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三章 李陵随军

冬月未至,漠南草原却已风雪渐起,乌桓牧民们赶着羊群,驱着骡车,拖家带口的返回乌桓山脉越冬。

大批乌桓骑射却是集结整军,只等汉廷号令出兵,便即出乌桓山脉,前往玄菟郡治东暆城外的军港,搭乘北海水师的战舰到倭奴列岛,登岸清倭。

然待得汉廷军令颁下,乌桓将士们却是大出意外,竟不是要前往倭岛,而是要前往那甚么仰光郡。

前来颁旨的大行丞宋远满脸不欲多作解释的神情,心下却也是无奈得紧,月余前陛下确是下旨,让乌桓出兵清倭的,然就在数日前,又有内卫执圣旨前来,让宋远前往乌桓山脉,亲自主持此事。

宋远乃是大行府属官,按说是不该过多涉入军务的,然此番皇帝及太尉府是要征乌桓骑射南下,从大汉境内穿过中原和岭南,先抵达岭南胥浦城,在从陆路前往仰光城。

乌桓各部首领闻得军令变更,皆是向宋远讨要说法,不是他们不愿发兵,恰恰相反,他们拚命希望自身所属部族能多出动兵员参战。

原因无他,月余前汉廷的军令,是要让乌桓发十万大军,前去登岛清倭,而变更后的军令,则是再度征调之前曾随汉军征伐巽加王朝的四万精锐骑射,先到仰光城驻扎,或许要再度征伐身毒诸国。

这特么还了得么?

那四万乌桓骑射出征年余,去岁返归族内,带回的大批金银珠玉简直闪瞎了各部首领的老眼。

身毒,遍野黄金之地,战力衰微之国,这对半游牧半农耕的乌桓人简直就等同敞开大门的宝库。

说实话,若非大汉国力强盛,远非乌桓可匹敌,乌桓人可不会满足于为汉人牧羊赚到的辛苦钱,发兵劫掠才是首选。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大汉君臣早是瞧得清楚,故近年不断强购乌桓马匹,且不准乌桓人在漠南草原牧马,同时严苛限定每岁售卖给乌桓各部兵械数量,即便那些兵械皆是大汉边军汰换下的废旧品。

如此种种,皆是为了限制乌桓战力,便如同对朝鲜实施军备限制般。

汉廷势大,行事无所顾忌,用的皆为阳谋,乌桓首领们倒也识时务,老老实实的认命,没敢搞甚么阳奉阴违的手段。

好在汉廷还算厚道,在北方边塞为乌桓开边市,降关税,又让他们得以到漠南草原牧羊,赚取赀财用来购置汉货,大多乌桓族人非但能吃饱穿暖,偶尔还能买些茶叶和饴糖之类的好货,尝尝滋味。

饶是如此,日渐奢靡的乌桓贵族们却仍稍嫌不足,柔滑的丝绸,精美的瓷器,醇香的佳酿,端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样样皆须耗费大笔赀财。

缺钱,很缺钱!

此乃乌桓贵族们的共识,他们渴望获得更多的钱财,而掠夺往往是最快捷的生财途径。

随汉军征伐巽加王朝的那四万乌桓将士,不但带会堆积如山的金银珠玉,更让乌桓全族懂得万里之外的身毒人如何富庶,却又如何孱弱。

倭奴是甚么情形,乌桓人虽不甚清楚,却约莫晓得是些未开化的山野土著,就算出兵替大汉清倭,顶多如过往般,用首级换取赀财,哪有比得了到身毒去抢掠所获?

因着此等颇为虚妄,却也带着几分实际的美好向往,乌桓人压根没把出兵身毒视为征战沙场,而是看成去宝库搬金银珠玉了。

“上使,我乌桓各部已然集结了十万将士,现今朝廷却只征调那四万精锐,那余下的六万将士该如何安抚啊?”

薄奚部首领忽都硬着头皮出言道,旁的各部首领亦是纷纷出言附和,眼中满是期待。

“你等须知,此番你乌桓将士须先穿越汉境,南下岭南边城,朝廷能允四万乌桓骑射已是不易……”

宋远言犹未尽,语义却已极为明显,汉廷不可能放任更多的乌桓将士踏入汉境的。

饶是这四万乌桓骑射,也须待得囤驻京畿的细柳骑营赶至北方边塞,才会准他们入境,与之同下岭南胥浦,再转往仰光。

是的,细柳骑营亦将前往仰光,现下囤驻岭南郡的瓯骑和闽骑亦然,加之本囤驻仰光的义渠骑营,大汉将再度集结十余万骑兵。

乌桓首领们也听出宋远的话外之意,觉着汉廷也未免太过谨慎,就算十万乌桓将士踏入汉境,也不敢犯汉民秋毫啊。

他们乌桓人又没疯,别说十万骑射,就算如匈奴最强盛时,有控弦之士四十余万,也绝难于现今的大汉匹敌。

就算大汉将那万里关墙尽皆拆了,乌桓人都不敢生出半分妄念。

宋远见得他们面有不甘之色,心中不禁冷笑,陛下和诸位重臣的盘算,可是要将这四万乌桓精锐皆归化入汉,为大汉戍守边陲的。

乌桓全族已近百万之众,汉廷是觉不会让他们尽数归化入汉,正如昔年的羌骑将士,立下足够战功,其军眷方可册入汉籍,徙入汉境安置。

乌桓虽可集结十万乃至更多的兵员,然真正的精锐也就将将四万出头,且是从各部挑出的勇士,先前随汉军征伐巽加王朝,若非大将军刘寄遣军律官坐镇乌桓骑营,这临时拼凑出的四万乌桓精锐怕是难以齐心作战,只是一盘散沙,一群乌合之众罢了。

将这四万乌桓精锐归化入汉,且让其常年囤驻在万里之外,乌桓战力必是大为削弱。

过得数十载,这些乌桓精锐的后裔怕是早以汉人自居,羞于提及体内流淌着的蛮夷骨血,正如北地义渠归化多年的胡人,及已正式列入汉军编制的胡骑将士们。

民族的凝聚力源自其文化向心力,半开化的乌桓部族,与我煌煌大汉谈甚么文化呢?

无须讳言,刘彻确是个稍显偏激的种【族】主义者,然这并不意味着他治下的大汉不会归化少量外族精英,关键还是把握好尺度。

后世元首清洗犹太人,逼得诸多犹太科学家纷纷逃亡,导致德意志的原子弹研制进度大为减缓,否则二战结局如何,犹未可知。

现今大汉虽强,却也当引以为戒。

帝都长安,出征在即的细柳校尉卫青颇是犯愁,非是畏战怯战,实是此番有百余黄埔军学的优秀学员要随军出征。

除却各校营每岁轮派来进修的将官,黄埔军学的其余学员多是出身军武世家,皆依规矩,虚年十五入学,学制为三年,习完三年课业者,依其各项评鉴优劣安排不同军职。

黄埔军学的创学宗旨,是为汉军不断培养出优秀的将官,故学员光懂纸上谈兵是不成的,不但时常前去观摩五大骑营的对战操演,更会尽可能的找机会亲自参与实战。

倒非是真让这些少年郎浴血沙场,而是以预备将官团的形制,随军出征,在尽量保证其安全的前提,让他们多看看战争的真实样态,以便印证所学军略和战技。

此等作法,早在黄埔军学创办前就已行之有年,而军武世家子弟更有不少被祖辈父辈自幼待在身边四处征战的,现下的卫尉公孙贺和京尉李当户幼年时皆如是。

黄埔军学无非是将此等作法正式明定,军武世家子弟也不得再倚靠家世“走后门开小灶”,唯有黄埔军学有权向太尉府请准,允许学员们随军观摩乃至适度参战。

卫青虽未及而立,却已领兵征战多年,过往不是没有那预备将官团随军出征,然此番令他犯愁的,是预备将官团中有个身份特殊的少年。

李陵,太子中庶子,京尉李当户嫡长子,前任太尉李广嫡长孙!

昔年此子降生时,今上尚未太子,特意为其赐名,其名寓意,非是山丘之陵,而为攀登陵越之意,意即冀望其可超越祖辈父辈,为社稷砥柱栋梁。

李陵倒也不负天家冀望,脾性虽如李氏长辈般莽直,却也算得粗中有细,或许是因早早被选为太子伴读,在众位蒙师的拚命锻打下,生铁锻成钢胚,又在黄埔军学经过两年有余的淬火,就差些许磨砺,或许就能展露其锋芒了。

皇帝陛下从未掩饰栽培李陵的目的,无非就是要为太子殿下提前准备得力臂助,依现今情形,若不出意外,李氏会因此子得以承继军武家风,荣光百年不堕!

卫青原是平阳侯府的骑奴,自幼历尽艰辛,虽有尽忠报国的大觉悟,却也难免有混迹市井时养出的小心思。

社稷有难,匹夫有责,况乎军中将士?

死国,得其所也!

然若要求将士们毫无私心,只想着为国牺牲,那就太过不通人性了。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将军的校尉,也不是甚么好校尉的!

卫青现下倒没指望再因此战得以加官进爵,只盼获胜之余,亦护得此番随军出征的预备将官们周全,尤是李陵此子,若他出了甚么岔子,卫青着实难以向军武李氏交代。

一视同仁?

众生平等?

可能么?

除却后世某些鼓吹滋油平等的华夏公知,便连他们崇拜敬仰的美帝干爹,都不敢作此等“乌托邦”般的幻想。

第六百五十六章 擅闯禁区第七百一十三章 诸事妥当第四百一十五章 隋珠惊现第三百七十五章 出巡准备第四百五十三章 滇国来朝第一百五十章 丰年秋收第七百八十一章 自请除国第四百四十四章 军事预算第二百一十一章 痴女渣男第三百四十八章 乌孙灭国第七百六十四章 开凿运河第五百四十七章 倭王八岐第一百一十八章 煽动仇恨第二百七十八章 长安四月第四百四十五章 长安学区第七百九十二章 刘兴教妻第七百零五章 罗马权斗第七百七十六章 太子来援第五百零五章 大农六部第四百二十四章 丝丝春愁第三百五十四章 亲王选妃第七百五十三章 弱是原罪刚结束工作回饭店,凌晨才能更新,大家勿等第八百二十四章 勒石封山第八百三十三章 竹马青梅第二百四十六章 内鬼现身第五百四十七章 倭王八岐第三百五十五章 为越正名第一百七十九章 唯才是举第四百五十三章 滇国来朝第三百八十六章 乌桓助阵第五百六十章 暑休展延第三百六十八章 蠢萌白罴第二百七十八章 长安四月第六百六十三章 裴母犯愁第二百六十一章 欲设军校第六百七十三章 妻儿打靶第六百九十九章 漠南筑塞第五百七十八章 赌赛开局第六百二十三章 腹背受敌第六十八章 诸事妥当第三百二十二章 铸钢为犁第一百七十一章 打击盐商第一百六十章 慑服中原第二百七十二章 秋季局势第五百二十二章 醉仙望月第一百二十二章 夜战破敌第八百一十五章 匈奴陷阵第五百九十六章 硫化橡胶第七百二十章 太子邀约第六百九十一章 徙民归化第三百九十七章 天子临朝第四百三十六章 腊月返京第二百三十五章 青霉药膏第七百五十五章 感光胶片第七百三十二章 张笃遇袭第六百四十四章 宫邸女学第一百九十四章 年夜擒贼第七百四十五章 易言请罪第四百四十五章 长安学区第六百六十三章 裴母犯愁第二百八十六章 帝国科院第一百四十章 家宴谋划第七百四十八章 见见族嫂第二百章 水战操演第五百九十章 觊觎太子第五百九十八章 远交近攻第五十四章 春心萌动 第七百四十五章 易言请罪第一百七十四章 铸币乱源第六章 未央风起第七百五十一章 直男刘沐第一百五十九章 梁王请罪第二百七十五章 发行邸报第四百零四章 皇后临盆第九十九章 私有企业第三百四十八章 乌孙灭国第六十二章 蹛林云中 第一百九十六章 陈氏阿娇第六百零五章 权贵人脉第七百五十七章 四大重工第七百四十五章 易言请罪第二百三十章 百年毒计第七百九十二章 刘兴教妻第二百二十八章 枭雄殒没第十九章 美容美甲 第六百三十六章 使团入城第四百八十五章 齐山婚事第四百三十一章 骑营演训第九十六章 各自收获第七百二十八章 归化名额第十九章 美容美甲 第三百九十三章 陪伴娇妻第八百三十章 长安协定第三百九十章 大战终结第二百七十六章 阳春徐来第七百二十八章 归化名额第四百三十五章 鲜卑南迁第三百零四章 雍凉乳业第一百八十五章 悍然出手
第六百五十六章 擅闯禁区第七百一十三章 诸事妥当第四百一十五章 隋珠惊现第三百七十五章 出巡准备第四百五十三章 滇国来朝第一百五十章 丰年秋收第七百八十一章 自请除国第四百四十四章 军事预算第二百一十一章 痴女渣男第三百四十八章 乌孙灭国第七百六十四章 开凿运河第五百四十七章 倭王八岐第一百一十八章 煽动仇恨第二百七十八章 长安四月第四百四十五章 长安学区第七百九十二章 刘兴教妻第七百零五章 罗马权斗第七百七十六章 太子来援第五百零五章 大农六部第四百二十四章 丝丝春愁第三百五十四章 亲王选妃第七百五十三章 弱是原罪刚结束工作回饭店,凌晨才能更新,大家勿等第八百二十四章 勒石封山第八百三十三章 竹马青梅第二百四十六章 内鬼现身第五百四十七章 倭王八岐第三百五十五章 为越正名第一百七十九章 唯才是举第四百五十三章 滇国来朝第三百八十六章 乌桓助阵第五百六十章 暑休展延第三百六十八章 蠢萌白罴第二百七十八章 长安四月第六百六十三章 裴母犯愁第二百六十一章 欲设军校第六百七十三章 妻儿打靶第六百九十九章 漠南筑塞第五百七十八章 赌赛开局第六百二十三章 腹背受敌第六十八章 诸事妥当第三百二十二章 铸钢为犁第一百七十一章 打击盐商第一百六十章 慑服中原第二百七十二章 秋季局势第五百二十二章 醉仙望月第一百二十二章 夜战破敌第八百一十五章 匈奴陷阵第五百九十六章 硫化橡胶第七百二十章 太子邀约第六百九十一章 徙民归化第三百九十七章 天子临朝第四百三十六章 腊月返京第二百三十五章 青霉药膏第七百五十五章 感光胶片第七百三十二章 张笃遇袭第六百四十四章 宫邸女学第一百九十四章 年夜擒贼第七百四十五章 易言请罪第四百四十五章 长安学区第六百六十三章 裴母犯愁第二百八十六章 帝国科院第一百四十章 家宴谋划第七百四十八章 见见族嫂第二百章 水战操演第五百九十章 觊觎太子第五百九十八章 远交近攻第五十四章 春心萌动 第七百四十五章 易言请罪第一百七十四章 铸币乱源第六章 未央风起第七百五十一章 直男刘沐第一百五十九章 梁王请罪第二百七十五章 发行邸报第四百零四章 皇后临盆第九十九章 私有企业第三百四十八章 乌孙灭国第六十二章 蹛林云中 第一百九十六章 陈氏阿娇第六百零五章 权贵人脉第七百五十七章 四大重工第七百四十五章 易言请罪第二百三十章 百年毒计第七百九十二章 刘兴教妻第二百二十八章 枭雄殒没第十九章 美容美甲 第六百三十六章 使团入城第四百八十五章 齐山婚事第四百三十一章 骑营演训第九十六章 各自收获第七百二十八章 归化名额第十九章 美容美甲 第三百九十三章 陪伴娇妻第八百三十章 长安协定第三百九十章 大战终结第二百七十六章 阳春徐来第七百二十八章 归化名额第四百三十五章 鲜卑南迁第三百零四章 雍凉乳业第一百八十五章 悍然出手