倭奴的混生孽种,为大汉后世子孙留下隐患。

汉廷是要朝鲜仆从军血洗倭岛,而非是去繁衍子嗣,传播文明的!

面对汉廷迟迟不予理会,远在倭岛的朝鲜将领们亦无可奈何,只得继续统率麾下将士清剿倭奴,半分不敢懈怠,盖因汉军水师战舰不是无偿为他们运送军需的,粮草军械皆须用倭奴的战俘或首级来换取。

以战养战,若朝鲜将士不去劫掠和杀戮倭奴,就得饿肚子,就得靠打猎和采集野菜野果填饱肚子。

朝鲜将士固然可以违逆汉廷军令,然他们留在对马岛和伊伎岛的亲眷必死无疑,他们自身也将流落在这“莽荒”倭岛,余生皆与矮小猥琐的倭奴土著为伍。

现实就是这般残酷,弱者虽有选择的权利,但所有的选项却皆是强者制定的。

汉廷真的无所作为么?

自然不是!

汉七十六年,四月中旬。

北海水师分出部分战舰,悄然驶过筑紫岛的南部海域,绕到筑紫岛的东北,寇奴岛的东南,将舰上搭载的两千余人和大批军械送到伊予岛。

伊予岛乃是倭奴四大岛中面积最小的岛屿,地势多山,山地约占岛屿面积的八成,在汉代尚未因陆地沉降而与寇奴岛彻底分开,两座大岛间以一条狭长的山梁相连。

严格说来,也算不得山梁,盖因其山大半没于海水中,隆起而露出海面的部分也不过区区数丈,故北海水师的绘图匠师在仔细探勘过后,在大汉海疆志中将此山梁命名为“濑户道”。

濑户道狭长而崎岖,寇奴岛和伊予岛的倭奴土著往来不多,又因伊予岛多山地,岛上数条川流皆短小,淤积出的滩涂狭小且分布零散,实在不适合大量百姓聚居耕作,故寇奴岛上那些“强大”的倭国对伊予岛没太大的占领欲,伊予岛上的甚为闭塞的诸多倭奴部族得以苟全乱世。

玄菟太守张汤矗立于战舰甲板之上,看着各艘战舰纷纷放下侧弦舟楫,向海岸滩涂划去。

“你须谨记,世间已无汉将秦立,唯有倭王八岐。”

张汤微是侧身,向身边那脸上黥满青蓝图文的男子淡淡道。

男子微阖眼睑,默默颌首。

他落得这步天地实乃自作自受,也不怨旁人,唯是心有愧疚,不该牵累麾下的百余亲卫将士,让他们也遭黥面毒哑,放逐倭岛,便连姓名亦皆被褫夺,换了倭奴土著的贱名。

“倒也无须太过丧气,陛下既是开恩,让你等立功赎罪,日后未必没有返归故土与妻儿重聚的机会。”

张汤虽向来阴戾狠辣,却也知自身肩负的使命与八岐等罪人息息相关,若他们消极懈怠,余下的两千死囚是无法办成甚么大事的。

是的,死囚,两千死囚,尽数黥面毒哑,且不识笔墨的两千死囚。

实则八岐及他昔日的百余亲卫也算是死囚,与其余两千死囚不同的,乃是他们的亲眷大多被羁押在玄菟郡治东暆城,而他们出身的亲族更有不少是大汉的世家大族。

两千死囚,不多,却也不少。

皆是桀骜彪悍的精壮男子,既有江洋大盗,亡命之徒,亦有如八岐等人触犯军律的军士。

立倭国,称倭王,掠地屠城,待得倭岛无人,他等方可归汉!

然此事不可无限期的拖沓,十年为期,届时若仍未大功告成……

皇帝陛下没明说,玄菟太守没明说,但八岐等人皆是心知肚明,他们的妻儿乃至亲族今后的荣辱乃至生死,端看他们在这倭岛如何行事。

光凭两千死囚,想要血洗四大倭岛,剿灭百万倭奴自是不可能,然他们皆已黥面毒哑,除却身量比寻常倭奴土著高大魁梧,想要以倭奴人的身份去征服和统治倭奴人,倒也不难的。

化囚为夷,以夷制夷,不过如此耳。

这甚为闭塞的伊予岛,便是倭王八岐的“王兴之地”,唯有在此站稳脚跟,方能北上征伐寇奴岛上的诸多倭国。

皇帝刘彻倒也没冀望太多,八岐等人带着区区两千死囚想在十年内征服四大倭岛,那无疑痴人说梦。

然伊予岛位于寇奴岛的东南面,只要八岐征服伊予岛,将岛上的倭奴部族皆纳为己用,应能得数万精壮倭男,再装备上汉军战舰运来的大批兵械,足以通过濑户道兵发寇奴岛的东部。

论起整军备战和排兵布阵,倭奴土著岂会是八岐等人的对手?

何况八万朝鲜仆从军军已然占据了寇奴岛西部沿海的大部分地域,不断清剿残余的倭奴,侥幸未死的倭奴皆往中部的地垒山地逃窜,不少更是流亡到东部的数处丰饶平原。

寇奴岛北部纵贯着三大山脉,中部亦是交错着众多峰谷和盆地,加之河网稠密,使得朝鲜仆从军的进军速度极为迟缓,非但大为减损战力和士气,更容易顾此失彼,往东部进兵,不少倭奴又流窜到西部。

正因如此,八岐等人在伊予岛“立国”,进而征伐寇奴岛诸国就显得尤为必要,八岐将会冠以“倭王”的身份,比起那些外来的杀人不眨眼的朝鲜“恶魔”,倭奴土著自然更愿投入“本族王者”八岐的麾下。

待得八岐等人大功告成,百万倭奴还能剩下多少?

即便剩下得再多,也不过是八岐等人日后用来向汉廷请功赎罪,求得返归汉疆与家人团聚的祭品。

身为王者,想让治下子民好好活着,确非易事;然若想要治下子民尽数死去,那无疑是简单得多了。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懂得这道理的倭奴土著,应是不多的。

“你等清剿倭奴时,切记尽数斩下首级,妥善硝制,每岁四月朔与十月望,水师舰群皆会运送军需前来,依首级数目给予你等相应数量的各式军需,若有旁的需求,尽可遣人密报本官,本官会酌情调拨的。”

张汤见得大部分死囚和军需已陆续卸船登岸,便是对亦将动身登岸的八岐道。

八岐默然片刻,躬身向张汤深揖,久久不起。

张汤喟然长叹道:“本官知你妻自幼娇贵,从未吃过甚苦,日后会遣人好生看顾,好吃好喝伺候着,绝不会委屈了她。”

八岐起身再揖,随即转身离去,端是身形挺拔,脚步疾而不乱,似是恢复了往昔的几分精气神。

“诶,本是将门虎子,却羁于儿女私情,落得这般境地。”

张汤暗自唏嘘,许是因年事渐高,他近来确是比过往心软不少,至少减却了三分戾气,敛去那酷吏做派,倒是真有些封疆大吏的堂皇架势了。

第三百一十一章 长安械斗第三百二十二章 铸钢为犁第七百六十章 不负相思第一百六十章 慑服中原出差结束,坐高铁回家,估计晚上才能更新漏写十章,今天请假改大纲,明天双更。第三百九十五章 处置薄氏第三百一十六章 长安周报第五百六十五章 信号传输第四百一十七章 公卿更替第七百五十二章 东风客运第四百七十八章 对马清倭第五百四十九章 塬南壅塞第四百四十五章 长安学区第一百五十一章 挣钱差事第二百九十章 渡过天灾第四百六十五章 圁阴船厂第七百五十三章 弱是原罪第五百八十六章 驰道驿站第六百二十八章 战局有变第六百零一章 欺人太甚第六百六十一章 坑爹坑儿第六百五十四章 适材适所第七百一十三章 诸事妥当第五百六十二章 筑路实践第三百八十八章 两军接战第二百五十四章 经商之道第六百四十四章 宫邸女学第六百一十六章 得妻如此第一百二十章 两军对垒 第七百三十六章 少年志气第五百四十二章 以珠抵过第二百一十七章 待汝寻仇第二十八章 烧制玻璃第五百七十三章 李陵随军第二百零二章 筹建边城第一百一十八章 煽动仇恨第五百九十三章 分子之筛第七百六十一章 困兽犹斗第七百一十八章 祆教大兴第六百四十九章 父爱无言第八百一十三章 武刚战车第三百零六章 商贾世家第六百四十三章 帝皇心术第五百零八章 沐王出巡第一百六十一章 年节将近第四十九章 湖心垂钓 第七百七十八章 犹太祭祀第二百六十二章 清河百货第三百四十三章 舰队停靠第二百六十七章 意在扩编第三百四十二章 南越将亡第四百六十四章 匈奴分裂第二百六十八章 黄埔军学第九十八章 酷吏张汤第二百七十二章 秋季局势第三百一十八章 诸般绸缪第六百九十六章 欧亚烽烟第三百零八章 速难平原第三百四十七章 立冬时节第四百八十五章 齐山婚事第八十一章 羽林出击第十七章 御赐盛宴 第七百四十五章 易言请罪第一百一十二章 全线出击 第八百零三章 东方先生第七百五十五章 感光胶片第二十四章 宜室宜家第六百六十一章 坑爹坑儿第七百五十章 大浪淘沙第一百四十五章 争相竞价 第五百四十一章 浪荡少年第八百三十章 长安协定第二百六十六章 乌桓备战第八百三十六章 离京赴任第七十八章 匈奴大帐 第三百六十四章 敦煌军镇第七百一十九章 嗣子逛街第二百八十三章 太庙及冠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使乌桓第四百九十七章 霍氏去病第四百一十九章 金融调控第二百六十九章 拜谒公婆第三百六十四章 敦煌军镇第四百五十三章 滇国来朝第三百八十一章 击溃前军第三百四十三章 舰队停靠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鲜割地第六百五十一章 意欲撤兵第二百一十五章 文君出蜀第六十一章 西郊迎秋第二百八十三章 太庙及冠第七百一十四章 为子作揖第三百一十四章 除夕缠绵第四百九十二章 卫生防疫第一百四十八章 募民屯田第七百五十一章 直男刘沐第六百五十二章 战时征募第四百九十四章 大军集结第五十五章 草原马贼
第三百一十一章 长安械斗第三百二十二章 铸钢为犁第七百六十章 不负相思第一百六十章 慑服中原出差结束,坐高铁回家,估计晚上才能更新漏写十章,今天请假改大纲,明天双更。第三百九十五章 处置薄氏第三百一十六章 长安周报第五百六十五章 信号传输第四百一十七章 公卿更替第七百五十二章 东风客运第四百七十八章 对马清倭第五百四十九章 塬南壅塞第四百四十五章 长安学区第一百五十一章 挣钱差事第二百九十章 渡过天灾第四百六十五章 圁阴船厂第七百五十三章 弱是原罪第五百八十六章 驰道驿站第六百二十八章 战局有变第六百零一章 欺人太甚第六百六十一章 坑爹坑儿第六百五十四章 适材适所第七百一十三章 诸事妥当第五百六十二章 筑路实践第三百八十八章 两军接战第二百五十四章 经商之道第六百四十四章 宫邸女学第六百一十六章 得妻如此第一百二十章 两军对垒 第七百三十六章 少年志气第五百四十二章 以珠抵过第二百一十七章 待汝寻仇第二十八章 烧制玻璃第五百七十三章 李陵随军第二百零二章 筹建边城第一百一十八章 煽动仇恨第五百九十三章 分子之筛第七百六十一章 困兽犹斗第七百一十八章 祆教大兴第六百四十九章 父爱无言第八百一十三章 武刚战车第三百零六章 商贾世家第六百四十三章 帝皇心术第五百零八章 沐王出巡第一百六十一章 年节将近第四十九章 湖心垂钓 第七百七十八章 犹太祭祀第二百六十二章 清河百货第三百四十三章 舰队停靠第二百六十七章 意在扩编第三百四十二章 南越将亡第四百六十四章 匈奴分裂第二百六十八章 黄埔军学第九十八章 酷吏张汤第二百七十二章 秋季局势第三百一十八章 诸般绸缪第六百九十六章 欧亚烽烟第三百零八章 速难平原第三百四十七章 立冬时节第四百八十五章 齐山婚事第八十一章 羽林出击第十七章 御赐盛宴 第七百四十五章 易言请罪第一百一十二章 全线出击 第八百零三章 东方先生第七百五十五章 感光胶片第二十四章 宜室宜家第六百六十一章 坑爹坑儿第七百五十章 大浪淘沙第一百四十五章 争相竞价 第五百四十一章 浪荡少年第八百三十章 长安协定第二百六十六章 乌桓备战第八百三十六章 离京赴任第七十八章 匈奴大帐 第三百六十四章 敦煌军镇第七百一十九章 嗣子逛街第二百八十三章 太庙及冠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使乌桓第四百九十七章 霍氏去病第四百一十九章 金融调控第二百六十九章 拜谒公婆第三百六十四章 敦煌军镇第四百五十三章 滇国来朝第三百八十一章 击溃前军第三百四十三章 舰队停靠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鲜割地第六百五十一章 意欲撤兵第二百一十五章 文君出蜀第六十一章 西郊迎秋第二百八十三章 太庙及冠第七百一十四章 为子作揖第三百一十四章 除夕缠绵第四百九十二章 卫生防疫第一百四十八章 募民屯田第七百五十一章 直男刘沐第六百五十二章 战时征募第四百九十四章 大军集结第五十五章 草原马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